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政篇

親政篇朗讀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蓋上之情達於下,下之情達於上,上下一體,所以爲「泰」。下之情壅閼而不得上聞,上下間隔,雖有國而無國矣,所以爲「否」也。

譯文:  《易經》中的《泰》卦說:「上下交好通氣,他們的志意就和同。」那《否》卦說:「上下陰隔,國家就要滅亡。」因爲上面的意圖能夠通到下面,下面的意見能夠傳到上面,上下成爲一個整體,所以叫做「泰」。如果下面的意見被阻塞,不能傳到上面;上下之間有隔膜,雖然名義上有國家,裨上卻沒有國家,所以叫做「否」。

  交則泰,不交則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見,止於視朝數刻;上下之間,章奏批答相關接,刑名法度相維持而已。非獨沿襲故事,亦其地勢使然。何也?國家常朝於奉天門,未嘗一日廢,可謂勤矣。然堂陛懸絕,威儀赫奕,御史糾儀,鴻臚舉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視之,謝恩見辭,湍湍而退,上何嘗治一事,下何嘗進一言哉?此無他,地勢懸絕,所謂堂上遠於萬裏,雖欲言無由言也。

譯文:  上下通氣就泰,上下阻隔就否,自古以來都是這樣。但上下不通氣的弊病,沒有象近代這樣厲害的了。君臣互相見面,只在皇上臨朝的短時間內。上下之間,只不過靠奏章、批答互相關聯,用名分、法度彼此維持罷了。這不單是遵循老規矩,也是地位權勢使他們這樣。爲什麼呢?皇上常常在奉天門上朝,沒有一天間斷,可說是勤於政事了;但是朝堂和臺階相距很遠,皇帝的威儀顯耀盛大,御史糾察朝見的禮儀,鴻臚檢舉不合規矩的行動,通政使代爲呈上奏章,皇上只是隨意看看,臣子就謝恩拜辭,心神不安地退了下來。皇上何嘗處理過一件事,臣子又何嘗說過一句話呢!這沒有其他原因,地位權勢懸殊,所謂有天子堂上比萬天還遠,雖然想進言,卻無從說起啊。

注釋:  《易》:即《易經》。《泰》:《易經》六十四卦之一。壅閼:阻塞;阻止。上:指君。下:指臣。意思是說君臣交好通氣,就能志同意合。

  愚以爲欲上下之交,莫若復古內朝之法。蓋周之時有三朝:庫門之外爲正朝,詢謀大臣在焉;路門之外爲治朝,日視朝在焉;路門之內爲內朝,亦曰燕朝。《玉藻》雲:「君日出而視朝,退視路寢聽政。」蓋視朝而見羣臣,所以正上下之分;聽政而視路寢,所以通遠近之情。漢制:大司馬、左右前後將軍、侍中、散騎諸吏爲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爲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門曰承天,元正、冬至受萬國之朝貢,則御焉,蓋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極門,其西曰太極殿,朔、望則坐而視朝,蓋古之正朝也。又北曰兩儀殿,常日聽朝而視事,蓋古之內朝也。宋時常朝則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則垂拱殿,正旦、冬至、聖節稱賀則大慶殿,賜宴則紫宸殿或集英殿,試進士則崇政殿。侍從以下,五日一員上殿,謂之輪對,則必入陳時政利害。內殿引見,亦或賜坐,或免穿靴,蓋亦有三朝之遺意焉。蓋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極也;外朝,象天市也;內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譯文:  我認爲要做到上下通氣,不如恢復古代內朝的制度。周代的時候有三種朝見的方式:庫門的外面是正朝,顧問大臣守候在這裏;路門的外面是治朝,皇上每天在這裏受百官朝見;路門的裏面是內朝,也叫燕朝。《禮記·玉藻》上說:「君主在太陽出來的時候去上朝,退下來到路寢處理政事。」上朝接見羣臣,是用來端正上下的名分;處理政事卻到路寢,是用來疏通遠近的意見。漢朝的制度:大司馬,左、右、前、後將軍,侍中,散騎,諸吏是中朝;丞相以下到六百石的官員,是外朝。唐代皇城北面靠南的第三門,叫承天門,元旦和冬至節,接受各國的朝賀過貢皇上纔來到這裏,原來就是古代的外朝呢。它的北面叫太極門,它的西面叫太極殿,每月的初一和十五,皇上就坐在這裏受建羣臣朝見,原來就是古代的正朝呢。再北面叫做兩儀殿,平日在這裏上朝和處理政務,原來就是古代的內朝呢。宋朝時候,平時朝見在文德殿;五天一問皇上的起居,在垂拱殿;元旦、冬至、皇上的生日,祝頌、受賀在大慶殿;賜宴在紫宸殿或者集英殿;面試進士在崇政殿。自侍從官以下,每五天由一名官司員上殿,叫做輪班奏對,他必須進來陳說當政治得失;在內殿引見,也有時賜坐,有時免穿靴子。這大概還保留有三朝的意思呢。因爲上天有三垣,天子就仿效它:正朝,仿效太極;外朝,仿效天市,內朝,仿效紫微。自古以來就是這樣的。

