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郢

哀郢朗讀

皇天之不純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譯文:天道不專反覆無常啊,爲何使老百姓在動亂中遭殃?

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

譯文:人民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啊,正當仲春二月遷往東方。

去故鄉而就遠兮,遵江夏以流亡。

譯文:離別家鄉到遠處去啊,沿着長江、夏水到處流亡。

出國門而軫懷兮,甲之朝吾以行。

譯文:走出都門我悲痛難捨啊,我們在甲日的早上開始上道。

發郢都而去閭兮,怊荒忽之焉極。

譯文:離開舊居,從郢都出發,前途渺茫,我罔然不知何往。

楫齊楊以容與兮,哀見君而不再得。

譯文:槳兒齊搖船兒卻徘徊不前啊,可憐我再也不能見到君王。

望長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譯文:望見故國高大的楸樹,我不禁長嘆啊,淚落紛紛象雪粒一樣。

過夏首而西浮兮,顧龍門而不見。

譯文:經過夏水的發源處又向西浮行啊,回頭看郢都東門卻不能見其模樣。

心嬋媛而傷懷兮,眇不知其所蹠。

譯文:心緒纏綿牽掛不捨而又無限憂傷啊,渺渺茫茫不知落腳在何方。

順風波以從流兮,焉洋洋而爲客。

譯文:順着風波隨着江流漂泊吧,於是乎飄流失所客居他鄉。

凌陽侯之氾濫兮,忽翱翔之焉薄。

譯文:船兒行駛在滾滾的波浪之上啊,就象鳥兒飛翔卻不知停泊在哪個地方。

心絓結而不解兮,思蹇產而不釋。

譯文:心中鬱結苦悶而無法解脫啊,愁腸百結心情難以舒暢。

將運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譯文:將行船向下順流而去啊,過了洞庭湖又進入長江。

去終古之所居兮,今逍遙而來東。

譯文:離開自古以來的住所啊,如今漂泊來到東方。

羌靈魂之慾歸兮,何須臾而忘反。

譯文:我的靈魂時時都想着歸去啊,哪會片刻忘記返回故鄉?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遠。

譯文:背向夏水邊而思念郢都啊,故都日漸遙遠真叫人悲傷!

登大墳以遠望兮,聊以舒吾憂心。

譯文:登上大堤而舉目遠望啊,姑且以此來舒展一下我憂愁的衷腸。

哀州土之平樂兮,悲江介之遺風。

譯文:可嘆楚地的土地寬平廣博、人民富裕安樂啊,江漢盆地還保持着傳統的楚國風尚。

當陵陽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譯文:面對着凌陽不知到何處去啊?大水茫茫也不知道南渡到何方?

曾不知夏之爲丘兮,孰兩東門之可蕪。

譯文:連大廈荒廢成丘墟都不曾想到啊,又怎麼可以再度讓郢都東門荒蕪?

心不怡之長久兮,憂與愁其相接。

譯文:心中久久不悅啊,憂愁還添惆悵。

惟郢路之遼遠兮,江與夏之不可涉。

譯文:郢都的路途是那樣遙遠啊,長江和夏水有舟難航。

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復。

譯文:時光飛逝的使人難以相信啊(另:神志恍惚地彷彿夢中不可信啊),不能回郢都至今已有九年時光。

慘鬱鬱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

譯文:悲慘憂鬱心情不得舒暢啊,悵然失意滿懷悲傷。

外承歡之汋約兮,諶荏弱而難持。

譯文:羣小順承楚王的歡心表面上美好啊,實際上內心虛弱沒有堅定操守。

忠湛湛而願進兮,妒被離而障之。

譯文:有人忠心耿耿願被進用爲國效力啊,卻遭到衆多嫉妒者的障蔽。

堯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譯文:唐堯、虞舜具有高尚的品德啊,高遠無比可達九天雲霄。

衆讒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僞名。

譯文:而那些讒人們卻要心懷妒嫉啊,竟然在他們的頭上加以「不慈」的污衊之名。

憎慍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譯文:楚王討厭那些不善言辭的忠賢之臣啊,卻喜歡聽那些小人表面上的激昂慷慨。

衆踥蹀而日進兮,美超遠而逾邁。

譯文:小人奔走鑽營而日益顯進啊,賢臣卻越來越被疏遠。

亂曰:曼餘目以流觀兮,冀一反之何時。

譯文:尾聲:放眼四下觀望啊,希望什麼時候能返回郢都一趟。

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

譯文:鳥兒高飛終要返回舊巢啊,狐狸死時頭一定向着狐穴所在的方向。

信非吾罪而棄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譯文:確實不是我的罪過卻遭放逐啊,日日夜夜我哪裏能忘記它我的故鄉!

