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讓論

豫讓論朗讀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則當竭盡智謀,忠告善道,銷患於未形,保治於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爲名臣,死爲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簡策,斯爲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爲未亂之先,而乃捐軀殞命於既敗之後;釣名沽譽,眩世駭俗,由君子觀之,皆所不取也。

譯文:  士人君子要建立功名,侍奉主人,既然被稱作知己,那就應當竭盡智謀,誠懇地加以勸告,巧妙地加以開導,在禍患還未顯露時就消除它。在動亂髮生之前保住社會的治安,使自己不受損害,主人沒有危險。活着是著名的忠臣,死後做高尚的鬼魂,流芳百世,照耀史冊,這纔是完美的士人。如果遇到知己,不能拯救危難於動亂之前,而在事情失敗之後纔去獻身自盡,沽名釣譽,迷惑世人,誇耀於社會,這在君子看來,都是不足取的。

  蓋嘗因而論之:豫讓臣事智伯,及趙襄子殺智伯,讓爲之報仇。聲名烈烈,雖愚夫愚婦莫不知其爲忠臣義士也。嗚呼!讓之死固忠矣,惜乎處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觀其漆身吞炭,謂其友曰:「凡吾所爲者極難,將以愧天下後世之爲人臣而懷二心者也。」謂非忠可乎?及觀其斬衣三躍,襄子責以不死於中行氏,而獨死於智伯。讓應曰:「中行氏以衆人待我,我故以衆人報之;智伯以國士待我,我故以國士報之。」即此而論,讓餘徐憾矣。

譯文:  我曾經因此評論過豫讓。豫讓做智伯的家臣,等到趙襄子殺了智伯,豫讓爲他報仇,名聲顯赫,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沒有一個不知道他是忠臣義士的。唉!豫讓的死當然可以稱爲忠了,可惜,在怎樣死的方式上還有不忠的表現。爲什麼呢?看他漆身吞炭,對他朋友說:「我做的事情都特別難,我是想用這種做法使天下後世做臣子而懷有二心的人感到羞愧。」這能說他不忠嗎?等看到他連續三次跳起來,用劍來刺趙襄子的衣服,趙襄子責備他不爲中行氏而死,卻單單爲智伯而死的時候,豫讓回答說:「中行氏像對待一般人那樣對待我,所以我就要像一般人那樣去報答他;智伯把我當國士對待,所以我就要像國士一樣報答他。」就此而論,豫讓就有不足之處了。

  段規之事韓康,任章之事魏獻,未聞以國士待之也;而規也章也,力勸其主從智伯之請,與之地以驕其志,而速其亡也。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嘗以國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韓、魏之情以諫智伯。雖不用其言以至滅亡,而疵之智謀忠告,已無愧於心也。讓既自謂智伯待以國士矣,國士——濟國之上也。當伯請地無厭之日,縱慾荒暴之時,爲讓者正宜陳力就列,諄諄然而告之日:「諸侯大夫各安分地,無相侵奪,古之制也。今無故而取地於人,人不與,而吾之忿心必生;與之,則吾之驕心以起。忿必爭,爭必敗;驕必傲,傲必亡」。諄切懇至,諫不從,再諫之,再諫不從,三諫之。三諫不從,移其伏劍之死,死於是日。伯雖頑冥不靈,感其至誠,庶幾復悟。和韓、魏,釋趙圍,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則讓雖死猶生也,豈不勝於斬衣而死乎?

譯文:  段規侍奉韓康子,任章侍奉魏獻子,並沒有聽說待他們如同國士,可是段規、任章卻盡力勸說他們的主人順從智伯的無理要求,割給智伯土地,使他志氣驕盛。從而使他更快地滅亡。郗疵侍奉智伯,智伯也沒有待他如同國士。可是郗疵卻能洞察韓、魏的企圖來勸諫智伯。雖然智伯不採納他的意見以至於滅亡,但是鄭疵的智謀忠告,已經是無愧於心了。豫讓既然自己認爲智伯待他如同國士了,所謂國士,是爲國家濟困扶危的人。當智伯對土地貪得無厭之日,放縱情慾,荒淫暴虐之時,作爲像讓,正應竭力來儘自己的職責,耐心地勸諫自己的主人說:「諸侯大夫應各自安心守着自己分內的土地,不要互相侵奪,這是自古以來的規矩。如今,無緣無故地向人家索取土地,人家不給,就要產生忿恨之心;人家給了,就產生驕橫之心。忿恨必然會引起爭鬥,爭鬥必然會失致;驕橫必然傲視一切,傲視一切必然導致滅亡。』非常耐心誠懇地勸諫,一次不聽,再來第二次,第二次不聽,再來第三次,第三次勸諫還不聽從,再把那伏劍而死的行動安排在這個時候。這樣一來,智伯雖然頑固愚昧,但受至誠之心的感動,也許會重新醒悟,從而與韓、魏講和,解除趙國的圍困。保全智氏的宗族,使他們能香火不斷,延續不絕。假如這祥,豫讓雖死猶生,難道不勝過斬衣而死嗎?

