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有嘉餚

雖有嘉餚朗讀

  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譯文:  儘管有美味可口的菜餚,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儘管有最好的方法,不學,就不知道它的好。因此學習瞭然後就知道不足,教導人然後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後能自我檢查,對自己提出要求。知道困惑,然後能鞭策自己努力進修。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兌命》上說:「教是學的一半。」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啊。

注釋:  雖:即使。嘉餚:美味的菜。嘉,好、美。餚,用魚、肉做的菜。旨:甘美。至道:最好的道理。至,達到極點。是故: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自反:反省自己。自強:自我勉勵。強:勉勵。教學相長:意思是教和學互相促進。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兌命》:《尚書》中的一篇。兌,通「說(yuè)」,指的是殷商時期的賢相傅說(yuè)。命,《尚書》中的一種文章體裁,內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員或賞賜諸侯時發佈的政令。《尚書》,又稱《書》《書經》,儒家經典之一。中國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蹟的著作的彙編。學學半:教人是學習的一半。第一個「學」是教的意思。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羣;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記》曰:「蛾子時術之。」其此之謂乎!

譯文:  古代設學施放,每二十五家的「閭「設有學校叫「塾「,每五百家的「黨「有自己的學校叫「庠「,每一萬二千五百家的一「術「有自己的學校叫「序「,在天子的王城或諸侯的國都設立有大學。〔太學〕每年招收學生入學,每隔一年對學生考查一次。第一年考查學生斷句分章、弄清經文旨意的能力,第三年考查學生是否專心學習和親近同學,第五年考查學生是否廣泛學習和親近老師,第七年考查學生討論學業是非和識別朋友的能力,〔這一階段學習合格〕叫「小成」。第九年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思想觀點堅定不移,不違背老師的教誨,〔達到這一階段的學習標準〕叫做「大成」。唯其這樣,才能教化百姓,移風易俗,周圍的人能心悅誠服,遠方的人也會來歸順他,這就是大學教人的宗旨。古書上說:「〔求學的人〕應效法小螞蟻銜土不息而成土堆的精神。就是說的這個道理啊!

注釋:  其此之謂乎: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其,表示推測。

  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學鼓篋,孫其業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視學,遊其志也。時觀而勿、語存其心也。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倫也。《記》曰:「凡學,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謂乎!

譯文:  大學開學的時候,〔天子或官吏〕穿着禮服,備有祭菜來祭祀先哲,表示尊師重道,學生要吟誦《詩經·小雅》中〔鹿鳴、四牡、皇皇者華〕三篇〔敘述君臣和睦〕的詩,在一開學就用做官事上的道理勉勵學生;入學授課之前,先擊鼓召集學生,整齊威儀,然後打開書箱;同時展示戒尺,來約束他們的儀容舉止;〔學生春季入學,教官〕沒有佔卜而大祭就不去考查學生,使學生內心從容不迫;時時觀察卻不說,讓問題在學生的心中積聚;年幼的學生只聽老師講解而不隨便發問,學習不逾越難度。這七點,是教學的基本原則。古書上說:「大凡學習,若學習做官,就先學習與職務有關的事;若學習做士,就先學習學士應有的志向。」就是說的這個道理啊!

注釋:  弗:不。肄:學習。篋:箱子一類的東西。躐:超越。

  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凌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闢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譯文:  大學施教的方法,在學生的錯誤沒有發生時就加以防止,叫做預防;在受教育的最好時機進行教育,叫做及時;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才能和年齡特徵而進行教育,叫做循序漸進;互相取長補短,叫做觀摩。這四點,是教學成功的經驗。錯誤出現了再去禁止,就會牴觸抗拒,格格不入;放過了學習時機,事後補救,儘管勤苦努力,也較難成功;雜亂施教而不循序漸進,學業就會搞亂而無所成;自己一個人學習,不與友人討論,就會學識淺薄,見聞不廣;與不正派的朋友來往,必然會違逆老師的教導;從事一些不正經的交談,必然荒廢正課學習。這六點,是教學失敗的原因。

