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璘

顧璘(1476~1545)明代官員、文學家。字華玉,號東橋居士,長洲(今江蘇省吳縣)人,寓居上元(今江蘇省南京市),有知人鑑。弘治間進士,授廣平知縣,累官至南京刑部尚書。少有才名,以詩著稱於時,與其同裏陳沂、王韋號稱「金陵三俊」,後寶應朱應登起,時稱「四大家」。著有《浮湘集》、《山中集》、《息園詩文稿》等。其曾評註楊士弘《唐音》。

()

軼事典故

  張居正5歲入學讀書,10歲通六藝大經,在荊州府頗有些名氣,幼年應童子試被人稱爲「江陵神童」。嘉靖十六年(1537)鄉試才13歲。13歲的人從荊州到武昌鄉試,如果中了就是舉人了。在當時,單憑他的年齡和聲威,原有中舉的希望,可是他落榜了。他的落榜完全是人爲的,使他落榜的人叫顧璘。顧璘是應天府的才子,爲當時湖廣巡撫。正是這個顧璘,認爲一個人13歲就中舉,以後便會自滿,反而把上進的志氣打消了,這不利於張居正的發展。因此,他主張給張居正一些挫折,讓他記住,讓他發奮。顯然,顧璘不是嫉妒張居正的才華。他跟監試的馮御使說:「張居正是個大才,早些發達,原也沒什麼不可,不過,最好是讓他遲幾年,等到才具老練了,將來的發展更是沒有限量。這是御使的事情,一切請斟酌吧。」而張居正的考卷很受湖廣按僉事陳束的欣賞。他極力主張錄取張居正。御使因爲顧璘的吩咐,竭力拒絕,張居正終於落榜。張居正知道這件事情,給他一個很深的印象。他對顧璘始終感激,可見張居正的胸次了。要是他在這年中舉,也不過早3年。以後也許多了一個唐寅那樣的人物,而一生的事業,便會在詩酒風流中消沉。張居正的話也證實了他對顧璘的感激:「自以童幼,豈敢妄意今日,讓心感公之知,恩以死報,中心藏之,未嘗敢忘。」

  嘉靖十九年(1540),張居正16歲中舉。恰巧這年顧璘在安陸督工,張居正到安陸進見。顧璘很高興,還把自己的犀帶贈給他說:「古人都說大器晚成,這是爲中材說法罷了。當然你不是一箇中材。上次我對馮御使的囑咐,耽誤了你3年的時間,這是我的錯誤。但是,我希望你要有大的抱負,要做伊尹,做顏淵,不要做少年成名的秀才。」其實,顧璘對於居正16歲中舉的事情,竟還以爲太早。顧璘的見解就是孟子那個「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觀點。3年,對於張居正未必「有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苦,但是有苦其心志的挫折。這是顧璘的一片苦心。張居正在嘉靖二十六年(1547)入京會試後再殿試中了二甲進士,選庶吉士,從此有機會夠條件在後來當朝廷的輔臣。明代胡惟庸的事件,使朱元璋廢置了宰相一職。張居正在朝16年,輔國10年都在神宗一朝。張居正成了一代名相。做了一番事業,如對靼韃的遏止,稅收重大改革的「一條鞭法」的實施。

顧璘的詩文

搖落三湘外,經年愛爾來。故人書總至,異域眼俱開。

放逐憐親友,悲歡向酒杯。衲衣經雨暗,橫笛伴秋哀。

()

荒郡少人事,清筵時對君。投壺驚澗鳥,題石掃山雲。

暫喜羈愁減,俄聞去路分。轉嗟塵世短,離恨日紛紛。

()

遊梁方失意,適楚更悠悠。寒野牛羊夕,空江雁鶩秋。

腐儒悲末路,幽興狎扁舟。欲向桃花水,垂綸待白頭。

()

公子跌宕士,作賦窺才雄。劉表不解用,遺之歸曹公。

君看大廈就,得無資衆工。慷慨從軍作,亦足揚魏風。

()

千官扈從羨能文,謫牧新聲天下聞。

落魄吾家蘇季子,風流南郡小馮君。

()

列炬窺玄府,搴裳步紫壇。石田雲子白,龍井玉漿寒。

巨棟垂千尺,幽房隱百盤。仙靈多幻化,造物自鵰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