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詵都尉寶繪堂詞

王詵都尉寶繪堂詞朗讀

侯家玉食繡羅裳,彈絲吹竹喧洞房。

哀歌妙舞奉清觴,白日一醉萬事忘。

百年將種存慨慷,西取庸蜀踐戎羌。

戰袍賜錦盤鵰章,寶刀玉玦餘風霜。

天孫渡河夜未央,功臣子孫白且長。

朱門甲第臨康莊,生長介冑羞膏粱。

四方賓客坐華堂,何用爲樂非笙簧。

錦囊犀軸堆象牀,竿叉連幅翻雲光。

手披橫素風飛揚,長林巨石插鵰樑。

清江白浪吹粉牆,異花沒骨朝露香。

〈徐熙畫花,落筆縱橫。

其子嗣,以五色染就,不見筆跡,謂之沒骨。

蜀趙昌蓋用此法耳。

〉摯禽猛獸舌齶張,騰踏褭聯驌驦。

噴振風雨馳平岡,前數顧陸後吳王。

老成雖喪存典常,坐客不識視茫洋。

騏驎飛煙鬱芬芳,卷舒終日未用忙。

遊意淡泊心清涼,屬目俊麗神激昂。

君不見伯孫孟孫俱猖狂,幹時與事神弗臧。

王詵都尉寶繪堂詞注音

ㄏㄡˊ ㄐㄧㄚ ㄩˋ ㄕˊ ㄒㄧㄡˋ ㄌㄨㄛˊ ㄔㄤˊ , ㄊㄢˊ ㄙ ㄔㄨㄟ ㄓㄨˊ ㄒㄩㄢ ㄉㄨㄥˋ ㄈㄤˊ 。

ㄞ ㄍㄜ ㄇㄧㄠˋ ㄨˇ ㄈㄥˋ ㄑㄧㄥ ㄕㄤ , ㄅㄞˊ ㄖˋ ㄧ ㄗㄨㄟˋ ㄨㄢˋ ㄕˋ ㄨㄤˋ 。

ㄅㄞˇ ㄋㄧㄢˊ ㄐㄧㄤ ㄓㄨㄥˇ ㄘㄨㄣˊ ㄎㄞˋ ㄎㄤˇ , ㄒㄧ˙ ㄑㄩˇ ㄩㄥ ㄕㄨˇ ㄐㄧㄢˋ ㄖㄨㄥˊ ㄑㄧㄤ 。

ㄓㄢˋ ㄆㄠˊ ㄘˋ ㄐㄧㄣˇ ㄆㄢˊ ㄉㄧㄠ ㄓㄤ , ㄅㄠˇ ㄉㄠ ㄩˋ ㄐㄩㄝˊ ㄩˊ ㄈㄥ ㄕㄨㄤ 。

ㄊㄧㄢ ㄙㄨㄣ ㄉㄨˋ ㄏㄜˊ ㄧㄝˋ ㄨㄟˋ ㄧㄤ , ㄍㄨㄥ ㄔㄣˊ ㄗˇ ㄙㄨㄣ ㄅㄞˊ ㄑㄧㄝˇ ㄔㄤˊ 。

ㄓㄨ ㄇㄣˊ ㄐㄧㄚˇ ㄉㄧˋ ㄌㄧㄣˊ ㄎㄤ ㄓㄨㄤ , ㄕㄥ ㄓㄤˇ ㄐㄧㄝˋ ㄓㄡˋ ㄒㄧㄡ ㄍㄠ ㄌㄧㄤˊ 。

ㄙˋ ㄈㄤ ㄅㄧㄣ ㄎㄜˋ ㄗㄨㄛˋ ㄏㄨㄚˊ ㄊㄤˊ , ㄏㄜˊ ㄩㄥˋ 爲 ㄌㄜˋ ㄈㄟ ㄕㄥ ㄏㄨㄤˊ 。

ㄐㄧㄣˇ ㄋㄤˊ ㄒㄧ ㄓㄡˊ ㄉㄨㄟ ㄒㄧㄤˋ 牀, ㄍㄢ ㄔㄚ ㄌㄧㄢˊ ㄈㄨˊ ㄈㄢ ㄩㄣˊ ㄍㄨㄤ 。

ㄕㄡˇ ㄆㄧ ㄏㄥˊ ㄙㄨˋ ㄈㄥ ㄈㄟ ㄧㄤˊ , ㄔㄤˊ ㄌㄧㄣˊ ㄐㄩˋ ㄕˊ ㄔㄚ ㄉㄧㄠ ㄌㄧㄤˊ 。

ㄑㄧㄥ ㄐㄧㄤ ㄅㄞˊ ㄌㄤˋ ㄔㄨㄟ ㄈㄣˇ ㄑㄧㄤˊ , ㄧˋ ㄏㄨㄚ ㄇㄟˊ ㄍㄨˇ ㄓㄠ ㄌㄨˋ ㄒㄧㄤ 。

〈 ㄒㄩˊ ㄒㄧ ㄏㄨㄚˋ ㄏㄨㄚ , ㄌㄨㄛˋ ㄅㄧˇ ㄗㄨㄥ ㄏㄥˊ 。

ㄑㄧˊ ㄗˇ ㄙˋ , ㄧˇ ㄨˇ ㄙㄜˋ ㄖㄢˇ ㄐㄧㄡˋ , ㄅㄨˊ ㄐㄧㄢˋ ㄅㄧˇ ㄐㄧ , ㄨㄟˋ ㄓ ㄇㄟˊ ㄍㄨˇ 。

ㄕㄨˇ ㄓㄠˋ ㄔㄤ ㄍㄞˋ ㄩㄥˋ ㄘˇ ㄈㄚˇ ㄦˇ 。

