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爲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爲左丞相,封慶國公,後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於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鬱,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餘》。

()

人物生平

  橫亙皖浙邊境的天目山有一千秋雄關, 自古爲兵家必爭之地,上演過一幕幕金戈鐵馬的故事。關下地名曰雲梯,唐朝詩人羅隱有「回望千秋嶺上雲」之譽,其「山若城廓之狀,風土有生化之機」,這就是一代名相吳潛的故裏。

  吳潛1195年誕辰。嘉定十年(1217年),二十三歲的吳潛參加科舉考試,高中進士第一,成爲寧國1300年科舉考試中唯一的狀元。吳潛初授承事郎、簽鎮東軍節度,後逐步升遷,歷任太府卿表權沿江制置、知建康府、江東安撫留守、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權兵部尚書、吏部尚書、工部尚書,以吏部尚書兼知臨安府。淳祐十一年(1251年),入爲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開慶元年(1259年)拜左丞相兼樞密使。

  吳潛爲人正直不阿,無論是在地方任職,還是權掌六部,他都以正直無私、憂國憂民、忠義愛國聞名。時值南宋末年,蒙古大軍不斷南侵,吳潛於民族危亡之際出任宰相,頗想力挽狂瀾,救國家於不墜。他曾對宋理宗趙昀驚呼:「國家之不能無敝,猶人之不能無病。今日之病,不但倉、扁望之而驚,庸醫亦望而驚矣!」又曾上書議政:「邊事當鑑前撤以圖新功,楮弊當權新制以解後憂」。在上丞相史彌遠論政事中,提出:「一格君心,二節奉給,三振恤都民,四用老成廉潔之人.五用良將以御外患,六革吏弊以新治道。」對蒙古,吳潛主張和、守、戰三者結合:「以和爲形,以守爲實,以戰爲應。」但是,由於南宋王朝的腐敗,吳潛的雄圖大略成空。景定三年(1262年),他因反對立趙禥(即宋度宗)爲太子。惹怒了宋理宗,被革去丞相之職,貶黜廣東潮州,任循州(今廣東龍川)安置。不久,吳潛即憂憤去世。後來趙宋王朝爲吳潛恢復榮譽,追贈少師。

  傳說吳潛去世前自知死日,曾對人說:「我將逝,夜必雷風大作。」他臨死前,果然風雷大作,四鼓開霽,吳潛撰作遺表,作詩頌,端坐而逝。百姓聞之,無不嗟嘆悲慟。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禍國殃民賈似道被貶官抄家,由縣尉鄭虎臣押解循州安置。途經福建一古寺,鄭虎臣見壁上有吳潛南行所題字,不禁忿忿不平地問賈似道:「吳丞相何以至於此。」賈似道臉露愧色,不敢回答。至漳州時,因知府趙介如爲賈似道門客,竟設宴爲賈洗塵。鄭虎臣暗自思忖:潮汕賈氏門徒甚多,一旦入粵境,殺賈難以得手。出漳州城時,遂果斷將賈處死於木棉庵內。趙介如聞之,便前往哭祭道:「嗚呼,履齋死循,死於宗申;先生死閩,死於虎臣。」只此四句,道出二相的死因。一忠一奸,天理報應,昭然若揭。趙宋王朝後來爲吳潛恢復榮譽,追贈少師。因此,在《義門吳氏譜》中,吳潛便有「公賢相狀元左右丞吏兵工三部尚書樞密使封金陵郡開國公加封崇國相國慶國改封許國公贈少師」的冗長頭銜。

  爲旌表吳潛及族人,吳潛故裏雲梯建有「三賢祠」,寧國縣城敕建有「狀元坊」(已廢)。

  開慶元年,理宗封誥曰:吳潛「天資忠亮,問學淵深。負經綸致遠之才,抱博古通今之蘊。指陳讜論既有保安社稷之謀,措置時宜尤着瀝膽洗心之策」。

  《義門吳氏譜》中稱吳潛爲:「宋賢相狀元左右丞吏兵工三部尚書樞密使封金陵郡侯金陵郡開國公加崇國相國慶祝國改封許國公贈少師。」

吳潛的詩文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餉、胭脂盡吐。老去惜花心,相對花無語。

羽書萬裏飛來處。報掃蕩、狐嗥兔舞。濯錦古江頭,飛景還如許。

()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餉、胭脂盡吐。老去惜花心,相對花無語。

羽書萬裏飛來處。報掃蕩、狐嗥兔舞。濯錦古江頭,飛景還如許。

()

十二年前,曾上到、繡春臺頂。雙腳健、不煩筇杖,透巖穿嶺。老去漸消狂氣習,重來依舊佳風景。想牧之、千載尚神遊,空山冷。

山之下,江流永。江之外,淮山暝。望中原何處,虎狼猶梗。勾蠡規模非淺近,石苻事業真俄頃。問古今、宇宙竟如何,無人省。

()

馨香餅餌,新鮮瓜果,乞巧千門萬戶。到頭人事控摶難,與拙底、無多來去。

癡兒妄想,夜看銀漢,要待雲車飛度。誰知牛女已尊年,又那得、歡娛意緒。

()

柳帶榆錢,又還過、清明寒食。天一笑、浦園羅綺,滿城簫笛。花樹得睛紅欲染,遠山過雨青如滴。問江南池館有誰來?江南客。

烏衣巷,今猶昔。烏衣事,今難覓。但年年燕子,晚煙斜日。抖擻一春塵土債,悲涼萬古英雄跡。且芳尊隨分趁芳時,休虛擲。

()

柳帶榆錢,又還過、清明寒食。天一笑、浦園羅綺,滿城簫笛。花樹得睛紅欲染,遠山過雨青如滴。問江南池館有誰來?江南客。

烏衣巷,今猶昔。烏衣事,今難覓。但年年燕子,晚煙斜日。抖擻一春塵土債,悲涼萬古英雄跡。且芳尊隨分趁芳時,休虛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