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聞笛

春夜聞笛朗讀

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

譯文:在寒山吹着笛子呼喚春回大地,被謫遷的人彼此對望不禁淚溼衣。

注釋:寒山:地名,在今江蘇徐州市東南,是東晉以來淮泗流域的戰略要地,屢爲戰場。遷客:指遭貶斥放逐之人。作者此刻被貶謫,也屬「遷客」之列。相看:一作「相逢」。

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

譯文:晚上洞庭湖畔停宿的無數大雁,還沒等到天亮就都急切地往北飛。

春夜聞笛注音

ㄏㄢˊ ㄕㄢ ㄔㄨㄟ ㄉㄧˊ ㄏㄨㄢˋ ㄔㄨㄣ ㄍㄨㄟ , ㄑㄧㄢ ㄎㄜˋ ㄒㄧㄤˋ ㄎㄢˋ ㄌㄟˋ ㄇㄢˇ ㄧ 。

ㄉㄨㄥˋ ㄊㄧㄥˊ ㄧˊ ㄧㄝˋ ㄨˊ ㄑㄩㄥˊ ㄧㄢˋ , ㄅㄨˊ ㄉㄞˋ ㄊㄧㄢ ㄇㄧㄥˊ ㄐㄧㄣˋ ㄅㄟˇ ㄈㄟ 。

春夜聞笛釋義

譯文

在寒山吹着笛子呼喚春回大地,被謫遷的人彼此對望不禁淚溼衣。

晚上洞庭湖畔停宿的無數大雁,還沒等到天亮就都急切地往北飛。

註釋

⑴寒山:地名,在今江蘇徐州市東南,是東晉以來淮泗流域的戰略要地,屢爲戰場。

⑵遷客:指遭貶斥放逐之人。作者此刻被貶謫,也屬「遷客」之列。相看:一作「相逢」。

春夜聞笛創作背景

  這首《春夜聞笛》是詩人謫遷江淮時的思歸之作,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李益今存詩作可知他曾到過揚州,渡過淮河,經過盱眙(今安徽鳳陽東)。詩中「寒山」在今江蘇徐州市東南,是東晉以來淮泗流域戰略要地,屢爲戰場。詩人自稱「遷客」,說明此詩是作者貶謫從軍南來時所作。

參考資料:

1、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716

春夜聞笛賞析

  此詩詩旨主要不是寫士卒的鄉愁,而是發遷客的歸怨。

  這首詩前二句寫聞笛。此時,春方至,山未青,夜猶寒,而軍中有人吹笛,彷彿是那羌笛淒厲地呼喚春歸大地,風光恰似塞外。這笛聲,這情景,激動士卒的鄉愁,更摧折着遷客,不禁悲傷流淚,渴望立即飛回北方中原的家鄉。於是,詩人想起那大雁北歸的傳說。每年秋天,大雁從北方飛到湖南衡山回雁峯棲息過冬。來年春天便飛回北方。後二句即用這個傳說。詩人十分理解大雁亟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飛的心情,也極其羨慕大雁只要等到春天便可北飛的自由,所以說「不待天明盡北飛」。與大雁相比,遷客卻即使等到了春天,仍然不能北歸。這裏蘊含着遺憾和怨望:遷客的春光──朝廷的恩赦,還沒有隨着大自然的春季一同來到。

  詩人以恍惚北方邊塞情調,實寫南謫遷客的怨望,起興別緻有味;又借大雁春來北飛,比託遷客欲歸不得,寄喻得體,手法委婉,頗有新意。而全詩構思巧妙,感情複雜,形象跳躍,針線緻密。題曰「春夜聞笛」,前二句卻似乎在寫春尚未歸,所以有人「吹笛喚春歸」,而遷客不勝其悲;後二句一轉,用回雁峯傳說,想象笛聲將春天喚來,一夜之間,大雁都北飛了。這一切都爲笛聲所誘發,而春和夜是興寄所在,象徵着政治上的冷落遭遇和深切希望。在前、後二句之間,從眼前景物到想象傳說,從現實到希望,從寒山笛聲到遷客,到洞庭羣雁夜飛,在這一系列具體形象的疊現之中,動人地表現出詩人複雜的思想感情。它以人喚春歸始,而以雁盡北飛結,人留雁歸,春到大地而不暖人間,有不盡的怨望,含難言的惆悵。

  王之渙《涼州詞》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是盛唐邊塞詩的豪邁氣概。李益這首詩的主題思想其實相同,不過是說春風不到江南來。所以情調略似盛唐邊塞詩,但它多怨嘆之情而少豪邁之氣,情調遜於王詩。然而委婉曲折之情,亦別具風致。這正是中唐詩歌的時代特點。

李益

李益(約750—約830), 唐代詩人,字君虞,祖籍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後遷河南鄭州。大曆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後棄官在燕趙一帶漫遊。以邊塞詩作名世,擅長絕句,尤其工於七絕。 ...

李益朗讀
()

猜你喜歡

何處桃源可問津,我生應嘆不逢辰。八年風雨搖中國,一席冠裳奪外人。

民滴殘膏猶有淚,天沉殺氣久無春。葩經讀罷鬩牆句,四顧茫茫一愴神。

()

入幕曾沾祿,之官始問津。邊城甘冷淡,世路識艱辛。

責重杯柈省,公餘簡冊頻。先人清白意,百世尚書紳。

()

無事江頭弄碧波,分明掌上見嫦娥。不知李謫仙人在,曾向江頭捉得麼。

()

有求皆是苦,衆生須要求。因名忘性命,爲利起戈矛。

不足無時足,知休真下休。死生呼吸至,無人替汝愁。

()

一蝶飛來大似窗,遭逢狹路意倉惶。輕搖兩翅摧黃葉,閒轉雙睛泛綠光。

頓覺腥風奔面頰,倒抽冷氣縮肝腸。歸來疑慮總難析,遮莫逍遙漆吏莊。

()

潦倒一枝筇,逍遙十裏松。偶逢犢鼻叟,同聽石溪鍾。

驟雨不出谷,晴雲隱亂峯。忽然殘照起,猶見金芙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