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

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朗讀

平林廣野騎臺荒,山寺鐘鳴報夕陽。

譯文:原野空曠,平林漠漠,戲馬臺一片荒涼;深山古寺,夕陽返照,鐘聲報告已是黃昏時光。

注釋:平林:平原上的樹林。廣野:廣闊的原野。騎臺:指戲馬臺。山寺:即雲龍山上的臺頭寺。

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譯文:人事變幻,每逢重陽,便有萬千思緒;年年歲歲,菊花開放,依舊陣陣寒香。

注釋:人事:人世上各種事情。自生:自然生髮出。今日意:指九日登高懷遠執意。寒花:指菊花。

巾欹更覺霜侵鬢,語妙何妨石作腸。

譯文:頭巾傾斜,更覺得清霜已侵上了鬢髮;語言佳妙,並不礙詩人的鐵石心腸。

注釋:巾欹:頭巾傾斜。石作腸:鐵石心腸。

落木無邊江不盡,此身此日更須忙。

譯文:放眼望,落木蕭蕭,長江滾滾流淌;誰知道,今日裏,爲政務還得繁忙!

注釋:落木:指秋天飄落的樹葉。此日:重九節這一日。更須忙:自古皆有重九,而詩人在重九這一日,更是攜朋邀侶登高賦詩忙個正歡。這是一種很風趣的說法。

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注音

ㄆㄧㄥˊ ㄌㄧㄣˊ ㄍㄨㄤˇ ㄧㄝˇ ㄑㄧˊ ㄊㄞˊ ㄏㄨㄤ , ㄕㄢ ㄙˋ ㄓㄨㄥ ㄇㄧㄥˊ ㄅㄠˋ ㄒㄧˋ ㄧㄤˊ 。

ㄖㄣˊ ㄕˋ ㄗˋ ㄕㄥ ㄐㄧㄣ ㄖˋ ㄧˋ , ㄏㄢˊ ㄏㄨㄚ ㄓˇ ㄗㄨㄛˋ ㄑㄩˋ ㄋㄧㄢˊ ㄒㄧㄤ 。

ㄐㄧㄣ ㄧ ㄍㄥˋ ㄐㄩㄝˊ ㄕㄨㄤ ㄑㄧㄣ ㄅㄧㄣˋ , ㄩˇ ㄇㄧㄠˋ ㄏㄜˊ ㄈㄤˊ ㄕˊ ㄗㄨㄛˋ ㄔㄤˊ 。

ㄌㄨㄛˋ ㄇㄨˋ ㄨˊ ㄅㄧㄢ ㄐㄧㄤ ㄅㄨˊ ㄐㄧㄣˋ , ㄘˇ ㄕㄣ ㄘˇ ㄖˋ ㄍㄥˋ ㄒㄩ ㄇㄤˊ 。

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釋義

譯文

原野空曠,平林漠漠,戲馬臺一片荒涼;深山古寺,夕陽返照,鐘聲報告已是黃昏時光。

人事變幻,每逢重陽,便有萬千思緒;年年歲歲,菊花開放,依舊陣陣寒香。

頭巾傾斜,更覺得清霜已侵上了鬢髮;語言佳妙,並不礙詩人的鐵石心腸。

放眼望,落木蕭蕭,長江滾滾流淌;誰知道,今日裏,爲政務還得繁忙!

註釋

次韻:用所和詩的韻作詩叫次韻。李節推:疑爲李泌,時任節度推判官。南山:據《太平寰宇記》載,南山在徐州城南三裏,又名雲龍山。

平林:平原上的樹林。廣野:廣闊的原野。騎臺:指戲馬臺。蕭子顯《齊書》:「宋武帝初爲宋公,在彭城,九日出項羽戲馬臺,至今相承,以爲舊準。」

山寺:即雲龍山上的臺頭寺。

人事:人世上各種事情。自生:自然生髮出。今日意:指九日登高懷遠執意。

寒花:指菊花。李煜詩:「鬢從近日添新白,菊是去年依舊黃。」杜甫詩:「寒花只暫香。」

巾欹(qī):頭巾傾斜。

語妙:《漢書·賈捐之傳》:「君房下筆。言語 妙天下。」石作腸:鐵石心腸。這是用皮日休《桃花賦序》中評宋廣平語。宋廣平即唐玄宗時名相宋璟,他爲人耿介剛毅,而其《梅花賦》卻極婉約嫵媚之致,所以皮日休說他「疑其鐵腸與石心,不解吐婉媚辭。然觀其文而有《梅花賦》,清便富麗,得南朝徐庾體,殊不類其爲人。」

落木:指秋天飄落的樹葉。

此日:重九節這一日。更須忙:自古皆有重九,而詩人在重九這一日,更是攜朋邀侶登高賦詩忙個正歡。這是一種很風趣的說法。

參考資料:

1、錢志熙編著.江西詩派詩傳: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178-180

2、郭殿崇.項羽戲馬臺百詠: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1989:119-121

3、陶文鵬主編.宋詩精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372-374

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創作背景

  元祐四年(1089年),陳師道在徐州任州學教授,這首詩即是在這段時期的一首重陽登高即景抒懷之作。

參考資料:

1、邱少華選注.江西詩派選集: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1993:69-70

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賞析

  這首詩是重陽登高即景抒懷之作,作者從戲馬臺的荒廢,夕陽晚照聯想到老境將至,好景不常,自警應該抓緊時間玩賞風光,多作好詩,不須汲汲於世俗之事。

  詩的開頭兩句寫景:「平林廣野騎臺荒,山寺鐘鳴報夕陽。」詩句中點明瞭季節、地點和時間,語意閒雅。戲馬臺有典故。東晉末年劉裕北伐歸來爲宋公,駐守彭城,曾因餞送孔令辭官還鄉,大會賓僚於戲馬臺,一時文士如謝靈運、謝宣遠都有詩詠。回首過往,往日的熱鬧更顯現今的荒涼,首句的重點就在「荒」字上,有詠懷古蹟之意,見出人事代謝之感。這一聯,寫景敘事不僅工在形象,而且注重象外之意,「平林」句見人事代謝之感,「山寺』』句則寓時節相催之意,這種象外之意,直透三、四兩句,加強了詩句之間意趣的融合。

  第三四兩句抒情:「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時節易得,又是一年的重陽。每逢佳節,人們便有思親之感;而菊花卻依舊開放,還是和去年一樣,送來陣陣的寒香。詩句中含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唐代劉希夷《代悲白頭翁》)的感慨。自然的規律,總是如此。

  五六兩句,記節日清遊的情況:頭巾被風吹得歪斜了,詩人更覺得清霜已侵上了鬢髮。「巾欹更覺霜侵鬢」這一句暗用了「孟嘉落帽」的故事。所謂暗用,就是表面上看起來,完全是一個清空無礙的敘事句,寫的都像是當下即刻的事,但實際上已經暗用了某個典故。這方面杜甫做得很成功,陳師道學杜,也成功地吸取了他的這個方法。這裏不但是暗用,而且是活用,也就是能從原典中翻出一種新意,別具一種風流。孟嘉落帽而不自覺,是其通脫忘懷之處,陳師道這裏卻「巾欹更覺霜侵鬢」,頭巾從頭上滑下一半,更覺霜發之多,老去的感受更強了,也更深切地感覺到時節相催。從孟嘉的帽落不覺到陳師道的「巾欹更覺」,原典的意思完全被翻轉過來。下句又用了「石作腸」的典故,詩歌的語言佳妙,也有「清便富麗」的高致,就像宋廣平寫《梅花賦》,措詞婉媚,並不礙其鐵石心腸一樣。另外,此聯用兩個典故來暗寫登高賦詩,妙在隱而不露。

  結尾兩句:「落木無邊江不盡,此身此日更須性。」抒發遊賞以後的感想。「落木」句用杜甫《登高》詩「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匯滾滾來」句意,寫傍晚登覽所見的遠近景象。「此身」句感嘆節物如此可念,登臨清賞的機會正不應放棄,而此日此身,還須忙於世務,很難得有時間,這又是十分可惜的。

  陳師道作詩多學杜甫,這首也是學杜甫有得之作,瘦勁渾厚、清淡高致、內涵深蘊。

  應酬節物之意,從宋人的創作觀念來看,是一種比較成熟和時俗的題材,所以歐、梅、蘇、黃等大詩人多不經意於此,這大概也是宋詩人去熟忌俗之旨。但陳師道的重陽詩,掃除陳言熟語,着力翻新。於前賢未到之處立意取象,卻能軋軋獨出,於平淡中見奇峻,可以與王維、杜甫等大家的重陽節詩詠爭一日之長,此亦江西詩派「以故爲新」的一種表現。

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後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爲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祕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爲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着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後山先生集》,詞有《後山詞》。 ...

陳師道朗讀
()

猜你喜歡

玉骨冰肌世外姿,可堪風雨厄芳時。香消斷陌春無分,影瘦橫塘月未知。

湘水一天沉國士,燕山萬裏嫁名姬。何當領取飄零恨,羌笛聲中細細吹。

()

二月江南山水路。整整韶華,雅稱嬉遊去。終是疏狂留不住。

啼紅止恨清明雨。

淚眼問花花不語。獨折殘枝,問解相思否。春夢覺來無覓處。

杜鵑聲裏斜陽暮。

()

只今何處無黃菊,醉着茅茨有幾人?賢婦稍能知此意,殺雞爲黍莫辭貧。

()

旅食京華久,年來音信疏。忽聽雙鵲語,暗卜嶺南書。

()

泊船香爐峯,始與子相識。寄書邗江上,詒我峯下石。

緣以湘水竹,攜持與南北。永懷故人歡,不願百金易。

竹枯歸樵蘇,石爛棄沙礫。夷門得邂逅,綠髮皆半白。

追思少時事,俛仰如一夕。老矣無所爲,空知念疇昔。

常思一杯酒,要子相解釋。出門事紛紛,歸臥意還

()

無事江頭弄碧波,分明掌上見嫦娥。不知李謫仙人在,曾向江頭捉得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