注釋:  赫奕:顯耀盛大的樣子。鴻臚:職官名。

  國朝聖節、冬至、正旦大朝則會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則奉天門,即古之外朝也。而內朝獨缺。然非缺也,華蓋、謹身、武英等殿,豈非內朝之遺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劉基,永樂以來如楊士奇、楊榮等,日侍左右,大臣蹇義、夏元吉等,常奏對便殿。於斯時也,豈有壅隔之患哉?今內朝未復,臨御常朝之後,人臣無復進見,三殿高閟,鮮或窺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積。孝宗晚年,深感有慨於斯,屢召大臣於便殿,講論天下事。方將有爲,而民之無祿,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爲恨矣。

譯文:  本朝皇帝生日、元旦、冬至的大朝會,在奉天殿,便是古代的正朝呢;平日就在奉天門,便是古代的外朝呢;可是單缺內朝。然而並不是缺少,華蓋、謹身、武英等殿,難道不是遺留下來的內朝制度麼?洪武年間,象宋濂、劉基,永樂以來,象楊士奇、楊榮等,每天侍奉在皇帝身旁;大臣蹇義、夏元吉等,經常在便殿奏對。在這個時候,哪裏有阻隔的憂患呢?現在內朝制度沒有恢復,皇上臨駕常朝以後,臣子不能再進來朝見;三殿的門高高地關閉着,很少有人能夠看見。所以上下的意見阻塞不通;天下的弊病,因此積累起來。孝宗晚年,在之方面深有感慨。他屢次在便殿召見大臣,談論天下的事情。正要有所作爲他便去世了,百姓沒有福氣,不能看到太平盛世的美事。直到現在,天下的人都認爲是一件恨事。

  惟陛下遠法聖祖,近法孝宗,盡鏟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華、武英二殿,仿古內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從、臺諫各一員上殿輪對;諸司有事咨決,上據所見決之,有難決者,與大臣面議之;不時引見羣臣,凡謝恩辭見之類,皆得上殿陳奏。虛心而問之,和顏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盡。陛下雖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燦然畢陳於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內朝所以通遠近之情。如此,豈有近時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時,明目達聰,嘉言罔伏,野無遺賢,亦不過是而已。

譯文:  希望皇上遠的效法聖祖,近的學習孝宗,完全剷除近代的阻塞隔膜的弊病。常朝以外,就到文華、武英兩殿,仿效古代內朝的意思:大臣每隔三天或五天,進來問一次起居;侍從官司和御史,各選一員上殿來輪流回答諮詢;各部門有事請求決斷,皇上根據自己的看法決斷它;有不容易決斷的,就和大臣當面討論解決。不時地引見羣臣,凡是謝恩、辭行這類情況,羣臣都可以上殿陳奏,皇上虛心地問他,和顏悅色地開導他。象這樣,人人都能夠毫無保留地說出自己的意見;皇上雖然深居皇宮,可是天下的事情卻全都清清楚楚地擺在眼前。外朝用來端正上下的名分,內朝用來溝通遠後的意見。像這樣,哪裏會有近代的阻塞隔膜的弊病呢?唐堯、虞瞬的時候,耳聰目明,好的言論沒有被埋沒,民間沒有遺漏的賢人,也不過是這樣罷了。

注釋:  宋濂:字景濂,號潛溪。浦江(在現在浙江省義烏縣西北)人。元末明初文學家。蹇義:字宜之,初名瑢,明太祖朱元璋賜名「義」,巴縣(今重慶市)人,明初六朝重臣。閟:古同「閉」。屢:接連着,不止一次。

親政篇注音

  《 ㄧˋ 》 ㄓ 《 ㄊㄞˋ 》:「 ㄕㄤˋ ㄒㄧㄚˋ ㄐㄧㄠ ㄦˊ ㄑㄧˊ ㄓˋ ㄊㄨㄥˊ 。」 ㄑㄧˊ 《 ㄈㄡˇ 》 ㄩㄝ :「 ㄕㄤˋ ㄒㄧㄚˋ ㄅㄨˊ ㄐㄧㄠ ㄦˊ ㄊㄧㄢ ㄒㄧㄚˋ ㄨˊ ㄅㄤ 。」 ㄍㄞˋ ㄕㄤˋ ㄓ ㄑㄧㄥˊ ㄉㄚˊ ㄩˊ ㄒㄧㄚˋ , ㄒㄧㄚˋ ㄓ ㄑㄧㄥˊ ㄉㄚˊ ㄩˊ ㄕㄤˋ , ㄕㄤˋ ㄒㄧㄚˋ ㄧˋ ㄊㄧˇ , ㄙㄨㄛˇ ㄧˇ 爲「 ㄊㄞˋ 」。 ㄒㄧㄚˋ ㄓ ㄑㄧㄥˊ ㄩㄥˇ ㄜˋ ㄦˊ ㄅㄨˋ ㄉㄟˇ ㄕㄤˋ ㄨㄣˊ , ㄕㄤˋ ㄒㄧㄚˋ ㄐㄧㄢˋ ㄍㄜˊ , ㄙㄨㄟ ㄧㄡˇ ㄍㄨㄛˊ ㄦˊ ㄨˊ ㄍㄨㄛˊ ㄧˇ , ㄙㄨㄛˇ ㄧˇ 爲「 ㄈㄡˇ 」 ㄧㄝˇ 。

