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暴見孟子

莊暴見孟子朗讀

  莊暴見孟子,曰:「暴見於王,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曰:「好樂何如?」

譯文:  莊暴進見孟子,說:「我被大王召見,大王告訴我(他)喜好音樂的事,我沒有話應答。」接着問道:「喜好音樂怎麼樣啊?」

注釋:  莊暴:人名,即下文提到的的莊子。見於王:被齊王召見或朝見齊王。樂:古代的樂是爲了身心合德而作。音樂是道德感情的心聲,也是迴歸天地萬物和諧境界的途徑。

  孟子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譯文:  孟子說,「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樂,那齊國恐怕就治理得很不錯了!」

注釋:  庶幾:差不多。朱熹《集註》雲:「近辭也,言近於。」,這裏指「差不多治理好了,有希望了」。

  他日,見於王曰:「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

譯文:  幾天後,孟子在覲見齊王時問道:「大王曾經和莊子談論過愛好音樂,有這回事嗎?」

注釋:  變乎色:改變了臉色。朱熹《集註》雲:「變色者,慚其好之不正也。」趙注則說是宣王惱怒莊暴把他「好樂」的事告訴孟,色:臉色。直:不過、僅僅。

  王變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

譯文:  齊王臉色一變,不好意思地說:「我並不是喜好先王清靜典雅的音樂,只不過喜好當下世俗流行的音樂罷了。

  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今之樂猶古之樂也。」

譯文:  孟子說,「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樂,那齊國恐怕就治理很不錯了!在這件事上,現在的俗樂與古代的雅樂差不多。」

  曰:「可得聞與?」

譯文:  齊王說:「能讓我知道是什麼道理嗎?」

  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譯文:  孟子說:「獨自一人(少數人一起)欣賞音樂快樂,與和他人(多數人)一起欣賞音樂也快樂,哪個更快樂?」

注釋:  獨樂樂:獨自一人欣賞音樂快樂。前一個「樂」欣賞音樂名詞後一個快樂作動詞用,以下幾句類似的句子同。

  曰:「不若與人。」

譯文:  齊王說:「不如與他人(多數人)一起欣賞音樂更快樂。」

  曰:「與少樂樂,與衆樂樂,孰樂?」

譯文:  孟子說:「少數人一起欣賞音樂快樂,多數人一起欣賞音樂也快樂,哪個更快樂?」

  曰:「不若與衆。」

譯文:  齊王說:「不如與多數人一起欣賞音樂更快樂。」

  「臣請爲王言樂。今王鼓樂於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舉疾首蹩頞(è)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今王畋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此無他,不與民同樂也。

譯文:  (「請讓我給大王講講什麼是真正的快樂吧!假如大王在奏樂,百姓們聽到大王鳴鐘擊鼓、吹簫奏笛的音聲,都愁眉苦臉地相互訴苦說:『我們大王喜好音樂,爲什麼要使我們這般窮困呢?父親和兒子不能相見,兄弟和妻兒分離流散。』假如大王在圍獵,百姓們聽到大王車馬的喧囂,見到華麗的儀仗,都愁眉苦臉地相互訴苦說:『我們大王喜好圍獵,爲什麼要使我們這般窮困呢,父親和兒子不能相見,兄弟和妻兒分離流散。』這沒有別的原因,是由於不和民衆一起娛樂的緣故。)

注釋:  鐘鼓之聲,管籥之音:這裏泛指音樂。管,籥,兩種管樂器,前者跟笛子相似,後者似是排簫的前身。舉:皆、都。疾首蹙頞:形容心裏非常怨恨和討厭。疾首,頭痛。蹙頞,皺眉頭。頞,鼻樑。極:《說文》:「棟也。」《通訓定聲》按:在屋之正中至高處。引申爲極致,極端。

  「今王鼓樂於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今王田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田獵也?』此無他,與民同樂也。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譯文:  孟子說:「假如大王在奏樂,百姓們聽到大王鳴鐘擊鼓、吹蕭奏笛的音聲,都眉開眼笑地相互告訴說:『我們大王大概沒有疾病吧,要不怎麼能奏樂呢?』假如大王在圍獵,百姓們聽到大王車馬的喧囂,見到華麗的旗幟,都眉開眼笑地相互告訴說:『我們大王大概沒有疾病吧,要不怎麼能圍獵呢?』這沒有別的原因,是由於和民衆一起娛樂的緣故。「假如大王能和百姓們同樂,那就可以成就王業,統一天下。」

