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柴侍御

送柴侍御朗讀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譯文:沅江的波浪連接着武岡,送你不覺得有離別的傷感。

注釋:通波(流):四處水路相通。武岡:縣名,在湖南省西部。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譯文:你我一路相連的青山共沐風雨,同頂一輪明月又何曾身處兩地呢?

注釋:兩鄉:作者與柴侍御分處的兩地。

送柴侍御注音

ㄩㄢˊ ㄕㄨㄟˇ ㄊㄨㄥ ㄆㄛ ㄐㄧㄝ ㄨˇ ㄍㄤ , ㄙㄨㄥˋ ㄐㄩㄣ ㄅㄨˋ ㄐㄩㄝˊ ㄧㄡˇ ㄌㄧˊ ㄕㄤ 。

ㄑㄧㄥ ㄕㄢ ㄧˊ ㄉㄠˋ ㄊㄨㄥˊ ㄩㄣˊ ㄩˇ , ㄇㄧㄥˊ ㄩㄝˋ ㄏㄜˊ ㄘㄥˊ ㄕˋ ㄌㄧㄤˇ ㄒㄧㄤ 。

送柴侍御釋義

譯文

沅江的波浪連接着武岡,送你不覺得有離別的傷感。

你我一路相連的青山共沐風雨,同頂一輪明月又何曾身處兩地呢?

註釋

侍御:官職名。

通波(流):四處水路相通。

武岡:縣名,在湖南省西部。

兩鄉:作者與柴侍御分處的兩地。

送柴侍御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被貶到龍標(今湖南省黔陽縣)時的作品。這位柴侍御將要從龍標前往武岡,詩人寫下這首詩爲他送行。

送柴侍御賞析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點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語調流暢而輕快,「流水」與「通波」蟬聯而下,顯得江河相連,道無艱阻,再加上一個「接」字,更給人一種兩地比鄰相近之感,這是爲下一句作勢。龍標、武岡雖然兩地相「接」,但畢竟是隔山隔水的「兩鄉」。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運用靈巧的筆法,一句肯定,一句反詰,反覆致意,懇切感人。也承接了一二句,表達出了詩人的思念之情。如果說詩的第一句意在表現兩地相近,那麼這兩句更是雲雨相同,明月共睹,這種遷想妙得的詩句,既富有濃鬱的抒情韻味,又有它鮮明的個性。

  這首詩通過想象來創造各種形象,以化「遠」爲「近」,使「兩鄉」爲「一鄉」。語意新穎,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爲它蘊涵的正是人分兩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誼。而這種情誼也是別後相思的種子。又何況那青山雲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對朋友的寬慰,另一面已將深摯不渝的友情和別後的思念,滲透在字裏行間了。

  讀者可以感到詩人未必沒有「離傷」,但是爲了寬慰友人,也只有將「離傷」強壓心底,不讓自己的「離傷」感染對方。更可能是對方已經表現出「離傷」之情,才使得工於用意、善於言情的詩人用樂觀開朗又深情婉轉的語言,以減輕對方的離愁。這是更體貼、更感人的友情。正是如此,「送君不覺有離傷」,更能讓人感到無比的親切和難得的深情。這種「道是無情卻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覽無餘的直說更加耐人尋味。

王昌齡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爲「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祕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爲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 ...

王昌齡朗讀
()

猜你喜歡

天開圖畫好溪山,星聚亭依水石間。錦繡叢中堆翡翠,白雲深處聽潺湲。

()

陶家宜寂寞,多醉復多才。

鎖印秋山入,移琴夜雨來。

試茶還掃葉,買樹亦和苔。

妙句鄰僧乞,仍聞得藥回。

()

辰出街頭,酉歸堂內,切須規矩隨身。志誠香火,早晚去朝真。

遍歷名山福地,不恥問、參訪高人。休誇逞,斷除人我,心地放教平。

燒丹並煉藥,琴棋書畫,各有司存。應幹請祈法術,都是謾勞神。

且任隨緣乞化,省多少、勞碌精神。團圞坐,齊同慈愛,異骨總成親。

()

司揭本楚官,子孫以官氏。揭陽漢建侯,氏實出於史。

同源而異流,流各昧其源。泛舟在中河,安得窮崑崙?

驅馬燕山市,路逢子揭子。爲我述其先,本自司揭始。

及乎旴徙洪,着與揭陽通。以茲究其源,瀕海而南東。

南東煙濤惡,將身犯蛟鱷。遠拜故侯墳,遺蹤尚如昨。

歸來見翰林,贈以雙南金。集賢亦敬嘆,高文留賞音。

二公天下士,子亦庭階美。胡不攬家氈?黃朱耀閭裏。

九萬扶搖風,相看尚轉蓬。高樓有橫笛,送雁上長空。

()

牆角光仍隱,檐牙淡欲流。葛衣涼似水,板屋靜於秋。

山鬼吊燈暝,林鴉繞樹幽。關河同一照,惆悵此淹留。

()

桂樹叢生兮軒之陽。沐雨露兮含風霜。王孫不歸兮春草歇而不芳。軒中之人兮壽而康。

折瓊枝以爲佩兮餐金粟以爲糧。軒中之樂兮樂無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