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寒食朗讀

寂寂柴門村落裏,也教插柳記年華。

譯文:即使冷冷清清開着幾扇柴門的村落裏,也還是要插幾根楊柳枝條,標誌出每年的節令。

禁菸不到粵人國,上冢亦攜龐老家。

譯文:寒食的傳統雖然沒有傳到遙遠的廣東,但清明上墳奠祭祖先的禮儀還是和中原一樣。

注釋:龐老家:指龐德公一家。龐德公,東漢襄陽人,隱居在峴山種田。荊州刺史劉表幾次邀他出來做官,他拒絕了,帶領全家到鹿門山中採藥。後來另一個隱士司馬徽來看他,正碰上他上墳掃墓歸來。此泛指一般平民百姓全家上墳事。

漢寢唐陵無麥飯,山溪野徑有梨花。

譯文:時至今日,漢唐兩代的王陵巨冢,已經沒有人前去祭祀;而山邊溪間的小路上仍生長着許多梨花。

一樽徑籍青苔臥,莫管城頭奏暮笳。

譯文:世代更替,非人力所能左右,不如喝上他一杯醉臥在青苔上,莫管關城門的號角聲是否響起來。

寒食注音

ㄐㄧˊ ㄐㄧˊ ㄔㄞˊ ㄇㄣˊ ㄘㄨㄣ ㄌㄨㄛˋ ㄌㄧˇ , ㄧㄝˇ ㄐㄧㄠ ㄔㄚ ㄌㄧㄡˇ ㄐㄧˋ ㄋㄧㄢˊ ㄏㄨㄚˊ 。

ㄐㄧㄣˋ ㄧㄢ ㄅㄨˊ ㄉㄠˋ ㄩㄝˋ ㄖㄣˊ ㄍㄨㄛˊ , ㄕㄤˋ ㄓㄨㄥˇ ㄧˋ ㄒㄧ ㄆㄤˊ ㄌㄠˇ ㄐㄧㄚ 。

ㄏㄢˋ ㄑㄧㄣˇ ㄊㄤˊ ㄌㄧㄥˊ ㄨˊ ㄇㄞˋ ㄈㄢˋ , ㄕㄢ ㄒㄧ ㄧㄝˇ ㄐㄧㄥˋ ㄧㄡˇ ㄌㄧˊ ㄏㄨㄚ 。

ㄧ ㄗㄨㄣ ㄐㄧㄥˋ ㄐㄧˊ ㄑㄧㄥ ㄊㄞˊ ㄨㄛˋ , ㄇㄛˋ ㄍㄨㄢˇ ㄔㄥˊ ㄊㄡˊ ㄗㄡˋ ㄇㄨˋ ㄐㄧㄚ 。

寒食釋義

譯文

即使冷冷清清開着幾扇柴門的村落裏,也還是要插幾根楊柳枝條,標誌出每年的節令。寒食的傳統雖然沒有傳到遙遠的廣東,但清明上墳奠祭祖先的禮儀還是和中原一樣。時至今日,漢唐兩代的王陵巨冢,已經沒有人前去祭祀;而山邊溪間的小路上仍生長着許多梨花。世代更替,非人力所能左右,不如喝上他一杯醉臥在青苔上,莫管關城門的號角聲是否響起來。

註釋

寒食:節令名,清明前一天(一說清明前兩天)。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事,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於是日禁火寒食。

龐老家:指龐德公一家。龐德公,東漢襄陽人,隱居在峴山種田。荊州刺史劉表幾次邀他出來做官,他拒絕了,帶領全家到鹿門山中採藥。後來另一個隱士司馬徽來看他,正碰上他上墳掃墓歸來。此泛指一般平民百姓全家上墳事。

寒食賞析

  詩中的「粵人國」,本指廣東,因秦末趙佗曾建南越國,封爲南越王。趙鼎曾被貶至潮州,因此此處「粵人國」應指潮州。趙鼎在潮州五年,即紹興十至十四年(1140-1144),至潮州時是紹興十年閏六月,故此詩應爲紹興十一年至十四年期間所寫。

  此詩雖題爲《寒食》,但寫的是從寒食到清明。前兩聯寫的是當時民間風俗。南宋周密《武林舊事》卷三《祭掃》記其時江南風俗:「清明前三日爲寒食節,都成人家皆插柳滿檐,雖小坊曲幽,亦青青可愛。……從人家上冢者……南北兩山之間,車馬紛然,而野冢者尤多」從此詩可得知,南宋時潮州民間在寒食節也有插柳的習俗,即使偏僻村落也不例外,只是沒有禁菸寒食,而清明節卻像東漢末襄陽隱士龐德公一樣攜帶女兒上山掃墓(即「上冢」)。

  後兩聯在記事中寄寓抒情。頸聯寫所見:漢唐帝王的陵墓連粗糲的麥飯也沒有人祭拜,而山溪野徑之間開滿梨花。尾聯寫所感所聞:我還是開懷暢飲吧,醉後臥倒在青苔之上,不必去管城頭上傍晚吹起的軍號。

  通過清明郊遊,作者悟得了不少哲理:權貴、富貴不過是短暫的、無常的,而人間確實永恆的、常新的。我還是得醉且醉吧,天下世事我不能管,也不必去管。這種心態看似消極,但卻是作者當時處於貶謫逆境中的苦悶、痛楚心情的反應。

  其實,趙鼎是不屈的。他在由潮州移吉陽軍的謝表中曾說:「白首何歸,悵餘生之無幾;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秦檜見了,說:「此老倔強猶昔!」(《宋史》本傳)

趙鼎

趙鼎(1085-1147), 南宋政治家、詞人。字元鎮,自號得全居士。南宋解州聞喜(今屬山西)人。宋高宗時的宰相。有《忠正德文集》10卷,清道光刊本。《四印齋所刻詞》有《得全居士詞》一卷,存詞45首。 ...