注釋:  田獵:在野外打獵。在春秋戰國時代,這是一項帶有軍事訓練性質的活動。由於它要發動百姓驅趕野獸,各級地方官員都要準備物資和親自參與,所以古人主張應該在農閒時候有節制地舉行,以免擾亂正常的主產秩序。羽旄:古代軍旗的一種,用野雞毛,犛牛尾裝飾旗杆。旄,犛牛尾。諸:相當於「之乎」,「之」是代詞,代之前的「王嘗語莊子以好樂」。「乎」是疑問語氣詞,相當於「嗎」語:告訴。對:回答。

莊暴見孟子注音

   ㄓㄨㄤ ㄅㄠˋ ㄐㄧㄢˋ ㄇㄥˋ ㄗˇ , ㄩㄝ :「 ㄅㄠˋ ㄐㄧㄢˋ ㄩˊ ㄨㄤˊ , ㄨㄤˊ ㄩˇ ㄅㄠˋ ㄧˇ ㄏㄠˇ ㄌㄜˋ , ㄅㄠˋ ㄨㄟˋ ㄧㄡˇ ㄧˇ ㄉㄨㄟˋ ㄧㄝˇ 。」 ㄩㄝ :「 ㄏㄠˇ ㄌㄜˋ ㄏㄜˊ ㄖㄨˊ ?」

   ㄇㄥˋ ㄗˇ ㄩㄝ :「 ㄨㄤˊ ㄓ ㄏㄠˇ ㄌㄜˋ ㄕㄣˋ , ㄗㄜˊ ㄑㄧˊ ㄍㄨㄛˊ ㄑㄧˊ ㄕㄨˋ ㄐㄧ ㄏㄨ !」

   ㄊㄚ ㄖˋ , ㄐㄧㄢˋ ㄩˊ ㄨㄤˊ ㄩㄝ :「 ㄨㄤˊ ㄔㄤˊ ㄩˇ ㄓㄨㄤ ㄗˇ ㄧˇ ㄏㄠˇ ㄌㄜˋ , ㄧㄡˇ ㄓㄨ ?」

   ㄨㄤˊ ㄅㄧㄢˋ ㄏㄨ ㄙㄜˋ , ㄩㄝ :「 ㄍㄨㄚˇ ㄖㄣˊ ㄈㄟ ㄋㄥˊ ㄏㄠˇ ㄒㄧㄢ ㄨㄤˊ ㄓ ㄌㄜˋ ㄧㄝˇ , ㄓˊ ㄏㄠˇ ㄕˋ ㄙㄨˊ ㄓ ㄌㄜˋ ㄦˇ 。」

