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楊柳

折楊柳朗讀

水邊楊柳麴塵絲,立馬煩君折一枝。

譯文:沿着河岸依依行走,河邊的楊柳低垂着像酒麴那樣細嫩的長條,這不禁勾起了我這個將行之人的依依不捨之意,於是我停下馬來,請送行的您幫我折一枝楊柳吧。

注釋:麴塵絲:指色如酒麴般細嫩的柳葉。塵:一作「煙」。

惟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譯文:只有春風最懂得珍惜,仍然多情地向我手中已經離開樹幹的楊柳枝吹拂。

注釋:向:一作「肯」。

折楊柳注音

ㄕㄨㄟˇ ㄅㄧㄢ ㄧㄤˊ ㄌㄧㄡˇ ㄑㄩˊ ㄔㄣˊ ㄙ , ㄌㄧˋ ㄇㄚˇ ㄈㄢˊ ㄐㄩㄣ ㄓㄜˊ ㄧˋ ㄓ 。

ㄨㄟˊ ㄧㄡˇ ㄔㄨㄣ ㄈㄥ ㄗㄨㄟˋ ㄒㄧㄤ ㄒㄧˊ , ㄧㄣ ㄑㄧㄣˊ ㄍㄥˋ ㄒㄧㄤˋ ㄕㄡˇ ㄓㄨㄥ ㄔㄨㄟ 。

折楊柳釋義

譯文

沿着河岸依依行走,河邊的楊柳低垂着像酒麴那樣細嫩的長條,這不禁勾起了我這個將行之人的依依不捨之意,於是我停下馬來,請送行的您幫我折一枝楊柳吧。

只有春風最懂得珍惜,仍然多情地向我手中已經離開樹幹的楊柳枝吹拂。

註釋

和練秀才楊柳:詩題一作「折楊柳」,樂府歌曲,屬橫吹曲。

麴塵絲:指色如酒麴般細嫩的柳葉。塵:一作「煙」。

向:一作「肯」。

折楊柳賞析

  折柳贈別的風俗始於漢人而盛於唐人。《三輔黃圖》載,漢人送客至灞橋,往往折柳贈別。傳爲李白所作的《憶秦娥·簫聲咽》「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即指此事。這首詩雖未指明地點,從詩意看,寫的大概也是灞陵折柳贈別的事。

  詩的開頭兩句在讀者面前展現了這樣的場景:初春,水邊(可能指長安灞水之畔)的楊柳,低垂着像酒麴那樣微黃的長條。一對離人將要在這裏分手,行者駐馬,伸手接過送者剛折下的柳條,說一聲:「煩君折一枝!」此情此景,儼然是一幅「灞陵送別圖」。

  末兩句「惟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就語氣看,似乎是行者代手中的柳枝立言。在柳枝看來,此時此地,萬物之中只有春風最相愛惜,雖是被折下,握在行人手中,春風還是殷勤地吹拂着,可謂深情款款。柳枝被折下來,離開了根本,猶如行人將別。所以行者借折柳自喻,而將送行者比作春風。這層意思正是「煩君折一枝」所表現的感情之情的深化和發展。詩人巧妙地以春風和柳枝的關係來比喻送者和行者的關係,生動貼切,新穎別緻。

  這首詩是從行者的角度來寫,在行者眼裏看來,春風吹柳似有「相惜」之意與「殷勤」之態,彷彿就是前來送行的友人。這是一種十分動情的聯想和幻覺,行者把自己的感情滲透到物象之中,本來是無情的東西,看去也變得有情了。這種化無情之物爲有情之物的手法,常用於中國古典詩歌中,如唐元稹《第三歲日詠春風憑楊員外寄長安柳》雲「三日春風已有情,拂人頭面稍憐輕。」宋劉攽《新晴》詩曰:「惟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戶又翻書。」都是移情於物,中國古代文學評論稱爲「物色帶情」(《文鏡祕府論·南·論文意》)。這不是一般的擬人化,不是使物的自然形態服從人的主觀精神,成了人的象徵,而是讓人的主觀感情移入物的自然形態,保持物的客觀形象,達到物我同一的境地。

  末兩句之所以耐人尋味,主要是因爲採用了巧妙的比喻和物色帶情的藝術手法,這正是此詩的成功之處。

楊巨源

唐代詩人。字景山,後改名巨濟。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濟)人。貞元五年(789)進士。初爲張弘靖從事,由祕書郎擢太常博士,遷虞部員外郎。出爲鳳翔少尹,復召授國子司業。長慶四年(824),辭官退休,執政請以爲河中少尹,食其祿終身。關於楊巨源生年,據方崧卿《韓集舉正》考訂。韓愈《送楊少尹序》作於長慶四年(824),序中述及楊有「年滿七十」、「去歸其鄉」語。由此推斷,楊當生於755年,卒年不詳。 ...

楊巨源朗讀
()

猜你喜歡

休論暮四同朝四,且說前三與後三。造物戲人無足較,老禪深處要重參。

()

曾向車中看璧人。金丸珠勒冶城春。只今老作青溪長,猶是當時折角巾。

姿卓犖、骨嶙峋。畫師摩詰是前身。知君埋照饒深意,新築糟丘號酒民。

()

呼朋萬裏外,拍手層霄間。塞晚浮煙重,天空歲月閒。

斷雲迷古戍,落日照西山。幸有聲歌在,更殘且未還。

()

能使時平四十春,開元聖主得賢臣。
當時姚宋並燕許,盡是驪山從駕人。

()

函端舍利發,知爾不成空。老眼粗能辨,僧翻未易終。

真文玄奘熟,梵字苑咸工。大類羣龍藏,收來一鉢中。

()

天塹長江似海深,江頭山鬼笑埋金。

東家釀酒西家醉,世上英雄各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