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田記

義田記朗讀

  范文正公,蘇人也,平生好施與,擇其親而貧,疏而賢者,咸施之。

譯文:  范文正公,蘇州人,平時樂於用錢財幫助別人,選擇那關係親近而貧窮、關係疏遠而賢能的人,都予以幫助。

注釋:  范文正公:即范仲淹,字希文,諡文正。咸:都。

  方貴顯時,置負郭常稔之田千畝,號曰義田,以養濟羣族之人。日有食,歲有衣,嫁娶兇葬,皆有贍。擇族之長而賢者主其計,而時共出納焉。日食人一升,歲衣人一縑,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婦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數,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歲入給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給其所聚,沛然有餘而無窮。屏而家居俟代者與焉;仕而居官者罷其給。此其大較也。

譯文:  當他貴重顯達之時,購置近城保收的良田一千畝,稱作「義田」,用來養育救濟本家族的人們。使他們天天有飯吃,年年有衣穿,嫁女、娶妻、生病、喪葬都予以資助。選擇家族中年長輩高而且賢德的人主管帳目,經常總計收入和支出。每天的飯,一人供給一升米;每年的衣服,每人分給一匹細絹。嫁閨女的發給五十千錢,閨女改嫁的發給三十千錢;娶兒媳婦的發給三十千錢,再娶的發給十五千錢;喪葬發給的費用和閨女再嫁的數目相同,孩子的喪事發錢十千。族人聚居的九十多口,義田每年收入供分配用的稻子八百斛,用它所收入的糧食,來供應在這裏的聚居的族人,充裕有餘而無枯竭之時。退居在家、等待職務的人予以供給,出仕爲官的人則停止供給。這就是它的大致情況。

注釋:  屏:棄,指丟了官。稔:莊稼成熟。贍:富足,足夠。縑:雙絲的細絹。斛:中國舊量器名,亦是容量單位,一斛本爲十鬥,後來改爲五鬥。沛然:充盛貌。俟:等待。

  初,公之未貴顯也,嘗有志於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爲西帥,及參大政,於是始有祿賜之入,而終其志。公既歿,後世子孫修其業,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雖位充祿厚,而貧終其身。歿之日,身無以爲斂,子無以爲喪,唯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而已。

譯文:  當初,范公還未貴重顯達時,就曾有過這種願望,而無力實現長達二十年之久。後來做了西部邊境的統帥,又入朝參與主持朝政,從此纔開始有了俸祿賞賜的收入,而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志願。他去世之後,後代的子孫修明他的事業,繼承他的志向,和他在世的時候一樣。他雖地位高俸祿多,卻終生過着清貧的生活。逝世的時候,甚至沒有錢財裝殮,子女們也沒有錢財爲他舉辦像樣的喪事。他只是把救濟貧寒、養活親族的道義,留傳給子女罷了。

  昔晏平仲敝車羸馬,桓子曰:「是隱君之賜也。」晏子曰:「自臣之貴,父之族,無不乘車者;母之族,無不足於衣食者;妻之族,無凍餒者;齊國之士,待臣而舉火者,三百餘人。以此而爲隱君之賜乎?彰君之賜乎?」於是齊侯以晏子之觴而觴桓子。予嘗愛晏子好仁,齊侯知賢,而桓子服義也。又愛晏子之仁有等級,而言有次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後及其疏遠之賢。孟子曰:「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晏子爲近之。觀文正之義,賢於平仲,其規模遠舉又疑過之。

譯文:  古時候晏平仲乘破車、駕瘦馬。陳桓子說:「這是隱瞞君主的賞賜啊。」晏子回答說:「自從我顯貴以後,父系的親族,沒有不坐車的人;母系的親族,沒有衣食不足的人;妻子的親族,沒有挨餓受凍的;齊國的士子,等待我的接濟而點火做飯的有三百多人。像這樣,是隱瞞君主的賞賜呢?還是彰明君主的賞賜呢?」於是齊君使用晏子的酒杯,罰桓子飲酒。我仰慕晏子好行仁德,齊君瞭解賢者,而桓子能認錯服義。又仰慕晏子的仁德有親疏層次之分,而言辭有井然的次序:先說父系親族,後說母系親族,再說妻子的親族,最後才提到關係疏遠的賢者。孟子說:「由愛自己的親人而施仁德於民衆,由對民衆仁德而愛惜世間萬物。」晏子的作爲接近於這一點啊。現在從范文正公的購置義田這件事來看,是比晏平仲還要賢明啊。他施行的規模的久遠和全面,恐怕是要超過晏子的。