   ㄩㄝ :「 ㄨㄤˊ ㄓ ㄏㄠˇ ㄌㄜˋ ㄕㄣˋ , ㄗㄜˊ ㄑㄧˊ ㄑㄧˊ ㄕㄨˋ ㄐㄧ ㄏㄨ ! ㄐㄧㄣ ㄓ ㄌㄜˋ ㄧㄡˊ ㄍㄨˇ ㄓ ㄌㄜˋ ㄧㄝˇ 。」

   ㄩㄝ :「 ㄎㄜˇ ㄉㄜˊ ㄨㄣˊ ㄩˇ ?」

   ㄩㄝ :「 ㄉㄨˊ ㄌㄜˋ ㄌㄜˋ , ㄩˇ ㄖㄣˊ ㄌㄜˋ ㄌㄜˋ , ㄕㄨˊ ㄌㄜˋ ?」

   ㄩㄝ :「 ㄅㄨˊ ㄖㄨㄛˋ ㄩˇ ㄖㄣˊ 。」

   ㄩㄝ :「 ㄩˇ ㄕㄠˇ ㄌㄜˋ ㄌㄜˋ , ㄩˇ 衆 ㄌㄜˋ ㄌㄜˋ , ㄕㄨˊ ㄌㄜˋ ?」

   ㄩㄝ :「 ㄅㄨˊ ㄖㄨㄛˋ ㄩˇ 衆。」

  「 ㄔㄣˊ ㄑㄧㄥˇ 爲 ㄨㄤˊ ㄧㄢˊ ㄌㄜˋ 。 ㄐㄧㄣ ㄨㄤˊ ㄍㄨˇ ㄩㄝˋ ㄩˊ ㄘˇ , ㄅㄞˇ ㄒㄧㄥˋ ㄨㄣˊ ㄨㄤˊ ㄓㄨㄥ ㄍㄨˇ ㄓ ㄕㄥ 、 ㄍㄨㄢˇ ㄩㄝˋ ㄓ ㄧㄣ , ㄐㄩˇ ㄐㄧˊ ㄕㄡˇ ㄅㄧㄝˊ ㄜˋ (è) ㄦˊ ㄒㄧㄤ ㄍㄠˋ ㄩㄝ :『 ㄨˊ ㄨㄤˊ ㄓ ㄏㄠˇ ㄍㄨˇ ㄩㄝˋ , ㄈㄨ ㄏㄜˊ ㄕˇ ㄨㄛˇ ㄓˋ ㄩˊ ㄘˇ ㄐㄧˊ ㄧㄝˇ , ㄈㄨˋ ㄗˇ ㄅㄨˋ ㄒㄧㄤ ㄐㄧㄢˋ , ㄒㄩㄥ ㄉㄧˋ ㄑㄧ ㄗ˙ ㄌㄧˊ ㄙㄢˋ 。』 ㄐㄧㄣ ㄨㄤˊ ㄊㄧㄢˊ ㄌㄧㄝˋ ㄩˊ ㄘˇ , ㄅㄞˇ ㄒㄧㄥˋ ㄨㄣˊ ㄨㄤˊ ㄔㄜ ㄇㄚˇ ㄓ ㄧㄣ , ㄐㄧㄢˋ ㄩˇ ㄇㄠˊ ㄓ ㄇㄟˇ , ㄐㄩˇ ㄐㄧˊ ㄕㄡˇ ㄅㄧㄝˊ ㄜˋ ㄦˊ ㄒㄧㄤ ㄍㄠˋ ㄩㄝ :『 ㄨˊ ㄨㄤˊ ㄓ ㄏㄠˇ ㄊㄧㄢˊ ㄌㄧㄝˋ , ㄈㄨ ㄏㄜˊ ㄕˇ ㄨㄛˇ ㄓˋ ㄩˊ ㄘˇ ㄐㄧˊ ㄧㄝˇ ? ㄈㄨˋ ㄗˇ ㄅㄨˋ ㄒㄧㄤ ㄐㄧㄢˋ , ㄒㄩㄥ ㄉㄧˋ ㄑㄧ ㄗ˙ ㄌㄧˊ ㄙㄢˋ 。』 ㄘˇ ㄨˊ ㄊㄚ , ㄅㄨˋ ㄩˇ ㄇㄧㄣˊ ㄊㄨㄥˊ ㄌㄜˋ ㄧㄝˇ 。

  「 ㄐㄧㄣ ㄨㄤˊ ㄍㄨˇ ㄩㄝˋ ㄩˊ ㄘˇ , ㄅㄞˇ ㄒㄧㄥˋ ㄨㄣˊ ㄨㄤˊ ㄓㄨㄥ ㄍㄨˇ ㄓ ㄕㄥ 、 ㄍㄨㄢˇ ㄩㄝˋ ㄓ ㄧㄣ , ㄐㄩˇ ㄒㄧㄣ ㄒㄧㄣ ㄖㄢˊ ㄧㄡˇ ㄒㄧˇ ㄙㄜˋ ㄦˊ ㄒㄧㄤ ㄍㄠˋ ㄩㄝ :『 ㄨˊ ㄨㄤˊ ㄕㄨˋ ㄐㄧ ㄨˊ ㄐㄧˊ ㄅㄧㄥˋ ㄩˇ , ㄏㄜˊ ㄧˇ ㄋㄥˊ ㄍㄨˇ ㄩㄝˋ ㄧㄝˇ ?』 ㄐㄧㄣ ㄨㄤˊ ㄊㄧㄢˊ ㄌㄧㄝˋ ㄩˊ ㄘˇ , ㄅㄞˇ ㄒㄧㄥˋ ㄨㄣˊ ㄨㄤˊ ㄔㄜ ㄇㄚˇ ㄓ ㄧㄣ , ㄐㄧㄢˋ ㄩˇ ㄇㄠˊ ㄓ ㄇㄟˇ , ㄐㄩˇ ㄒㄧㄣ ㄒㄧㄣ ㄖㄢˊ ㄧㄡˇ ㄒㄧˇ ㄙㄜˋ ㄦˊ ㄒㄧㄤ ㄍㄠˋ ㄩㄝ :『 ㄨˊ ㄨㄤˊ ㄕㄨˋ ㄐㄧ ㄨˊ ㄐㄧˊ ㄅㄧㄥˋ ㄩˇ , ㄏㄜˊ ㄧˇ ㄋㄥˊ ㄊㄧㄢˊ ㄌㄧㄝˋ ㄧㄝˇ ?』 ㄘˇ ㄨˊ ㄊㄚ , ㄩˇ ㄇㄧㄣˊ ㄊㄨㄥˊ ㄌㄜˋ ㄧㄝˇ 。 ㄐㄧㄣ ㄨㄤˊ ㄩˇ ㄅㄞˇ ㄒㄧㄥˋ ㄊㄨㄥˊ ㄌㄜˋ , ㄗㄜˊ ㄨㄤˊ ㄧˇ !」