雖有嘉餚注音

   ㄙㄨㄟ ㄧㄡˇ ㄐㄧㄚ ㄧㄠˊ , ㄈㄨˊ ㄕˊ , ㄅㄨˋ ㄓ ㄑㄧˊ ㄓˇ ㄧㄝˇ ; ㄙㄨㄟ ㄧㄡˇ ㄓˋ ㄉㄠˋ , ㄈㄨˊ ㄒㄩㄝˊ , ㄅㄨˋ ㄓ ㄑㄧˊ ㄕㄢˋ ㄧㄝˇ 。 ㄕˋ ㄍㄨˋ ㄒㄩㄝˊ ㄖㄢˊ ㄏㄡˋ ㄓ ㄅㄨˋ ㄗㄨˊ , ㄐㄧㄠ ㄖㄢˊ ㄏㄡˋ ㄓ ㄎㄨㄣˋ 。 ㄓ ㄅㄨˋ ㄗㄨˊ , ㄖㄢˊ ㄏㄡˋ ㄋㄥˊ ㄗˋ ㄈㄢˇ ㄧㄝˇ ; ㄓ ㄎㄨㄣˋ , ㄖㄢˊ ㄏㄡˋ ㄋㄥˊ ㄗˋ ㄑㄧㄤˊ ㄧㄝˇ 。 ㄍㄨˋ ㄩㄝ : ㄐㄧㄠˋ ㄒㄩㄝˊ ㄒㄧㄤ ㄓㄤˇ ㄧㄝˇ 。《 ㄉㄨㄟˋ ㄇㄧㄥˋ 》 ㄩㄝ :「 ㄒㄩㄝˊ ㄒㄩㄝˊ ㄅㄢˋ 。」 ㄑㄧˊ ㄘˇ ㄓ ㄨㄟˋ ㄏㄨ ?

   ㄍㄨˇ ㄓ ㄐㄧㄠ ㄓㄜˇ , ㄐㄧㄚ ㄧㄡˇ ㄕㄨˊ , ㄉㄤˇ ㄧㄡˇ ㄒㄧㄤˊ , ㄕㄨˋ ㄧㄡˇ ㄒㄩˋ , ㄍㄨㄛˊ ㄧㄡˇ ㄒㄩㄝˊ 。 ㄅㄧˋ ㄋㄧㄢˊ ㄖㄨˋ ㄒㄩㄝˊ , ㄓㄨㄥ ㄋㄧㄢˊ ㄎㄠˇ ㄒㄧㄠˋ 。 ㄧˋ ㄋㄧㄢˊ ㄕˋ ㄌㄧˊ ㄐㄧㄥ ㄅㄧㄢˋ ㄓˋ ; ㄙㄢ ㄋㄧㄢˊ ㄕˋ ㄐㄧㄥˋ ㄧㄝˋ ㄌㄜˋ 羣; ㄨˇ ㄋㄧㄢˊ ㄕˋ ㄅㄛˊ ㄒㄧˊ ㄑㄧㄣ ㄕ ; ㄑㄧ ㄋㄧㄢˊ ㄕˋ ㄌㄨㄣˋ ㄒㄩㄝˊ ㄑㄩˇ ㄧㄡˇ , ㄨㄟˋ ㄓ ㄒㄧㄠˇ ㄔㄥˊ 。 ㄐㄧㄡˇ ㄋㄧㄢˊ ㄓ ㄌㄟˋ ㄊㄨㄥ ㄉㄚˊ , ㄑㄧㄤˊ ㄌㄧˋ ㄦˊ ㄅㄨˋ ㄈㄢˇ , ㄨㄟˋ ㄓ ㄉㄚˋ ㄔㄥˊ 。 ㄈㄨ ㄖㄢˊ ㄏㄡˋ ㄗㄨˊ ㄧˇ ㄏㄨㄚˋ ㄇㄧㄣˊ ㄧˋ ㄙㄨˊ , ㄐㄧㄣˋ ㄓㄜˇ ㄕㄨㄟˋ ㄈㄨˊ ㄦˊ ㄩㄢˇ ㄓㄜˇ ㄏㄨㄞˊ ㄓ , ㄘˇ ㄉㄚˋ ㄒㄩㄝˊ ㄓ ㄉㄠˋ ㄧㄝˇ 。《 ㄐㄧˋ 》 ㄩㄝ :「 ㄜˊ ㄗˇ ㄕˊ ㄕㄨˋ ㄓ 。」 ㄑㄧˊ ㄘˇ ㄓ ㄨㄟˋ ㄏㄨ !