哀郢注音

ㄏㄨㄤˊ ㄊㄧㄢ ㄓ ㄅㄨˋ ㄔㄨㄣˊ ㄇㄧㄥˋ ㄒㄧ , ㄏㄜˊ ㄅㄞˇ ㄒㄧㄥˋ ㄓ ㄓㄣˋ ㄑㄧㄢ 。

ㄇㄧㄣˊ ㄌㄧˊ ㄙㄢˋ ㄦˊ ㄒㄧㄤˋ ㄕ ㄒㄧ , ㄈㄤ ㄓㄨㄥˋ ㄔㄨㄣ ㄦˊ ㄉㄨㄥ ㄑㄧㄢ 。

ㄑㄩˋ ㄍㄨˋ ㄒㄧㄤ ㄦˊ ㄐㄧㄡˋ ㄩㄢˇ ㄒㄧ , ㄗㄨㄣ ㄐㄧㄤ ㄒㄧㄚˋ ㄧˇ ㄌㄧㄡˊ ㄨㄤˊ 。

ㄔㄨ ㄍㄨㄛˊ ㄇㄣˊ ㄦˊ ㄓㄣˇ ㄏㄨㄞˊ ㄒㄧ , ㄐㄧㄚˇ ㄓ ㄔㄠˊ ㄨˊ ㄧˇ ㄒㄧㄥˊ 。

ㄈㄚ ㄧㄥˇ ㄉㄡ ㄦˊ ㄑㄩˋ ㄌㄩˊ ㄒㄧ , ㄔㄠ ㄏㄨㄤ ㄏㄨ ㄓ ㄧㄢ ㄐㄧˊ 。

ㄐㄧˊ ㄑㄧˊ ㄧㄤˊ ㄧˇ ㄖㄨㄥˊ ㄩˇ ㄒㄧ , ㄞ ㄐㄧㄢˋ ㄐㄩㄣ ㄦˊ ㄅㄨˋ ㄗㄞˋ ㄉㄜˊ 。

ㄨㄤˋ ㄔㄤˊ ㄑㄧㄡ ㄦˊ ㄊㄞˋ ㄒㄧˊ ㄒㄧ , ㄊㄧˋ ㄧㄣˊ ㄧㄣˊ ㄑㄧˊ ㄖㄨㄛˋ ㄒㄧㄢˋ 。

ㄍㄨㄛˋ ㄒㄧㄚˋ ㄕㄡˇ ㄦˊ ㄒㄧ˙ ㄈㄨˊ ㄒㄧ , ㄍㄨˋ ㄌㄨㄥˊ ㄇㄣˊ ㄦˊ ㄅㄨˋ ㄐㄧㄢˋ 。

ㄒㄧㄣ ㄔㄢˊ ㄩㄢˊ ㄦˊ ㄕㄤ ㄏㄨㄞˊ ㄒㄧ , ㄇㄧㄠˇ ㄅㄨˋ ㄓ ㄑㄧˊ ㄙㄨㄛˇ ㄓˊ 。

ㄕㄨㄣˋ ㄈㄥ ㄆㄛ ㄧˇ ㄘㄨㄥˊ ㄌㄧㄡˊ ㄒㄧ , ㄧㄢ ㄧㄤˊ ㄧㄤˊ ㄦˊ 爲 ㄎㄜˋ 。

ㄌㄧㄥˊ ㄧㄤˊ ㄏㄡˊ ㄓ ㄈㄢˋ ㄌㄢˋ ㄒㄧ , ㄏㄨ ㄠˊ ㄒㄧㄤˊ ㄓ ㄧㄢ ㄅㄛˊ 。

ㄒㄧㄣ ㄍㄨㄚˋ ㄐㄧㄝˊ ㄦˊ ㄅㄨˋ ㄐㄧㄝˇ ㄒㄧ , ㄙ ㄐㄧㄢˇ ㄔㄢˇ ㄦˊ ㄅㄨˋ ㄕˋ 。

ㄐㄧㄤ ㄩㄣˋ ㄓㄡ ㄦˊ ㄒㄧㄚˋ ㄈㄨˊ ㄒㄧ , ㄕㄤˋ ㄉㄨㄥˋ ㄊㄧㄥˊ ㄦˊ ㄒㄧㄚˋ ㄐㄧㄤ 。

ㄑㄩˋ ㄓㄨㄥ ㄍㄨˇ ㄓ ㄙㄨㄛˇ ㄐㄩ ㄒㄧ , ㄐㄧㄣ ㄒㄧㄠ ㄧㄠˊ ㄦˊ ㄌㄞˊ ㄉㄨㄥ 。

ㄑㄧㄤ ㄌㄧㄥˊ ㄏㄨㄣˊ ㄓ ㄩˋ ㄍㄨㄟ ㄒㄧ , ㄏㄜˊ ㄒㄩ ㄩˊ ㄦˊ ㄨㄤˋ ㄈㄢˇ 。

