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朗讀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文: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

注釋: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

陳太丘與友期注音

ㄔㄣˊ ㄊㄞˋ ㄑㄧㄡ ㄩˇ ㄧㄡˇ ㄑㄧˊ ㄒㄧㄥˊ , ㄑㄧˊ ㄖˋ ㄓㄨㄥ , ㄍㄨㄛˋ ㄓㄨㄥ ㄅㄨˊ ㄓˋ , ㄊㄞˋ ㄑㄧㄡ ㄕㄜˇ ㄑㄩˋ , ㄑㄩˋ ㄏㄡˋ ㄋㄞˇ ㄓˋ 。 ㄩㄢˊ ㄈㄤ ㄕˊ ㄋㄧㄢˊ ㄑㄧ ㄙㄨㄟˋ , ㄇㄣˊ ㄨㄞˋ ㄒㄧˋ 。 ㄎㄜˋ ㄨㄣˋ ㄩㄢˊ ㄈㄤ :「 ㄗㄨㄣ ㄐㄩㄣ ㄗㄞˋ ㄅㄨˊ ?」 ㄉㄚˊ ㄩㄝ :「 ㄉㄞˋ ㄐㄩㄣ ㄐㄧㄡˇ ㄅㄨˊ ㄓˋ , ㄧˇ ㄑㄩˋ 。」 ㄧㄡˇ ㄖㄣˊ ㄅㄧㄢˋ ㄋㄨˋ :「 ㄈㄟ ㄖㄣˊ ㄗㄞ ! ㄩˇ ㄖㄣˊ ㄑㄧˊ ㄒㄧㄥˊ , ㄒㄧㄤˋ ㄨㄟˇ ㄦˊ ㄑㄩˋ 。」 ㄩㄢˊ ㄈㄤ ㄩㄝ :「 ㄐㄩㄣ ㄩˇ ㄐㄧㄚ ㄐㄩㄣ ㄑㄧˊ ㄖˋ ㄓㄨㄥ 。 ㄖˋ ㄓㄨㄥ ㄅㄨˊ ㄓˋ , ㄗㄜˊ ㄕˋ ㄨˊ ㄒㄧㄣˋ ; ㄉㄨㄟˋ ㄗ˙ ㄇㄚˋ ㄈㄨˋ , ㄗㄜˊ ㄕˋ ㄨˊ ㄌㄧˇ 。」 ㄧㄡˇ ㄖㄣˊ ㄘㄢˊ , ㄒㄧㄚˋ ㄔㄜ ㄧㄣˇ ㄓ , ㄩㄢˊ ㄈㄤ ㄖㄨˋ ㄇㄣˊ ㄅㄨˊ ㄍㄨˋ 。

陳太丘與友期釋義

譯文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中午,過了中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後朋友纔到。元方當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陳太丘的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離開了。」友人便生氣地說道:「真不是人啊!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着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

註釋

元方: 即陳紀,字元方,陳寔的長子。

陳太丘: 陳寔(shí),字仲弓,東漢潁川許(現在河南許昌)人,做過太丘縣令。太丘:古地名。

期行: 相約同行。期,約定。

期日中: 約定的時間是正午。日中,正午時分。

過中:過了正午。

捨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離開。舍:捨棄,拋棄。

乃至:(友人)纔到。乃,才。

戲:嬉戲。

尊君在不(fǒu):你父親在嗎?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不,通「否」

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引:拉,要和元方握手

信:誠信,講信用。

時年:今年。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丟下我走了;相 偏指一方對另一方的行爲,代詞,通「之」,我;委,丟下,捨棄。

君:對對方父親的一種尊稱。

已去:已經 離開。

曰:說。

則:就是。

顧:回頭看。

慚:感到慚愧。

古今異義詞

1.去 古意:離開 ;今意:往、到。

2.委 古意:丟下、捨棄 ; 今意:委屈、委託。

3.顧 古意:回頭看 ;今意:照顧

4兒女 古意:子侄輩 今意:兒子女兒

陳太丘與友期創作背景

  《世說新語》主要記錄了當時魏晉名士的逸聞軼事和玄言清談,這篇《陳太丘與友期》即是當時名士之間交往言談的記載。

陳太丘與友期賞析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陳太丘與友期》全文僅有103個字,卻敘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關於守信與不守信的一場辯論),刻畫了三個有鮮明個性的人物,說明了爲人處世,應該講禮守信的道理。如此有限的文字,卻包含了這樣豐富的內容,真可謂言簡意賅了。如果不是在語言的精煉上造詣高深,要做到這一點是很難的。

  《陳太丘與友期》的精煉語言,體現在文章的始終。一開頭,文章以「期行」、「期日中」、「不至」、「捨去」、「乃至」等幾個關鍵詞語,把事情、時間、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在這些交代中,還把兩個不同的人物形象(一個守信,一個不守信)一下子推到了讀者面前。

  文章的結尾,雖只客寥數語,但卻字字生輝。「慚」、「下"、「引」三個動詞,把友人知錯欲改的心態及行爲刻畫得入木三分。對元方鄙棄「無信」的那股倔強勁兒,也用「人門,不顧」四個字,描繪得維妙維肖。就在最能體現文章中心思想的第二層(子斥友人)中,儘管作者用了比開頭和結尾要多得多的筆墨,但文字仍然十分精煉。單就敘述的句子來說,在敘述友人問元方時,由「問」到「怒」,感情急劇變化,充分表現了友人那粗魯無禮的性格。而在敘述元方批駁友人的怒斥時,則選用語氣平和的「答曰」、「曰」這類詞,這對錶現元方不懼怕友人的怒斥、知書達理、善於應對的性格,起到了絕好的作用。

