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後

文昭甄皇後(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名不明,相傳爲甄宓,實則無記載。史稱甄夫人。中山無極(今河北省無極縣)人,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建安中期,袁紹爲次子袁熙納之爲妻。建安九年(204年),曹操率軍攻下鄴城,甄氏因爲姿貌絕倫,被曹丕所納,甚得寵愛,生下兒子曹叡和女兒曹氏(即東鄉公主)。黃初二年(221)六月,遣使賜死甄氏,葬於鄴城。 曹叡即位後,追諡甄氏曰文昭皇後。太和四年十二月辛未日(231年2月17日),明帝曹叡將甄氏改葬於朝陽陵。

()

軼事典故

  魏氏春秋

  袁紹被打敗之後,曹操的兒子曹丕私自納甄氏爲妻,孔融寫信嘲笑曹操說:「武王伐紂,將妲己賞賜給周公。」曹操因爲知道孔融學識淵博,以爲是書中沒有看過的典故,後來見到他,就詢問這件事,孔融回答道:「用現在的事來看,自然就明白了!」  

  世說新語

  魏文昭甄皇後賢惠而美貌,起先是袁熙的妻子,甚爲得寵。曹公攻打進鄴城後,便令人召見甄氏,左右的人都稟告說:「五官中郎將曹丕已經去了。」曹操說:「今年攻打鄴城正是爲了她。」  

  甄後出拜

  曹丕爲太子時,曾經請諸位文學椽(屬官名)宴飲,賓客盡歡,曹丕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客人都低頭伏在地上,唯有劉楨不拜,反而平視甄夫人,曹操聽說了這件事,便懲罰了劉楨,減去他的死刑發配去做勞力磨石。蒙求中也有「甄後出拜,劉楨平視」的典故。

  靈蛇髻

  魏宮庭院中有一條綠色的蛇,嘴裏不斷吐出紅珠,像梧子一樣大,卻從不傷人,每次想傷害這條蛇的時候它就會消失不見。只有每天甄後梳妝時,這條蛇才盤結成如同髻一般的形狀出現於她面前,甄後覺得非常奇怪,因此效仿這條蛇盤結的形狀梳髻,巧奪天工,所以甄後的髮髻樣式每天都翻新不同,這種髮髻被叫做靈蛇髻,其他宮人紛紛效仿,卻不得甄後一二分美麗。

  鄴中婦人

  竇建德曾經發掘鄴城中一座古墓,墓中沒有別的物品,打開棺材後其中躺有一個婦人,顏色如同活人一樣,姿容艷麗,年紀看上去只有二十幾歲,穿的衣物也並非現世的形制,沒過多久似乎有了氣息,竇建德於是將婦人收入軍中,三天之後醒來,說:「我是魏文帝的宮人,隨甄皇後在鄴城,死了之後葬在這裏,命中應當再生,但是沒有親屬可以申訴,於是在一直待在墓中,不知道如今的年月。」又說甄後被害的前因後果,都了了分明。竇建德非常寵愛她,後來竇建德被太宗所滅,太宗想要納她,她辭說:「妾在黃壤中幽閉已經有三百年了,若是沒有竇公,怎麼能再重見天日,現在他死了,我也沒法獨活。」於是含恨而死,太宗爲此感到傷心。

  宓妃留枕

  唐代李善注引《漢書音義》:宓妃,是伏羲的女兒,溺死於洛水中成爲洛水之神。《昭明文選》說:魏東阿王曹植曾求娶甄氏爲妃,曹操卻將她許給曹丕。甄後被進讒而賜死後,曹丕將她的遺物玉帶金鏤枕送給曹植。曹植離京歸國途經洛水,夢見甄後對他說:「我本託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時從嫁,前與五官中郎將(曹丕),今與君王。」(句中「宓妃」即洛神,代指甄後)說完,就消失不見了,遣人送來一顆寶珠,東阿王悲喜不能自勝。李商隱在《無題》中藉此典故詠詩: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人物生平