   ㄐㄧㄠ ㄗㄜˊ ㄊㄞˋ , ㄅㄨˊ ㄐㄧㄠ ㄗㄜˊ ㄈㄡˇ , ㄗˋ ㄍㄨˇ ㄐㄧㄝ ㄖㄢˊ , ㄦˊ ㄅㄨˋ ㄐㄧㄠ ㄓ ㄅㄧˋ , ㄨㄟˋ ㄧㄡˇ ㄖㄨˊ ㄐㄧㄣˋ ㄕˋ ㄓ ㄕㄣˋ ㄓㄜˇ 。 ㄐㄩㄣ ㄔㄣˊ ㄒㄧㄤ ㄐㄧㄢˋ , ㄓˇ ㄩˊ ㄕˋ ㄔㄠˊ ㄕㄨˋ ㄎㄜ ; ㄕㄤˋ ㄒㄧㄚˋ ㄓ ㄐㄧㄢ , ㄓㄤ ㄗㄡˋ ㄆㄧ ㄉㄚˊ ㄒㄧㄤ ㄍㄨㄢ ㄐㄧㄝ , ㄒㄧㄥˊ ㄇㄧㄥˊ ㄈㄚˇ ㄉㄨˋ ㄒㄧㄤˋ ㄨㄟˊ ㄔˊ ㄦˊ ㄧˇ 。 ㄈㄟ ㄉㄨˊ ㄧㄢˊ ㄒㄧˊ ㄍㄨˋ ㄕˋ , ㄧˋ ㄑㄧˊ ㄉㄧˋ ㄕˋ ㄕˇ ㄖㄢˊ 。 ㄏㄜˊ ㄧㄝˇ ? ㄍㄨㄛˊ ㄐㄧㄚ ㄔㄤˊ ㄔㄠˊ ㄩˊ ㄈㄥˋ ㄊㄧㄢ ㄇㄣˊ , ㄨㄟˋ ㄔㄤˊ ㄧˊ ㄖˋ ㄈㄟˋ , ㄎㄜˇ ㄨㄟˋ ㄑㄧㄣˊ ㄧˇ 。 ㄖㄢˊ ㄊㄤˊ ㄅㄧˋ ㄒㄩㄢˊ ㄐㄩㄝˊ , ㄨㄟ ㄧˊ ㄏㄜˋ ㄧˋ , ㄩˋ ㄕˇ ㄐㄧㄡˇ ㄧˊ , ㄏㄨㄥˊ ㄌㄨˊ ㄐㄩˇ ㄅㄨˋ ㄖㄨˊ ㄈㄚˇ , ㄊㄨㄥ ㄓㄥˋ ㄙ ㄧㄣˇ ㄗㄡˋ , ㄕㄤˋ ㄊㄜˋ ㄕˋ ㄓ , ㄒㄧㄝˋ ㄣ ㄐㄧㄢˋ ㄘˊ , ㄊㄨㄢ ㄊㄨㄢ ㄦˊ ㄊㄨㄟˋ , ㄕㄤˋ ㄏㄜˊ ㄔㄤˊ ㄓˋ ㄧˊ ㄕˋ , ㄒㄧㄚˋ ㄏㄜˊ ㄔㄤˊ ㄐㄧㄣˋ ㄧˋ ㄧㄢˊ ㄗㄞ ? ㄘˇ ㄨˊ ㄊㄚ , ㄉㄧˋ ㄕˋ ㄒㄩㄢˊ ㄐㄩㄝˊ , ㄙㄨㄛˇ ㄨㄟˋ ㄊㄤˊ ㄕㄤˋ ㄩㄢˇ ㄩˊ ㄨㄢˋ ㄌㄧˇ , ㄙㄨㄟ ㄩˋ ㄧㄢˊ ㄨˊ ㄧㄡˊ ㄧㄢˊ ㄧㄝˇ 。

