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曉角·題採石蛾眉亭

霜天曉角·題採石蛾眉亭朗讀

倚天絕壁,直下江千尺。天際兩蛾凝黛,愁與恨,幾時極!

譯文:登上蛾眉亭憑欄望遠,只見牛渚山峭壁如削、倚天而立,上有飛瀑千尺懸空奔流,瀉入滔滔長江。那眉梢眉尖凝聚不解的愁與恨,到什麼時候才能消散?

暮潮風正急,酒闌聞塞笛。試問謫仙何處?青山外,遠煙碧。

譯文:波濤洶湧的江水正捲起連天怒潮,浪高風急;酒意初退,耳畔便彷彿響起如怨如訴、不絕如縷的塞外悲笛。試問到哪裏去才能追尋到謫仙人李白的蹤跡?那萬重青山外,千裏煙波的盡頭、鬱鬱蔥蔥的地方。

注釋:倚天:一作「倚空」。兩蛾凝黛:把長江兩岸東西對峙的梁山比作美人的黛眉。愁與恨:古代文人往往把美人的蛾眉描繪成爲含愁凝恨的樣子。極:窮盡,消失。

霜天曉角·題採石蛾眉亭注音

ㄧˇ ㄊㄧㄢ ㄐㄩㄝˊ ㄅㄧˋ , ㄓˊ ㄒㄧㄚˋ ㄐㄧㄤ ㄑㄧㄢ ㄔˇ 。 ㄊㄧㄢ ㄐㄧˋ ㄌㄧㄤˇ ㄜˊ ㄋㄧㄥˊ ㄉㄞˋ , ㄔㄡˊ ㄩˇ ㄏㄣˋ , ㄐㄧˇ ㄕˊ ㄐㄧˊ !

ㄇㄨˋ ㄔㄠˊ ㄈㄥ ㄓㄥˋ ㄐㄧˊ , ㄐㄧㄡˇ ㄌㄢˊ ㄨㄣˊ ㄙㄞ ㄉㄧˊ 。 ㄕˋ ㄨㄣˋ ㄓㄜˊ ㄒㄧㄢ ㄏㄜˊ ㄔㄨˋ ? ㄑㄧㄥ ㄕㄢ ㄨㄞˋ , ㄩㄢˇ ㄧㄢ ㄅㄧˋ 。

霜天曉角·題採石蛾眉亭釋義

譯文

登上蛾眉亭憑欄望遠,只見牛渚山峭壁如削、倚天而立,上有飛瀑千尺懸空奔流,瀉入滔滔長江。那眉梢眉尖凝聚不解的愁與恨,到什麼時候才能消散?

波濤洶湧的江水正捲起連天怒潮,浪高風急;酒意初退,耳畔便彷彿響起如怨如訴、不絕如縷的塞外悲笛。試問到哪裏去才能追尋到謫仙人李白的蹤跡?那萬重青山外,千裏煙波的盡頭、鬱鬱蔥蔥的地方。

註釋

霜天曉角:詞牌名。又名「月當窗」、「長橋月」、「踏月」。越調,仄韻格。各家頗不一致,通常以辛棄疾《稼軒長短句》爲準。雙調四十三字,前後片各三仄韻。別有平韻格一體。

採石:採石磯,在安徽當塗縣西北牛渚山下突出於江中處。峨眉亭建立在絕壁上。《當塗縣志》稱它的形勢:「據牛渚絕壁,大江西來,天門兩山(即東西梁山)對立,望之若峨眉然。」

蛾眉亭:在當塗縣(今安徽境),傍牛渚山而立,因前有東梁山,西梁山夾江對峙和蛾眉而得名。牛渚山,又名牛渚圻,面臨長江,山勢險要,其北部突入江中名採石磯,爲古時大江南北重要津渡、軍家必爭之地。蛾眉亭便建在採石磯上。

倚天:一作「倚空」。

兩蛾凝黛:把長江兩岸東西對峙的梁山比作美人的黛眉。

愁與恨:古代文人往往把美人的蛾眉描繪成爲含愁凝恨的樣子。

極:窮盡,消失。

塞笛:邊笛,邊防軍隊裏吹奏的笛聲。當時採石磯就是邊防的軍事重鎮(1161年虞允文曾大敗金兵於此)。聞塞笛,暗示了作者的感觸。

謫仙:李白,唐人稱爲謫仙。他晚年住在當塗,並且死在那裏。

青山:在當塗東南,山北麓有李白墓(據李華《故翰林學士李公墓誌》)。

參考資料:

1、胡雲翼 選注 .《宋詞選》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年7月版 :第111頁 .

霜天曉角·題採石蛾眉亭創作背景

  此詞可能是元吉在赴鎮江途中經採石時作(他在鎮江留六十日,次年正月即以考功郎徵赴臨安,故離鎮江後不便再有採石之行)。《宋史·孝宗本紀》載,公元1164年(隆興二年)舊曆十月,金人分道渡淮,十一月,入楚州、濠州、滁州,宋朝震動,醞釀向金求和。

參考資料:

1、唐圭璋等著 .《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卷)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1323-1324頁 .

