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詩人,當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璉,字夏重,號查田;後改名慎行,字悔餘,號他山,賜號煙波釣徒,晚年居於初白庵,所以又稱查初白。海寧袁花(今屬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進士;特授翰林院編修,入直內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歸裏,家居10餘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訕謗案,以家長失教獲罪,被逮入京,次年放歸,不久去世。查慎行詩學東坡、放翁,嘗注蘇詩。自朱彝尊去世後,爲東南詩壇領袖。著有《他山詩鈔》。

()

主要成就

  査慎行受經史於著名學者黃宗羲,受詩法於桐城詩人錢澄之;又與朱彝尊爲中表兄弟,得其獎譽,聲名早著。入朝後從軍西南,隨駕東北,又飽覽各地風光。其論詩以爲「詩之厚,在意不在辭;詩之雄,在氣不在直;詩之靈,在空不在巧;詩之淡,在脫不在易」(查爲仁《蓮坡詩話》。他以「空靈」創新爲尚。得力於陸遊很深;著《補註東坡編年詩》50卷,受蘇軾的影響亦大。其詩工於刻畫鍛鍊,又多採用白描手法。袁枚《論詩絕句》稱其詩「一味白描神活現,畫中誰似李龍眠」。擬之以北宋畫家李公麟。清初詩人多學唐,查慎行崛起後,兼學唐宋,成爲清初效法宋詩最有成就的作者。對詩壇影響極大。趙翼《甌北詩話》認爲:「梅村(吳偉業)後,欲舉一家列唐宋諸公之後者,實難其人。惟查初白才氣開展,工力純熟,要其功力之深,則香山、放翁後一人而已。」

  查慎行詩多紀遊吊古之作,又多作組詩。古體如《中秋夜洞庭對月歌》、《石鐘山》、《五老峯觀海綿歌》;近體組詩如《金陵雜詠二十首》、《荊州雜詩六首》、《邯鄲懷古三首》、《汴梁雜詩八首》、《建溪□歌詞十二章》、《桂江舟行口號十首》等,都頗著名。反映民間疾苦的篇章則不多,只有《秦郵道中即目》、《蕪湖關》,《白楊堤晚泊》、《蘆洲行》、《憫農詩》、《賑饑謠》等詩,寫及了這方面內容。

  查慎行的詩「平生所作,不下萬首」(許汝霖《敬業堂詩集序》)。後經他刪定爲4600餘篇,按時地編次爲《敬業堂詩集》48卷,《續集》 6卷,另有《詞集》2卷。文不多作,所存絕少,《敬業堂文集》3卷,《別集》1卷,共100餘篇,子孫搜訪彙編而成。金庸小說《鹿鼎記》的回目都是集查慎行詩中的對句。

人物生平

5歲能詩,「始入小學」。
6歲「通聲韻,工屬對」
10歲作《武侯論》。曾就學於黃宗羲,研究經學,對《周易》尤有心得。
19歲「讀書於武林吳山,從慈溪葉伯寅先生學」,
20歲補諸生,出門遠遊,遍歷雲貴、華中、華北、東南各地,寫出大量詩作,名噪一時。曾在納蘭明珠府中教授其幼子。
23歲應童子試
康熙二十八年(1689),牽涉洪昇《長生殿》的國恤張樂事件,遭革職,驅逐回籍。後改名慎行,字悔餘,號他山,又號查田,籍貫改作錢塘。
康熙三十二年(1693)始中舉人。
四十一年(1702),康熙帝東巡,因大學士陳廷敬等推薦,詔隨入都,入直南書房。
康熙四十二年(1703)賜進士出身,特授翰林院編修,後充武英殿總裁纂述。曾3次隨駕巡遊塞外,歲時風土,悉記以詩。得帝器重,親書「敬業堂」額以賜。
康熙五十二年(1713)乞休歸裏,家居10餘年,築初白庵以居,潛心著述,人稱初白先生。
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犯訕謗案,以家長失教獲罪,被逮入京,世宗知其端謹,特許其父子返回田裏。
次年放歸,不到兩個月即去世。其長子克建、堂弟嗣珣都是進士,時稱「一門七進士、叔侄五翰林」。

查慎行的詩文

曉風催我掛帆行,綠漲春蕪岸欲平。

長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過秀州城。

()

平遠江山極目回,古祠漠漠背城開。

莫嫌舉世無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

黃花古渡接蘆溪,行過萍鄉路漸低。

吠犬鳴雞村遠近,乳鵝新鴨岸東西。

()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

高登橋下水湯湯,朝涉河邊露氣涼。

行過淇園天未曉,一痕殘月杏花香。

()

長風霾雲莽千裏,雲氣蓬蓬天冒水。

風收雲散波乍平,倒轉青天作湖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