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昨行和張十一

憶昨行和張十一朗讀

憶昨夾鍾之呂初吹灰,上公禮罷元侯回。車載牲牢甕舁酒,
並召賓客延鄒枚。腰金首翠光照耀,絲竹迥發清以哀。
青天白日花草麗,玉斝屢舉傾金罍。張君名聲座所屬,
起舞先醉長松摧。宿酲未解舊痁作,深室靜臥聞風雷。
自期殞命在春序,屈指數日憐嬰孩。危辭苦語感我耳,
淚落不掩何漼漼.念昔從君渡湘水,大帆夜劃窮高桅。
陽山鳥路出臨武,驛馬拒地驅頻隤.踐蛇茹蠱不擇死,
忽有飛詔從天來。伾文未揃崖州熾,雖得赦宥恆愁猜。
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無底幽黃能。眼中了了見鄉國,
知有歸日眉方開。今君縱署天涯吏,投檄北去何難哉。
無妄之憂勿藥喜,一善自足禳千災。頭輕目朗肌骨健,
古劍新劚磨塵埃。殃消禍散百福並,從此直至耇與鮐。
嵩山東頭伊洛岸,勝事不假須穿栽。君當先行我待滿,
沮溺可繼窮年推。

憶昨行和張十一注音

ㄧˋ ㄗㄨㄛˊ ㄐㄧㄚˊ ㄓㄨㄥ ㄓ ㄌㄩˇ ㄔㄨ ㄔㄨㄟ ㄏㄨㄟ , ㄕㄤˋ ㄍㄨㄥ ㄌㄧˇ ㄅㄚˋ ㄩㄢˊ ㄏㄡˊ ㄏㄨㄟˊ 。 ㄔㄜ ㄗㄞˇ ㄕㄥ ㄌㄠˊ ㄨㄥˋ ㄩˊ ㄐㄧㄡˇ ,
ㄅㄧㄥˋ ㄓㄠ ㄅㄧㄣ ㄎㄜˋ ㄧㄢˊ ㄗㄡ ㄇㄟˊ 。 ㄧㄠ ㄐㄧㄣ ㄕㄡˇ ㄘㄨㄟˋ ㄍㄨㄤ ㄓㄠˋ ㄧㄠˋ , ㄙ ㄓㄨˊ ㄐㄩㄥˇ ㄈㄚ ㄑㄧㄥ ㄧˇ ㄞ 。
ㄑㄧㄥ ㄊㄧㄢ ㄅㄞˊ ㄖˋ ㄏㄨㄚ ㄘㄠˇ ㄌㄧˊ , ㄩˋ ㄐㄧㄚˇ ㄌㄩˇ ㄐㄩˇ ㄑㄧㄥˊ ㄐㄧㄣ ㄌㄟˊ 。 ㄓㄤ ㄐㄩㄣ ㄇㄧㄥˊ ㄕㄥ ㄗㄨㄛˋ ㄙㄨㄛˇ ㄕㄨˇ ,
ㄑㄧˇ ㄨˇ ㄒㄧㄢ ㄗㄨㄟˋ ㄔㄤˊ ㄙㄨㄥ ㄘㄨㄟ 。 ㄙㄨˋ ㄔㄥˊ ㄨㄟˋ ㄐㄧㄝˇ ㄐㄧㄡˋ ㄉㄧㄢˋ ㄗㄨㄛˋ , ㄕㄣ ㄕˋ ㄐㄧㄥˋ ㄨㄛˋ ㄨㄣˊ ㄈㄥ ㄌㄟˊ 。
ㄗˋ ㄑㄧˊ ㄩㄣˇ ㄇㄧㄥˋ ㄗㄞˋ ㄔㄨㄣ ㄒㄩˋ , ㄑㄩ ㄓˇ ㄕㄨˋ ㄖˋ ㄌㄧㄢˊ ㄧㄥ ㄏㄞˊ 。 ㄨㄟˊ ㄘˊ ㄎㄨˇ ㄩˇ ㄍㄢˇ ㄨㄛˇ ㄦˇ ,
ㄌㄟˋ ㄌㄨㄛˋ ㄅㄨˊ ㄧㄢˇ ㄏㄜˊ ㄘㄨㄟˇ ㄘㄨㄟˇ . ㄋㄧㄢˋ ㄒㄧˊ ㄘㄨㄥˊ ㄐㄩㄣ ㄉㄨˋ ㄒㄧㄤ ㄕㄨㄟˇ , ㄉㄚˋ ㄈㄢˊ ㄧㄝˋ ㄏㄨㄚˋ ㄑㄩㄥˊ ㄍㄠ ㄨㄟˊ 。
ㄧㄤˊ ㄕㄢ ㄋㄧㄠˇ ㄌㄨˋ ㄔㄨ ㄌㄧㄣˊ ㄨˇ , ㄧˋ ㄇㄚˇ ㄐㄩˋ ㄉㄧˋ ㄑㄩ ㄆㄧㄣˊ ㄊㄨㄟˊ . ㄐㄧㄢˋ ㄕㄜˊ ㄖㄨˊ ㄍㄨˇ ㄅㄨˋ ㄗㄜˊ ㄙˇ ,
ㄏㄨ ㄧㄡˇ ㄈㄟ ㄓㄠˋ ㄘㄨㄥˊ ㄊㄧㄢ ㄌㄞˊ 。 ㄆㄧ ㄨㄣˊ ㄨㄟˋ ㄐㄧㄢ ㄧㄞˊ ㄓㄡ ㄔˋ , ㄙㄨㄟ ㄉㄜˊ ㄕㄜˋ ㄧㄡˋ ㄏㄥˊ ㄔㄡˊ ㄘㄞ 。
ㄐㄧㄣˋ ㄓㄜˇ ㄙㄢ ㄐㄧㄢ ㄒㄧ ㄆㄛˋ ㄙㄨㄟˋ , ㄩˇ ㄎㄨ ㄨˊ ㄉㄧˇ ㄧㄡ ㄏㄨㄤˊ ㄋㄥˊ 。 ㄧㄢˇ ㄓㄨㄥ ㄌㄧㄠˇ ㄌㄧㄠˇ ㄐㄧㄢˋ ㄒㄧㄤ ㄍㄨㄛˊ ,
ㄓ ㄧㄡˇ ㄍㄨㄟ ㄖˋ ㄇㄟˊ ㄈㄤ ㄎㄞ 。 ㄐㄧㄣ ㄐㄩㄣ ㄗㄨㄥˋ ㄕㄨˇ ㄊㄧㄢ ㄧㄚˊ ㄌㄧˋ , ㄊㄡˊ ㄒㄧˊ ㄅㄟˇ ㄑㄩˋ ㄏㄜˊ ㄋㄢˊ ㄗㄞ 。
ㄨˊ ㄨㄤˋ ㄓ ㄧㄡ ㄨˋ ㄧㄠˋ ㄒㄧˇ , ㄧ ㄕㄢˋ ㄗˋ ㄗㄨˊ ㄖㄤˊ ㄑㄧㄢ ㄗㄞ 。 ㄊㄡˊ ㄑㄧㄥ ㄇㄨˋ ㄌㄤˇ ㄐㄧ ㄍㄨˇ ㄐㄧㄢˋ ,
ㄍㄨˇ ㄐㄧㄢˋ ㄒㄧㄣ 劚 ㄇㄛˊ ㄔㄣˊ ㄞ 。 ㄧㄤ ㄒㄧㄠ ㄏㄨㄛˋ ㄙㄢˋ ㄅㄞˇ ㄈㄨˊ ㄅㄧㄥˋ , ㄘㄨㄥˊ ㄘˇ ㄓˊ ㄓˋ ㄍㄡˇ ㄩˇ ㄊㄞˊ 。
ㄙㄨㄥ ㄕㄢ ㄉㄨㄥ ㄊㄡˊ ㄧ ㄌㄨㄛˋ ㄢˋ , ㄕㄥˋ ㄕˋ ㄅㄨˊ ㄐㄧㄚˇ ㄒㄩ ㄔㄨㄢ ㄗㄞ 。 ㄐㄩㄣ ㄉㄤ ㄒㄧㄢ ㄒㄧㄥˊ ㄨㄛˇ ㄉㄞˋ ㄇㄢˇ ,
ㄐㄩˇ ㄋㄧˋ ㄎㄜˇ ㄐㄧˋ ㄑㄩㄥˊ ㄋㄧㄢˊ ㄊㄨㄟ 。