霜天曉角·題採石蛾眉亭賞析

  倚天絕壁,直下江千尺。天際兩蛾凝黛,愁與恨,幾時極?怒潮風正急,酒醒聞塞笛。試問謫仙何處?青山外,遠煙碧。

  該詞爲登蛾眉亭遠望,因景生情而作。風格豪放,氣魄恢宏。

  蛾眉亭,在當塗縣(今安徽境),傍牛渚山而立,因前有東梁山,西梁山夾江對峙和蛾眉而得名。牛渚山,又名牛渚圻,面臨長江,山勢險要,其北部突入江中名採石磯,爲古時大江南北重要津渡、軍家必爭之地。蛾眉亭便建在採石磯上。

  上闋以寫景爲主,情因景生。「倚天絕壁,直下江千尺」起句突兀,險景天成:登上蛾眉亭憑欄望遠,只見牛渚山峭壁如削、倚天而立,上有飛瀑千尺懸空奔流,瀉入滔滔長江。詞人見奇景而頓生豪情,「天際兩蛾凝黛,愁與恨,幾時極」,前句是說:那江天之外兩座夾江而立的遠山,宛如美人剛剛用黛石塗過的兩抹彎彎的蛾眉。「凝」,謂凝止、聚積;在這裏則指蛾眉凝愁;這便引出下面的句子「愁與恨,幾時極」來,「極」謂極盡、完了:那眉梢眉尖凝聚不解的愁與恨,到什麼時候才能消散?這裏運用了擬人化與比喻相結合的手法,,說的是蛾眉含愁帶恨,其實發泄的卻是詞人內心的憂國憂民的愁苦。詞人生於宋、金交兵、戰火遍地的動亂年代,身爲南宋官員,面對半壁大好河山已陷金人之手、南宋王朝偏安江南一隅的情景,他所愁所恨的應是對恢復版圖、統一舊時河山的希冀一次次的破滅與繼續企求。

  下闋以抒情爲主,情與景融。「怒潮風正急,酒醒聞塞笛」是寫:波濤洶湧的江水正捲起連天怒潮,浪高風急;酒意初退,耳畔便彷彿響起如怨如訴、不絕如縷的塞外悲笛。「塞笛」,自然是邊塞亦即「塞外」的笛音;古人以長城爲塞,「塞外」則指今長城以外亦即我北部邊疆地區,它常與「江南」相對仗使用。身在南國的詞人所聽到的「塞笛」,只能是因爲日夜將收復失地縈繞心頭而形成的一種幻覺,在寫作技巧上則是使用了跨越空間、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大膽聯想,這使豪氣之中多少帶進了一絲蒼涼。當然,「塞笛」也可指實邊防軍隊裏吹奏的笛聲,因爲那時的採石磯就是南宋與金國交界的軍事重鎮,史載:紹興三十一年(1161),宋將虞允文曾大敗金兵於此地。但詩詞貴虛不貴實,若作前者理解,更增加些促人深思的、奇異的色彩。接下來詞人又迅速將馳騁的想象拉回到眼前,這裏正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晚年顛沛、依傍從叔當塗縣令李陽冰生活的地方,採石磯一帶正是詩人醉後入水、欲捕明月而葬身的地方。「試問謫仙何處?青山外,遠煙碧」中,前句是說:試問到哪裏去才能追尋到謫仙人李白的蹤跡?作者對着茫茫江水,呼喚尋找着前朝那位狂放不羈、才華橫溢的偉大詩人。此時此地,此景此情,這尋找、這呼喚,既是對所傾心仰慕的詩人的憑弔(據李華《故翰林學士李公墓誌》記載,李白墓在當塗東南之青山北麓),卻也可理解爲詞人在積極地爲苦悶心情尋找寄託,希望自身也具有曠達、豪邁如李白般的性格。結句「青山外,遠煙碧」意境開闊,它不僅對前面之問句作了答覆,而且是詞人對愁與恨交錯纏繞所作的奮力擺脫:那萬重青山外,千裏煙波的盡頭、鬱鬱蔥蔥的地方,當更有令人神馳的景物。

韓元吉

韓元吉(1118~1187),南宋詞人。字無咎,號南澗。漢族,開封雍邱(今河南開封市)人,一作許昌(今屬河南)人。韓元吉詞多抒發山林情趣,如〔柳梢青〕"雲淡秋雲"、〔賀新郎〕"病起情懷惡"等。著有《澗泉集》、《澗泉日記》、《南澗甲乙稿》、《南澗詩餘》。存詞80餘首。 ...

韓元吉朗讀
()

猜你喜歡

春風習習轉江城,人日於人倍有情。帖勝似能欺舞燕,妝花真欲坐流鶯。

銀幡囡戴忻多福,金剪儂收喜罷兵。新月半輪燈乍穗,爲君酹酒祝長庚。

()

山林勝處說天臺,仙佛多從此地棲。

司馬八篇通道妙,豐幹一語指人迷。

時逢好酒從容飲,莫把新詩取次題。

白日看雲思我否,惠連無分共攀躋。

()

嘐嘐嗟斷金,悠悠結同心。同心苟不固,膠漆亦未深。

杯酒出肺腑,按劍起知音。朝爲魚水歡,暮爲商與參。

同學張陳子,幹戈竟相侵。去去請息交,鷗盟蚤當尋。

鍾期或未死,吾且囊吾琴。

()

玉秀蘭芬好弟昆,時來挾冊視田園。囷場古木千章合,彷佛秦人避世村。

()

江上東風浪接天,苦寒無賴破春妍。

試開雲夢羔兒酒,快瀉錢塘藥玉船。

蠶市光陰非故國,馬行燈火記當年。

冷煙溼雪梅花在,留得新春作上元。

()

突兀波心倚翠空,他年金碧照魚龍。

火燒水轉休惆悵,且看中流樹蔭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