ㄅㄟˋ ㄒㄧㄚˋ ㄆㄨˇ ㄦˊ ㄒㄧ˙ ㄙ ㄒㄧ , ㄞ ㄍㄨˋ ㄉㄨ ㄓ ㄖˋ ㄩㄢˇ 。

ㄉㄥ ㄉㄚˋ ㄈㄣˊ ㄧˇ ㄩㄢˇ ㄨㄤˋ ㄒㄧ , ㄌㄧㄠˊ ㄧˇ ㄕㄨ ㄨˊ ㄧㄡ ㄒㄧㄣ 。

ㄞ ㄓㄡ ㄊㄨˇ ㄓ ㄆㄧㄥˊ ㄌㄜˋ ㄒㄧ , ㄅㄟ ㄐㄧㄤ ㄐㄧㄝˋ ㄓ ㄧˊ ㄈㄥ 。

ㄉㄤ ㄌㄧㄥˊ ㄧㄤˊ ㄓ ㄧㄢ ㄓˋ ㄒㄧ , ㄇㄧㄠˇ ㄋㄢˊ ㄉㄨˋ ㄓ ㄧㄢ ㄖㄨˊ 。

ㄘㄥˊ ㄅㄨˋ ㄓ ㄒㄧㄚˋ ㄓ 爲 ㄑㄧㄡ ㄒㄧ , ㄕㄨˊ ㄌㄧㄤˇ ㄉㄨㄥ ㄇㄣˊ ㄓ ㄎㄜˇ ㄨˊ 。

ㄒㄧㄣ ㄅㄨˊ ㄧˊ ㄓ ㄔㄤˊ ㄐㄧㄡˇ ㄒㄧ , ㄧㄡ ㄩˇ ㄔㄡˊ ㄑㄧˊ ㄒㄧㄤ ㄐㄧㄝ 。

ㄨㄟˊ ㄧㄥˇ ㄌㄨˋ ㄓ ㄌㄧㄠˊ ㄩㄢˇ ㄒㄧ , ㄐㄧㄤ ㄩˇ ㄒㄧㄚˋ ㄓ ㄅㄨˋ ㄎㄜˇ ㄕㄜˋ 。

ㄏㄨ ㄖㄨㄛˋ ㄑㄩˋ ㄅㄨˊ ㄒㄧㄣˋ ㄒㄧ , ㄓˋ ㄐㄧㄣ ㄐㄧㄡˇ ㄋㄧㄢˊ ㄦˊ ㄅㄨˋ ㄈㄨˋ 。

ㄘㄢˇ ㄩˋ ㄩˋ ㄦˊ ㄅㄨˋ ㄊㄨㄥ ㄒㄧ , ㄐㄧㄢˇ ㄔㄚˋ ㄔˋ ㄦˊ ㄏㄢˊ ㄑㄧ 。

ㄨㄞˋ ㄔㄥˊ ㄏㄨㄢ ㄓ ㄓㄨㄛˊ ㄩㄝ ㄒㄧ , ㄔㄣˊ ㄖㄣˇ ㄖㄨㄛˋ ㄦˊ ㄋㄢˊ ㄔˊ 。

ㄓㄨㄥ ㄓㄢˋ ㄓㄢˋ ㄦˊ ㄩㄢˋ ㄐㄧㄣˋ ㄒㄧ , ㄉㄨˋ ㄅㄟˋ ㄌㄧˊ ㄦˊ ㄓㄤˋ ㄓ 。

ㄧㄠˊ ㄕㄨㄣˋ ㄓ ㄎㄤˋ ㄒㄧㄥˊ ㄒㄧ , ㄌㄧㄠˇ ㄧㄠˇ ㄧㄠˇ ㄦˊ ㄅㄛˊ ㄊㄧㄢ 。

衆 ㄔㄢˊ ㄖㄣˊ ㄓ ㄐㄧˋ ㄉㄨˋ ㄒㄧ , ㄅㄟˋ ㄧˇ ㄅㄨˊ ㄘˊ ㄓ 僞 ㄇㄧㄥˊ 。

ㄗㄥ ㄩㄣˋ ㄌㄨㄣˊ ㄓ ㄒㄧㄡ ㄇㄟˇ ㄒㄧ , ㄏㄠˇ ㄈㄨ ㄖㄣˊ ㄓ ㄎㄤ ㄎㄞˇ 。

衆 ㄑㄧㄝˋ ㄉㄧㄝˊ ㄦˊ ㄖˋ ㄐㄧㄣˋ ㄒㄧ , ㄇㄟˇ ㄔㄠ ㄩㄢˇ ㄦˊ ㄩˊ ㄇㄞˋ 。

ㄌㄨㄢˋ ㄩㄝ : ㄇㄢˋ ㄩˊ ㄇㄨˋ ㄧˇ ㄌㄧㄡˊ ㄍㄨㄢ ㄒㄧ , ㄐㄧˋ ㄧ ㄈㄢˇ ㄓ ㄏㄜˊ ㄕˊ 。