注釋:  服義:在正確的道理或正義面前,表示心服。這裏指桓子受觴而不辭。

  嗚呼!世之都三公位,享萬鍾祿,其邸第之雄,車輿之飾,聲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門而入者,豈少也哉!況於施賢乎!其下爲卿,爲大夫,爲士,廩稍之充,奉養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瓢囊爲溝中瘠者,又豈少哉?況於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譯文:  啊!當今世上那些身居三公職位,享受萬鍾祿米的人,他們宅第的雄偉,車駕的華麗,歌妓的衆多,妻兒的富有,僅是爲滿足自己一個人的私慾而已。本族的親人不能登門的,難道還少嗎?何況說幫助疏遠的賢者呢?地位在他們以下的是卿,是大夫,是士,祿米的充裕,享用的豐富,也僅是爲滿足自己一個人的私慾而已。本族的親人,拿着破碗討飯,成爲溝中的餓殍的,難道少嗎?何況對於其它的人呢?這些人都是范文正公的罪人啊!

注釋:  廩稍:公家給予的糧食。溝中瘠:指餓死在溝渠中。瘠,通「胔」。負敦:靠近城敦。負,背倚。俟:等待。嘗:曾經。

  公之忠義滿朝廷,事業滿邊隅,功名滿天下,後必有史官書之者,予可無錄也。獨高其義,因以遺於世雲。

譯文:  范文正公的忠義譽滿朝廷,業跡流佈邊境,功名傳遍天下,後代一定會有史官記載的,我可以不用贅述了。唯獨敬仰推崇他的道義,因而記敘「義田」之事以留贈世人。

義田記注音

   ㄈㄢˋ ㄨㄣˊ ㄓㄥˋ ㄍㄨㄥ , ㄙㄨ ㄖㄣˊ ㄧㄝˇ , ㄆㄧㄥˊ ㄕㄥ ㄏㄠˇ ㄕ ㄩˇ , ㄗㄜˊ ㄑㄧˊ ㄑㄧㄣ ㄦˊ ㄆㄧㄣˊ , ㄕㄨ ㄦˊ ㄒㄧㄢˊ ㄓㄜˇ , ㄒㄧㄢˊ ㄕ ㄓ 。