   ㄉㄚˋ ㄒㄩㄝˊ ㄕˇ ㄐㄧㄠ , ㄆㄧˊ ㄅㄧㄢˋ ㄐㄧˋ ㄘㄞˋ , ㄕˋ ㄐㄧㄥˋ ㄉㄠˋ ㄧㄝˇ 。《 ㄒㄧㄠ ㄧㄚˇ 》 ㄧˋ ㄙㄢ , ㄍㄨㄢ ㄑㄧˊ ㄕˇ ㄧㄝˇ 。 ㄖㄨˋ ㄒㄩㄝˊ ㄍㄨˇ ㄑㄧㄝˋ , ㄙㄨㄣ ㄑㄧˊ ㄧㄝˋ ㄧㄝˇ 。 ㄒㄧㄚˋ ㄔㄨˇ ㄦˋ ㄨˋ , ㄕㄡ ㄑㄧˊ ㄨㄟ ㄧㄝˇ 。 ㄨㄟˋ ㄅㄨˇ ㄉㄧˋ ㄅㄨˊ ㄕˋ ㄒㄩㄝˊ , ㄧㄡˊ ㄑㄧˊ ㄓˋ ㄧㄝˇ 。 ㄕˊ ㄍㄨㄢ ㄦˊ ㄨˋ 、 ㄩˇ ㄘㄨㄣˊ ㄑㄧˊ ㄒㄧㄣ ㄧㄝˇ 。 ㄧㄡˋ ㄓㄜˇ ㄊㄧㄥ ㄦˊ ㄈㄨˊ ㄨㄣˋ , ㄒㄩㄝˊ ㄅㄨˊ ㄌㄧㄝˋ ㄉㄥˇ ㄧㄝˇ 。 ㄘˇ ㄑㄧ ㄓㄜˇ , ㄐㄧㄠ ㄓ ㄉㄚˋ ㄌㄨㄣˊ ㄧㄝˇ 。《 ㄐㄧˋ 》 ㄩㄝ :「 ㄈㄢˊ ㄒㄩㄝˊ , ㄍㄨㄢ ㄒㄧㄢ ㄕˋ , ㄕˋ ㄒㄧㄢ ㄓˋ 。」 ㄑㄧˊ ㄘˇ ㄓ ㄨㄟˋ ㄏㄨ !

