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三子

示三子朗讀

時三子已歸自外家

去遠即相忘,歸近不可忍。

譯文:你們走遠了,我倒也不再惦念;及至歸期接近,反而難、以忍耐。

注釋:去遠:離去很遠。神宗元豐七年(1084),陳師道因家貧而將妻子兒女送往在四川做官的嶽丈處寄養。歸近:歸期臨近。不可忍:難以忍耐,形容與子女見面的急切心情。

兒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譯文:兒女們已站在眼前,你們的容貌我已認不出來。

注釋:略:全,都。省:識,記得。

喜極不得語,淚盡方一哂。

譯文:歡喜到了極點,不知說什麼好。收淚一笑,包含着多少悲哀。

注釋:哂:微笑。

了知不是夢,忽忽心未穩。

譯文:明知這不是在夢中,可我的心仍在搖擺不踏實。

注釋:了知:確實知道。忽忽:恍惚不定貌。心未穩:心裏不踏實。

示三子注音

ㄕˊ ㄙㄢ ㄗ˙ ㄧˇ ㄍㄨㄟ ㄗˋ ㄨㄞˋ ㄐㄧㄚ

ㄑㄩˋ ㄩㄢˇ ㄐㄧˊ ㄒㄧㄤˋ ㄨㄤˋ , ㄍㄨㄟ ㄐㄧㄣˋ ㄅㄨˋ ㄎㄜˇ ㄖㄣˇ 。

ㄦˊ ㄋㄩˇ ㄧˇ ㄗㄞˋ ㄧㄢˇ , ㄇㄟˊ ㄇㄨˋ ㄌㄩㄝˋ ㄅㄨˊ ㄕㄥˇ 。

ㄒㄧˇ ㄐㄧˊ ㄅㄨˋ ㄉㄜˊ ㄩˇ , ㄌㄟˋ ㄐㄧㄣˋ ㄈㄤ ㄧ ㄕㄣˇ 。

ㄌㄧㄠˇ ㄓ ㄅㄨˊ ㄕˋ ㄇㄥˋ , ㄏㄨ ㄏㄨ ㄒㄧㄣ ㄨㄟˋ ㄨㄣˇ 。

示三子釋義

譯文

你們走遠了,我倒也不再惦念;及至歸期接近,反而難、以忍耐。

兒女們已站在眼前,你們的容貌我已認不出來。

歡喜到了極點,不知說什麼好。收淚一笑,包含着多少悲哀。

明知這不是在夢中,可我的心仍在搖擺不踏實。

註釋

外家:外公家。

去遠:離去很遠。神宗元豐七年(1084),陳師道因家貧而將妻子兒女送往在四川做官的嶽丈處寄養。

歸近:歸期臨近。不可忍:難以忍耐,形容與子女見面的急切心情。

略:全,都。省(xing):識,記得。

哂(shěn):微笑。

了知:確實知道。

忽忽:恍惚不定貌。心未穩:心裏不踏實。

參考資料:

1、陶文鵬主編 .宋詩精華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6 :367-368 .

示三子創作背景

  元豐七年(1084年),陳師道的嶽父郭概提點成都府路刑獄,陳師道因母親年老不得同去,於是忍受了與妻子兒女離別的悲痛。將近四年以後,即1087年(元祐二年),陳師道充任徐州州學教授,纔將妻兒接回到徐州這首《示三子》即是作於妻兒們剛回來之時,也是非常傑出的一首。

參考資料:

1、繆鉞等.《宋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年:648-650頁

示三子賞析

  這首詩描述的主要是詩人思親、見親的全程心靈感受,言語易懂,感人至深。

  首二句說妻兒們去遠了,相見無期,也就不那麼惦記了;而當歸期將近,會面有望,則反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去遠」句固然是記錄了詩人的實情,然而也深刻地表現了他無可奈何的失望和悲傷,詩人決非真的忘情於妻兒,而是陷於一種極度的絕望之中。「歸近」一句正說明了他對親人不可抑捺的情愫。

  「兒女」二句寫初見面的情形。因離別四年,兒女面目已不可辨認。陳師道的《送外舅郭大夫概西川提刑》中說:「何者最可憐,兒生未知父。」可見別時兒女尚幼,故至此有「眉目略不省」的說法,表明了離別時間的長久,並寓有親生骨肉幾成陌路的感喟。