  讓於此時,曾無一語開悟主心,視伯之危亡,猶越人視秦人之肥瘠也。袖手旁觀,坐待成敗,國士之報,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勝血氣之悻悻,甘自附於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雖然,以國士而論,豫讓固不足以當矣;彼朝爲仇敵,暮爲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讓之罪人也。噫!

譯文:  但豫讓在那時,竟至連一句開導主人,使他醒悟的話都沒說。看着智伯的危亡,就像越人遠遠地看秦人的肥瘦一樣。袖手旁觀,坐待成敗,國士的報答竟然能像這個徉子嗎?直到智伯已死,豫讓才壓抑不住憤怒的血氣,甘心情願地加入刺客的行列,這有什麼可以值得稱道的呢?有什麼可以值得稱道的呢?雖然這樣,但用國士的標準來評價豫讓,豫讓的確是不配的了。可是同那些早晨還是仇敵,晚上就變成了君臣,厚着臉皮自以爲得意的人相比,他們又都是豫讓的罪人了。唉!

豫讓論注音

   ㄕˋ ㄐㄩㄣ ㄗˇ ㄌㄧˋ ㄕㄣ ㄕˋ ㄓㄨˇ , ㄐㄧˋ ㄇㄧㄥˊ ㄓ ㄐㄧˇ , ㄗㄜˊ ㄉㄤ ㄐㄧㄝˊ ㄐㄧㄣˋ ㄓˋ ㄇㄡˊ , ㄓㄨㄥ ㄍㄨˋ ㄕㄢˋ ㄉㄠˋ , ㄒㄧㄠ ㄏㄨㄢˋ ㄩˊ ㄨㄟˋ ㄒㄧㄥˊ , ㄅㄠˇ ㄓˋ ㄩˊ ㄨㄟˋ ㄖㄢˊ , ㄅㄧˋ ㄕㄣ ㄑㄩㄢˊ ㄦˊ ㄓㄨˇ ㄢ 。 ㄕㄥ 爲 ㄇㄧㄥˊ ㄔㄣˊ , ㄙˇ 爲 ㄕㄤˋ ㄍㄨㄟˇ , ㄔㄨㄟˊ ㄍㄨㄤ ㄅㄞˇ ㄕˋ , ㄓㄠˋ ㄧㄠˋ ㄐㄧㄢˇ ㄘㄜˋ , ㄙ 爲 ㄇㄟˇ ㄧㄝˇ 。 ㄍㄡˇ ㄩˋ ㄓ ㄐㄧˇ , ㄅㄨˋ ㄋㄥˊ ㄈㄨˊ ㄨㄟˊ 爲 ㄨㄟˋ ㄌㄨㄢˋ ㄓ ㄒㄧㄢ , ㄦˊ ㄋㄞˇ ㄐㄩㄢ ㄑㄩ ㄩㄣˇ ㄇㄧㄥˋ ㄩˊ ㄐㄧˋ ㄅㄞˋ ㄓ ㄏㄡˋ ; ㄉㄧㄠˋ ㄇㄧㄥˊ ㄍㄨ ㄩˋ , ㄒㄩㄢˋ ㄕˋ ㄏㄞˋ ㄙㄨˊ , ㄧㄡˊ ㄐㄩㄣ ㄗˇ ㄍㄨㄢ ㄓ , ㄐㄧㄝ ㄙㄨㄛˇ ㄅㄨˊ ㄑㄩˇ ㄧㄝˇ 。