   ㄩˊ ㄧˇ 爲 ㄩˋ ㄕㄤˋ ㄒㄧㄚˋ ㄓ ㄐㄧㄠ , ㄇㄛˋ ㄖㄨㄛˋ ㄈㄨˋ ㄍㄨˇ ㄋㄟˋ ㄔㄠˊ ㄓ ㄈㄚˇ 。 ㄍㄞˋ ㄓㄡ ㄓ ㄕˊ ㄧㄡˇ ㄙㄢ ㄔㄠˊ : ㄎㄨˋ ㄇㄣˊ ㄓ ㄨㄞˋ 爲 ㄓㄥˋ ㄔㄠˊ , ㄒㄩㄣˊ ㄇㄡˊ ㄉㄚˋ ㄔㄣˊ ㄗㄞˋ ㄧㄢ ; ㄌㄨˋ ㄇㄣˊ ㄓ ㄨㄞˋ 爲 ㄓˋ ㄔㄠˊ , ㄖˋ ㄕˋ ㄔㄠˊ ㄗㄞˋ ㄧㄢ ; ㄌㄨˋ ㄇㄣˊ ㄓ ㄋㄟˋ 爲 ㄋㄟˋ ㄔㄠˊ , ㄧˋ ㄩㄝ ㄧㄢˋ ㄔㄠˊ 。《 ㄩˋ ㄗㄠˇ 》 ㄩㄣˊ :「 ㄐㄩㄣ ㄖˋ ㄔㄨ ㄦˊ ㄕˋ ㄔㄠˊ , ㄊㄨㄟˋ ㄕˋ ㄌㄨˋ ㄑㄧㄣˇ ㄊㄧㄥ ㄓㄥˋ 。」 ㄍㄞˋ ㄕˋ ㄔㄠˊ ㄦˊ ㄐㄧㄢˋ 羣 ㄔㄣˊ , ㄙㄨㄛˇ ㄧˇ ㄓㄥˋ ㄕㄤˋ ㄒㄧㄚˋ ㄓ ㄈㄣ ; ㄊㄧㄥ ㄓㄥˋ ㄦˊ ㄕˋ ㄌㄨˋ ㄑㄧㄣˇ , ㄙㄨㄛˇ ㄧˇ ㄊㄨㄥ ㄩㄢˇ ㄐㄧㄣˋ ㄓ ㄑㄧㄥˊ 。 ㄏㄢˋ ㄓˋ : ㄉㄚˋ ㄙ ㄇㄚˇ 、 ㄗㄨㄛˇ ㄧㄡˋ ㄑㄧㄢˊ ㄏㄡˋ ㄐㄧㄤ ㄐㄩㄣ 、 ㄕˋ ㄓㄨㄥ 、 ㄙㄢˋ ㄑㄧˊ ㄓㄨ ㄌㄧˋ 爲 ㄓㄨㄥ ㄔㄠˊ , ㄔㄥˊ ㄒㄧㄤˋ ㄧˇ ㄒㄧㄚˋ ㄓˋ ㄌㄧㄡˋ ㄅㄞˇ ㄕˊ 爲 ㄨㄞˋ ㄔㄠˊ 。 ㄊㄤˊ ㄏㄨㄤˊ ㄔㄥˊ ㄓ ㄅㄟˇ ㄋㄢˊ ㄙㄢ ㄇㄣˊ ㄩㄝ ㄔㄥˊ ㄊㄧㄢ , ㄩㄢˊ ㄓㄥˋ 、 ㄉㄨㄥ ㄓˋ ㄕㄡˋ ㄨㄢˋ ㄍㄨㄛˊ ㄓ ㄔㄠˊ ㄍㄨㄥˋ , ㄗㄜˊ ㄩˋ ㄧㄢ , ㄍㄞˋ ㄍㄨˇ ㄓ ㄨㄞˋ ㄔㄠˊ ㄧㄝˇ 。 ㄑㄧˊ ㄅㄟˇ ㄩㄝ ㄊㄞˋ ㄐㄧˊ ㄇㄣˊ , ㄑㄧˊ ㄒㄧ˙ ㄩㄝ ㄊㄞˋ ㄐㄧˊ ㄉㄧㄢˋ , ㄕㄨㄛˋ 、 ㄨㄤˋ ㄗㄜˊ ㄗㄨㄛˋ ㄦˊ ㄕˋ ㄔㄠˊ , ㄍㄞˋ ㄍㄨˇ ㄓ ㄓㄥˋ ㄔㄠˊ ㄧㄝˇ 。 ㄧㄡˋ ㄅㄟˇ ㄩㄝ ㄌㄧㄤˇ ㄧˊ ㄉㄧㄢˋ , ㄔㄤˊ ㄖˋ ㄊㄧㄥ ㄔㄠˊ ㄦˊ ㄕˋ ㄕˋ , ㄍㄞˋ ㄍㄨˇ ㄓ ㄋㄟˋ ㄔㄠˊ ㄧㄝˇ 。 ㄙㄨㄥˋ ㄕˊ ㄔㄤˊ ㄔㄠˊ ㄗㄜˊ ㄨㄣˊ ㄉㄜˊ ㄉㄧㄢˋ , ㄨˇ ㄖˋ ㄧˋ ㄑㄧˇ ㄐㄩ ㄗㄜˊ ㄔㄨㄟˊ ㄍㄨㄥˇ ㄉㄧㄢˋ , ㄓㄥˋ ㄉㄢˋ 、 ㄉㄨㄥ ㄓˋ 、 ㄕㄥˋ ㄐㄧㄝˊ ㄔㄥ ㄏㄜˋ ㄗㄜˊ ㄉㄚˋ ㄑㄧㄥˋ ㄉㄧㄢˋ , ㄙˋ ㄧㄢˋ ㄗㄜˊ ㄗˇ ㄔㄣˊ ㄉㄧㄢˋ ㄏㄨㄛˋ ㄐㄧˊ ㄧㄥ ㄉㄧㄢˋ , ㄕˋ ㄐㄧㄣˋ ㄕˋ ㄗㄜˊ ㄔㄨㄥˊ ㄓㄥˋ ㄉㄧㄢˋ 。 ㄕˋ ㄗㄨㄥˋ ㄧˇ ㄒㄧㄚˋ , ㄨˇ ㄖˋ ㄧˋ ㄩㄢˊ ㄕㄤˋ ㄉㄧㄢˋ , ㄨㄟˋ ㄓ ㄌㄨㄣˊ ㄉㄨㄟˋ , ㄗㄜˊ ㄅㄧˋ ㄖㄨˋ ㄔㄣˊ ㄕˊ ㄓㄥˋ ㄌㄧˋ ㄏㄞˋ 。 ㄋㄟˋ ㄉㄧㄢˋ ㄧㄣˇ ㄐㄧㄢˋ , ㄧˋ ㄏㄨㄛˋ ㄘˋ ㄗㄨㄛˋ , ㄏㄨㄛˋ ㄇㄧㄢˇ ㄔㄨㄢ ㄒㄩㄝ , ㄍㄞˋ ㄧˋ ㄧㄡˇ ㄙㄢ ㄔㄠˊ ㄓ ㄧˊ ㄧˋ ㄧㄢ 。 ㄍㄞˋ ㄊㄧㄢ ㄧㄡˇ ㄙㄢ ㄩㄢˊ , ㄊㄧㄢ ㄗˇ ㄒㄧㄤˋ ㄓ 。 ㄓㄥˋ ㄔㄠˊ , ㄒㄧㄤˋ ㄊㄞˋ ㄐㄧˊ ㄧㄝˇ ; ㄨㄞˋ ㄔㄠˊ , ㄒㄧㄤˋ ㄊㄧㄢ ㄕˋ ㄧㄝˇ ; ㄋㄟˋ ㄔㄠˊ , ㄒㄧㄤˋ ㄗˇ ㄨㄟˊ ㄧㄝˇ 。 ㄗˋ ㄍㄨˇ ㄖㄢˊ ㄧˇ 。

