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燾

(1115—1184)眉州丹棱人,字仁甫、子真,號巽巖。高宗紹興八年進士。十二年,始調華陽主簿。歷官至禮部侍郎。孝宗淳熙十一年,以敷文閣學士致仕。卒諡文簡。以名節、學術著稱,長於吏治,關心民瘼,然終未獲大用。博覽典籍,著述宏富。纂修《續資治通鑑長編》,用力四十年始成,取材廣泛,考訂精核。又有《易學》、《春秋學》、《六朝通鑑博議》、《說文解字五音韻譜》及文集等。

()

主要成就

  李燾一生著述弘富,《續資治通鑑長編》是他的代表作。這部著作的正式寫作時間,應爲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李燾時年四十歲。他在知成都府雙流縣任上,於公務之外,「日翻史冊,匯次國朝事實。謂司馬光修史,先爲《百官公卿表》十五卷,後頗散佚。乃遍求正史、實錄,傍採家集、野史,增廣門類,起建隆,迄靖康,合新舊官制,成一百四十二卷。其重編者僅七之一,《長編》之書蓋始於此」。實際上這部著作纂修時間,應該更早一些。淳熙九年(1182年),他說爲修此書,「網羅收拾垂四十年」。以此上推,當在李燾讀書龍鶴山以後不久。

  李燾自隆興元年(1163年)至淳熙四年(1177年)先後四次上進此書。隆興元年(1163年),李燾在知榮州任上,進太祖朝部分。自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迄開寶九年(976年),計十七年,爲書十七卷。當時李燾四十九歲。乾道四年(1168年)又進上已修成的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五朝,共一百零八卷,寫成一百七十五冊和《目錄》冊。由《進〈續資治通鑑長編〉表》可知此書在編纂方法上是仿司馬光《資治通鑑》體例。此年,李燾五十四歲。

  淳熙元年(1174),李燾六十歲,他又進神宗朝《長編》,自治平四年(1067年)至元符三年(1100年),計四百一十七卷。

  淳熙三年(1176年)憲宗擢李燾爲祕書監,權同修國史,兼權實錄院同修撰。朝廷意在專付李燾以史事。 [5]  淳熙四年(1177年),徽宗、欽宗二朝《長編》編成,孝宗稱讚他「無愧司馬光」。北宋「一祖八宗」至此完篇。但李燾仍在不斷地修訂重編。完成修訂工作一說是在淳熙七年(1180年),一說是在淳熙十年(1183年),《文獻通考·經籍考》認爲是在淳熙九年(1182年)。白壽彝在《中國通史》中認爲這樣一部卷帙浩大的著作,根據孝宗的要求,進行增損的內容達四千四百餘條,絕不是一、二年所能完成的,應該是開始修訂爲淳熙七年(1180年),淳熙九年(1182年)「重別寫進」,完成在淳熙十年(1183年)。重編的《長編》爲九百八十卷,記北宋一百六十八年史事,另有《修換事目》十卷,《舉要》六十八卷,《總目》五卷。共計一千零六十三卷。凡實錄、國史、會要、野史、家乘、墓誌銘、行狀等有關資料,無不廣收博採。其中分注考異,詳引他書,保存了大量史料。

  李燾撰《續資治通鑑長編》的最初動機,是要整理北宋九朝史事。他說:「臣盡力史學,於本朝故事尤切欣慕。每恨士大夫各信所傳,不考諸《實錄》、正史,紛錯難信。如建隆、開寶之禪授,涪陵、岐、魏之遷歿,景德、慶曆之盟誓,曩霄、諒祚之叛服,嘉祐之立子,治平之復闢,熙寧之更新,元祐之圖舊,此最大事,家自爲說,臣輒發憤討論,使衆說咸會於一。」可見李燾修史,最初興趣在文獻的網羅整理及考訂。

  《續資治通鑑長編》選材上是「寧失於繁,無失於略」。編纂過程也是按長編法進行,先以年月爲叢目,叢目既成,乃修長編。李燾對史料進行考訂,也是遵司馬光的考異法,所以時人評說李氏之書是「仿司馬氏《通鑑》,踵爲之」(李心傳語)。「大略皆溫公舊規」(陳振孫語)。

  李燾從形式上繼承了司馬光史學,但與司馬光作史旨趣略有差異,司馬光是「刪削冗長,舉撮機要,專取關國家盛衰,系生民休慼,善可爲法,惡可戒者,爲編年一書」。李燾說他寫《續資治通鑑長編》是「統會衆說,掊擊僞辨,使奸欺訛訕不能乘隙亂真,祖宗之豐功盛德益以昭明」(《進續資治通鑑長編表》)。因此,李燾認爲他的書不敢稱作《續資治通鑑》,只能稱作是《續資治通鑑長編》。但李燾以四十年之精力,撰成近千卷的當代史,爲治宋史之要籍。《長編》行文簡潔,頗有章法,雖無「史臣曰」之類文字,但敘事中有識斷;材料增刪,足見其用心。

李燾的詩文

平蓋神仙院,武陽山水鄉。

()

聖朝予告辭三楚,帝子遺書問一丘。曾賦小山叢桂樹,還教幽壑聳岑樓。

窗含雪嶺翻烏鵲,棟倚雲峯礙鬥牛。羅列石林爭獻巧,卻疑江上即滄州。

()

千古山川秀始開,驪龍珠吐■湖隈。逼人清氣泱泱出,透地靈泉滾滾來。

疑是虞廷投此谷,應知周室兆多才。溯洄好鼓乘槎興,織女池源接上臺。

()

五色雲呈考卜初,經營三紀竟何如。道傍誰定千年策,湖裏空浮萬頃餘。

縱目東樓天作畫,乞靈西桂草爲廬。聊將一堵興閭裏,先子成城意不虛。

()

風木含悲臥草萊,忽驚霄漢璽書來。烏私獨行原天植,龍袞殊褒自聖裁。

名動京華青史紀,光搖嶺表紫泥開。芳標不但儀鄉國,風軌崇朝遍九垓。

()

誰道皇妃去不還,描眉翠黛宛容顏。畫圖舉目應難盡,絕頂晴明正可扳。

縹緲海雲天地外,依稀霄漢丈尋間。俯看支派銀河繞,萬象文成玉筍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