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女詞

幼女詞朗讀

幼女才六歲,未知巧與拙。

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

幼女詞注音

ㄧㄡˋ ㄋㄩˇ ㄘㄞˊ ㄌㄧㄡˋ ㄙㄨㄟˋ , ㄨㄟˋ ㄓ ㄑㄧㄠˇ ㄩˇ ㄓㄨㄛˊ 。

ㄒㄧㄤˋ ㄧㄝˋ ㄗㄞˋ ㄊㄤˊ ㄑㄧㄢˊ , ㄒㄩㄝˊ ㄖㄣˊ ㄅㄞˋ ㄒㄧㄣ ㄩㄝˋ 。

幼女詞賞析

  施肩吾有個天真可愛的小女兒,在詩中不止一次提到,如:「姊妹無多兄弟少,舉家鍾愛年最小。有時繞樹山雀飛,貪看不待畫眉了。」(《效古詞》)而這首《幼女詞》更是含蓄兼風趣的妙品。

  詩一開始就着力寫幼女之「幼」,先就年齡說,「才六歲」,說「才」不說「已」,意謂還小着呢。再就智力說,尚「未知巧與拙」。這話除表明「幼」外,更有多重意味。表面是說她分不清什麼是「巧」、什麼是「拙」這類較爲抽象的概念;其實,也意味着因幼稚不免常常弄「巧」成「拙」,比方說,會幹出「濃朱衍丹脣,黃吻爛漫赤」(左思),「移時施朱鉛,狼藉畫眉闊」(杜甫)一類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此外,這裏提「巧拙」實偏義於「巧」,暗關末句「拜新月」事。讀者一當把二者聯繫起來,就意會這是在七夕,如同目睹如此動人的「乞巧」場面:「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林傑《乞巧》)詩中並沒有對人物往事及活動場景作任何敘寫,由於巧下一字,就令人想象無窮,收到含蓄之效。

  前兩句刻劃女孩的幼稚之後,末二句就集中於一件情事。時間是七夕,因前面已由「巧」字作了暗示,三句只簡作一「夜」字。地點是「堂前」,這是能見「新月」的地方。小女孩幹什麼呢?她既未和別的孩子一樣去尋找螢火,也不向大人索瓜果,卻鄭重其事地在堂前學着大人「拜新月」呢。讀到這裏,令人忍俊不禁。「開簾見新月,即便下階拜」的少女拜月,意在乞巧,而這位「才六歲」的乳臭未乾的小女孩拜月,是「不知巧」而乞之,「與『細語人不聞』(李端《拜新月》)情事各別」(沈德潛語)啊。儘管作者敘述的語氣客觀,但「學人」二字傳達的語義卻是揶揄的。小女孩拜月,形式是成年的,內容卻是幼稚的,這形成一個衝突,幽默滑稽之感即由此產生。小女孩越是弄「巧」學人,便越發不能藏「拙」。這個「小大人」的形象既逗人而有趣,又純真而可愛。

  這類以歌頌童真爲主題的作品,可以追溯到晉左思《嬌女詩》,那首五古用鋪張的筆墨描寫了兩個小女孩種種天真情事,頗能窮形盡態。而五絕容不得鋪敘。如果把左詩比作畫中工筆,則此詩就是畫中寫意,它刪繁就簡,削多成一,集中筆墨,只就一件情事寫來,以概見幼女的全部天真,甚而勾畫出了一幅筆致幽默、妙趣橫生的風俗小品畫,顯示出作者白描手段的高超。

施肩吾

施肩吾(780-861),唐憲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進士,唐睦州分水縣桐峴鄉(賢德鄉)人,字希聖,號東齋,入道後稱棲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區第一位狀元(杭州孔子文化紀念館語),他集詩人、道學家、臺灣第一個民間開拓者於一身的歷史人物。 ...

施肩吾朗讀
()

猜你喜歡

開巖藏古佛,劈石試新硎。神蹟傳千載,天池瀉一泓。

亂山深處宿,一鳥喚時醒。不見當年雪,黑髮向天青。

()

書齋西數武,別有遠塵天。芒履偶然到,滄洲久自專。

藤蘿垂暮雨,桑柘起疏煙。景色新秋近,輕涼亦可憐。

()

古剎禮大士,虛堂息勞身。旋起憑欄望,舊徑還如新。

谷轉見行騎,山高截片雲。是時秋始孟,綠樹猶繁紛。

兩山闢仙境,一路無纖塵。嫋嫋旌旆影,隱現出嶙峋。

逸興一以暢,轉益憂懷頻。念彼隨從者,跋涉良苦辛。

()

浣沙溪上紵羅輕,少小吹笙學鳳鳴。近水荷花貪並蒂,依人燕雀羨雙成。

舞長自喜迎仙袂,燭滅何須絕客纓。已遣風光牽宿醉,獨無涼雨解新酲。

()

城狐社鼠屢驚騷,廟算頻煩聖主勞。百尺豐碑銘上將,萬家新鬼哭寒潮。

書生殄賊皆能武,草澤從公豈待招!幾輩白頭今日在,天教忠義翊清朝。

()

鬱鬱哀牢嶺,悠悠戛灑江。風清民抱樸,寨老樹傳邦。

萬物存靈魄,千年佑土龐。花街生妙趣,卜少試新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