   ㄍㄨㄛˊ ㄔㄠˊ ㄕㄥˋ ㄐㄧㄝˊ 、 ㄉㄨㄥ ㄓˋ 、 ㄓㄥˋ ㄉㄢˋ ㄉㄚˋ ㄔㄠˊ ㄗㄜˊ ㄏㄨㄟˋ ㄈㄥˋ ㄊㄧㄢ ㄉㄧㄢˋ , ㄐㄧˊ ㄍㄨˇ ㄓ ㄓㄥˋ ㄔㄠˊ ㄧㄝˇ 。 ㄔㄤˊ ㄖˋ ㄗㄜˊ ㄈㄥˋ ㄊㄧㄢ ㄇㄣˊ , ㄐㄧˊ ㄍㄨˇ ㄓ ㄨㄞˋ ㄔㄠˊ ㄧㄝˇ 。 ㄦˊ ㄋㄟˋ ㄔㄠˊ ㄉㄨˊ ㄑㄩㄝ 。 ㄖㄢˊ ㄈㄟ ㄑㄩㄝ ㄧㄝˇ , ㄏㄨㄚˊ ㄍㄞˋ 、 ㄐㄧㄣˇ ㄕㄣ 、 ㄨˇ ㄧㄥ ㄉㄥˇ ㄉㄧㄢˋ , ㄑㄧˇ ㄈㄟ ㄋㄟˋ ㄔㄠˊ ㄓ ㄧˊ ㄓˋ ㄏㄨ ? ㄏㄨㄥˊ ㄨˇ ㄓㄨㄥ ㄖㄨˊ ㄙㄨㄥˋ ㄌㄧㄢˊ 、 ㄌㄧㄡˊ ㄐㄧ , ㄩㄥˇ ㄌㄜˋ ㄧˇ ㄌㄞˊ ㄖㄨˊ ㄧㄤˊ ㄕˋ ㄑㄧˊ 、 ㄧㄤˊ ㄖㄨㄥˊ ㄉㄥˇ , ㄖˋ ㄕˋ ㄗㄨㄛˇ ㄧㄡˋ , ㄉㄚˋ ㄔㄣˊ ㄐㄧㄢˇ ㄧˋ 、 ㄒㄧㄚˋ ㄩㄢˊ ㄐㄧˊ ㄉㄥˇ , ㄔㄤˊ ㄗㄡˋ ㄉㄨㄟˋ ㄅㄧㄢˋ ㄉㄧㄢˋ 。 ㄩˊ ㄙ ㄕˊ ㄧㄝˇ , ㄑㄧˇ ㄧㄡˇ ㄩㄥˇ ㄍㄜˊ ㄓ ㄏㄨㄢˋ ㄗㄞ ? ㄐㄧㄣ ㄋㄟˋ ㄔㄠˊ ㄨㄟˋ ㄈㄨˋ , ㄌㄧㄣˊ ㄩˋ ㄔㄤˊ ㄔㄠˊ ㄓ ㄏㄡˋ , ㄖㄣˊ ㄔㄣˊ ㄨˊ ㄈㄨˋ ㄐㄧㄣˋ ㄐㄧㄢˋ , ㄙㄢ ㄉㄧㄢˋ ㄍㄠ ㄅㄧˋ , ㄒㄧㄢ ㄏㄨㄛˋ ㄎㄨㄟ ㄧㄢ 。 ㄍㄨˋ ㄕㄤˋ ㄒㄧㄚˋ ㄓ ㄑㄧㄥˊ , ㄩㄥˇ ㄦˊ ㄅㄨˋ ㄊㄨㄥ ; ㄊㄧㄢ ㄒㄧㄚˋ ㄓ ㄅㄧˋ , ㄧㄡˊ ㄕˋ ㄦˊ ㄐㄧ 。 ㄒㄧㄠˋ ㄗㄨㄥ ㄨㄢˇ ㄋㄧㄢˊ , ㄕㄣ ㄍㄢˇ ㄧㄡˇ ㄎㄞˋ ㄩˊ ㄙ , ㄌㄩˇ ㄓㄠ ㄉㄚˋ ㄔㄣˊ ㄩˊ ㄅㄧㄢˋ ㄉㄧㄢˋ , ㄐㄧㄤˇ ㄌㄨㄣˋ ㄊㄧㄢ ㄒㄧㄚˋ ㄕˋ 。 ㄈㄤ ㄐㄧㄤ ㄧㄡˇ 爲, ㄦˊ ㄇㄧㄣˊ ㄓ ㄨˊ ㄌㄨˋ , ㄅㄨˋ ㄐㄧˊ ㄉㄨˇ ㄓˋ ㄓˋ ㄓ ㄇㄟˇ , ㄊㄧㄢ ㄒㄧㄚˋ ㄓˋ ㄐㄧㄣ ㄧˇ 爲 ㄏㄣˋ ㄧˇ 。