  《陳太丘與友期》的主題思想,主要是通過人物的對話來揭示的。這些人物對話,雖然只有三言兩語,但句句都緊扣文章中心,緊扣人物性格,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文章寫友人與元方的對話有三句。第一句「尊君在不?」開門見山,問得直截了當,毫無謙恭之意,初露性格的魯莽。第二句「非人哉!」出言不遜,當着兒子罵父親,這是不講禮儀的行爲,再露性格的粗魯。第三句「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看似有理,實則無理。不自責自己失約誤期的錯誤,反而委過於人,怒斥對方如約而行的正確做法,這就更加暴露出友人不講道理的性格特徵。

  文章寫元方與友人的對話也有三句。第一句「待君久,不至,已去。」這是針對友人的間話而答的。元方不是正面回答友人提出的問題,在,還是不在。而是先說「等君久」「不至」,再說「已去」,把父親的「去」與「等君久」和友人的「不至」聯繫起來。這樣的回答,不僅把父親爲什麼走說清楚了,爲後面批駁友人的怒斥作了準備,而且話中有話,流露出對友人失約的反感。第二、三兩句是對友人無理怒斥的反駁。第二句「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這是針對友人強調「期行」而說的。守信還是失信,關鍵在於「期日中」,「日中不至」,當然就是失信了。抓住實質,擊中要害,

  使友人失去辮駁的根據。第三句「對子罵父,則是無禮。」這是針對友人出言不遜而說的。在指出友人「無信」的基礎上,又指出友人「無禮」。一步緊逼一步,把友人通到了無以言對的狼狽境地,以至最後不得不「慚」而「下車引之」。由於這些對話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因此,雖然只有短短幾句,也可以看出元方—陳太丘性格的折光,是多麼聰穎仁慧、知書達理。

  《陳太丘與友期》一文細節微言、涵泳無窮。「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尺寸之間起波瀾,與下文問答中「待君久不至,已去」「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呼應。友人「問」「便怒」「慚」「下車引之」,一波三折。其間,先稱「尊君」,驟然口不擇言「非人哉」,人物情態,栩栩如生。元方「門外戲」、一答一日、「入門不顧」,應對自如,宛若成人,表現出鮮明個性與獨立人格。不論是情節上的起伏變化,還是人物情態上的自然生動,乃至文字之下隱藏着的本真性情、坦率品質,都值得我們琢磨品味。

劉義慶

劉義慶(403—444)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字季伯,南北朝文學家。自幼才華出衆,愛好文學,並廣招四方文學之士,聚於門下。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於建康(今南京)。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 ...

劉義慶朗讀
()

猜你喜歡

無端抹盡白門煙,衰醜如斯祇自憐。入世茫然同槁木,閱人多矣是寒蟬。

樓頭只掛青天月,水畔間思碧玉年。蕉萃一生緣底事,江潭照影尚纏綿。

()

寥落黃初後,詞壇更幾人。齊梁紛藻繪,元宋轉荊榛。

盛世佔龍馬,明時起鳳麟。黃河懸日月,嵩嶽降星辰。

屈宋休前代,盧王祇後塵。才高梁苑客,賦擬洛川神。

意氣橫今古,馳驅邁等倫。垂髫遊上國,聳翮戾高旻。

天詔頒黃屋,星槎下紫宸。通滇窮越巂,諭蜀近峨岷。

吊古多停騎,違時蚤乞身。攜尊漳水夜,飛蓋鄴園春。

歲序堪藜杖,鶯花暫釣緡。九重思麗藻,雙闕召詞臣。

邂逅邊徐合,賡酬李薛頻。雞林傳製作,鳳沼降絲綸。

帝命軒輶出,人看斧鉞巡。橫經非寂莫,執憲豈沈淪。

絳帳絃歌日,青衿問字晨。嶽蓮垂二華,宮柳暗三秦。

仙掌金莖舊,咸關紫氣真。夔龍方步武,鵩鳥遽酸辛。

消渴相如伍,修文子夏鄰。調高原寡和,道喪孰知津。

彩筆精靈遠,瑤編絕藝陳。千秋垂燦爛,一代仰嶙峋。

鸞掖名長在,龍門跡未湮。淒涼玄閣草,重睹玉堂賓。

貌識鄱陽烈,詩傳水部親。轉教山鬥望,悵絕潁溪濱。

()

人靜黃昏後,扁舟泊石牛。亂蟲喧入夜,孤月自明秋。

酒送鄉心遠,詩分客路憂。姮娥流素影,伴我住灘頭。

()

故人未到欠詩催,纔到九山雲爲開。

野鶴正思尋老伴,盟鷗亦競喜朋來。

免教北隴慚空帳,消得南山詠有臺。

梅信已傳花信動,直須領客待春回。

()

屈指春光到畫闌,玉郎車馬上長安。歸期縱說相逢早,隔歲先愁欲別難。

夢雨願隨行李去,淚珠偷共燭花彈。才人標格知多少,不似伊家耐細看。

()

兒孫生計薄,闢地種杉松。伐樹深勞念,誅茅亦費工。

清清怡望眼,小小寄吟蹤。直待成樑棟,時方記老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