趙鼎朗讀
()

猜你喜歡

鼻祖始謀遠,承家積慶長。

青霜元不墜,玉樹久逾芳。

氣驗三嵎秀,祥佔五世昌。

向來蜀父老,久憶漢文章。

試問風騷將,誰登翰墨場。

浮雲玉壘變,秋草墨池荒。

大雅淪金石,斯文厭秕糠。

九成方命舜,三變必興唐。

東壁初觀象,南箕果降光。

終當薦清廟,始驗山崑岡。

世喜韶音在,人皆肉味忘。

遙聞望帝國,重立鄭公鄉。

議論看前輩,春秋守素王。

談經追服杜,下筆逼班揚。

價重連城璧,功高治水航。

詞源傾灩澦,才刃劇幹將。

思湧辭穿月,文成字挾霜。

高明齊日觀,豪健敵風檣。

不但垂金薤,方期兆玉璜。

徑宜排稷下,不用奏阿房。

退草三千牘,深窺數仞牆。

多聞正科鬥,博識辨商羊。

鄉黨尊王烈,交遊說鄭莊。

絃歌化鄒魯,文物見成康。

壯歲觀周樂,昭時笑楚狂。

風塵天下轍,日月魏月梁。

星列橋門外,霜寒璧水傍。

應書隨漢傳,鼓篋上虞庠。

大策先多士,高談兀老蒼。

諸儒甘折角,宗伯許升堂。

擢秀聯龍虎,凌霄翳鳳凰。

西黌聊偃息,北海暫徊翔。

絳帳師儒室,青衿弟子行。

至音消鄭衛,俗學起膏肓。

德業方天縱,才名故日彰。

築巖宜夢說,負鼎可幹湯。

憲古興華旦,蒐儒列奉常。

魯宮傳禮樂,趙鐸應宮商。

金納諸侯酎,郊崇上帝觴。

朝儀修草具,廟樂紀芝房。

方刺封中制,將方岱嶽祊。

守邦嚴典禮,范俗正堤防。

恩賜尚書舄,班齊騎省郎。

明光聯執戟,建禮入含香。

鳴下趨文陛,垂紳拱御牀。

天臨豸冠動,風凜獸樽涼。

禁省吟紅藥,朝廷少皂囊。

憂時惟賈傅,疾惡甚張綱。

伏閣曾留諫,埋輪詎畏強。

忠言深慷慨,直氣欻飛揚。

屢乞開宣室,常思請尚方。

馬皆貪立仗,鳳獨見朝陽。

直道難容黯,羣臣惜渡湘。

虛心忘寵辱,知命信行藏。

徼道森長樂,周廬肅未央。

贅衣重入侍,交戟儼開張。

地有長城固,時無寶瑟僵。

鳴鑾思禹穴,飛旆入雷塘。

仗狩崆峒遠,旌垂少海黃。

方資清宿衛,乃遽釋軒裳。

負郭俄回駕,專城再耀鋩。

化移江北枳,訟決召南棠。

已去浮江虎,潛軀避境蝗。

使車更刺舉,夷路看騰驤。

未即歸前席。還聞出護羌。

不通五尺道,坐富十年糧。

念昔東南帝,多興楚越疆。

聚星佔晉國,厭氣走秦皇。

往者何勞繼,今王未旺易量。

布書垂象魏,仄席在巖廊。

大業雖中僨,神謀正外攘。

會須擒頡利,方擬殄燒當。

宇宙依秦樹,山河接汶篁。

再令宮禁肅,必賴股肱良。

豈久留乘塞,行看入奉璋。

無安都護府,亟趣舍人裝。

有客彈長鋏,終年竊太倉。

乘龍安敢望,飛鳳果爲祥。

貪祿難投幘,登堂阻奉觴。

遙期千歲壽,坐見海生桑。

()

陵谷紛紜,魚龍混、一江春漲。回首處、平生孤介,弱軀多恙。

盼望雲霄凡骨重,寸心常鎖雙尖上。閉深閨、棲處似鷦鷯,齊眉餉。

行樂事,全拋漾。琴書好,休題唱。但夢吟殘罷,閒愁醞釀。

癡想蓬萊弱水隔,難求縮地壺公杖。嘆風風雨雨度餘年,淒涼狀。

()

入幕曾沾祿,之官始問津。邊城甘冷淡,世路識艱辛。

責重杯柈省,公餘簡冊頻。先人清白意,百世尚書紳。

()

山徑崔嵬不易行,扶搖直上午風輕。鞏關西望河千裏,一抹煙雲絕頂生。

()

山中博奕閒王質,谷口耕鋤老子真。那似淞江風景好,一竿長釣水粼粼。

()

坐久風吹綠綺寒,九天月照水精盤。
不思卻返沈潛去,爲惜春光一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