   ㄨㄟˊ ㄅㄧˋ ㄒㄧㄚˋ ㄩㄢˇ ㄈㄚˇ ㄕㄥˋ ㄗㄨˇ , ㄐㄧㄣˋ ㄈㄚˇ ㄒㄧㄠˋ ㄗㄨㄥ , ㄐㄧㄣˋ ㄔㄢˇ ㄐㄧㄣˋ ㄕˋ ㄩㄥˇ ㄍㄜˊ ㄓ ㄅㄧˋ 。 ㄔㄤˊ ㄔㄠˊ ㄓ ㄨㄞˋ , ㄐㄧˊ ㄨㄣˊ ㄏㄨㄚˊ 、 ㄨˇ ㄧㄥ ㄦˋ ㄉㄧㄢˋ , ㄈㄤˇ ㄍㄨˇ ㄋㄟˋ ㄔㄠˊ ㄓ ㄧˋ , ㄉㄚˋ ㄔㄣˊ ㄙㄢ ㄖˋ ㄏㄨㄛˋ ㄨˇ ㄖˋ ㄧˊ ㄘˋ ㄑㄧˇ ㄐㄩ , ㄕˋ ㄗㄨㄥˋ 、 ㄊㄞˊ ㄐㄧㄢˋ ㄍㄜˋ ㄧˋ ㄩㄢˊ ㄕㄤˋ ㄉㄧㄢˋ ㄌㄨㄣˊ ㄉㄨㄟˋ ; ㄓㄨ ㄙ ㄧㄡˇ ㄕˋ ㄗ ㄐㄩㄝˊ , ㄕㄤˋ ㄐㄩˋ ㄙㄨㄛˇ ㄐㄧㄢˋ ㄐㄩㄝˊ ㄓ , ㄧㄡˇ ㄋㄢˋ ㄐㄩㄝˊ ㄓㄜˇ , ㄩˇ ㄉㄚˋ ㄔㄣˊ ㄇㄧㄢˋ ㄧˋ ㄓ ; ㄅㄨˋ ㄕˊ ㄧㄣˇ ㄐㄧㄢˋ 羣 ㄔㄣˊ , ㄈㄢˊ ㄒㄧㄝˋ ㄣ ㄘˊ ㄐㄧㄢˋ ㄓ ㄌㄟˋ , ㄐㄧㄝ ㄉㄟˇ ㄕㄤˋ ㄉㄧㄢˋ ㄔㄣˊ ㄗㄡˋ 。 ㄒㄩ ㄒㄧㄣ ㄦˊ ㄨㄣˋ ㄓ , ㄏㄢˋ ㄧㄢˊ ㄙㄜˋ ㄦˊ ㄉㄠˋ ㄓ , ㄖㄨˊ ㄘˇ , ㄖㄣˊ ㄖㄣˊ ㄉㄜˊ ㄧˇ ㄗˋ ㄐㄧㄣˋ 。 ㄅㄧˋ ㄒㄧㄚˋ ㄙㄨㄟ ㄕㄣ ㄐㄩ ㄐㄧㄡˇ ㄔㄨㄥˊ , ㄦˊ ㄊㄧㄢ ㄒㄧㄚˋ ㄓ ㄕˋ ㄘㄢˋ ㄖㄢˊ ㄅㄧˋ ㄔㄣˊ ㄩˊ ㄑㄧㄢˊ 。 ㄨㄞˋ ㄔㄠˊ ㄙㄨㄛˇ ㄧˇ ㄓㄥˋ ㄕㄤˋ ㄒㄧㄚˋ ㄓ ㄈㄣ , ㄋㄟˋ ㄔㄠˊ ㄙㄨㄛˇ ㄧˇ ㄊㄨㄥ ㄩㄢˇ ㄐㄧㄣˋ ㄓ ㄑㄧㄥˊ 。 ㄖㄨˊ ㄘˇ , ㄑㄧˇ ㄧㄡˇ ㄐㄧㄣˋ ㄕˊ ㄩㄥˇ ㄍㄜˊ ㄓ ㄅㄧˋ ㄗㄞ ? ㄊㄤˊ 、 ㄩˊ ㄓ ㄕˊ , ㄇㄧㄥˊ ㄇㄨˋ ㄉㄚˊ ㄘㄨㄥ , ㄐㄧㄚ ㄧㄢˊ ㄨㄤˇ ㄈㄨˊ , ㄧㄝˇ ㄨˊ ㄧˊ ㄒㄧㄢˊ , ㄧˋ ㄅㄨˊ ㄍㄨㄛˋ ㄕˋ ㄦˊ ㄧˇ 。