  閨中博士

  文昭皇後於183年1月26日(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出生,中山無極人(今河北省石家莊市無極縣),漢太保甄邯的後代。甄邯的嶽父博山侯孔光是孔子第十四世孫,太師孔霸之子,官至大將軍、丞相、太傅、太師,爲四朝輔政大臣,德行高潔,通曉經學,位極人臣,被太皇太後王政君、漢成帝和漢哀帝所尊崇,後來以天下名儒的身份被任命爲漢平帝劉衎的老師。甄邯和族中子弟因此入朝爲官,因爲材能而得到權臣王莽的倚重。甄豐由地方官員擢升爲皇宮內侍大臣,而後更是官至大司空,爵受廣陽侯、廣新公;甄邯官拜大司馬,爵受承陽侯、承新公,而後又出任大漢太保,執掌天下兵權;甄豐的兒子甄尋任侍中、京兆尹;甄心爲光祿勳,有「四甄」之稱,成爲朝中新貴,威震朝野,無極甄氏也從此一躍成爲中山國內的豪強望族,世代襲二千石俸祿的郡守級官職。甄氏的父親甄逸曾任上蔡令,母親張氏是常山人,生有三子五女,長男甄豫早逝,次男甄儼年少舉孝廉爲郎,被闢爲大將軍椽,擔任曲梁令,三男甄堯也舉孝廉;甄氏另有四位姐姐,分別名姜、脫、道、榮。甄氏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家裏人都放佛看到有人把玉衣蓋在她身上,大家對此都很奇怪。甄氏三歲的時候,父親甄逸去世,年幼的甄氏因爲思慕父親哭的非常傷心,這樣的早慧使家內和周圍的人更加感到她有別於衆了。之後相士劉良爲甄氏以及甄逸其他子女看相,劉良指着甄氏說:「這個女孩將來貴不可言。」甄氏從小到大,都不好戲弄。八歲時,院子外有騎着馬耍雜技的人,甄氏的家人及幾個姐姐都上閣樓觀看,只有她不去,幾個姐姐奇怪而責問她,甄氏便回答說:「這難道是女孩子看的嗎?」甄氏九歲時就非常喜歡讀書,博聞強識,只要看過的篇目就能夠立刻領悟,還多次用她哥哥的筆硯寫字,哥哥笑她說:「女人應該學習女工。讀書學習有什麼用,難道你以後還想做女博士(官名)嗎?」甄氏回答道:「古時候賢德的女子,都要學習前人成敗的經驗,以此來警示自己的。不讀書,用什麼來借鑑呢?」

  救濟鄉裏

  漢末天下大亂,災荒連年,百姓們爲餬口活命紛紛賣掉家中值錢的東西。當時甄家有大量的穀物儲備,趁機收購了很多金銀寶物。甄氏當時才十幾歲,看到這種情形便對母親說:「亂世求寶,並非善策,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這就是所謂的因財喪身。現在衆多百姓都在飢餓之中,不如將家裏的穀物開倉賑濟四方鄉鄰,這纔算是一種惠及衆人的德行。」全家人都認爲她說得有道理,於是將家中的糧食全部無償分發給鄰裏鄉親。

  甄氏十四歲時,二哥甄儼去世,甄氏非常悲傷,對待寡嫂態度敬愛謙和,時時處處幫助她打理家事,還盡心照顧甄儼留下來的孩子,及其疼愛。甄氏的母親性格嚴厲,常常用嚴格的規矩要求兒媳婦,甄氏幾次勸母親:「二哥不幸早終,二嫂年紀輕輕就守寡,還要照顧留下的孩子,雖然她是兒媳婦,但應該愛護她像自己的女兒。」母親聽了甄氏的話感動得流淚,之後便讓甄氏與二嫂時常走動,起居都在一起,關係十分親密。