ㄋㄧㄠˇ ㄈㄟ ㄈㄢˇ ㄍㄨˋ ㄒㄧㄤ ㄒㄧ , ㄏㄨˊ ㄙˇ ㄅㄧˋ ㄕㄡˇ ㄑㄧㄡ 。

ㄒㄧㄣˋ ㄈㄟ ㄨˊ ㄗㄨㄟˋ ㄦˊ ㄑㄧˋ ㄓㄨˊ ㄒㄧ , ㄏㄜˊ ㄖˋ ㄧㄝˋ ㄦˊ ㄨㄤˋ ㄓ 。

哀郢賞析

  《哀郢》結構上最爲獨特者,是用了倒敘法,先從九年前秦軍進攻楚國之時自己被放逐,隨流亡百姓一起東行的情況寫起,到後面才抒寫作詩當時的心情。這就使詩人被放以來銘心難忘的那一幅幅悲慘畫面,一幕幕奪人心魄、摧人肝肺的情景,得到突出的表現。

  《史記·屈原列傳》載,楚頃襄王立,令尹子蘭讒害屈原,屈原被放江南之野(郢都附近長江以南之地)。《楚世家》又載頃襄王元年「秦大破楚軍,斬首五萬,取析十五城而去」。秦軍沿漢水而下,則郢都震動。屈原的被放,也就在此時。

  此詩不計亂辭,可分爲五層,每層三節。前三層爲回憶,第四層抒發作詩當時的心情,第五層爲對造成國家、個人悲劇之原因的思考。亂辭在情志、結構兩方面總括全詩,爲第六層。

  詩的開頭,詩人仰天而問,可謂石破天驚。此下即繪出一幅巨大的哀鴻圖。「仲春」點出正當春荒時節,「東遷」說明流徙方向,「江夏」指明地域所在。人流、漢水,兼道而湧,濤聲哭聲,上幹雲霄。所以詩中說詩人走出郢都城門之時腹內如絞。他上船之後仍不忍離去,舉起了船槳任船飄蕩着:他要多看一眼郢都!他傷心再沒有機會見到國君了。「甲之鼂(朝)」是詩人起行的具體日期和時辰,九年來從未忘記過這一天,故特意標出。第一層總寫九年前當郢都危亡之時自己被放時情景。

  詩作第二層,爲「望長楸而太息兮」以下三節,寫船開後仍一直心繫故都,不知所從。「長楸」意味着郢爲故都。想起郢都這個楚人幾百年的都城將毀於一旦,忍不住老淚橫流。李賀說:「焉洋洋而爲客,一語倍覺黯然!」因爲它比一般的「斷腸人在天涯」更多一層思君、愛國、憂民的哀痛。詩中從「西浮」以下寫進入洞庭湖後情形,故說「順風波」(而非順江流),說「陽侯之氾濫」,說「翱翔」,等等。

