蘇頲

蘇頲(670年-727年),字廷碩,京兆武功(今陝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學家,左僕射蘇瑰之子。蘇頲進士出身,歷任烏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參軍、監察御史、給事中、中書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書侍郎,襲爵許國公,後與宋璟一同拜相,擔任同平章事。蘇頲是初盛唐之交時著名文士,與燕國公張說齊名,並稱「燕許大手筆」。他任相四年,以禮部尚書罷相,後出任益州長史。727年(開元十五年),蘇頲病逝,追贈尚書右丞相,賜諡文憲。

()

軼事典故

思如泉湧

  唐隆政變後,蘇頲負責草擬詔書。他隨口述說,讓書吏抄寫,不僅速度很快,而且斟酌恰當。書吏多次對他道:「請您口述得稍慢一些,我們記不過來,恐怕會把手腕累壞。」宰相李嶠嘆道:「蘇舍人思如泉湧,我比不上啊。」

不讓前朝

  開元初期,蘇頲、李乂擔任中書侍郎,主掌文誥。一次,唐玄宗對蘇頲道:「則天朝有李嶠、蘇味道,並稱蘇李,才冠當時。如今朕有你和李乂,也不比他們遜色。」

子過其父

  宋璟與蘇頲一同執政時,關係融洽。蘇頲遇事多謙讓宋璟,對宋璟提出的意見,也盡力襄助。宋璟對人道:「我與蘇氏父子,前後同時爲相,蘇僕射(蘇瑰)寬厚長者,乃是國器。然而在對朝政提出建議以及處理政務的精敏程度方面,蘇頲勝過他的父親。」

不易忠節

  蘇頲擔任益州長史時,司馬皇甫恂出使蜀地,索取庫錢,購買錦半臂、琵琶捍撥、玲瓏鞭等物,蘇頲卻不肯給錢。有人勸道:「您遠離京都,不要忤逆皇帝。」蘇頲道:「英明的皇帝不會以私人喜愛來奪取公衆利益,我又怎能因遠離京都而改變忠臣的節操?」

遺書止寇

  巂州蠻酋苴院勾結吐蕃,欲入侵唐朝。蘇頲時任益州長史,他抓獲一個間諜,不顧官吏出兵徵討的請求,修書給苴院,道:「不要這麼做!」並將間諜送還。苴院羞愧不已,從此不敢再動入侵之念。

玄宗罷獵

  蘇頲出葬時,唐玄宗在咸宜宮遊玩,正欲前去打獵,得知消息後,悲傷的道:「蘇頲今日下葬,我怎忍心去遊樂。」於是返回宮中。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蘇頲自幼聰明過人,能一目數十行,過目不忘,後考中進士,授爲烏程縣尉,又被舉爲左司御率府胄曹參軍,累遷至監察御史。702年(長安二年),蘇頲奉命複覈來俊臣等酷吏所處理的案件,爲負冤者洗脫冤屈。

累任要職

  706年(神龍二年),蘇頲升任給事中,加修文館學士,又拜中書舍人,專掌文誥。當時,蘇頲的父親蘇瑰擔任同中書門下三品,父子二人同在朝中掌管樞密,榮耀一時。不久,蘇頲改任太常少卿。

  710年(景雲元年),蘇瑰病逝。唐睿宗命將蘇頲奪情,授爲工部侍郎。蘇頲上表推辭,唐睿宗又命李日知前去傳旨。李日知回奏道:「臣見到蘇頲悲痛欲絕的樣子,實在不忍心說什麼,擔心他會發生意外。」唐睿宗只得允許蘇頲守孝三年。

  713年(開元元年),蘇頲守孝期滿,就任工部侍郎。後來,唐玄宗問宰相道:「有從工部侍郎直接升任中書侍郎的先例嗎?」宰相答道:「陛下任用賢能,何必計較其資歷呢?」唐玄宗遂任命蘇頲爲中書侍郎、知制誥,又讓他襲爵許國公。

擔任宰相

  716年(開元四年),蘇頲升任紫微侍郎、同紫微黃門平章事,成爲宰相,並與侍中宋璟一同執政。宋璟爲人剛正,對很多政務斷然裁決,蘇頲則順從其美。在皇帝面前奏事時,宋璟若有沒想到或一時答不上來的,蘇頲就會上前協助。

  718年(開元六年),唐玄宗下詔嚴禁惡錢流通,並收繳民間私錢,熔鑄爲式錢,以致京師人心浮動,各項交易幾乎停止。蘇頲與宋璟上奏朝廷,建議由太府出錢二萬緡,以平價收購百姓手中可供官府使用的滯銷物品,並允許兩京官員預支官俸,使得良錢流入民間。

  719年(開元七年),王皇後的父親王仁皎去世,其子王守一請求援用竇孝諶的先例,修築五丈一尺高的墳墓。唐玄宗同意,但蘇頲極力反對:「根據禮制,一品官墓高一丈九尺,陪葬皇陵者也只是高出三丈而已。竇太尉的墳墓,已經受到指責,只是當時無人指出它的過失,現在怎能重犯這樣的錯誤!臣等對此再三勸諫,只是欲成就皇後美名。」唐玄宗大悅,賞蘇頲絹帛四百匹。

晚年生活

  720年(開元八年),蘇頲被罷爲禮部尚書,不久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長史,按察節度劍南各州。當時,蜀地凋敝,百姓流離。蘇頲到任後,招募戍卒,開掘鹽井,冶煉鐵器,通過鹽鐵來賺取錢財,購買穀物,充實糧庫。

  725年(開元十三年),唐玄宗封禪泰山。蘇頲隨駕前往,並撰寫朝覲碑文。十二月,唐玄宗採納御史中丞宇文融的建議,將吏部的官吏選授事務分爲十銓,命蘇頲等十人主持吏部銓選。

  727年(開元十五年),蘇頲病逝,終年五十八歲。唐玄宗在洛陽南門舉哀,並廢朝兩日,追贈尚書右丞相,賜諡文憲。

蘇頲的詩文

北風吹白雲,萬裏渡河汾。

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

()

東望望春春可憐,更逢晴日柳含煙。

宮中下見南山盡,城上平臨北鬥懸。

()

宸遊經上苑,羽獵向閒田。

狡兔初迷窟,纖驪詎着鞭。

()

壯麗天之府,神明王者宅。大君乘飛龍,登彼復懷昔。

圓闕朱光焰,橫山翠微積。河汧流作表,縣聚開成陌。

()

遠遊躋劍閣,長想屬天臺。萬裏隔三載,此邦餘重來。

音容曠不睹,夢寐殊悠哉。邊郡饒藉藉,晚庭正回回。

()

曉入宜春苑,穠芳吐禁中。剪刀因裂素,妝粉爲開紅。

彩異驚流雪,香饒點便風。裁成識天意,萬物與花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