  建安年間,袁紹爲他的次子袁熙聘娶了甄氏爲妻,建安三年(199年),袁紹打敗公孫瓚,任命甄氏的丈夫袁熙爲幽州刺史,甄氏則留在鄴城侍奉婆婆劉氏。

  再嫁稱賢

  公元204年(建安九年),冀州鄴城被曹操攻破,甄氏被曹操之子曹丕所納。當時有一說法:曹操攻下鄴,曹丕先進袁府,看到有個少婦披頭散髮,臉上很髒,躲在劉夫人身後哭泣,曹丕問她是誰,劉夫人回答:「是袁熙的妻子。」然後曹丕幫她把髮髻挽起,用手巾擦拭面龐,發現她姿色絕倫。之後,劉夫人對甄氏說:」現在不用擔心被殺了!」於是曹丕便納甄氏,十分寵愛。還有一說:劉夫人和甄氏共坐大堂上。曹丕進入袁府中,見到劉夫人和甄氏,甄氏因爲害怕,把頭伏在劉夫人膝上,劉夫人讓人把自己手綁起來。曹丕問:「劉夫人爲什麼要這樣?讓你的兒媳婦把頭抬起來。」劉夫人捧起甄氏,讓她抬起頭來,曹丕看見她美貌非凡,便心悅於她。曹操聽聞了曹丕的心思,就爲他迎娶了甄氏。 甄氏嫁給曹丕後,獨得寵愛,擅室數年,生下兒子曹叡和女兒曹氏(東鄉公主)。

  甄氏對曹丕妾侍中有寵的勸勉她們努力上進,對無寵的也安慰開導,並常常在閒宴上勸曹丕說:」古時黃帝子孫繁盛,是因爲妻妾多的緣故。所以夫君也應該多納賢淑美好的女子,才能使子嗣旺盛。「曹丕聽了心中很嘉許。之後曹丕要驅逐任氏,甄氏請求曹丕說:「任氏是鄉黨名族,不論品德、美色,我都比不上,爲什麼要遣走她?」曹丕說:」任氏性子急躁,不溫柔,之前她怨恨我不是一次了,所以遣她。「甄氏哭着堅持請求說:「我受你的敬重之恩,所有人都知道,肯定會猜測任氏被驅逐,是因爲我的緣故。往上公婆會說我自私,往下則會受到專寵之罪,希望你能重新考慮!」曹丕不聽,還是堅持遣走了任氏。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的愛子曹衝去世,曹操追贈其爲騎都尉,並聘甄氏家族中的亡女爲妃,與曹衝冥婚合葬,過繼曹據之子曹琮爲後。

  擅室數歲

  建安十六年(211年)七月,曹操西徵,隨行的卞夫人途中生病留在孟津,曹丕和甄氏留守於鄴城。當時卞夫人身體抱恙,甄氏不能及時照顧問候,急得寢食難安,時常偷偷哭泣。身邊下人告訴她說卞夫人病好了,甄氏仍然不信,說:「夫人在家,老毛病常犯,每次都得很久痊癒,這次怎麼好的這麼快?你們一定是想要安慰我。」所以更加憂心。之後得卞夫人回信,說身體已經恢復,甄氏才放心起來。

  建安十七年(212年)正月,大軍回鄴,甄氏去迎接,看到卞夫人時悲喜交加,周圍的人看了都感動不已。卞夫人見甄氏這麼關心自己,也忍不住流淚,還說:「兒媳婦怕我上次生病也會象以前那樣反覆難愈嗎?我只是有點不舒服,小病而已,十幾天就好了。你看看我的氣色很好呢。」然後嘆道:「真是孝順的媳婦啊!」