  「將運舟而下浮兮」以下三節爲第三層,寫繼續東行時心情。「運舟」指駕船、調轉船頭。「上洞庭」言由洞庭湖北行,「下江」言順流而下。去之愈遠,而思之愈切。詩人之去,可謂一槳九回頭,讀之真堪摧人淚下。

  「當陵陽之焉至兮」以下三節爲第四層,寫詩人作此詩當時的思想情緒。在這一層中才指出以上三層所寫,皆是回憶;這些事在詩人頭腦中九年以來,魂牽夢縈,從未忘卻。「當陵陽之焉至兮」二句爲轉折部分,承上而啓下。此陵陽在江西省西部廬水上遊,宜春以南。《漢書·地理志》說:「廬江出陵陽東南」,即此。其地與湖湘之地只隔着羅霄山脈。大約詩人以爲待事態平息,可以由陸路直達湖湘一帶(俱爲楚人所謂「江南之野」),故暫居於此。

  詩作第五層,即「外承歡之汋約兮」以下三節,承接第四層的正面抒情,進而揭出造成國家危難之根源。朝廷那些奸佞之徒善於逢迎奉承,不僅因爲他們無能,還因爲他們無憂國憂民之心,只知爲了一己的利益而誣陷正直之士,所以在治國安民方面實在難以倚靠。但關鍵還在於當政者喜好怎麼樣的人。「憎慍惀之脩美兮,好夫人之忼慨」,便是屈原對頃襄王的評價。批判的矛頭直接指向最高統治者。作品表現的思想是極其深刻的。

  詩的前三層爲回憶,其抒情主要通過記敘來表現;第四、五層是直接抒情。亂辭總承此兩部分,寫詩人雖日夜思念郢都,卻因被放逐而不能回朝效力祖國的痛苦和悲傷。「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語重意深,極爲感人。全詩章法謹嚴,渾然一體。

  詩作結構上表現了很大的獨創性:一,開頭並未交待是回憶,給讀者以身臨其境之感,留下深刻的印象。二,四句爲一節,三節爲一層意思,很整齊。語言上的特點是駢句多,如「去故鄉而就遠,遵江夏以流亡」、「過夏首而西浮,顧龍門而不見」、「背夏浦而西思,哀故都之日遠」等,既富有對偶美,也有助於加強感情力度。在風格上,徐煥龍《楚辭洗髓》謂之「於《九章》中最爲悽惋,讀之實一字一淚也」,誠然。

屈原

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漢族,出生於楚國丹陽,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貴族出身,任三閭大夫、左徒,兼管內政外交大事。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一舉攻破楚國首都郢都。憂國憂民的屈原在長沙附近汩羅江懷石自殺,端午節據說就是他的忌日。他寫下許多不朽詩篇,成爲中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者,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創造了新的詩歌體裁楚辭。他創造的「楚辭」文體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與《詩經》並稱「風騷」二體,對後世詩歌創作產生積極影響。 ...

屈原朗讀
()

猜你喜歡

陌上兒童說,時清長吏賢。

豈能無樸教,不過示蒲鞭。

採彼輕柔質,施諸牧御權。

坐令強梗者,若撻市朝然。

院舍棠陰合,圜扉草色鮮。

弛答能敗子,威愛貴兼全。

()

玉[土戚]金階舞舜幹。朝野多歡。九衢三市風光麗,正

萬家、急管繁弦。鳳樓臨

綺陌,嘉氣非煙。

雅俗熙熙物熊妍。忍負芳年。笑筵歌連席連昏晝,任旗亭

、鬥酒十千。賞心何處好

,惟有尊前。

()

妻兒共一區,日夜謹相守。遙驚白旗來,不覺四散走。

汝死吾不知,吾亡汝何咎。隔林聞哭聲,相見真成偶。

()

置身高踞澄臺上,放眼遙空碧海中。不使一層樓尚隔,真誇千裏目能窮。

龍門倒射滄溟日,蜃氣消沉島嶼風。浩淼流波歸巨壑,茫茫大半是朝東。

()

孤亭終古吊風波,留守三呼喚渡河。南宋君臣傷播越,北胡獻納恣蒐羅。

萬方民氣含冤久,九士忠魂飲恨多!八百餘年光漢族,盈庭懸想載賡歌。

()

吳民方切九重憂,祖道休將五馬留。朝寧久稱真御史,封疆還屬古諸侯。

香凝燕寢韋郎詠,棹續花橋白傅遊。我忝郡人無以頌,擬叨循吏傳重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