   ㄍㄞˋ ㄔㄤˊ ㄧㄣ ㄦˊ ㄌㄨㄣˋ ㄓ : ㄩˋ ㄖㄤˋ ㄔㄣˊ ㄕˋ ㄓˋ ㄅㄛˊ , ㄐㄧˊ ㄓㄠˋ ㄒㄧㄤ ㄗ˙ ㄕㄚ ㄓˋ ㄅㄛˊ , ㄖㄤˋ 爲 ㄓ ㄅㄠˋ ㄔㄡˊ 。 ㄕㄥ ㄇㄧㄥˊ ㄌㄧㄝˋ ㄌㄧㄝˋ , ㄙㄨㄟ ㄩˊ ㄈㄨ ㄩˊ ㄈㄨˋ ㄇㄛˋ ㄅㄨˋ ㄓ ㄑㄧˊ 爲 ㄓㄨㄥ ㄔㄣˊ ㄧˋ ㄕˋ ㄧㄝˇ 。 ㄨ ㄏㄨ ! ㄖㄤˋ ㄓ ㄙˇ ㄍㄨˋ ㄓㄨㄥ ㄧˇ , ㄒㄧˊ ㄏㄨ ㄔㄨˇ ㄙˇ ㄓ ㄉㄠˋ ㄧㄡˇ ㄨㄟˋ ㄓㄨㄥ ㄓㄜˇ ㄘㄨㄣˊ ㄧㄢ —— ㄏㄜˊ ㄧㄝˇ ? ㄍㄨㄢ ㄑㄧˊ ㄑㄧ ㄕㄣ ㄊㄨㄣ ㄊㄢˋ , ㄨㄟˋ ㄑㄧˊ ㄧㄡˇ ㄩㄝ :「 ㄈㄢˊ ㄨˊ ㄙㄨㄛˇ 爲 ㄓㄜˇ ㄐㄧˊ ㄋㄢˊ , ㄐㄧㄤ ㄧˇ ㄎㄨㄟˋ ㄊㄧㄢ ㄒㄧㄚˋ ㄏㄡˋ ㄕˋ ㄓ 爲 ㄖㄣˊ ㄔㄣˊ ㄦˊ ㄏㄨㄞˊ ㄦˋ ㄒㄧㄣ ㄓㄜˇ ㄧㄝˇ 。」 ㄨㄟˋ ㄈㄟ ㄓㄨㄥ ㄎㄜˇ ㄏㄨ ? ㄐㄧˊ ㄍㄨㄢ ㄑㄧˊ ㄓㄢˇ ㄧ ㄙㄢ ㄩㄝˋ , ㄒㄧㄤ ㄗ˙ ㄗㄜˊ ㄧˇ ㄅㄨˋ ㄙˇ ㄩˊ ㄓㄨㄥ ㄒㄧㄥˊ ㄕˋ , ㄦˊ ㄉㄨˊ ㄙˇ ㄩˊ ㄓˋ ㄅㄛˊ 。 ㄖㄤˋ ㄧㄥ ㄩㄝ :「 ㄓㄨㄥ ㄒㄧㄥˊ ㄕˋ ㄧˇ 衆 ㄖㄣˊ ㄉㄞˋ ㄨㄛˇ , ㄨㄛˇ ㄍㄨˋ ㄧˇ 衆 ㄖㄣˊ ㄅㄠˋ ㄓ ; ㄓˋ ㄅㄛˊ ㄧˇ ㄍㄨㄛˊ ㄕˋ ㄉㄞˋ ㄨㄛˇ , ㄨㄛˇ ㄍㄨˋ ㄧˇ ㄍㄨㄛˊ ㄕˋ ㄅㄠˋ ㄓ 。」 ㄐㄧˊ ㄘˇ ㄦˊ ㄌㄨㄣˋ , ㄖㄤˋ ㄩˊ ㄒㄩˊ ㄏㄢˋ ㄧˇ 。