  漢魏時期,主婦在宴會出拜是待客習俗。曹丕爲世子時,就曾經宴請諸位文學屬官,命夫人甄氏出拜,當時同坐的有吳質和劉楨,其他賓客都對甄氏低頭行禮,只有劉楨不拜,反而平視甄氏,曹操聽說後,嚴厲地處罰了劉楨,剛開始將他判決爲死刑,後來免去死刑發配爲苦役磨石,吳質也受到牽連被貶爲朝歌長,後來又遷爲元城令。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東徵孫權,卞夫人、曹丕及曹叡、東鄉公主都跟隨,當時甄氏因爲生病所以留在鄴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九月,大軍返回鄴城,卞夫人的左右侍婢們看到甄氏容顏更勝以往,便奇怪地問她:「夫人您跟兩個孩子分別那麼久,難道不想念他們,反而臉色這麼好,爲什麼呢?」甄氏笑着回答:「曹叡和東鄉公主他們跟隨卞夫人照顧,我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死亡之謎

  公元220年(延康元年)正月,曹丕即王位,封曹叡爲武德侯。六月率軍南徵,甄氏留駐在鄴城。十月,漢獻帝禪讓帝位給曹丕。禪位以後,退位爲山陽公的劉協把兩個女兒許配給曹丕爲妃嬪,另有郭貴嬪和李、陰兩位貴人同時得到寵愛,甄氏日益失意,流露出一些怨恨的話語。 

  公元221年(黃初二年)六月,曹丕遣使者將甄氏賜死,葬在鄴城。《三國志》記載,甄後之死由郭後之寵。文帝問周宣說:「我夢見宮殿上兩片瓦掉下來,化爲雙鴛鴦。這是什麼徵兆呢?」周宣說:「後宮恐怕會有人暴死。」曹丕說:「我是說着騙你的。」周宣說:「做夢這件事,是意念中的事,如果能形之於言,便可以佔卜兇吉。」話還未說完,黃門令來報告說,後宮中有人彼此殘殺。過了不久,曹丕又問周宣:「我昨天夢見一股青煙拔地昇天。」周宣說:「天下恐怕會有一位貴女子冤死。」當時,曹丕已派人賜給甄夫人賜死的詔書,聽了周宣的話很是後悔,於是派人去追趕使者,可惜已經來不及了。

  《魏略》記載,郭貴嬪進讒譖害甄氏,甄氏死之前將曹叡託付給曹丕的另一位妃子李氏。等到曹叡繼位,數次向太後詢問母親死狀,太後因此憂懼暴崩,這時李氏才嚮明帝說明甄氏是被郭氏構陷而死,明帝哀痛不已,使人也被髮覆面的殯葬了郭太後。

  《漢晉春秋》以及《資治通鑑》記載,甄氏是因爲郭氏受寵而死,死後將其被髮覆面,以糠塞口使她的靈魂無處申冤。明帝繼位後,心中忿恨,數次哭泣着向太後追問母親死狀,郭太後說:」你母親是先帝所殺,爲什麼責問我?應該去怪罪你的父親。況且你作爲人子,怎麼能因爲親生母親殺害後母呢?」明帝聽了暴怒不已,於是逼殺郭太後,死相慘狀。

  《魏書》記載,黃初元年(221年),曹丕登基爲帝,大臣請奏立甄氏爲皇後,曹丕發佈策後的詔書,甄氏卻上表說:「我聽說先前朝代之所以興旺,能夠使國祚延綿,沒有不是因爲後妃的原因,因此一定要對其人選慎重選擇,以興內宮的教化。陛下初登皇位,實在應該選擇賢良淑德的人統理後宮。妾自省愚陋,不能夠擔此重任,又加上已經生病很久,敢守微志。」立後的璽書下了三次,甄氏辭讓了三次,言辭十分懇切。當時正值盛暑,皇帝希望等到秋涼時再迎後。後來甄氏病重,六月丁卯,在鄴城去世。皇帝哀痛嗟嘆不已,追贈皇後璽綬。