   ㄈㄤ ㄍㄨㄟˋ ㄒㄧㄢˇ ㄕˊ , ㄓˋ ㄈㄨˋ ㄍㄨㄛ ㄔㄤˊ ㄖㄣˇ ㄓ ㄊㄧㄢˊ ㄑㄧㄢ ㄇㄨˇ , ㄏㄠˋ ㄩㄝ ㄧˋ ㄊㄧㄢˊ , ㄧˇ ㄧㄤˇ ㄐㄧˋ 羣 ㄗㄨˊ ㄓ ㄖㄣˊ 。 ㄖˋ ㄧㄡˇ ㄕˊ , ㄙㄨㄟˋ ㄧㄡˇ ㄧ , ㄐㄧㄚˋ ㄑㄩˇ ㄒㄩㄥ ㄗㄤˋ , ㄐㄧㄝ ㄧㄡˇ ㄕㄢˋ 。 ㄗㄜˊ ㄗㄨˊ ㄓ ㄔㄤˊ ㄦˊ ㄒㄧㄢˊ ㄓㄜˇ ㄓㄨˇ ㄑㄧˊ ㄐㄧˋ , ㄦˊ ㄕˊ ㄍㄨㄥˋ ㄔㄨ ㄋㄚˋ ㄧㄢ 。 ㄖˋ ㄕˊ ㄖㄣˊ ㄧ ㄕㄥ , ㄙㄨㄟˋ ㄧ ㄖㄣˊ ㄧ ㄐㄧㄢ , ㄐㄧㄚˋ ㄋㄩˇ ㄓㄜˇ ㄨˇ ㄕˊ ㄑㄧㄢ , ㄗㄞˋ ㄐㄧㄚˋ ㄓㄜˇ ㄙㄢ ㄕˊ ㄑㄧㄢ , ㄑㄩˇ ㄈㄨˋ ㄓㄜˇ ㄙㄢ ㄕˊ ㄑㄧㄢ , ㄗㄞˋ ㄑㄩˇ ㄓㄜˇ ㄕˊ ㄨˇ ㄑㄧㄢ , ㄗㄤˋ ㄓㄜˇ ㄖㄨˊ ㄗㄞˋ ㄐㄧㄚˋ ㄓ ㄕㄨˋ , ㄗㄤˋ ㄧㄡˋ ㄓㄜˇ ㄕˊ ㄑㄧㄢ 。 ㄗㄨˊ ㄓ ㄐㄩˋ ㄓㄜˇ ㄐㄧㄡˇ ㄕˊ ㄎㄡˇ , ㄙㄨㄟˋ ㄖㄨˋ ㄍㄟˇ ㄉㄠˋ ㄅㄚ ㄅㄞˇ ㄏㄨˊ 。 ㄧˇ ㄑㄧˊ ㄙㄨㄛˇ ㄖㄨˋ , ㄍㄟˇ ㄑㄧˊ ㄙㄨㄛˇ ㄐㄩˋ , ㄆㄟˋ ㄖㄢˊ ㄧㄡˇ ㄩˊ ㄦˊ ㄨˊ ㄑㄩㄥˊ 。 ㄆㄧㄥˊ ㄦˊ ㄐㄧㄚ ㄐㄩ ㄙˋ ㄉㄞˋ ㄓㄜˇ ㄩˇ ㄧㄢ ; ㄕˋ ㄦˊ ㄐㄩ ㄍㄨㄢ ㄓㄜˇ ㄅㄚˋ ㄑㄧˊ ㄍㄟˇ 。 ㄘˇ ㄑㄧˊ ㄉㄚˋ ㄐㄧㄠˋ ㄧㄝˇ 。

   ㄔㄨ , ㄍㄨㄥ ㄓ ㄨㄟˋ ㄍㄨㄟˋ ㄒㄧㄢˇ ㄧㄝˇ , ㄔㄤˊ ㄧㄡˇ ㄓˋ ㄩˊ ㄕˋ ㄧˇ , ㄦˊ ㄌㄧˋ ㄨㄟˋ ㄉㄞˇ ㄓㄜˇ ㄦˋ ㄕˊ ㄋㄧㄢˊ 。 ㄐㄧˋ ㄦˊ 爲 ㄒㄧ˙ ㄕㄨㄞˋ , ㄐㄧˊ ㄘㄢ ㄉㄚˋ ㄓㄥˋ , ㄩˊ ㄕˋ ㄕˇ ㄧㄡˇ ㄌㄨˋ ㄘˋ ㄓ ㄖㄨˋ , ㄦˊ ㄓㄨㄥ ㄑㄧˊ ㄓˋ 。 ㄍㄨㄥ ㄐㄧˋ ㄇㄛˋ , ㄏㄡˋ ㄕˋ ㄗˇ ㄙㄨㄣ ㄒㄧㄡ ㄑㄧˊ ㄧㄝˋ , ㄔㄥˊ ㄑㄧˊ ㄓˋ , ㄖㄨˊ ㄍㄨㄥ ㄓ ㄘㄨㄣˊ ㄧㄝˇ 。 ㄍㄨㄥ ㄙㄨㄟ ㄨㄟˋ ㄔㄨㄥ ㄌㄨˋ ㄏㄡˋ , ㄦˊ ㄆㄧㄣˊ ㄓㄨㄥ ㄑㄧˊ ㄕㄣ 。 ㄇㄛˋ ㄓ ㄖˋ , ㄕㄣ ㄨˊ ㄧˇ 爲 ㄌㄧㄢˋ , ㄗ˙ ㄨˊ ㄧˇ 爲 ㄙㄤ , ㄨㄟˊ ㄧˇ ㄕ ㄆㄧㄣˊ ㄏㄨㄛˊ ㄗㄨˊ ㄓ ㄧˋ , ㄧˊ ㄑㄧˊ ㄗ˙ ㄦˊ ㄧˇ 。