   ㄉㄨㄢˋ ㄍㄨㄟ ㄓ ㄕˋ ㄏㄢˊ ㄎㄤ , ㄖㄣˋ ㄓㄤ ㄓ ㄕˋ ㄨㄟˋ ㄒㄧㄢˋ , ㄨㄟˋ ㄨㄣˊ ㄧˇ ㄍㄨㄛˊ ㄕˋ ㄉㄞˋ ㄓ ㄧㄝˇ ; ㄦˊ ㄍㄨㄟ ㄧㄝˇ ㄓㄤ ㄧㄝˇ , ㄌㄧˋ ㄑㄩㄢˋ ㄑㄧˊ ㄓㄨˇ ㄘㄨㄥˊ ㄓˋ ㄅㄛˊ ㄓ ㄑㄧㄥˇ , ㄩˇ ㄓ ㄉㄧˋ ㄧˇ ㄐㄧㄠ ㄑㄧˊ ㄓˋ , ㄦˊ ㄙㄨˋ ㄑㄧˊ ㄨㄤˊ ㄧㄝˇ 。郄 ㄘˊ ㄓ ㄕˋ ㄓˋ ㄅㄛˊ , ㄧˋ ㄨㄟˋ ㄔㄤˊ ㄧˇ ㄍㄨㄛˊ ㄕˋ ㄉㄞˋ ㄓ ㄧㄝˇ ; ㄦˊ ㄘˊ ㄋㄥˊ ㄔㄚˊ ㄏㄢˊ 、 ㄨㄟˋ ㄓ ㄑㄧㄥˊ ㄧˇ ㄐㄧㄢˋ ㄓˋ ㄅㄛˊ 。 ㄙㄨㄟ ㄅㄨˋ ㄩㄥˋ ㄑㄧˊ ㄧㄢˊ ㄧˇ ㄓˋ ㄇㄧㄝˋ ㄨㄤˊ , ㄦˊ ㄘˊ ㄓ ㄓˋ ㄇㄡˊ ㄓㄨㄥ ㄍㄨˋ , ㄧˇ ㄨˊ ㄎㄨㄟˋ ㄩˊ ㄒㄧㄣ ㄧㄝˇ 。 ㄖㄤˋ ㄐㄧˋ ㄗˋ ㄨㄟˋ ㄓˋ ㄅㄛˊ ㄉㄞˋ ㄧˇ ㄍㄨㄛˊ ㄕˋ ㄧˇ , ㄍㄨㄛˊ ㄕˋ —— ㄐㄧˋ ㄍㄨㄛˊ ㄓ ㄕㄤˋ ㄧㄝˇ 。 ㄉㄤ ㄅㄛˊ ㄑㄧㄥˇ ㄉㄧˋ ㄨˊ ㄧㄢˋ ㄓ ㄖˋ , ㄗㄨㄥˋ ㄩˋ ㄏㄨㄤ ㄅㄠˋ ㄓ ㄕˊ ,爲 ㄖㄤˋ ㄓㄜˇ ㄓㄥˋ ㄧˊ ㄔㄣˊ ㄌㄧˋ ㄐㄧㄡˋ ㄌㄧㄝˋ , ㄓㄨㄣ ㄓㄨㄣ ㄖㄢˊ ㄦˊ ㄍㄠˋ ㄓ ㄖˋ :「 ㄓㄨ ㄏㄡˊ ㄉㄞˋ ㄈㄨ ㄍㄜˋ ㄢ ㄈㄣˋ ㄉㄧˋ , ㄨˊ ㄒㄧㄤˋ ㄑㄧㄣ ㄉㄨㄛˊ , ㄍㄨˇ ㄓ ㄓˋ ㄧㄝˇ 。 ㄐㄧㄣ ㄨˊ ㄍㄨˋ ㄦˊ ㄑㄩˇ ㄉㄧˋ ㄩˊ ㄖㄣˊ , ㄖㄣˊ ㄅㄨˋ ㄩˇ , ㄦˊ ㄨˊ ㄓ ㄈㄣˋ ㄒㄧㄣ ㄅㄧˋ ㄕㄥ ; ㄩˇ ㄓ , ㄗㄜˊ ㄨˊ ㄓ ㄐㄧㄠ ㄒㄧㄣ ㄧˇ ㄑㄧˇ 。 ㄈㄣˋ ㄅㄧˋ ㄓㄥ , ㄓㄥ ㄅㄧˋ ㄅㄞˋ ; ㄐㄧㄠ ㄅㄧˋ ㄠˋ , ㄠˋ ㄅㄧˋ ㄨㄤˊ 」。 ㄓㄨㄣ ㄑㄧㄝ ㄎㄣˇ ㄓˋ , ㄐㄧㄢˋ ㄅㄨˋ ㄘㄨㄥˊ , ㄗㄞˋ ㄐㄧㄢˋ ㄓ , ㄗㄞˋ ㄐㄧㄢˋ ㄅㄨˋ ㄘㄨㄥˊ , ㄙㄢ ㄐㄧㄢˋ ㄓ 。 ㄙㄢ ㄐㄧㄢˋ ㄅㄨˋ ㄘㄨㄥˊ , ㄧˊ ㄑㄧˊ ㄈㄨˊ ㄐㄧㄢˋ ㄓ ㄙˇ , ㄙˇ ㄩˊ ㄕˋ ㄖˋ 。 ㄅㄛˊ ㄙㄨㄟ ㄨㄢˊ ㄇㄧㄥˊ ㄅㄨˋ ㄌㄧㄥˊ , ㄍㄢˇ ㄑㄧˊ ㄓˋ ㄔㄥˊ , ㄕㄨˋ ㄐㄧ ㄈㄨˋ ㄨˋ 。 ㄏㄢˋ ㄏㄢˊ 、 ㄨㄟˋ , ㄕˋ ㄓㄠˋ ㄨㄟˊ , ㄅㄠˇ ㄑㄩㄢˊ ㄓˋ ㄗㄨㄥ , ㄕㄡˇ ㄑㄧˊ ㄐㄧˋ ㄙˋ 。 ㄖㄨㄛˋ ㄖㄢˊ , ㄗㄜˊ ㄖㄤˋ ㄙㄨㄟ ㄙˇ ㄧㄡˊ ㄕㄥ ㄧㄝˇ , ㄑㄧˇ ㄅㄨˋ ㄕㄥˋ ㄩˊ ㄓㄢˇ ㄧ ㄦˊ ㄙˇ ㄏㄨ ?