  然而,魏書的說法並不被歷代史家所認同。裴松之在註解《三國志》時,認爲魏書的編篡者們寫史時使用春秋筆法掩蓋真相。文帝不立甄氏爲皇後,反而殺害她,《魏書》的編篡者及當權者如果認爲這是大惡事,則應該隱去不寫,如果認爲這是小惡事,則不應該假爲之辭,用虛假的語言粉飾太平到了這種地步,實在是之前史書中從沒有見過的。推此而言,魏書中所稱卞後和甄後的良善言行,都難以實論,陳壽將他們刪落,是應當的。

  盧弼在《三國志集解》中寫道:《資治通鑑》裏說,丁卯,夫人甄氏卒。當初曹操攻入鄴城,文帝見袁熙的妻子中山甄氏貌美而心悅於她,曹操便爲文帝聘爲妻,生有兒子曹叡。等到文帝即位,安平郭貴嬪得寵,甄夫人留在鄴城不得見,失意而有怨言。郭貴嬪譖於文帝,文帝大怒。六月丁卯,遣使賜死甄夫人。胡三省說:等到明帝即位,郭太後因爲憂懼而死。可是,黃初二年甄氏被賜死時,曹叡已經十七歲了,難道能不知道他母親死時的情況,還要等旁人說嗎?《魏略》《漢晉春秋》中記載,郭貴嬪進譖於曹丕導致甄氏被賜死,曹叡繼位後逼殺郭太後。何焯又說:但她死後依然受宗親之禮,互相矛盾,因此陳壽纔不取其說。可是陳壽沒有考慮到明悼毛皇後被賜死後,她的家人同樣被加官進爵,族人也還是根據禮法升遷了,並且賜給他們官職,因此曹氏之人的心思實在酷虐變詐,不能夠想當然的按照常理推測。盧弼又評論道:文帝爲五官中郎將在建安十六年,平定鄴城在建安九年,《資治通鑑》中所表述有誤,是因爲延續了《世說新語》的用詞。

  《三國志集解》中論道,甄後之死,是由於郭貴嬪進譖於文帝,《三國志·文昭甄皇後》傳中說「遣使賜死「,因此用「卒」,不用「崩」來描寫。其他皇後去世都用」崩」,明悼毛皇後被賜死,也用」卒「,因此《魏書》的記載不可信。甄後的死因,史書中只說「後失意,有怨言「,但是參照前後情勢,還有如下幾個原因,僅以此佐證。根據《世說新語》記載,曹操攻下鄴城,想要召見甄氏,但是身邊人都說曹丕已捷足先登,曹操有」今年破賊正爲奴「這樣的話,曹丕之後久不被立爲太子,可能正是由於此。《郭後傳》中說」文帝定爲嗣,後有謀「,等到曹丕後來登上皇位,因爲此事而遷怒於甄氏,寵幸郭貴嬪;另外,明帝死於三十六歲,關於懷疑他是袁氏遺留的骨肉並不是空穴來風,文帝殺掉母親留下兒子,以此滅口。《三國志》中注引《魏末傳》文帝與曹叡關於子母鹿的對話,很值得玩味。

  總的來說,這件宮闈隱祕之事的真相隱藏在諸多謎團中難以窺破,魏朝開國之初居然容不下一個婦人,這其中牽扯的事情實在離奇不已,讀史的人不能不推尋原因。

  身後之事

  黃初七年(226),甄氏的兒子魏明帝曹叡即位,追尊甄氏爲文昭皇後。

  朝中掌管禮樂祭祀的官員奏請,於是明帝派司空王朗持節以三牲之禮到甄後陵墓祭祀,又專門爲她修建寢廟。

  太和元年四月,明帝下詔在洛陽營建祖廟,施工中從地下挖出一塊玉璽。此玉璽一寸九分見方,上面刻有「天子羨思慈親」六個字。明帝持璽而動情,因而備下牲禮到宗廟祭告。此後明帝又多次夢見母親,益發增加了對母親的思念之情。於是對諸舅氏按親疏排出順序,分別予以任用,賞賜累計達到萬兩之巨,又擢升甄像爲虎賁中郎將。