   ㄒㄧˊ ㄧㄢˋ ㄆㄧㄥˊ ㄓㄨㄥˋ ㄅㄧˋ ㄔㄜ ㄌㄟˊ ㄇㄚˇ , ㄏㄨㄢˊ ㄗˇ ㄩㄝ :「 ㄕˋ ㄧㄣˇ ㄐㄩㄣ ㄓ ㄘˋ ㄧㄝˇ 。」 ㄧㄢˋ ㄗˇ ㄩㄝ :「 ㄗˋ ㄔㄣˊ ㄓ ㄍㄨㄟˋ , ㄈㄨˋ ㄓ ㄗㄨˊ , ㄨˊ ㄅㄨˋ ㄔㄥˊ ㄔㄜ ㄓㄜˇ ; ㄇㄨˇ ㄓ ㄗㄨˊ , ㄨˊ ㄅㄨˋ ㄗㄨˊ ㄩˊ ㄧ ㄕˊ ㄓㄜˇ ; ㄑㄧ ㄓ ㄗㄨˊ , ㄨˊ ㄉㄨㄥˋ ㄋㄟˇ ㄓㄜˇ ; ㄑㄧˊ ㄍㄨㄛˊ ㄓ ㄕˋ , ㄉㄞˋ ㄔㄣˊ ㄦˊ ㄐㄩˇ ㄏㄨㄛˇ ㄓㄜˇ , ㄙㄢ ㄅㄞˇ ㄩˊ ㄖㄣˊ 。 ㄧˇ ㄘˇ ㄦˊ 爲 ㄧㄣˇ ㄐㄩㄣ ㄓ ㄘˋ ㄏㄨ ? ㄓㄤ ㄐㄩㄣ ㄓ ㄘˋ ㄏㄨ ?」 ㄩˊ ㄕˋ ㄑㄧˊ ㄏㄡˊ ㄧˇ ㄧㄢˋ ㄗˇ ㄓ ㄕㄤ ㄦˊ ㄕㄤ ㄏㄨㄢˊ ㄗ˙ 。 ㄩˇ ㄔㄤˊ ㄞˋ ㄧㄢˋ ㄗˇ ㄏㄠˇ ㄖㄣˊ , ㄑㄧˊ ㄏㄡˊ ㄓ ㄒㄧㄢˊ , ㄦˊ ㄏㄨㄢˊ ㄗ˙ ㄈㄨˊ ㄧˋ ㄧㄝˇ 。 ㄧㄡˋ ㄞˋ ㄧㄢˋ ㄗˇ ㄓ ㄖㄣˊ ㄧㄡˇ ㄉㄥˇ ㄐㄧˊ , ㄦˊ ㄧㄢˊ ㄧㄡˇ ㄘˋ ㄧㄝˇ ; ㄒㄧㄢ ㄈㄨˋ ㄗㄨˊ , ㄘˋ ㄇㄨˇ ㄗㄨˊ , ㄘˋ ㄑㄧ ㄗㄨˊ , ㄦˊ ㄏㄡˋ ㄐㄧˊ ㄑㄧˊ ㄕㄨ ㄩㄢˇ ㄓ ㄒㄧㄢˊ 。 ㄇㄥˋ ㄗˇ ㄩㄝ :「 ㄑㄧㄣ ㄑㄧㄣ ㄦˊ ㄖㄣˊ ㄇㄧㄣˊ , ㄖㄣˊ ㄇㄧㄣˊ ㄦˊ ㄞˋ ㄨˋ 。」 ㄧㄢˋ ㄗˇ 爲 ㄐㄧㄣˋ ㄓ 。 ㄍㄨㄢ ㄨㄣˊ ㄓㄥˋ ㄓ ㄧˋ , ㄒㄧㄢˊ ㄩˊ ㄆㄧㄥˊ ㄓㄨㄥˋ , ㄑㄧˊ ㄍㄨㄟ ㄇㄛˊ ㄩㄢˇ ㄐㄩˇ ㄧㄡˋ ㄧˊ ㄍㄨㄛˋ ㄓ 。