親政篇釋義

譯文

  《易經》中的《泰》卦說:「上下交好通氣,他們的志意就和同。」那《否》卦說:「上下陰隔,國家就要滅亡。」因爲上面的意圖能夠通到下面,下面的意見能夠傳到上面,上下成爲一個整體,所以叫做「泰」。如果下面的意見被阻塞,不能傳到上面;上下之間有隔膜,雖然名義上有國家,裨上卻沒有國家,所以叫做「否」。

  上下通氣就泰,上下阻隔就否,自古以來都是這樣。但上下不通氣的弊病,沒有象近代這樣厲害的了。君臣互相見面,只在皇上臨朝的短時間內。上下之間,只不過靠奏章、批答互相關聯,用名分、法度彼此維持罷了。這不單是遵循老規矩,也是地位權勢使他們這樣。爲什麼呢?皇上常常在奉天門上朝,沒有一天間斷,可說是勤於政事了;但是朝堂和臺階相距很遠,皇帝的威儀顯耀盛大,御史糾察朝見的禮儀,鴻臚檢舉不合規矩的行動,通政使代爲呈上奏章,皇上只是隨意看看,臣子就謝恩拜辭,心神不安地退了下來。皇上何嘗處理過一件事,臣子又何嘗說過一句話呢!這沒有其他原因,地位權勢懸殊,所謂有天子堂上比萬天還遠,雖然想進言,卻無從說起啊。

  我認爲要做到上下通氣,不如恢復古代內朝的制度。周代的時候有三種朝見的方式:庫門的外面是正朝,顧問大臣守候在這裏;路門的外面是治朝,皇上每天在這裏受百官朝見;路門的裏面是內朝,也叫燕朝。《禮記·玉藻》上說:「君主在太陽出來的時候去上朝,退下來到路寢處理政事。」上朝接見羣臣,是用來端正上下的名分;處理政事卻到路寢,是用來疏通遠近的意見。漢朝的制度:大司馬,左、右、前、後將軍,侍中,散騎,諸吏是中朝;丞相以下到六百石的官員,是外朝。唐代皇城北面靠南的第三門,叫承天門,元旦和冬至節,接受各國的朝賀過貢皇上纔來到這裏,原來就是古代的外朝呢。它的北面叫太極門,它的西面叫太極殿,每月的初一和十五,皇上就坐在這裏受建羣臣朝見,原來就是古代的正朝呢。再北面叫做兩儀殿,平日在這裏上朝和處理政務,原來就是古代的內朝呢。宋朝時候,平時朝見在文德殿;五天一問皇上的起居,在垂拱殿;元旦、冬至、皇上的生日,祝頌、受賀在大慶殿;賜宴在紫宸殿或者集英殿;面試進士在崇政殿。自侍從官以下,每五天由一名官司員上殿,叫做輪班奏對,他必須進來陳說當政治得失;在內殿引見,也有時賜坐,有時免穿靴子。這大概還保留有三朝的意思呢。因爲上天有三垣,天子就仿效它:正朝,仿效太極;外朝,仿效天市,內朝,仿效紫微。自古以來就是這樣的。

  本朝皇帝生日、元旦、冬至的大朝會,在奉天殿,便是古代的正朝呢;平日就在奉天門,便是古代的外朝呢;可是單缺內朝。然而並不是缺少,華蓋、謹身、武英等殿,難道不是遺留下來的內朝制度麼?洪武年間,象宋濂、劉基,永樂以來,象楊士奇、楊榮等,每天侍奉在皇帝身旁;大臣蹇義、夏元吉等,經常在便殿奏對。在這個時候,哪裏有阻隔的憂患呢?現在內朝制度沒有恢復,皇上臨駕常朝以後,臣子不能再進來朝見;三殿的門高高地關閉着,很少有人能夠看見。所以上下的意見阻塞不通;天下的弊病,因此積累起來。孝宗晚年,在之方面深有感慨。他屢次在便殿召見大臣,談論天下的事情。正要有所作爲他便去世了,百姓沒有福氣,不能看到太平盛世的美事。直到現在,天下的人都認爲是一件恨事。