   ㄉㄚˋ ㄒㄩㄝˊ ㄓ ㄈㄚˇ : ㄐㄧㄣˋ ㄩˊ ㄨㄟˋ ㄈㄚ ㄓ ㄨㄟˋ ㄩˋ ; ㄉㄤ ㄑㄧˊ ㄎㄜˇ ㄓ ㄨㄟˋ ㄕˊ ; ㄅㄨˊ ㄌㄧㄥˊ ㄐㄧㄝˊ ㄦˊ ㄕ ㄓ ㄨㄟˋ ㄙㄨㄣ ; ㄒㄧㄤˋ ㄍㄨㄢ ㄦˊ ㄕㄢˋ ㄓ ㄨㄟˋ ㄇㄛˊ 。 ㄘˇ ㄙˋ ㄓㄜˇ , ㄐㄧㄠ ㄓ ㄙㄨㄛˇ ㄧㄡˊ ㄒㄧㄥ ㄧㄝˇ 。 ㄈㄚ ㄖㄢˊ ㄏㄡˋ ㄐㄧㄣˋ , ㄗㄜˊ ㄏㄢˋ ㄍㄜˊ ㄦˊ ㄅㄨˋ ㄕㄥˋ ; ㄕˊ ㄍㄨㄛˋ ㄖㄢˊ ㄏㄡˋ ㄒㄩㄝˊ , ㄗㄜˊ ㄑㄧㄣˊ ㄎㄨˇ ㄦˊ ㄋㄢˊ ㄔㄥˊ ; ㄗㄚˊ ㄕ ㄦˊ ㄅㄨˋ ㄙㄨㄣ , ㄗㄜˊ ㄏㄨㄞˋ ㄌㄨㄢˋ ㄦˊ ㄅㄨˋ ㄒㄧㄡ ; ㄉㄨˊ ㄒㄩㄝˊ ㄦˊ ㄨˊ ㄧㄡˇ , ㄗㄜˊ ㄍㄨ ㄌㄡˋ ㄦˊ ㄍㄨㄚˇ ㄨㄣˊ ; ㄧㄢˋ ㄆㄥˊ ㄋㄧˋ ㄑㄧˊ ㄕ , ㄧㄢˋ ㄆㄧˋ ㄈㄟˋ ㄑㄧˊ ㄒㄩㄝˊ 。 ㄘˇ ㄌㄧㄡˋ ㄓㄜˇ , ㄐㄧㄠ ㄓ ㄙㄨㄛˇ ㄧㄡˊ ㄈㄟˋ ㄧㄝˇ 。

戴聖

戴聖(生卒年不詳),字次君,祖籍梁國甾縣(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出生於梁國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西漢時期官員、學者、禮學家、漢代今文經學的開創者。後世稱其爲「小戴」。戴聖與叔父戴德曾跟隨後蒼學《禮》,兩人被後人合稱爲「大小戴」。漢宣帝時,戴聖以博士參與石渠閣論議,官至九江太守。著作有《禮記》,即《小戴禮記》傳爲聖編。《漢書》記載成書於漢建初七年(80年)。咸淳三年(1267年),宋度宗趙禥以其籍貫地詔封戴聖爲「考城伯」。 ...

戴聖朗讀
()

猜你喜歡

稽首十力大導師,三界獨尊無比況。

示現成佛轉法輪,廣演無邊契經海。

衆生心想念念殊,所轉法輪亦差別。

法輪功德不可量,盡思竭力無能測。

有大經卷在一塵,量等三千大千界。

世有聰慧明達人,具足天眼悉知見。

破塵出經作佛事,不作實與非實想。

又以無邊法界空,納在佛身一毛孔。

須彌鐵圍及大海,一一包容無迫隘。

一毛既爾餘悉然,導師方便亦如是。

念念普遍諸毛孔,念念克證金剛慧。

念念成就佛菩提,念念滿足普賢願。

而不生於戲論心,亦不住於深境界。

如夢如幻如水月,如優曇華出世間。

如是常轉大經卷,了無能轉所轉者。

三世諸佛諸菩薩,聲聞獨覺及天人。

地獄修羅鬼畜等,一一皆承此經力。

我今復與諸佛子,各生殊勝難愚心。

還攝此經一歸塵,安住毗盧法寶藏。

()

脫屣平原客,振衣燕昭臺。吾人實龍矯,白日天崔嵬。

廣陸奏清商,悲風四垂來。俯仰狎世觀,一二當中懷。

極厄不顧知,中介有餘諧。親者無愧親,排者任其排。

蕭索一韋裳,傲睨千古才。擾擾冠蓋徒,零落青門埃。

()

到來幽意愜,久坐野情長。有榭皆臨水,無軒不極涼。

菊榮抽早蕊,蘭晚茁餘芳。便作吾廬得,高眠到上皇。

()

緣崖踏石層。

()

碧落無雲玉鑑飛,淨中毫髮了能窺。光隨酒蟻斟銀榼,彩瑩歌人發瓠犀。

露重已從巾角墊,輪傾欲把鬥杓攜。醉狂直好探蟾窟,安得陵空萬仞梯。

()

懷中保子二齡餘,弄爾西窗舊讀書。我指卿卿新畫像,可憐未解淚沾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