   ㄨ ㄏㄨ ! ㄕˋ ㄓ ㄉㄡ ㄙㄢ ㄍㄨㄥ ㄨㄟˋ , ㄒㄧㄤˇ ㄨㄢˋ ㄓㄨㄥ ㄌㄨˋ , ㄑㄧˊ ㄉㄧˇ ㄉㄧˋ ㄓ ㄒㄩㄥˊ , ㄔㄜ ㄩˊ ㄓ ㄕˋ , ㄕㄥ ㄙㄜˋ ㄓ ㄉㄨㄛ , ㄑㄧ ㄋㄨˊ ㄓ ㄈㄨˋ , ㄓˇ ㄏㄨ ㄧˋ ㄐㄧˇ ㄦˊ ㄧˇ , ㄦˊ ㄗㄨˊ ㄓ ㄖㄣˊ ㄅㄨˋ ㄉㄜˊ ㄑㄧˊ ㄇㄣˊ ㄦˊ ㄖㄨˋ ㄓㄜˇ , ㄑㄧˇ ㄕㄠˇ ㄧㄝˇ ㄗㄞ ! ㄎㄨㄤˋ ㄩˊ ㄕ ㄒㄧㄢˊ ㄏㄨ ! ㄑㄧˊ ㄒㄧㄚˋ 爲 ㄑㄧㄥ ,爲 ㄉㄞˋ ㄈㄨ ,爲 ㄕˋ , ㄌㄧㄣˇ ㄕㄠ ㄓ ㄔㄨㄥ , ㄈㄥˋ ㄧㄤˋ ㄓ ㄏㄡˋ , ㄓˇ ㄏㄨ ㄧˋ ㄐㄧˇ ㄦˊ ㄧˇ ; ㄦˊ ㄗㄨˊ ㄓ ㄖㄣˊ ㄘㄠ ㄆㄧㄠˊ ㄋㄤˊ 爲 ㄍㄡ ㄓㄨㄥ ㄐㄧˊ ㄓㄜˇ , ㄧㄡˋ ㄑㄧˇ ㄕㄠˇ ㄗㄞ ? ㄎㄨㄤˋ ㄩˊ ㄊㄚ ㄖㄣˊ ㄏㄨ ! ㄕˋ ㄐㄧㄝ ㄍㄨㄥ ㄓ ㄗㄨㄟˋ ㄖㄣˊ ㄧㄝˇ 。

   ㄍㄨㄥ ㄓ ㄓㄨㄥ ㄧˋ ㄇㄢˇ ㄔㄠˊ ㄊㄧㄥˊ , ㄕˋ ㄧㄝˋ ㄇㄢˇ ㄅㄧㄢ ㄩˊ , ㄍㄨㄥ ㄇㄧㄥˊ ㄇㄢˇ ㄊㄧㄢ ㄒㄧㄚˋ , ㄏㄡˋ ㄅㄧˋ ㄧㄡˇ ㄕˇ ㄍㄨㄢ ㄕㄨ ㄓ ㄓㄜˇ , ㄩˇ ㄎㄜˇ ㄨˊ ㄌㄨˋ ㄧㄝˇ 。 ㄉㄨˊ ㄍㄠ ㄑㄧˊ ㄧˋ , ㄧㄣ ㄧˇ ㄧˊ ㄩˊ ㄕˋ ㄩㄣˊ 。

