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思道

盧思道(公元531年-583年)字子行。范陽(今河北涿州)人。年輕時師事「北朝三才」之一邢劭(字子才),以才學重於當時,仕於北齊。齊宣王卒,朝臣各作輓歌10首,擇善者用之,思道十得其八,時稱「八米盧郎」。北齊末待詔文林館。北周滅齊後入長安,官至散騎侍郎。一生的主要文學活動在北朝。

()

評價

  盧思道一生,聰爽俊辯,通侻不羈;不持操行,好輕侮人。因而,他的仕途並不通暢,但文章詩詞卻是非同尋常。其代表作《聽鳴蟬篇》抒發了「暫聽別人心即斷,才聞客子淚先垂」的鄉思,也譏諷了長安權貴們「富貴功名本多豫,繁華輕薄盡無憂」的生活,詞意清切,爲時人所重。其《從軍行》無疑是古代邊塞詩的佳作,「天涯一去無窮已,薊門迢遞三千裏」、「流水本自斷人腸,堅冰舊來傷馬骨」,真切描寫了徵人思婦的離愁別緒。其文以《勞生論》最負盛名,揭露了北齊、北周官場中趨炎附勢之徒的醜態,頗爲生動傳神:「爲此者,皆衣冠士族,或有藝能,不恥不仁,不畏不義,靡愧友朋,莫慚妻子。外呈厚貌,內蘊百心,繇(介詞:作「自」解)是則紆青佩紫,牧州典郡,冠幘劫人,厚自封殖。妍歌妙舞,列鼎撞鐘,耳倦絲桐,口飫珍旨。雖素論以爲非,而時宰之不責,末俗蚩蚩,如此之敝。」——被近代文學家錢鍾書讚譽爲:北朝文章的壓卷之作。

  盧思道的詩長於七言,對仗工整,善於用典,氣勢充沛,語言流暢,已開初唐七言歌行的先聲,在北朝後期和隋初有較高地位。代表作《鳴蟬篇》抒發客愁鄉思,譏諷長安權貴「繁華輕薄」的生活,詞意清切,寄託較深,曾受到庾信的讚賞。《從軍行》描寫徵人思婦的離愁別緒,諷刺武將邀功求賞,是一首較好的邊塞詩。盧思道的文以《勞生論》爲最著名,文中揭露北齊、北周官場中趨炎附勢之徒的醜態,頗爲生動傳神,被今人錢鍾書譽爲北朝文壓卷之作。他還有《北齊興亡論》、《後周興亡論》等史論,通過親身經歷,論二代滅亡之原因,也具識見。

盧思道的詩文

朔方烽火照甘泉,長安飛將出祁連。

犀渠玉劍良家子,白馬金羈俠少年。

()

倡樓對三道,吹臺臨九重。笙隨山上鶴,笛奏水中龍。

怨歌聲易斷,妙舞態難逢。誰能暫留客,解佩一相從。

()

鑑帷明欲斂,照檻色將晨。可憐疏復密,隱映當窗人。

浮清帶遠吹,含光動細塵。落花時屢拂,會待玉階春。

()

旭旦禁門開,隱隱靈輿發。纔看鳳樓迥,稍視龍山沒。

猶陳五營騎,尚聚三河卒。容衛儼未歸,空山照秋月。

()

妝樓對馳道,吹臺臨景舍。風入上春朝,月滿涼秋夜。

未言歌笑畢,已覺生榮謝。何時洛水湄,芝田解龍駕。

()

常聞昆閬有神仙。雲冠羽佩得長年。秋夕風動三珠樹。春朝露溼九芝田。

不如鄴城佳麗所。玉樓銀閣與天連。太液回波千丈映。上林花樹百枝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