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爲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爲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爲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裏。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裏程碑式人物。 ...

韓愈朗讀
()

猜你喜歡

屋角難聲一歲分,起搔吟鬢惜芳辰。

江山有恨英雄老,天地無私草木春。

柏葉又傾新歲酒,梅花同是隔年人。

東風着物能多少,寫入清詩句句新。

()

與君相見即相歡,元季於今復二難。去國暫憐鴻影散,衝星時怪鸊膏寒。

潮陽遠道春誰伴,別墅離尊日未闌。後夜荊花還共笑,孤舟回首獨漫漫。

()

稍盡彭城山,悠然見清淮。微雨雖沾衣,能令山色佳。

出沒前後旌,浮雲時與偕。濁酒兩三行,聊以佐歸懷。

()

瓜熟已除架,莧乾無復蔬。何當灌園罷,又是築場初。

晴日遲收稻,中田早結廬。自來勤動慣,不敢廢耕鋤。

()

天險何曾《禹貢》陳,白波江上起嶙峋。花垂孤石春迎棹,佩響空山夜降神。

玉馬驚回猺洞火,寒潮拍盡女牆塵。帆飛三峽行才半,還傍香爐一問津。

()

漢武高臺切絳河,半涵非霧鬱嵯峨。

桑田欲看他年變,瓠子先成此日歌。

夏鼎幾遷空象物,秦橋未就已沉波。

相如作賦徒能諷,卻助飄飄逸氣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