義田記釋義

譯文

  范文正公,蘇州人,平時樂於用錢財幫助別人,選擇那關係親近而貧窮、關係疏遠而賢能的人,都予以幫助。當他貴重顯達之時,購置近城保收的良田一千畝,稱作「義田」,用來養育救濟本家族的人們。使他們天天有飯吃,年年有衣穿,嫁女、娶妻、生病、喪葬都予以資助。選擇家族中年長輩高而且賢德的人主管帳目,經常總計收入和支出。每天的飯,一人供給一升米;每年的衣服,每人分給一匹細絹。嫁閨女的發給五十千錢,閨女改嫁的發給三十千錢;娶兒媳婦的發給三十千錢,再娶的發給十五千錢;喪葬發給的費用和閨女再嫁的數目相同,孩子的喪事發錢十千。族人聚居的九十多口,義田每年收入供分配用的稻子八百斛,用它所收入的糧食,來供應在這裏的聚居的族人,充裕有餘而無枯竭之時。退居在家、等待職務的人予以供給,出仕爲官的人則停止供給。這就是它的大致情況。

  當初,范公還未貴重顯達時,就曾有過這種願望,而無力實現長達二十年之久。後來做了西部邊境的統帥,又入朝參與主持朝政,從此纔開始有了俸祿賞賜的收入,而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志願。他去世之後,後代的子孫修明他的事業,繼承他的志向,和他在世的時候一樣。他雖地位高俸祿多,卻終生過着清貧的生活。逝世的時候,甚至沒有錢財裝殮,子女們也沒有錢財爲他舉辦像樣的喪事。他只是把救濟貧寒、養活親族的道義,留傳給子女罷了。

  古時候晏平仲乘破車、駕瘦馬。陳桓子說:「這是隱瞞君主的賞賜啊。」晏子回答說:「自從我顯貴以後,父系的親族,沒有不坐車的人;母系的親族,沒有衣食不足的人;妻子的親族,沒有挨餓受凍的;齊國的士子,等待我的接濟而點火做飯的有三百多人。像這樣,是隱瞞君主的賞賜呢?還是彰明君主的賞賜呢?」於是齊君使用晏子的酒杯,罰桓子飲酒。我仰慕晏子好行仁德,齊君瞭解賢者,而桓子能認錯服義。又仰慕晏子的仁德有親疏層次之分,而言辭有井然的次序:先說父系親族,後說母系親族,再說妻子的親族,最後才提到關係疏遠的賢者。孟子說:「由愛自己的親人而施仁德於民衆,由對民衆仁德而愛惜世間萬物。」晏子的作爲接近於這一點啊。現在從范文正公的購置義田這件事來看,是比晏平仲還要賢明啊。他施行的規模的久遠和全面,恐怕是要超過晏子的。

  啊!當今世上那些身居三公職位,享受萬鍾祿米的人,他們宅第的雄偉,車駕的華麗,歌妓的衆多,妻兒的富有,僅是爲滿足自己一個人的私慾而已。本族的親人不能登門的,難道還少嗎?何況說幫助疏遠的賢者呢?地位在他們以下的是卿,是大夫,是士,祿米的充裕,享用的豐富,也僅是爲滿足自己一個人的私慾而已。本族的親人,拿着破碗討飯,成爲溝中的餓殍的,難道少嗎?何況對於其它的人呢?這些人都是范文正公的罪人啊!

  范文正公的忠義譽滿朝廷,業跡流佈邊境,功名傳遍天下,後代一定會有史官記載的,我可以不用贅述了。唯獨敬仰推崇他的道義,因而記敘「義田」之事以留贈世人。

註釋

范文正公:即范仲淹,字希文,諡文正。

咸:都

屏:棄,指丟了官。

服義:在正確的道理或正義面前,表示心服。這裏指桓子受觴而不辭。

廩稍:公家給予的糧食。

溝中瘠:指餓死在溝渠中。瘠,通「胔」。

負敦:靠近城敦。負,背倚。

俟:等待

嘗:曾經

義田記賞析

  本文通篇以「義」字作線眼,旨在表彰范文正公自奉儉約,購置義田,以養濟羣族之人的高風義行。全文采取先敘後議的方式,略可分爲敘述、議論與補述三大部分,又可細分爲六段:

  大抵前三段以敘述爲主,是文章的主體。將范文正公樂於助人的秉性、義田制度的概況及設立義田的夙願,作了一個簡要的說明,以爲後段的議論作張本。

  首段言簡意賅,以「平生好施與,擇其親而貧,疏而賢者,咸施之」作爲全文的綱領,用以提起下文。文中點明範文正公「好施予」、「贍族人」之善性,是爲創辦義田的伏筆;且強調施助並非來者不拒的浮濫,而是以「親而貧,疏而賢」爲主要對象。

  第二段由總敘而分敘,採取節節進逼的手法,詳細記敘義田設置的經過及其良好的規模製度。以「方貴顯時」點出時機,「號曰義田」點出主題,「養濟羣族之人」說明義田的目的,「日有食,歲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贍」爲總綱,並領起下文,然後再將救助的概況、對象、管理者及自給自足的運作方式作原則性的概述,具體而微地使人感受到范文正公義田的規模輪廓。尤其在敘述施行辦法時,爲避免行文之僵化、句式之刻板,特別使用「錯綜格」中「抽換詞面」的修辭方法,例如在「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等四句同樣敘述文句之後,轉用「葬者如再嫁之數」的表述方法,使得規章制度的介紹,不致於失之嚴肅呆滯,反而使得語氣鮮活靈動,引人共鳴。

  第三段則採用追敘法,以「嘗有志於是矣,而力未逮者三十年」,追溯范文正公立志多年方能實現的艱苦歷程,更加突顯這份志業的艱難與志向的堅定。再以子孫修業承志的情形「如公之存也」,來展現子孫的賢肖以襯託范文正公的高潔人格,並可由此見出義田制度「規模遠舉」之可能,這尤其是「終其身而沒」的前賢們,無法望其項背的所在。更進一層以「歿之日,身無以爲斂,子無以爲喪,惟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孫而已」描寫出范文正公自奉儉約、養濟羣族的仁者襟懷與高潔人格,令人感動。

  第四、五兩段爲議論。第四段也是先敘後議,以晏子親親仁民的美德正襯范文正公「規模遠舉」之賢在晏平仲之上。文中先以較大篇幅敘述晏子賙濟齊士三百餘人的故事,並以「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後及其疏遠之賢。」儒家之「仁有等級」與孟子「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的德性比擬之,用以證明晏子的確具有仁者的心懷;以襯託法歸結於「觀文正之義,賢於平仲」兩句,晏子已賢,而范文正公則更加是難能可貴,「其規模遠舉,又疑過之」正是在極盡讚美晏子之後,以賢襯賢,墊高范文正公好仁之德,節節逼進,處處蓄勢,文章氣勢流暢且具有說服力。此外,在桓子與晏子的對話之中,人物語言之神態表情,栩栩如生,頗具有臨場感。

  第五段則以今昔對比,感慨世風日下,只圖一己之享樂,而不知推己及人之仁愛。以「歿之日,身無以爲殮,子無以爲喪」的事實與「世之都三公位,享萬鍾祿」的達官顯宦「奉養之厚,止乎一己」的現象作鮮明的對比,用不肯濟人飢寒的權貴顯宦,來反襯范文正公之義行可風。尤其是以四個連句的排比,極寫顯宦之奢靡享樂、卿士大夫及士人自養豐厚,又以「況於施賢乎!」、「況於他人乎?」兩層,照應范文正公的「義」,而歸納出:「是皆公之罪人也」的結論,真是當頭棒喝,發人深省。在這兩段一揚一抑、借賓顯主的映襯寫法之中,既可以深化主題的意境引人共鳴,同時也表現出作者內心世界的價值判斷與好惡取捨。