   ㄖㄤˋ ㄩˊ ㄘˇ ㄕˊ , ㄘㄥˊ ㄨˊ ㄧ ㄩˇ ㄎㄞ ㄨˋ ㄓㄨˇ ㄒㄧㄣ , ㄕˋ ㄅㄛˊ ㄓ ㄨㄟˊ ㄨㄤˊ , ㄧㄡˊ ㄩㄝˋ ㄖㄣˊ ㄕˋ ㄑㄧㄣˊ ㄖㄣˊ ㄓ ㄈㄟˊ ㄐㄧˊ ㄧㄝˇ 。 ㄒㄧㄡˋ ㄕㄡˇ ㄆㄤˊ ㄍㄨㄢ , ㄗㄨㄛˋ ㄉㄞˋ ㄔㄥˊ ㄅㄞˋ , ㄍㄨㄛˊ ㄕˋ ㄓ ㄅㄠˋ , ㄘㄥˊ ㄖㄨㄛˋ ㄕˋ ㄏㄨ ? ㄓˋ ㄅㄛˊ ㄐㄧˋ ㄙˇ , ㄦˊ ㄋㄞˇ ㄅㄨˋ ㄕㄥ ㄒㄧㄝˇ ㄑㄧˋ ㄓ ㄒㄧㄥˋ ㄒㄧㄥˋ , ㄍㄢ ㄗˋ ㄈㄨˋ ㄩˊ ㄘˋ ㄎㄜˋ ㄓ ㄌㄧㄡˊ 。 ㄏㄜˊ ㄗㄨˊ ㄉㄠˋ ㄗㄞ , ㄏㄜˊ ㄗㄨˊ ㄉㄠˋ ㄗㄞ ! ㄙㄨㄟ ㄖㄢˊ , ㄧˇ ㄍㄨㄛˊ ㄕˋ ㄦˊ ㄌㄨㄣˋ , ㄩˋ ㄖㄤˋ ㄍㄨˋ ㄅㄨˋ ㄗㄨˊ ㄧˇ ㄉㄤ ㄧˇ ; ㄅㄧˇ ㄔㄠˊ 爲 ㄔㄡˊ ㄉㄧˊ , ㄇㄨˋ 爲 ㄐㄩㄣ ㄔㄣˊ , ㄊㄧㄢˇ ㄖㄢˊ ㄦˊ ㄗˋ ㄉㄜˊ ㄓㄜˇ , ㄧㄡˋ ㄖㄤˋ ㄓ ㄗㄨㄟˋ ㄖㄣˊ ㄧㄝˇ 。 ㄧ !