〉 ㄓˋ ㄑㄧㄣˊ ㄇㄥˇ ㄕㄡˋ ㄕㄜˊ ㄜˋ ㄓㄤ , ㄊㄥˊ ㄊㄚˋ ㄋㄧㄠˇ ㄌㄧㄢˊ ㄙㄨˋ ㄕㄨㄤ 。

ㄆㄣ ㄓㄣˋ ㄈㄥ ㄩˇ ㄔˊ ㄆㄧㄥˊ ㄍㄤ , ㄑㄧㄢˊ ㄕㄨˋ ㄍㄨˋ ㄌㄨˋ ㄏㄡˋ ㄨˊ ㄨㄤˊ 。

ㄌㄠˇ ㄔㄥˊ ㄙㄨㄟ ㄙㄤ ㄘㄨㄣˊ ㄉㄧㄢˇ ㄔㄤˊ , ㄗㄨㄛˋ ㄎㄜˋ ㄅㄨˊ ㄕˋ ㄕˋ ㄇㄤˊ ㄧㄤˊ 。

ㄑㄧˊ ㄌㄧㄣˊ ㄈㄟ ㄧㄢ ㄩˋ ㄈㄣ ㄈㄤ , ㄐㄩㄢˇ ㄕㄨ ㄓㄨㄥ ㄖˋ ㄨㄟˋ ㄩㄥˋ ㄇㄤˊ 。

ㄧㄡˊ ㄧˋ ㄉㄢˋ ㄅㄛˊ ㄒㄧㄣ ㄑㄧㄥ ㄌㄧㄤˊ , ㄓㄨˇ ㄇㄨˋ ㄐㄩㄣˋ ㄌㄧˊ ㄕㄣˊ ㄐㄧ ㄤˊ 。

ㄐㄩㄣ ㄅㄨˊ ㄐㄧㄢˋ ㄅㄛˊ ㄙㄨㄣ ㄇㄥˋ ㄙㄨㄣ ㄐㄩˋ ㄔㄤ ㄎㄨㄤˊ , ㄍㄢˋ ㄕˊ ㄩˇ ㄕˋ ㄕㄣˊ ㄈㄨˊ ㄗㄤ 。

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爲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爲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爲祕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爲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嶽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諡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

蘇轍朗讀
()

猜你喜歡

宮門口,流水雜松風。樓殿無人丹桂落,五更風裏景陽鍾。

秋月滿離宮。

()

離羣常恨不能佳,桂到秋深處處花。幽討既尋泉水矣,傍搜豈忘月軒耶。

翁留觴酌時煨慄,友爲爐熏更作茶。不是襟期安得此,世間餘事我何加。

()

昔日初聞寇,諸人早出師。焚燒寧太廣,收剿已無遺。

斧鉞何曾鈍,雷霆豈肯遲。遷延非決策,那得更狐疑。

()

孔明百畝桑,景略十具牛,豈無子孫念,飽暖自可休。

種桑吾廬西,微徑出南陌,三月葉暗園,四月葚可摘。

戴勝枝上鳴,倉庚葉間飛,飛鳴各自得,人生胡不歸?歸家力農桑,慎莫怨貧賤,婚嫁就比鄰,死生長相見。

()

形安宇泰即吾鄉,花解隨人到處黃。

何事歸心起張翰,有來妙語出君房。

榮枯境裏自殊觀,造化機中無別香。

不見儋州安樂法,隨花隨客作重陽。

()

淮南千裏少遺民,萬頃膏腴變棘榛。闢地營田真上策,稻粱已見滿倉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