  末段補述所以寫作此篇文章之緣故。先以三句排比句來總結范文正公一生的行跡與事功,表達對范文正公無盡的崇敬與景仰,然而此事後世必有史官會加以記載。作者只是就「獨高其義,因以遺於世」的一筆扣題,標明其作記命意的所在。

  全文以記事爲主,記人爲輔,在平實流暢的筆調中,既批判了世風日下,自養豐厚,而無視族人飢苦之自私之士,也讓我們對范公自奉儉約,賙濟羣族,人飢己飢的高風義舉更加景仰嚮慕,想見其爲人。

錢公輔

錢公輔(1021~1072),字君倚,武進(今江蘇常州)人。宋代詩人。少從胡翼之學,有名吳中。仁宗皇祐元年(1049)進士(《宋詩拾遺》卷四)。歷通判越州、知明州,擢知制誥。英宗即位,謫滁州團練使。神宗立,拜天章閣待制知鄧州,復知制誥,知諫院。熙寧四年(1071),由知江寧府徙知揚州(《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二三)。五年,卒(同上書卷二四○),年五十二。《宋史》卷三二一有傳。 ...

錢公輔朗讀
()

猜你喜歡

沈醉西風有底愁,冰輪重見月如鉤。爐藏桂燼香猶爇,鐙灺蘭缸焰未收。

可憶婿鄉騎竹馬,難從童阜問金牛。輸他意緒澄於水,靜夜吟詩獨倚樓。

()

良夜迢迢低玉繩,望雙星。羅衣偷卸若爲情,細叮嚀。

拗住銀鉤紅燭背,悄無聲。是何意態意怦怦。問卿卿。

()

端州白石天下稀,聲含宮商人不知。斲瑤琴長四尺,輕如一片番流離。

石音最是難調者,碧玉老人能大雅。繇來太古本無弦,不是希聲知者寡。

無弦吾欲並無琴,琴向高山流水尋。天籟元從人籟出,非君誰識此元音。

君今欲向瀟湘去,此是重華揮手處。五絃一一在天風,二女雙雙出煙雨。

詩篇投向洞庭波,山鬼篁中答嘯歌。幽蘭積雪頻相寄,慰我相思愁夢多。

()

我昔未遇君,先與君兄交。聞有弱冠弟,關覽凌羣髦。

但視兄卓奇,知非人過褒。鄰郡面易謀,鄙願胸久操。

意外君能來,來適與我遭。炯炯秋虹姿,天雲軒之高。

我意頗自雄,爲君嗒焉撓。應使大地春,黯色慚蓬蒿。

抑我壯猶廢,畏廁後生豪。蕪陋膺濫名,詎能君識逃?

矧得應與劉,左右森聯鑣。一席羅衆奇,誰復分鷸鷮?

不知何善緣,投漆盡如膠。使我宛轉腸,轆轤等所勞。

急敞庭東楹,拂拭檐蠨蛸。濯露江城嵐,合束孤篁梢。

篁底三五鶯,靜翼糾纏牢。照以苔光澄,綺謝花雲包。

軋軋清語聲,冰繭空機繅。爲呼竈下童,挈瓶沽鄰醪。

真性挾與流,未容禁酕醄。我篋長物無,尚有鸊鵜刀。

日夕愁露芒,至此更難韜。委蒙君等愛,幸弗譏狂騷。

天壤萬路寬,勢獨窮吾曹。中原氣清曠,坐看諸君翱。

弗忘禿羽鶖,伏病荊榛巢。杯酒屋漏中,誓已千秋要。

千秋綿寸心,古哲通蘭虈。而況咫尺蹤,不隔山川遙。

撤樽風雨來,入夜聞颾颾。浩歌君子行,壁影舒裳袍。

()

一望雲煙渺,蛩聲四壁秋。有懷頻問月,無興強登樓。

水隔三秋恨,星分兩地愁。相思渾不寐,欲汎剡溪舟。

()

黃金縷水細粼粼,葑合平池綠似雲。鸚鵡無言初病瘴,丁香不結又經春。

行稀蠟屐留前齒,坐久玉琴生斷紋。幾度憑欄愁舉袂,春花半作庾公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