豫讓論賞析

  豫讓在春秋末年曾做過晉貴族范氏、中行氏的家臣,因不被重用而投奔智伯。智伯非常尊重他。在趙、魏、韓三家貴族合謀滅了智氏之後,他改名換姓,潛入趙襄子宮中企圖行刺,未遂而被捕獲。釋放後,他又用漆身吞炭的辦法改變了容貌和聲音,再一次行刺,結果又一次被俘。於是,他要求趙襄子將衣服脫給他,他朝着衣服「三躍而擊之」,然後伏劍自殺。

  歷來人們都稱讚豫讓是忠義之士。文章作者認爲豫讓的行爲是不值得稱道的。真正的忠義應該表現在誘導君主「銷患於未形,保治於未然。」必要時以死進諫,促使君主悔悟。作者所提倡的做法,顯然比豫讓的行爲高明得多,但立論的目的無非是更有效的效忠於君主。文末,對那些朝秦暮楚的政客提出的批評,也是由此而來。

  戰國時的豫讓因爲捨身爲主報仇而被視爲忠義之士,歷來爲人所頌揚。作者做翻案文章,認爲身爲智伯所倚重的臣子的豫讓,應該盡到自己勸諫的職責,幫助智伯弭禍於未然。而充當刺客,在智伯因禍亡身後去爲他報仇,並不值得稱道,即所謂的小忠小義。

  史論是比較難寫的,它不但要有新意,而且要評論公允,以理服人,而不能失之偏頗。本文確實做到了上述的要求。豫讓之死,曾被史書渲染爲壯舉,「死之日,趙國志士聞之,皆爲涕泣」(見《史記·刺客列傳》),司馬遷稱讚他爲「名垂後世」的義士。然而方孝孺卻一反舊說,認爲他「何足道哉」,這必然要有充分的理由才能站得住腳。全文的論證中心在於對知己的家主應該採取「竭盡智謀,忠告善道,銷患於未形,保治於未然」的積極的態度,而不應「捐軀殞命於既敗之後,釣名沽譽,眩世駭俗」。我們認爲,他的觀點是有一定道理的。從智伯的失敗來看,可以說智伯是一個好大喜功而又缺乏策略的莽夫,他不能審時度勢,而只知一意孤行,終於導致敗亡,可稱咎由自取。豫讓在關鍵時刻既不能對他進行開導,而在智伯死後又輕率地以身相殉,實屬不夠明智之舉。作者在這裏只是就豫讓之死這一歷史事件進行評說,而不是全盤否定這個人物。所以在最後一段中,又把豫讓和那些厚顏無恥之徒進行了比較,說明他們之間有着根本的不同,這樣就使得作者的持論公允、客觀了。

  本文在結構上採取了層層深入的寫法。開頭先泛論「士君子立身事主」的要求,並不直接提到豫讓。第二段中把豫讓的言行進行了簡短的概括,並提出了作者的初步評價。第三段纔是全文的重點,他不但論證了豫讓之死爲不足取,而又爲其設計了一整套的對智伯進行規勸的方案,可稱周到之至。結尾時又做了一點補充,這就使得全文渾然一體,令人心服口服了。

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寧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號遜志,曾以「遜志」名其書齋,因其故裏舊屬緱城裏,故稱「緱城先生」;又因在漢中府任教授時,蜀獻王賜名其讀書處爲「正學」,亦稱「正學先生」,明朝大臣、學者、文學家、散文家、思想家。後因拒絕爲發動「靖難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擬即位詔書,被朱棣殺害。南明福王時追諡「文正」。 ...

方孝孺朗讀
()

猜你喜歡

楊子乘波換綵

()

脣上碧斑賓豹博,舌頭當的帝都丁。

頻呼小玉元無事,只要檀郎認得聲。

()

先生自說瀛洲路,多在青松白石間。海岸夜中常見日,
仙宮深處卻無山。犬隨鶴去遊諸洞,龍作人來問大還。
今日偶聞塵外事,朝簪未擲復何顏。

()

明月出東方,蟲聲初在戶。宿靄倏已收,庭階出芳杜。

流雲翻細波,坐對喜欲舞。秋色何悠揚,龍泉碧花古。

縕袍良非貧,所貴在清素。況值宵旰勤,側席思口苦。

紅日關寸心,移孝固其所。豸角養既成,山龍門應補。

乃知南阮心,不以萬金富。

()

嵌巖礧砢無津潤,踞地盤空隱霧深。萬竅怒號從定起,試聽枯木裏龍吟。

()

海上會看雲,飄飄迥不羣。扶桑紅日近,錦繡總成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