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臺次李太白韻

鳳凰臺次李太白韻朗讀

高臺不見鳳凰遊,浩浩長江入海流。

譯文:登上了金陵鳳凰高臺,已經看不見鳳凰遊的盛景了,只見浩浩長江洶湧澎湃,入海東流。舞罷青蛾同去國,戰殘白骨尚盈丘。那一批粉黛青蛾也都被擄離故國,唯有當年棄下的白骨,依舊掩埋在長江邊野草叢中的古墓中。

注釋:鳳凰臺:故址在南京市城西風凰山。相傳劉宋元嘉年間,有三隻狀如孔雀之異鳥集此,人謂鳳凰,遂築此臺。鳳凰遊:用李白詩首句「鳳凰臺上鳳凰遊」意。

舞罷青蛾(é)同去國,戰殘白骨尚盈丘。

譯文:傍晚起風了,風助浪勢,不斷地催送着那些船,湖水擁來的新沙,便改換了故洲,如今只能見新洲了。

注釋:青蛾:原指美人之眉,此泛指美女。盈:滿。

風搖落日催行棹,潮卷新沙換故洲。

譯文:臨春、結綺兩閣已經找不到了,荒草年年發,清風徐來時,隨風飄動,如同在訴說着不盡的愁意。

注釋:棹:搖船工具,泛指船。故洲:白鷺洲,在南京西南長江中,李白詩有「二水中分白鷺洲」句。

結綺臨春無處覓,年年荒草向人愁。

注釋:結綺臨春:兩閣名。《陳書·張貴妃傳》:南朝陳後主至德二年(584年),於光昭殿前起臨春、結綺、望仙三閣。高數十丈,並數十問。後主自居臨春閣。張貴妃等居結綺、望仙,以複道交相往來。

鳳凰臺次李太白韻注音

ㄍㄠ ㄊㄞˊ ㄅㄨˊ ㄐㄧㄢˋ ㄈㄥˋ ㄏㄨㄤˊ ㄧㄡˊ , ㄏㄠˋ ㄏㄠˋ ㄔㄤˊ ㄐㄧㄤ ㄖㄨˋ ㄏㄞˇ ㄌㄧㄡˊ 。

ㄨˇ ㄅㄚˋ ㄑㄧㄥ ㄜˊ (é) ㄊㄨㄥˊ ㄑㄩˋ ㄍㄨㄛˊ , ㄓㄢˋ ㄘㄢˊ ㄅㄞˊ ㄍㄨˇ ㄕㄤˋ ㄧㄥˊ ㄑㄧㄡ 。

ㄈㄥ ㄧㄠˊ ㄌㄨㄛˋ ㄖˋ ㄘㄨㄟ ㄒㄧㄥˊ ㄓㄠˋ , ㄔㄠˊ ㄐㄩㄢˇ ㄒㄧㄣ ㄕㄚ ㄏㄨㄢˋ ㄍㄨˋ ㄓㄡ 。

ㄐㄧㄝˊ ㄑㄧˇ ㄌㄧㄣˊ ㄔㄨㄣ ㄨˊ ㄔㄨˋ ㄇㄧˋ , ㄋㄧㄢˊ ㄋㄧㄢˊ ㄏㄨㄤ ㄘㄠˇ ㄒㄧㄤˋ ㄖㄣˊ ㄔㄡˊ 。

鳳凰臺次李太白韻釋義

譯文

登上了金陵鳳凰高臺,已經看不見鳳凰遊的盛景了,只見浩浩長江洶湧澎湃,入海東流。

那一批粉黛青蛾也都被擄離故國,唯有當年棄下的白骨,依舊掩埋在長江邊野草叢中的古墓中。

傍晚起風了,風助浪勢,不斷地催送着那些船,湖水擁來的新沙,便改換了故洲,如今只能見新洲了。

臨春、結綺兩閣已經找不到了,荒草年年發,清風徐來時,隨風飄動,如同在訴說着不盡的愁意。

註釋

鳳凰臺:故址在南京市城西風凰山。相傳劉宋元嘉年間,有三隻狀如孔雀之異鳥集此,人謂鳳凰,遂築此臺。

鳳凰遊:用李白詩首句「鳳凰臺上鳳凰遊」意。

青蛾(é):原指美人之眉,此泛指美女。

盈:滿。

棹(zhào):搖船工具,泛指船。

故洲:白鷺洲,在南京西南長江中,李白詩有「二水中分白鷺洲」句。

結綺(qǐ)臨春:兩閣名。《陳書·張貴妃傳》:南朝陳後主至德二年(584年),於光昭殿前起臨春、結綺、望仙三閣。高數十丈,並數十問。後主自居臨春閣。張貴妃等居結綺、望仙,以複道交相往來。

參考資料:

1、許結編注,周勳初審定.詩詞精品 名家編注 宋詩 一:天地出版社,2000:63

鳳凰臺次李太白韻創作背景

  鳳凰臺在金陵西南鳳凰山上。唐代天寶年間(742~756),詩仙李白離長安南遊金陵,與友人崔宗之同上鳳凰臺,賦《登金陵鳳凰臺》七律一首。到了北宋,詩人郭祥正與王安石登臨鳳凰臺,追次李太白韻,於是創作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

1、王延梯,章秋主編,朱德纔等選注.中國曆代詩歌精讀:宋詩卷:濟南出版社,1999年08月:141

2、傅德岷,李元強,盧晉等編著.宋詩名篇賞析:巴蜀書社,2012.02:154-155

鳳凰臺次李太白韻賞析

舞罷青蛾同去國,戰殘白骨尚盈丘。

  這首詩首聯寫眼前景物。詩人此日登上了金陵鳳凰高臺,已經看不見鳳凰遊的盛景了,唯剩腳下的一座空臺。臺下,浩浩長江洶湧澎湃,入海東流,這聯意思實際上相當於李白詩的第二句:「鳳去臺空江自流。」但由於郭祥正的詩以二句擴展一句的內容,因此他便得以在第二句中綴以「浩浩」、「入海」二詞,來壯大長江的氣勢,使永恆的江山與下面衰歇的人事形成強烈對比。首聯的意思並非僅僅如此而已。在古代。鳳凰向來被認爲是祥瑞的象徵,惟太平盛世方始出現。此時,此地已「不見鳳凰遊」了,當年建都此地、盛極一時的六朝也相繼隨鳳之去而消逝得無影無蹤了,而唯有高臺、大江在作着歷史的見證人。

  頷聯承上,很自然地轉入懷古。詩人想起了六朝之中的最末一個王朝——陳的最末一個君王——後主陳叔寶。想當年,那個荒淫奢侈的昏君日日燈紅酒綠,沉溺在歌舞、美女之中,縱情作樂。不料笙歌未徹,隋軍鼙鼓已動地而來,驚破了「玉樹後庭花」之曲,藏於景陽宮井中的後主被搜出,抓到長安,那一批粉黛青蛾也都悽悽惶惶跟着他一起被擄離故國,再無時日重返陳宮翩躚起舞了。唯有當時兩軍激戰而棄下的白骨,依舊滿滿地掩埋在長江邊野草叢中的累累古墓中,令人觸目驚心。

  頸聯先宕開一筆,然後又拉回到追念古昔的思路之上。夕陽西下時,颳起了風,滔滔長江中正行着幾條船,風助浪勢,不斷地催送着那些船向前、向前;西半天上,漸漸下沉的紅日也不時隨着雲朵晃動着,彷彿要被那風搖落下來似的。這種景象,使詩人想到:大自然的力量真是巨大的,那湖水不斷地擁來新沙,日久天長,便改換了故洲的結構,如今只能見新洲而不見故洲了。

  尾聯緊承上聯,並以感慨兼諷諭作結。詩人說:真是滄海桑田呀,豈止故洲如此?詩人進而又想到那陳後主於至德二年(584年)營造的結綺閣、臨春閣兩閣,它們都高數十丈,並數十間,門窗、欄檻之類。都是用檀香作成,又飾以金石、珠翠,如此華關、堅固的建築,此時卻已不在了。與那尋歡作樂的陳後主一樣,都無處尋覓了。樓閣的故址處,荒草年年發,清風徐來時,隨風飄動,如同在訴說着不盡的愁意。諷諭之意於此已溢於言表,足夠發人深省的了。

  這首發揮李白詩神韻的懷古傷今七律,作者用敏捷的詩思追念古昔,敘述今朝,用獨特的方式抒發吊古諷今的感慨,其蘊意使人回味不盡。

郭祥正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詩人。字功父,一作功甫,自號謝公山人、醉引居士、淨空居士、漳南浪士等。當塗(今屬安徽)人。皇祐五年進士,歷官祕書閣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請大夫等,雖仕於朝,不營一金,所到之處,多有政聲。一生寫詩1400餘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詩風縱橫奔放,酷似李白。 ...

郭祥正朗讀
()

猜你喜歡

蝴蝶爲莊周,黃粱熟邯鄲。蘧然一夢覺,茫茫天壤間。

相推明日月,來往成暑寒。山林與鐘鼎,胸中了不幹。

()

春山春樹綠,相送去何之。拜命辭朝日,分符出守時。

花連渚宮暗,潮溯楚江遲。鼎郡彫零久,疲氓藉設施。

()

連山忽斷禹門開,中有黃流萬裏來。更欲登臨窮勝觀,卻愁咫尺會風雷。

()

片魂終日繞禪扉,霧密空嗟燭影微。詩海波頹惟獨嘯,霜天月死竟安歸?

梅猶未坼知春遠,路欲重尋與世違。猛憶山中泉水澈,倚窗閒檢遂初衣。

()

犀角透魚龍,石肌蘊星鬥。亦有無情花,枝頭魚貫柳。

()

講明聖學遠方來,仁宅居安義路開。多少紅塵名利窟,歲時相遇只銜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