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胡邦衡之新州貶所·其一

送胡邦衡之新州貶所·其一朗讀

囊封初上九重關,是日清都虎豹閒。

譯文:奏摺闖過關卡送達朝廷,恰好這天虎豹被關禁閉。

注釋:胡邦衡:胡邦衡,字邦衡。囊封:古代臣子上給皇帝的祕密奏章,都用囊裝起,以防泄露,也叫封事。九重關:指朝廷。清都:古代神話中上帝住的地方,據說清都共有九道門,南虎豹把守。

百闢動容觀奏牘,幾人回首愧朝班?

譯文:百官們驚恐地看着密奏,卻沒有幾人爲怯懦羞愧。

注釋:百闢:朝中大臣。奏牘:書寫奏章的簡牘。

名高北鬥星辰上,身墮南州瘴海間。

譯文:胡邦衡公忠義心名高北鬥,卻身墮南海邊毒瘴之地。

注釋:瘴海:有瘴氣的(惡性瘧疾流行的)濱海地區。

不待他年公議出,漢廷行招賈生還。

譯文:用不着幾年後公正評議,朝廷會將胡公重新召回。

注釋:賈生:漢代賈誼,謫居長沙。

送胡邦衡之新州貶所·其一注音

ㄋㄤˊ ㄈㄥ ㄔㄨ ㄕㄤˋ ㄐㄧㄡˇ ㄔㄨㄥˊ ㄍㄨㄢ , ㄕˋ ㄖˋ ㄑㄧㄥ ㄉㄡ ㄏㄨˇ ㄅㄠˋ ㄒㄧㄢˊ 。

ㄅㄞˇ ㄆㄧˋ ㄉㄨㄥˋ ㄖㄨㄥˊ ㄍㄨㄢ ㄗㄡˋ ㄉㄨˊ , ㄐㄧˇ ㄖㄣˊ ㄏㄨㄟˊ ㄕㄡˇ ㄎㄨㄟˋ ㄔㄠˊ ㄅㄢ ?

ㄇㄧㄥˊ ㄍㄠ ㄅㄟˇ ㄉㄡˋ ㄒㄧㄥ ㄔㄣˊ ㄕㄤˋ , ㄕㄣ ㄏㄨㄟ ㄋㄢˊ ㄓㄡ ㄓㄤˋ ㄏㄞˇ ㄐㄧㄢ 。

ㄅㄨˊ ㄉㄞˋ ㄊㄚ ㄋㄧㄢˊ ㄍㄨㄥ ㄧˋ ㄔㄨ , ㄏㄢˋ ㄊㄧㄥˊ ㄒㄧㄥˊ ㄓㄠ ㄐㄧㄚˇ ㄕㄥ ㄏㄨㄢˊ 。

送胡邦衡之新州貶所·其一創作背景

  《送胡邦衡之貶所》作於高宗紹興十二年(1142)。胡邦衡反對秦檜的妥協投降政策,上書高宗請斬秦檜,秦檜大怒將胡邦衡貶往新州(在南海邊)欲置之於死地。據嶽珂《程史》載「胡忠簡銓既以乞斬秦檜掇新州之禍,直聲震天壤,一時士大夫畏罪箝舌,莫敢與立談,獨王盧溪庭瑋詩而送之」。

參考資料:

1、呂來好編著.古代送別詩詞三百首: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4.09:第376-278頁

2、馬世一編著;孫文心,馬天牧,馬天放等編寫.古詩行旅 宋遼金卷:語文出版社,2014.08:第225-228頁

送胡邦衡之新州貶所·其一賞析

  這首句指胡邦衡所上「封事」,「九重關」,君門九重,極言深不易達。第二句借天上的虎豹言「封事」上達帝前之不易。「清都」,這裏以清都比朝廷,虎豹指奸臣和爪牙。第二句是補充第一句之意,因當天守關虎豹被關,所以「封事」能直達殿上。三四句寫朝廷上的震動。「百闢動容」指大臣們看到奏牘時受驚之情。四句寫奏牘的威力,不知有多少人感到素餐屍位的可恥。胡邦衡當時不過是樞密院編修官,能夠挺身直言,朝堂上的袞袞諸公自愧不如,這句寫得含蓄。以上四句噴薄而出,寫朝廷一面。第五句轉到胡邦衡仗義敢言的精神,可與日月爭輝。普通誇讚名望高爲泰山北鬥,這裏更說胡邦衡的聲名高在北鬥衆星之上。六句一落千丈,名高北鬥,卻被貶到南海瘴癘之鄉。「墮」字用得有力,和上句北鬥星辰緊連,這樣的人競落到這等地步,充滿了贊仰、同情和不平之意。一句天上,一句地下,大起大落。末二句又復振起,以賈生比胡邦衡,認爲公道是非總不可泯,胡邦衡必然會很快召回朝廷。賈誼爲了漢室的久安,上疏直言,受到大臣嫉恨,被貶爲長沙王太傅,後來又爲漢文帝召回。這兩句用此典故,但加上「不待」「行」等字,既有對胡邦衡的祝福,對當時朝廷「公議」不出的批評,也含有對奸臣當道不會長久的信念。八句詩既是一氣呵成,又極抑揚頓挫之致,大長正氣。

王庭珪

王庭珪(1079~1171)字民瞻,自號瀘溪老人、瀘溪真逸,吉州安福(今屬江西)人。性伉厲,爲詩雄渾。乾道八年(1172)病逝,終年92歲,去世後葬於安福縣山莊鄉下沙村長甫村後山腰,胡銓撰寫墓誌銘碑。王庭珪是兩宋之交的重要詩人。他個性剛直,辭官歸隱,曾因詩送胡銓而被貶辰州。靖康之變而後他表現出對國家憂患和民生疾苦的極大關注,有着強烈的愛國情感,詩文詞創作都取得了較高成就。 ...

王庭珪朗讀
()

猜你喜歡

西河戰罷萬方清,處處樓臺歌板聲。白馬錦韉來騕嫋,玉樓銀榜枕巖城。

風傳漏刻星河曙,日照螭頭劍戟明。從此泰階平似水,肯教世路日兢兢。

()

追遠欽神烈,匪遙展默思。每因羈庶政,又覺隔多時。

松柏守宮闕,星辰侍禮儀。鼎湖親卜吉,昌瑞萬年基。

()

野水明春色,晴沙帶汐痕。朱樓黃鳥日,青草白鵝村。

野老能分席,官軍不到門。毋煩問漁艇,即此是桃源。

()

冷官無一事,日日得閒遊。

壯哉千尺塔,攝衣上上頭,眼力老未減,足疾新有瘳,幸茲濟勝具,俯仰隘九州。

雪山西北橫,大江東南流。

畫棟雲氣湧,鐵鐸風聲遒。

旅懷忽惻愴,涕下不能收。

十年辭象魏,萬裏懷松楸。

仰視去天咫,絕叫當聞不?帝閽守虎豹,此計終悠悠。

()

誰道君門萬裏遙,君恩寸尺也難消。非緣截髮天無二,安得旌門詔有條。

節義昭彰孫子職,綱常扶植聖明朝。貞嫠自古皆無爲,九死何心向紫霄。

()

淮南千裏少遺民,萬頃膏腴變棘榛。闢地營田真上策,稻粱已見滿倉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