  太和元年(227)三月,曹叡以中山國魏昌縣之安城鄉一千戶追封甄後的父親甄逸,諡號安城鄉敬侯,其孫甄像承襲爵位。

  太和四年(230),甄後的母親敬候夫人張氏病故,太常韓暨上奏說:天子不應當爲外祖母服喪。尚書上奏說:「漢代沒有爲外祖父母制定的禮法。」尚書趙咨等啓奏說:「吊唁敬候夫人,需要張帷幕在端門外左邊。羣臣如上朝一樣站位,皇帝帶黑介幘和進賢冠,哭十五聲。」明帝又數次下詔詢問大臣舊禮是怎樣的,散騎常侍繆襲以東漢和熹鄧太後的父親新野君以及光武帝劉秀的舅舅恭侯樊宏爲例。明帝同意說:「應當依據周禮。」於是明帝披麻戴孝親自參加了外祖母的葬禮,朝中文武百官全部陪同致祭送葬。同年十一月,明帝感到母親甄後陵墓的地勢過於低矮,便委派甄像以兼職太尉的身份,持皇帝節杖到鄴城,祭告土神,改葬甄皇後於朝陽陵。甄像完成使命返朝後,升爲散騎常侍。

  青龍二年(234)春天,明帝下詔追諡甄後之兄甄儼爲安城鄉穆侯。夏天,東吳軍隊進犯揚州,明帝任命甄像爲伏波將軍,持旌節代他督師出徵。戰後,又再任命甄像爲射聲校尉。青龍三年(235)甄像去世,追贈衛將軍,改封魏昌縣,諡號爲魏昌縣貞侯。兒子甄暢繼承其爵位。又封甄暢的弟弟甄溫、甄韡、甄艷皆爲列侯。

  景初元年(237)夏,朝中掌管禮樂祭祀的官員議定七座宗廟的排列順序,分別祭祀列祖列宗。冬季,他們又奏請明帝說:現在皇上爲文昭皇後修建了寢廟,這正如同周人所建的姜嫄神廟一般。但皇上卻沒有明確發佈詔令,宣佈文昭皇後的寢廟永遠享受祭祀和保護,這樣如果論起甄皇後的功績和報答生母仁德,皇上您在歷史上可是要留下遺憾的。後人不能完全體察到您的一片忠孝之心啊!臣等奏請皇上恩準,文昭皇後的寢廟應該世世代代享受祭祀,和祖宗神廟享受同等的待遇,並由朝廷頒佈萬世不毀的法令,以弘揚文昭皇後聖明賢德的遺風。」明帝完全贊同這項奏請,於是下詔,宣佈文昭皇後的寢廟和另外七座宗廟享受同等祭祀禮儀,並將此規定銘刻於金鼎,藏之於金櫃,以傳示子孫後代。

  明帝對他的舅族格外懷念。甄暢此時年紀尚小,到景初末年(239),明帝便任命他爲射聲校尉,加散騎常侍官職,還特意爲他修了一座豪華氣派的大宅第。落成之日,明帝親自前往驗看,並傳令在府第後園爲母親甄氏建起一座觀廟,這個裏巷取名爲渭陽裏,意在寄託對母親的思念。「渭陽「出自《詩經·秦風》:我送舅氏,曰至渭陽。何以贈之?路車乘黃。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贈之?瓊瑰玉佩。秦康公時爲太子,贈送晉文公於渭之陽,念母之不見也,我見舅氏,如母存焉。

  正始四年(244)春正月,皇帝曹芳加元服,賞賜羣臣。四月,立皇後甄氏,大赦天下。懷甄皇後,是文昭皇後哥哥甄儼的孫女。

甄後的詩文

玉箸凝腮憶魏宮,朱弦一弄洗清風。

明晨追賞應愁寂,沙渚煙銷翠羽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