莊暴見孟子釋義

譯文

  莊暴進見孟子,說:「我被大王召見,大王告訴我(他)喜好音樂的事,我沒有話應答。」

  接着問道:「喜好音樂怎麼樣啊?」

  孟子說,「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樂,那齊國恐怕就治理得很不錯了!」

  幾天後,孟子在覲見齊王時問道:「大王曾經和莊子談論過愛好音樂,有這回事嗎?」

  齊王臉色一變,不好意思地說:「我並不是喜好先王清靜典雅的音樂,只不過喜好當下世俗流行的音樂罷了。

  孟子說,「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樂,那齊國恐怕就治理很不錯了!在這件事上,現在的俗樂與古代的雅樂差不多。」

  齊王說:「能讓我知道是什麼道理嗎?」

  孟子說:「獨自一人(少數人一起)欣賞音樂快樂,與和他人(多數人)一起欣賞音樂也快樂,哪個更快樂?」

  齊王說:「不如與他人(多數人)一起欣賞音樂更快樂。」

  孟子說:「假如大王在奏樂,百姓們聽到大王鳴鐘擊鼓、吹蕭奏笛的音聲,都眉開眼笑地相互告訴說:『我們大王大概沒有疾病吧,要不怎麼能奏樂呢?』假如大王在圍獵,百姓們聽到大王車馬的喧囂,見到華麗的旗幟,都眉開眼笑地相互告訴說:『我們大王大概沒有疾病吧,要不怎麼能圍獵呢?』這沒有別的原因,是由於和民衆一起娛樂的緣故。

  (「請讓我給大王講講什麼是真正的快樂吧!假如大王在奏樂,百姓們聽到大王鳴鐘擊鼓、吹簫奏笛的音聲,都愁眉苦臉地相互訴苦說:『我們大王喜好音樂,爲什麼要使我們這般窮困呢?父親和兒子不能相見,兄弟和妻兒分離流散。』假如大王在圍獵,百姓們聽到大王車馬的喧囂,見到華麗的儀仗,都愁眉苦臉地相互訴苦說:『我們大王喜好圍獵,爲什麼要使我們這般窮困呢,父親和兒子不能相見,兄弟和妻兒分離流散。』這沒有別的原因,是由於不和民衆一起娛樂的緣故。)

  「 假如大王能和百姓們同樂,那就可以成就王業,統一天下。」

註釋

莊暴:人名,即下文提到的的莊子。

見(xiàn)於王:被齊王召見或朝見齊王。

樂(yuè):《說文》:「五聲八音總名。」《易》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禮記·樂記》:「先王之

所以飾喜也」「天地之和」「德之華也」。可見,古代的樂是爲了身心合德而作。音樂是道德感情的心聲,也是迴歸天地萬物

和諧境界的途徑。

庶幾:差不多。朱熹《集註》雲:「近辭也,言近於。」,這裏指「差不多治理好了,有希望了」。

變乎色:改變了臉色。朱熹《集註》雲:「變色者,慚其好之不正也。」趙注則說是宣王惱怒莊暴把他「好樂」的事告訴孟,色:臉色

子。

直:不過、僅僅。

獨樂樂:獨自一人欣賞音樂快樂。前一個「樂(yuè )」欣賞音樂 名詞 後一個快樂作動詞用,以下幾句類似的句子同。

鐘鼓之聲,管籥(yuè)之音:這裏泛指音樂。管,籥,兩種管樂器,前者跟笛子相似,後者似是排簫的前身。

舉:皆、都。

疾首蹙頞(cù è):形容心裏非常怨恨和討厭。疾首,頭痛。蹙頞,皺眉頭。頞,鼻樑。

極:《說文》:「棟也。」《通訓定聲》按:在屋之正中至高處。引申爲極致,極端。

田獵:在野外打獵。在春秋戰國時代,這是一項帶有軍事訓練性質的活動。由於它要發動百姓驅趕野獸,各級地方官員都要

準備物資和親自參與,所以古人主張應該在農閒時候有節制地舉行,以免擾亂正常的主產秩序。

羽旄:古代軍旗的一種,用野雞毛,犛牛尾裝飾旗杆。旄,犛牛尾。

諸:相當於「之乎」,「之」是代詞,代之前的「王嘗語莊子以好樂」。「乎」是疑問語氣詞,相當於「嗎」

語:告訴

對:回答

參考資料:

1、李夢華 .《孟子》精讀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0 .

