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女謠

巴女謠朗讀

巴女騎牛唱竹枝,藕絲菱葉傍江時。

譯文:一個巴地小女孩騎着牛兒,唱着竹枝詞,沿着處處盛開着荷花、鋪展菱葉的江岸,慢悠悠地回家。

注釋:巴:地名,今四川巴江一帶。竹枝:竹枝詞,指巴渝(今重慶)一帶的民歌。藕絲:這裏指荷葉、荷花。傍:靠近,鄰近。

不愁日暮還家錯,記得芭蕉出槿籬。

譯文:不怕天晚了找不到家門,我知道我家門前有一棵芭蕉高高地挺出了木槿籬笆。

注釋:還家錯:回家認錯路。槿籬:用木槿做的籬笆。木槿是一種落葉灌木。

巴女謠注音

ㄅㄚ ㄋㄩˇ ㄑㄧˊ ㄋㄧㄡˊ ㄔㄤˋ ㄓㄨˊ ㄓ , ㄡˇ ㄙ ㄌㄧㄥˊ ㄧㄝˋ ㄅㄤ ㄐㄧㄤ ㄕˊ 。

ㄅㄨˋ ㄔㄡˊ ㄖˋ ㄇㄨˋ ㄏㄞˊ ㄐㄧㄚ ㄘㄨㄛˋ , ㄐㄧˋ ㄉㄜ˙ ㄅㄚ ㄐㄧㄠ ㄔㄨ ㄐㄧㄣˇ ㄌㄧˊ 。

巴女謠釋義

譯文

一個巴地小女孩騎着牛兒,唱着竹枝詞,沿着處處盛開着荷花、鋪展菱葉的江岸,慢悠悠地回家。

不怕天晚了找不到家門,我知道我家門前有一棵芭蕉高高地挺出了木槿籬笆。

註釋

巴:地名,今四川巴江一帶。

竹枝:竹枝詞,指巴渝(今重慶)一帶的民歌。

藕絲:這裏指荷葉、荷花。傍:靠近,鄰近。

還家錯:回家認錯路。

槿籬:用木槿做的籬笆。木槿是一種落葉灌木。

巴女謠賞析

  詩人以平易清新的筆觸,描繪了一幅恬靜閒雅的巴女放牛圖。「巴女騎牛唱《竹枝》,藕絲菱葉傍江時」,寫的是夏天的傍晚,夕陽西下,煙靄四起,江上菱葉鋪展,隨波輕漾,一個天真伶俐的巴江女孩,騎在牛背上面,亢聲唱着山歌,沿着江邊彎彎曲曲的小路慢慢悠悠地迴轉家去。如此山鄉風味,極其清新動人。

  下兩句:「不愁日暮還家錯,記得芭蕉出槿籬」,純然是小孩兒天真幼稚的說話口氣,像是騎在牛背上的小女孩對於旁人的一段答話。這時天色漸漸晚了,可是這個頑皮的小傢夥還是一個勁地歪在牛背上面唱歌,聽任牛兒不緊不忙地踱步。路旁好心的人催促她快些回家:要不,待會兒天黑下來,要找不到家門了!不料這個俏皮的女孩居然不以爲然地說道:我纔不害怕呢!只要看見伸出木槿籬笆外面的大大的芭蕉葉子,那就是我的家了!木槿入夏開華,花有紅、白、紫等色,本是川江一帶農家住房四周通常的景物,根本不能以之當作辨認的標誌。小女孩這番自作聰明的回話,正像幼小的孩子一本正經地告訴人們「我家爺爺是長鬍子的」一樣的引人發笑。詩中這一逗人啓顏的結句,對於描繪人物的言語神情,起了畫龍點睛的妙用。

  古人說:「詩是有聲畫。」這首小詩就是如此。因爲它不但有形、有景,有豐富的色彩(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芭蕉的新綠和竹篙上紫、白相間的槿花),而且還有姑娘清脆的歌聲。《竹枝詞》是流行在巴渝一帶的民歌,從詩人劉禹錫的仿作來看,謳歌天真純潔的愛情是它的基本內容。從此詩中可以想見,這位巴女正是在縱情歌唱着她青春的情懷,這從「藕絲菱葉」似乎也能得到一點暗示。而且,妙就妙在她是騎在牛背上,一路走一路唱着,像移動的電影鏡頭一般,慢慢地把讀者的視線引向空闊的遠方。「不愁日暮還家錯,記得芭蕉出槿籬」,使整首詩充滿樂觀開朗的氣息,給予讀者一種健康的美的享受。

  這是於鵠採用民謠體裁寫的一篇詩作,詞句平易通俗,富有生活氣息,反映了川江農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恬靜生活的一個側面,讀來饒有雋永動人的天然情趣。

於鵠

於鵠,大曆、貞元間詩人也。隱居漢陽,嘗爲諸府從事。其詩語言樸實生動,清新可人;題材方面多描寫隱逸生活,宣揚禪心道風的作品。代表作有《巴女謠》、《江南曲》、《題鄰居》、《塞上曲》、《悼孩子》、《長安遊》、《惜花 》、《南溪書齋》、《題美人》等,其中以《巴女謠》和《江南曲》兩首詩流傳最廣。 ...

於鵠朗讀
()

猜你喜歡

三宮九廟事方危,狼子心腸未可知。

若使無人折狂虜,東南那個是男兒。

()

五女誓終養,貞孝內自持。兔絲自縈紆,不上青松枝。

晨昏在親傍,閒則讀書詩。自得聖人心,不因儒者知。

少年絕音華,貴絕父母詞。素釵垂兩髦,短窄古時衣。

行成聞四方,徵詔環珮隨。同時入皇宮,聯影步玉墀。

鄉中尚其風,重爲修茅茨。聖朝有良史,將此爲女師。

()

懷中保子二齡餘,弄爾西窗舊讀書。我指卿卿新畫像,可憐未解淚沾裾。

()

校戰出長楊。

兵欄入鬬場。

置陣橫雲起。

開營鴈翼張。

門嫌磁石礙。

馬畏鐵菱傷。

龍淵觸牛鬥。

繁弱駭天狼。

落星奔驥騄。

浮雲上驌驦。

急風吹戰鼓。

高塵擁貝裝。

駭猿時落木。

驚鴻屢斷行。

樹寒條更直。

山枯菊轉芳。

豹略推全勝。

龍圖揖所長。

小臣欣寓目。

還知奉會昌。

()

暖風微雨晝迷冥,深院無人處處鶯。未必詔華從此擲,不須愁怨卻悲鳴。

()

文武聲華並起予,翩翩麗藻照茅居。不緣淨土能持法,那得叢林見異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