  希望皇上遠的效法聖祖,近的學習孝宗,完全剷除近代的阻塞隔膜的弊病。常朝以外,就到文華、武英兩殿,仿效古代內朝的意思:大臣每隔三天或五天,進來問一次起居;侍從官司和御史,各選一員上殿來輪流回答諮詢;各部門有事請求決斷,皇上根據自己的看法決斷它;有不容易決斷的,就和大臣當面討論解決。不時地引見羣臣,凡是謝恩、辭行這類情況,羣臣都可以上殿陳奏,皇上虛心地問他,和顏悅色地開導他。象這樣,人人都能夠毫無保留地說出自己的意見;皇上雖然深居皇宮,可是天下的事情卻全都清清楚楚地擺在眼前。外朝用來端正上下的名分,內朝用來溝通遠後的意見。像這樣,哪裏會有近代的阻塞隔膜的弊病呢?唐堯、虞瞬的時候,耳聰目明,好的言論沒有被埋沒,民間沒有遺漏的賢人,也不過是這樣罷了。

註釋

王鏊:字濟之,吳縣(今江蘇)人,歷侍講學士。正德中,累官進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

《易》:即《易經》。《泰》:《易經》六十四卦之一。上,指君,下,指臣。意思是說君臣交好通氣,就能志同意合。

宋濂:字景濂,號潛溪。浦江(在現在浙江省義烏縣西北)人。元末明初文學家。

蹇義:字宜之,初名瑢,明太祖朱元璋賜名「義」,巴縣(今重慶市)人,明初六朝重臣。

閟:古同「閉」。屢:接連着,不止一次。

罔:無,沒有。

親政篇賞析

  明朝到了中葉,武宗朱厚照,昏庸無道,只知淫樂嬉遊,不過問政事,的接見羣臣,國家大事都由宦官劉瑾、谷大用等決定。針對這一情況,王鏊寫了本文上奏武宗。文中尖銳地指出上下間隔不通的危害,切中時弊。然而,他提出的恢復內朝親政的辦法沒有被採納。武宗以後,皇帝吏加親信宦官,政治更加腐敗,明朝終於走向滅亡的道路。

  文章引經據史,條理分明,文字樸實無華,但頗有分量。

王鏊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學家。字濟之,號守溪,晚號拙叟,學者稱震澤先生,漢族,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十六歲時國子監諸生即傳誦其文,成化十一年進士。授編修,弘治時歷侍講學士,充講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進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博學有識鑑,有《姑蘇志》、《震澤集》、《震澤長語》。 ...

王鏊朗讀
()

猜你喜歡

汗血曾勞百戰場,空遺踣鐵在文房。硯臺夜跡元霜滑,筆陣朝衝紫霧香。

削玉謾勞龍作劑,藏金聊藉豹爲囊。可憐一蹶無人識,卻欲追蹤後二王。

()

君不見南海翡翠光五彩,出疆增價踰千倍。又不見合浦雙明珠,入都聲價重璠璵。

此物有神終自合,時來何但守方隅。偉哉陳氏之二子,騰驤奮轡東南起。

奕世衣冠次第新,不特韋家擅其美。巍巍大父尚書公,立朝廿載陟司空。

司空仲子廣文館,登壇樹幟稱宗工。廣文四子皆賢冑,二龍三鳳相先後。

伯季文章蚤擅場,叱吒風雲齒方茂。仲慈倜儻有仙才,叔慈技進穿楊手。

題詩自是泣鬼神,毛穎一掃龍蛇走。二仲詞林大業成,機雲誰敢與爭名。

是父固能傳是子,何當難弟復難兄。憶同二仲交非薄,無奈風塵泣抱璞。

相憐解有贈酬章,白雪琅琅滿高閣。故園昔日數相遲,今日河橋折柳枝。

鬥酒酌君馳遠道,丈夫寧得戀暌離。茲行天子臨軒日,策士新開東閣期。

斌斌文學如雲盛,從容歌和柏梁詩。君有子虛賦,獻有狗監知。

漢庭方側席,安嘆不同時。此時看花御苑北,詞名藉藉滿京國。

遇合人間非所難,吾道當令增羽翼。臨岐爲君歌此曲,越樹燕雲處處碧。

()

溪迴盪雲容,虯松勢妖矯。日月摩高巔,石瘦青苔老。

科頭信芒鞋,臨風恣幽討。箕踞憩雲根,蒼翠午陰悄。

觸目與神謀,精理擴懷抱。得意已忘言,隔澗聞幽鳥。

邃壑古煙深,呼童覓瑤草。

()

虛名誤壯夫,黃金變顏色。誰歟帛米謀,困此芻狗跡。

安和一榻上,精神餘筆力。我欲造之深,劇談忘漏刻。

()

千古李將軍,奪得胡兒馬。

李蔡爲人在下中,卻是封侯者。

芸草去陳根,筧竹添新瓦。

萬一朝家舉力田,捨我其誰也。

()

連山忽斷禹門開,中有黃流萬裏來。更欲登臨窮勝觀,卻愁咫尺會風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