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至日

雲中至日朗讀

去歲山川縉雲嶺,今年雨雪白登臺。

譯文:我去年就登臨了縉雲山,今年又置身於這風雪瀰漫的白登山。

注釋:雲中:古郡名,今山西大同市。至日:冬至節。縉雲嶺:又名仙都山,在今浙江縉雲縣境。白登臺:即白登山,在今山西大同市東北,爲漢高祖被匈奴圍困處。

可憐日至長爲客,何意天涯數舉杯。

譯文:可憐我在冬至還在他鄉爲客,何曾想到會在此天涯舉杯消愁。

注釋:日至:日南至,即冬至。何意:何曾想到。滅涯:遠方。數:屢次。

城晚角聲通雁塞,關寒馬色上龍堆。

譯文:傍晚邊城響起的號角聲直通雁門關,關外積雪呈現出斑駁之色,延伸到白龍堆沙漠。

注釋:角:軍中吹的號角。雁塞:即雁門塞,又名雁門山,在今山西代縣西北。關:雁門關,在山西省代縣北部,爲長城要塞之一。馬色:這裏疑指地有積雪,現出斑駁之色。龍堆:亦稱白龍堆,在新疆羅布泊以東至甘肅玉門關,古代爲西域交通要道。

故園望斷江村裏,愁說梅花細細開。

譯文:遙想家鄉在遠方的江村之中,卻又怕說起此時梅花已經盛開了。

注釋:愁說:指怕提起故鄉風物。細細開:形容花枝繁盛,花時長久。

雲中至日注音

ㄑㄩˋ ㄙㄨㄟˋ ㄕㄢ ㄔㄨㄢ ㄐㄧㄣˋ ㄩㄣˊ ㄌㄧㄥˇ , ㄐㄧㄣ ㄋㄧㄢˊ ㄩˇ ㄒㄩㄝˇ ㄅㄞˊ ㄉㄥ ㄊㄞˊ 。

ㄎㄜˇ ㄌㄧㄢˊ ㄖˋ ㄓˋ ㄔㄤˊ 爲 ㄎㄜˋ , ㄏㄜˊ ㄧˋ ㄊㄧㄢ ㄧㄚˊ ㄕㄨˋ ㄐㄩˇ ㄅㄟ 。

ㄔㄥˊ ㄨㄢˇ ㄐㄧㄠˇ ㄕㄥ ㄊㄨㄥ ㄧㄢˋ ㄙㄞ , ㄍㄨㄢ ㄏㄢˊ ㄇㄚˇ ㄙㄜˋ ㄕㄤˋ ㄌㄨㄥˊ ㄉㄨㄟ 。

ㄍㄨˋ ㄩㄢˊ ㄨㄤˋ ㄉㄨㄢˋ ㄐㄧㄤ ㄘㄨㄣ ㄌㄧˇ , ㄔㄡˊ ㄕㄨㄛ ㄇㄟˊ ㄏㄨㄚ ㄒㄧˋ ㄒㄧˋ ㄎㄞ 。

雲中至日釋義

譯文

我去年就登臨了縉雲山,今年又置身於這風雪瀰漫的白登山。

可憐我在冬至還在他鄉爲客,何曾想到會在此天涯舉杯消愁。

傍晚邊城響起的號角聲直通雁門關,關外積雪呈現出斑駁之色,延伸到白龍堆沙漠。

遙想家鄉在遠方的江村之中,卻又怕說起此時梅花已經盛開了。

註釋

雲中:古郡名,今山西大同市。至日:冬至節。

縉雲嶺:又名仙都山,在今浙江縉雲縣境。

白登臺:即白登山,在今山西大同市東北,爲漢高祖被匈奴圍困處。

日至:日南至,即冬至。

何意:何曾想到。滅涯:遠方。數:屢次。

角:軍中吹的號角。雁塞:即雁門塞,又名雁門山,在今山西代縣西北。

關:雁門關,在山西省代縣北部,爲長城要塞之一。馬色:這裏疑指地有積雪,現出斑駁之色。龍堆:亦稱白龍堆,在新疆羅布泊以東至甘肅玉門關,古代爲西域交通要道。

愁說:指怕提起故鄉風物。細細開:形容花枝繁盛,花時長久。

參考資料:

1、胡光舟,張明非主編.新編千家詩,: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05:1814

雲中至日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冬至在雲中郡(今山西大同)過節的所見所聞。康熙三年(1664年),詩人往謁山西按察副使曹溶,居住於大同的萬物同春亭。冬至這天本應與家人團圓,身處天涯的詩人思鄉之情油然而生,於是寫下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

1、穆傑主編.古詩詞鑑賞·冬之卷: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06:157-158

雲中至日賞析

  首聯「去歲山川縉雲嶺,今年雨雪白登臺」,交代行蹤,說自己並不是今朝不得歸家,而是久在異地,漂泊至今。「山川」、「雨雪」暗示在外的艱辛,今年的情形尤其令人傷悲,雪花紛至,山中寒氣逼人。「可憐日至長爲客,何意天涯數舉杯」直抒胸臆,可嘆遊子在佳節時分,衆人團圓之際,只能登高飲酒排解憂愁。「長」、「數」字表明詩人在外做客之久及思鄉之苦。頸聯「城晚角聲通雁塞,關寒馬色上龍堆」,放開視角,由景人情,由眼前的蕭瑟之景聯想到塞外邊地的荒冷,以此烘託孤寂淒冷的心境。尾聯收束全篇,想起故鄉的風物,聊解愁腸,但路途遙遠,即便是決眥也不能如願。這重重的阻隔,加上料想故園的梅花正是恣情怒放,盡展風姿的時候,禁不住傷痛萬分,還不如勿提此物。這樣的心境使得善於含蓄寄意的詩人也直說「愁」字了。

  這首詩代表了朱彝尊詩歌的特色。全詩講究對仗,除尾聯外,三聯全都對仗工整。尤其是首聯、頸聯含有四個地名,使用自然貼切。另外,尾聯還借用了杜詩的詩意。如此使詩歌典雅深婉,意味頗深,可以見出詩人才華出衆。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詩人、詞人、學者、藏書家。字錫鬯,號竹垞,又號驅芳,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漢族,秀水(今浙江嘉興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科,除檢討。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書房。曾參加纂修《明史》。博通經史,詩與王士禎稱南北兩大宗。作詞風格清麗,爲浙西詞派的創始者,與陳維崧並稱朱陳。精於金石文史,購藏古籍圖書不遺餘力,爲清初著名藏書家之一。 ...

朱彝尊朗讀
()

猜你喜歡

可憐石頭城。寧爲袁粲死。不作褚淵生。

()

挾策剛爲泮水行,暖風遲日試諸生。姚黃魏紫知何許,獨有楊花撲硯輕。

()

斑文浮點點,一片認魚皮。冒鼓聲鞺鞳,藏弓服陸離。

蒸成鱗已脫,剔去骨無遺。至味都包裹,真堪佐酒卮。

()

明月出滄海,我家滄海東。獨憐今夜見,猶與故鄉同。

喪亂山河改,流亡邑裏空。相思祗垂淚,顧影愧歸鴻。

()

僻地開三徑,荒山住一翁。棲遲瞰澄澈,結搆倚蔥蘢。

畫檻穿黃蝶,芳塍散白豵。雲湫龍恍惚,月砌鶴氋氃。

破曉孤村日,號秋萬壑風。溪流明見底,巖樹潤通中。

曳杖行霜果,褰衣檢露叢。稻花香入戶,杉葉勢侵櫳。

穫罷平川迥,樵歸狹路窮。嵐迷峯上下,泉合澗西東。

陂養魚千石,秧移地百弓。收成防雀鼠,種植聚奴童。

薯蕷登秋課,禾麻驗歲功。要賓如鄭驛,遺子似龐公。

物外心何遠,朝中信不通。坐從書帙亂,飲

()

從仕二十載,卜居亦六七。身世任蓬轉,無問喧與僻。

最後移闕西,地位更平直。趨鼓向啓明,繞盡宮樹碧。

城遙漏聲杳,起望恆佇立。憑仗窗間禽,晨晦有消息。

迂慢恐非宜,取近愧寡力。暫借鷦鷯枝,豈敢望安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