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澠池寄子瞻兄

懷澠池寄子瞻兄朗讀

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

譯文:同行兄弟在鄭原野上話別,共同擔心前路艱難。

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譯文:騎馬回頭還在大梁田間巡行,想來遠行家兄已經翻過崤西古道。

曾爲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

譯文:曾經做過澠池主簿百姓知否?還和父兄歇宿僧房共題壁詩。

遙想獨遊佳味少,無方騅馬但鳴嘶。

譯文:遙想兄臺獨行一定旅途寂寞,前路迷茫只能聽到騅馬嘶鳴。

懷澠池寄子瞻兄注音

ㄒㄧㄤˋ ㄒㄧ ㄏㄨㄚˋ ㄅㄧㄝˊ ㄓㄥˋ ㄩㄢˊ ㄕㄤˋ , ㄍㄨㄥˋ ㄉㄠˋ ㄓㄤˇ ㄊㄨˊ ㄆㄚˋ ㄒㄩㄝˇ ㄋㄧˊ 。

ㄍㄨㄟ ㄑㄧˊ ㄏㄞˊ ㄒㄩㄣˊ ㄉㄚˋ ㄌㄧㄤˊ ㄇㄛˋ , ㄒㄧㄥˊ ㄖㄣˊ ㄧˇ ㄉㄨˋ ㄍㄨˇ ㄧㄠˊ ㄒㄧ˙ 。

ㄘㄥˊ 爲 ㄒㄧㄢˋ ㄌㄧˋ ㄇㄧㄣˊ ㄓ ㄈㄡˇ ? ㄐㄧㄡˋ ㄙㄨˋ ㄙㄥ ㄈㄤˊ ㄅㄧˋ ㄍㄨㄥˋ ㄊㄧˊ 。

ㄧㄠˊ ㄒㄧㄤˇ ㄉㄨˊ ㄧㄡˊ ㄐㄧㄚ ㄨㄟˋ ㄕㄠˇ , ㄨˊ ㄈㄤ ㄓㄨㄟ ㄇㄚˇ ㄉㄢˋ ㄇㄧㄥˊ ㄙ 。

懷澠池寄子瞻兄賞析

  蘇轍在該詩自注中寫道「昔與子瞻應舉,過宿縣中寺舍題其老僧奉閒之壁」。因爲他十九歲時曾被任命爲澠池縣的主簿(由於考中進士,未到任),又經過這裏,有訪僧留題之事。所以在詩裏寫道:這些經歷是偶然還是必然?他充滿了疑惑,也是表達心中的感慨。同時在首聯中抒發了他與兄長依依惜別的難捨之情。這個「怕」字含有雙關涵義,一是人生道路艱難,二是一種無可奈何。蘇轍的這首詩的主題是懷舊,又是回憶,又是惜別。回憶當年「曾爲縣吏」,回憶「共題僧房」,數年光景晃如昨日,不免令人感嘆,又惜別哥哥「獨遊」,想必這趟旅程是「佳味少」了,不過有什麼辦法呢?一踏入仕途,就像棋盤上的棋子,只能任人擺往各個位置,實在身不由己,騅馬走累了可以「鳴嘶」,但人因屬人管,不能擺脫命運的安排。所以這首詩真正的體現還是人生感嘆!

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爲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爲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爲祕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爲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嶽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諡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

蘇轍朗讀
()

猜你喜歡

生平不作溫飽計,歲晚寧愁衣褐無。

一夜嬌兒啼徹曉,始知寒色已侵膚。

()

蓬萊仙子學長生,羣帝朝天絳節迎。

昨日六龍回北極,雲裾霞佩集灤京。

()

逸塘用世人,五十居閒地。豈無髀肉嘆,自詭時未至。

時至當雲何,奈此囊底智。控弦雖不發,天下識猿臂。

世途無萬全,欲取宜有棄。以我之下駟,當彼之上駟。

一敗而兩勝,老算得深味。中年惜精爽,勿使疲人事。

孫武誠難追,孰能比田忌?

()

安樂窩中春不虧,山翁出入小車兒。水邊平轉綠楊岸,花外就移芳草堤。

明快眼看三月景,康強身歷四朝時。鳳凰樓下天津畔,仰面迎風倒載歸。

()

煙煖池塘柳覆臺,百花園裏看花來。燒衣焰席三千樹,破鼻醒愁一萬杯。

不肯爲歌隨拍落,卻因令舞帶香回。山公仰爾延賓客,好傍春風次第開。

()

月色清且虛,溪流靜而澈。二者相涵映,空山境奇絕。

創始昔何人,石虹跨丹穴。幽篁迷舊溪,回磴距飛轍。

中有亡懷子,長笛橫翠鐵。一曲寒兔泣,再曲溪石裂。

夜深鬥柄移,孤峭厲嵽嵲。安得雙飛鴻,相從問真訣。

營魄感晦盈,深淵積冰雪。危橋未可梯,茲意吾能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