2、陳振鵬 .古文鑑賞辭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7 .

3、程帆 .古文觀止鑑賞辭典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1 .

4、郭英德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 :中華書局 ,1999 .

5、楊振中 .走進文言文 :上海遠東出版社 ,2006 .

6、朱慶 .現代文品讀·文言詩文點擊 :光明日報出版社 ,2012 .

莊暴見孟子賞析

  「臣請爲王言樂。今王鼓樂於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舉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今王畋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此無他,不與民同樂也。

  孟子長於言辭,在辯論中經常設譬,以小喻大,邏輯性很強,有極強的說服力;其文氣勢磅礴,筆帶鋒芒,又富於鼓動性,對後世散文有很大的影響。文章由敘入議,先通過莊暴和孟子的問答引出話題:「好樂何如」,然後敘述孟子如何就這個話題因勢利導地勸說齊王要「與民同樂」。文章圍繞着「音樂」這一話題,闡明不「與民同樂」就會失去民心,而「與民同樂」就會得到民心、統一天下的「王道」思想。

  這篇對話體議論文,通過孟子與齊王的對話顯示了孟子高明的論辯藝術。

  1、循循導入,借題發揮。

  作者並不是開門見山地把自己的論點擺出來,而是巧妙地運用對話的方式,在談話中自然地轉換話題,借題發揮,從齊王好樂切入,歸結到與民同樂的主旨上。在與莊暴的談話中,孟子只有一句話「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點出了齊王好樂與齊國政治的關係這個論題,但未加論述。在與齊王談話中,孟子又從好樂切入,巧妙地重提論題,然後與齊王兩問兩答,從談話氣氛和思想感情上把齊王引導到自己的論題上後,孟子才進入自己的談話主題。

  2、對比和重複。

  本文寫國君是否與民同樂,人民的不同感受,造成的不同政治局面,運用的是對比方式。兩段話在內容上是對立的,但語言上既有相對之句(如「舉疾首……相告」和「舉欣欣……相告」),又有重複之語(如「今王鼓樂……之音」和「今王田獵……之美」)。這樣論述,就強調了國君同樣的享樂活動,引起人民不同的感受,形成不同的政治局面,原因只在於是否與民同樂,從而突出了論題。

  3、生動形象的議論語言。

  本文雖是議論文,語言卻很生動形象,如寫齊王的「變乎色」,寫老百姓「疾首蹙頞」「欣欣然有喜色」等。孟子在正面論述自己觀點時,完全沒有用枯燥的說教,而是通過兩幅圖畫,生動自然地得出結論。

  4、因利勢導,論辯靈活

  孟子見到齊王就「好樂」的事向齊王發問。齊王對「樂」的意義並不理解而覺理虧,因而「變乎色」,忙拿「直好世俗之樂」來作託詞,不料孟子卻抓住齊王的心理,因利勢導,借題發揮,轉換內容,把「好樂」與治國聯繫起來,引起齊王的興趣,緩和了談話的氣氛。此時孟子提出「今之樂猶古之樂」,表現了論辯的靈活性。而後的兩個問題「獨樂樂,與人樂樂」「與少樂樂,與衆樂樂」引導齊王將談話的話題引入自己的軌道,逐步明確自己的「與民同樂」的政治主張。

孟子及弟子朗讀
()

猜你喜歡

夜深草詔罷,霜月悽凜凜。欲臥暖殘杯,燈前相對飲。
連鋪青縑被,封置通中枕。彷彿百餘宵,與君同此寢。

()

公無渡河,河水湯湯,連山嵯峨。電雨晦冥,龍伯來過。

吞舟鋸齒,其族孔多。公無鳧躍之技,出沒濤波。又無寶璧與馬,歆神之和。

往則沉溺,當奈公何。善遊固有數,請公無渡河。

()

金臺初獻策,彤管受諮詢。寶劍虛知已,青芻愧古人。

十年操別鶴,千載著傷麟。日暮寒江上,孤雲對白蘋。

()

無卓錐之地,有無價之寶。元不用安排,拈來用恰好。

沒人情,佛亦掃。這般村僧,脫空到老。

()

萬竹林間一徑升,滿巖金碧靜香燈。飛泉散亂垂千尺,危閣攲斜擁數層。

雨氣或從檐際落,風光時向坐中凝。荒碑文字那能讀,閤眼煎茶問老僧。

()

青雲夢裏謝夔皋,懶受玄纁制錦袍。貧賤不荒三徑業,輕肥應薄五陵豪。

江湖寂寞流風遠,光嶽晶熒間氣高。過客紛紛吊遺蹟,誰輕名利等鴻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