  「喜極」二句是見面之後複雜心情的表現。久別重逢,驚喜之餘,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只是相顧無言,淚灑千行,然後破涕爲笑,慶幸終於見面。此十字中,將久別相逢的感情寫得淋漓盡致,詩人抓住了悲喜苦樂的矛盾心理在一瞬間的變幻,將複雜的內心世界展現出來。

  「了知」二句更深一層作結,說雖然明知不是在夢中相見,但猶恐眼前的會面只是夢境,心中仍然恍恍惚惚,不能安定。這種心理的描繪,寫得入木三分。由此可以推知:在與親人分離的四年中,詩人多少次夢見親人,然而卻是一場空歡喜,反增添了無限的愁思和悲苦,正因爲失望太多,幻滅太多,所以當真的會面時,反而產生了懷疑,唯恐仍是夢中之事,深沉的思念之情便在此中曲折表現了出來。這兩句源於杜甫《羌村》組詩中寫回家初見親人的驚喜和疑慮:「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意謂久別重逢,如相見於夢中,後來司空曙《雲陽館與韓紳宿別》中「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即用杜甫詩意;而陳師道此二句是翻用杜甫詩的句子,與晏幾道《鷓鴣天》中所說的「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意境略同,可見陳師道取前人詩意能點化出新意。

  此詩通篇造語質樸渾厚,無矯飾造作之氣,讀來惻惻感人,其原因主要在於詩人感情的真摯,語語皆從肺腑中流出,所謂至情無文,即是藝術上一種極高的境界。此類渾樸的作品得力於陳師道向古樂府和杜甫詩的學習,然而他並不在字句上摹仿前人,而在格調立意上倩鑑前人,故張表臣在《珊瑚鉤詩話》中引陳師道的話說:「今人愛杜甫詩,一句之內,至竊取數字以仿像之,非善學者。學詩之要,在乎立格、命意、用字而已。」這在他自己的作品中已有充分的表現。陳師道論詩標舉「寧拙毋巧,寧樸毋華」(《後山詩話》),即是他形成這種創作風貌的理論基礎。但此類作品在他的集子中也並不很多,故尤爲珍貴。

  陳師道論詩,提倡「寧拙無巧,寧樸無華。」(《後山詩話》)此詩就是樸拙無華而感人肺腑的好詩。說它樸拙,因爲全詩沒有典故,沒有藻飾,章法平直,句法簡潔,並不追求文外曲致。說它感人,是因爲字裏行間洋溢着至性至情,深摯敦厚,絕無造作虛飾。然而此詩雖不煉句而煉意:首聯寫久別重逢之情極爲生動,尾聯則活畫出疑信參半之心態。用極簡潔的詩句刻畫出複雜深微的感情,所以耐人回味。

  陳師道做詩追求古樸,講究錘鍊,自稱「此生精力盡於詩」,黃庭堅《病起荊江亭即事》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句,因此,他的詩往往枯澀生硬。這首詩純是寫情,凝練精到,表現了骨肉至情,是他詩中上乘之作。

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後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爲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祕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爲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着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後山先生集》,詞有《後山詞》。 ...

陳師道朗讀
()

猜你喜歡

生平不作溫飽計,歲晚寧愁衣褐無。

一夜嬌兒啼徹曉,始知寒色已侵膚。

()

孤月流高天,分影遍千江。

我來無人境,亦復窺幽窗。

好客如佳月,開門輒摐摐。

月到客亦到,不隔山{左山上兇下兒}谾。

把手入茅廬,笑語鍾新撞。

一鳴驚人友,更挾飛鳧雙。

連璧光照眼,老我心所降。

呼童洗瓦盞,竹葉傾冊山缸。

清溪漱鳴玉,老樹森高幢。

更招二三子,放懷山水邦。

分題得佳句,一字鼎可扛。

男兒樹勳德,出手便可椿。

願移詩句力,挽俗還純厖。

惟予心已灰,庶幾鹿門龐。

()

嘉瑞真成一旦逢,寄箋天下託鵬風。分無侑坐歌眉綠,但有挑蔬凍指紅。

畫史莫傳飛舞勢,詩人俱盡琢磨工。此間不見乾坤妙,妙在竹扉山崦中。

()

冊子澄霜氣,沿江木葉紛。灘牙寒噴雪,巖腹暖蒸雲。

處處逢漁父,行行入鹿羣。誰言方外吏,尚愧北山文。

()

不必山林遠,且離朝市喧。前軒好風月,高客共琴樽。

在所同浮世,何須憶故園。八瓊還返事,聊更話根源。

()

唾尖絨舌淡紅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