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適

唐德宗李適(kuò)(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唐代宗李豫長子,唐朝第九位皇帝(除武則天和唐殤帝以外),在位二十六年(779年6月12日―805年2月25日 )。李適在位前期,以強明自任,堅持信用文武百官,嚴禁宦官幹政,用楊炎爲相,廢租庸調製,改行「兩稅法」,頗有一番中興氣象。後任用盧杞等,政局轉壞。貞元二十一年(805年),李適於會寧殿駕崩,享壽六十四歲。諡號神武孝文皇帝,廟號德宗,葬於崇陵。李適善屬文,尤工於詩。《全唐詩》錄有其詩。

()

軼事典故

免稅

  唐德宗李適曾在一個叫辛店的地方打獵時,來到農民趙光奇的家中,李適問:「百姓們生活的高興嗎?」
趙光奇回答說:「不高興。」

  李適說:「今年莊稼獲得了豐收,你們爲什麼不高興呢?」

  趙光奇回答道:「國家的詔令不守信用。前邊說的是除兩稅以外不再有其他徭役,現在除了兩稅之外的各種強迫收費比兩稅還要多很多。後來又說這是和糴,實際上是對百姓巧取強奪,而且還不給百姓們錢。開始時說收百姓的糧食由官府到百姓家中收取,現在卻強迫百姓們把糧食送到幾百裏外的京西行營。由於路途遙遠,很多人家幹農活的牲口被累死了,車也壞了,導致家庭破產,難以維繫。人們的生活如此愁苦,有什麼可高興的呢!國家每次發佈的優恤百姓的政策,只不過是一紙空文而已!聖上深居在防衛森嚴的皇宮裏,哪裏會知道這些呢!」

  李適便下令免除了趙光奇家的賦稅和徭役。

  司馬光評點這段歷史,認爲李適不懂治國之道,他本應徹查有關部門的貪官污吏及身邊小人的過時,然後細察民情,改革弊端,推行新政,摒棄浮華。德宗卻只免除了趙光奇一家的徭役。

排公

  李適晚年時杜絕嗜慾,非常擅長作詩,羣臣無人可比。羣臣每次御製奉和,退下後都笑着說:「排公在。」俗稱投石的兩頭作標記,稱其爲:「排公。」用中或不中作爲判斷勝負的依據。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天寶元年四月十九日

  (742年5月27日),李適出生於長安大內宮中。是唐肅宗李亨的長孫、唐代宗李豫的長子,母爲睿真沈皇後。同年十二月,拜特進,封奉節郡王。
李適的整個少年時代,正是大唐帝國昌盛繁華的輝煌歲月。但好景不長,李適14歲時(天寶十四載,755年)的十一月,爆發了安史之亂,第二年長安失守,玄宗出逃四川,從此大唐帝國陷於一場亙古少見的大動亂之中。在大唐帝國的盛衰變遷中,李適和其他皇室成員一起飽嘗了戰亂和家國之痛,也親身經歷了戰火的洗禮和考驗。

平定叛亂

  寶應元年(762年)四月二十日,唐代宗即位。五月,委任李適爲天下兵馬元帥,改封魯王。肩負起與安史叛軍餘孽最後決戰的使命。同年八月,改封雍王。十月,出鎮陝州。

  平定叛軍之後,李適因功拜爲尚書令,實封食邑二千戶,和平叛名將郭子儀、李光弼等八人一起被賜鐵券、圖形凌煙閣。

  廣德二年(764年)正月,李適以長子身份被立爲皇太子,並於二月舉行冊禮。

登基爲帝

  大曆十四年(779年)五月,代宗病逝於長安宮中。李適即位,就是歷史上的唐德宗。德宗在位整整26年,遺詔中所說「二十有七載」,是虛指。

  青少年時代的動盪生活使李適深知安定的可貴,他登基以後,大有圖強復興的雄心壯志。即位之初,爲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實施革新,果敢有爲。但是,李適採取的很多措施都因爲安史之亂後唐帝國的積重難返而收效甚微,有的儘管初見成效,但也爲此付出了沉重代價。當李適的一番改革遭遇挫折後,他的雄心竟然消失殆盡。李適一生中,無論是性格還是行動,都充滿了矛盾和悲劇色彩。

去世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初一,諸王、親戚都前來宮中向李適祝賀,唯獨太子李誦因病無法前來,李適因而流淚哀嘆,從此患病,並一天比一天加重,大約在二十多天中,內宮與外廷斷了消息,都不知道李適與太子平安與否。

  同月二十三日,李適於會寧殿駕崩,享年六十四歲。

  永貞元年(805年)九月一日,羣臣爲李適上諡號爲神武孝文皇帝,廟號德宗。十月十四日,葬於崇陵。

李適的詩文

炎節在重九,物華新雨餘。清秋黃葉下,菊散金潭初。

萬實行就稔,百工欣所如。歡心暢遐邇,殊俗同車書。

()

平陽金榜鳳皇樓,沁水銀河鸚鵡洲。綵仗遙臨丹壑裏,仙輿暫幸綠亭幽。

前池錦石蓮花艷,後嶺香爐桂蕊秋。貴主稱觴萬年壽,還輕漢武濟汾遊。

()

銀河半倚鳳皇臺,玉酒相傳鸚鵡杯。若見君平須借問,仙槎一去幾時來。

()

高僧居淨域,客子戀皇宮。試訪毗耶室,旋遊方丈中。

禪林吹梵響,忍草散香風。妙說三元義,能談不二宗。

()

委迤吳山雲,演漾洞庭水。青楓既愁人,白蘋亦靡靡。

送君出京國,孤舟眇江泛。浮陽怨芳歲,況乃別行子。

()

韶年啓仲序,初吉諧良辰。肇茲中和節,式慶天地春。

歡酣朝野同,生德區宇均。雲開灑膏露,草疏芳河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