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蕩寶冠寺

雁蕩寶冠寺朗讀

行向石欄立,清寒不可雲。

譯文:我走到了溪水邊,憑倚着石欄;心中的思潮難以表達,只覺得.*陣陣清寒襲人。

注釋:雁蕩:山名,雁蕩山主體位於浙江省溫州市東北部海濱,小部在臺州市溫嶺南境。寶冠寺:雁蕩山十八古剎之一。雲:說。

流來橋下水,半是洞中雲。

譯文:那橋下嘩嘩流淌的泉水,多半是山洞裏的白雲化成。

欲住逢年盡,因吟過夜分。

譯文:我多想在這裏住上一陣子,可又正逢一年將盡,對着這美景留戀忘返,再三吟詠,不知不覺已過了夜半時分。

注釋:夜分:夜半。

蕩陰當絕頂,一雁未曾聞。

譯文:山頂的小湖是如此地寂靜,連棲息的大雁,也一聲不吭。

注釋:蕩陰:陰寒之氣迴盪瀰漫。絕頂:最高的山頂。一雁未曾聞:雁蕩山上有雁湖崗,崗頂有湖,蘆葦叢生,秋天時鴻雁常來棲宿。這句意謂天寒,雁已離去。

雁蕩寶冠寺注音

ㄒㄧㄥˊ ㄒㄧㄤˋ ㄕˊ ㄌㄢˊ ㄌㄧˋ , ㄑㄧㄥ ㄏㄢˊ ㄅㄨˋ ㄎㄜˇ ㄩㄣˊ 。

ㄌㄧㄡˊ ㄌㄞˊ ㄑㄧㄠˊ ㄒㄧㄚˋ ㄕㄨㄟˇ , ㄅㄢˋ ㄕˋ ㄉㄨㄥˋ ㄓㄨㄥ ㄩㄣˊ 。

ㄩˋ ㄓㄨˋ ㄈㄥˊ ㄋㄧㄢˊ ㄐㄧㄣˋ , ㄧㄣ ㄧㄣˊ ㄍㄨㄛˋ ㄧㄝˋ ㄈㄣ 。

ㄉㄤˋ ㄧㄣ ㄉㄤ ㄐㄩㄝˊ ㄉㄧㄥˇ , ㄧ ㄧㄢˋ ㄨㄟˋ ㄘㄥˊ ㄨㄣˊ 。

雁蕩寶冠寺釋義

譯文

我走到了溪水邊,憑倚着石欄;心中的思潮難以表達,只覺得.*陣陣清寒襲人。

那橋下嘩嘩流淌的泉水,多半是山洞裏的白雲化成。

我多想在這裏住上一陣子,可又正逢一年將盡,對着這美景留戀忘返,再三吟詠,不知不覺已過了夜半時分。

山頂的小湖是如此地寂靜,連棲息的大雁,也一聲不吭。

註釋

雁蕩:山名,雁蕩山主體位於浙江省溫州市東北部海濱,小部在臺州市溫嶺南境。素以獨特的奇峯怪石、飛瀑流泉、古洞畸穴、雄嶂勝門和凝翠碧潭揚名海內外,被譽爲「海上名山,寰中絕勝」,史稱「東南第一山」。寶冠寺:雁蕩山十八古剎之一。

雲:說。

夜分:夜半。

蕩陰:陰寒之氣迴盪瀰漫。絕頂:最高的山頂。

一雁未曾聞:雁蕩山上有雁湖崗,崗頂有湖,蘆葦叢生,秋天時鴻雁常來棲宿。這句意謂天寒,雁已離去。

參考資料:

1、王永照 朱剛注.宋詩一百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36

雁蕩寶冠寺賞析

  寶冠寺是雁蕩山四大名剎之一。雁蕩山以瀑布奇峯著名,這首詩打破常規,題目是題寶冠寺,重點不寫雁蕩的峯巖瀑布,甚至無一字寫到寺廟,只是描繪環境的幽靜,突出自己的心靈感受。

  詩開門見山,首聯就把自己置身在山寺中,寫環境,抒感受。詩說自己漫步在寺內,在流水邊駐足,憑倚着石欄杆,只覺得有一股說不出的清寒。清寒是人對外部氣候的感受,沒有什麼難以表達之處,詩人說「不可雲」,是因爲山中寒冷,又逢歲暮,自然寒氣逼人,這不是詩人唯一的感覺;更重要的是如此幽寂的環境,使詩人心中產生了另一種清寒的感受,這感受很複雜,是淡泊名利、陶洗心境、出世達觀等種種感受的總和,因此不可名狀,難以敘述概括,只能用「不可雲」三字來代表。雖然「不可雲」,但必要抒發,詩接着便巧妙地借景達意,說眼見橋下流來清寒的泉水,想到其源頭,抬頭觀望,巖洞谽然,由此便推測流水的清寒,是因爲它是石洞中的雲朵所化。這樣寫,境的清寒與人的高潔全都予以表露了。這種表現方法,就是歷來詩家所說的「不寫之寫」,「鴛鴦繡了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元好問《論詩》),不明白說,讓讀者自己品味。也達到了司空圖《詩品》含蓄的標準:「不着一字,盡得風流。語不涉己,若不堪憂。是有真宰,與之沉浮……淺深聚散,萬取一收。」

  三、四聯仍然用前兩聯手法,一聯抒情,一聯以景蘊情。環境如此岑寂,詩人的情懷如此淡泊,境與情吻合無間,詩人就不由自主地產生了留戀忘返的心情。第三聯明白說出自己的情感,在表現時先抑後揚,出句說自己想在這裏住段時間,可是正逢年末,非得回家去;因爲不能住下的遺憾,對句便寫自己在幽闃的環境中反覆吟詠,不知不覺到了半夜。這樣寫,又回照了上文。尾聯以景色來反襯心情的淡泊。雁蕩山頂有湖,四季不幹,是越冬大雁棲息的所在,雁蕩山即以此得名。詩寫聽不見一聲雁鳴,是實事,同時用以突出夜深時萬籟俱靜的場面。詩人在這樣的深夜尚不回去,他的胸懷就自然可知了。

  詩的第二聯「流來橋下水,半是洞中雲」是衆口傳頌的名聯。詩人通過自己的感受,由水的寒想到高處的寒,由高處又想到雲與水的關係,從而把兩者相聯繫,表現那一特定環境與特定心情,趙師秀對雲水之間常常產生通感,喜歡把它們組合成一個場景,或硬把它們相互聯繫,如他在另一首名作《薛氏瓜廬》中寫道:「野水多於地,春山半是雲。」詩這聯,元方回《瀛奎律髓》曾指出是參考了唐杜荀鶴的「只應松上鶴,便是洞中人」句,這是從構思的角度上來說。如果從趙師秀喜在雲與水上做文章的角度上看,詩更接近於武陵《贈王隱人》「飛來南浦水,半是華山雲」句。趙師秀以苦吟出名,他曾經對人說:「一篇幸止有四十字,更增一字,吾未如之何矣。」(宋劉克莊《野谷集序》)他在寫這聯詩時,極有可能受到杜荀鶴、於武陵詩的啓發。

  趙師秀曾經選賈島、姚合詩爲《二妙集》,他的這首詩的風格即近似賈島、姚合,詩面不用典故,寫景造境簡易平淡,結構嚴謹,意境清瘦,琢磨鍛鍊得不露痕跡。「永嘉四靈」的詩講究鵰鐫後的歸真,即純用白描手法,繪景寫情,雖然氣格有些侷促,但在當時江西詩派踔厲詩壇的情況下,無疑是給沉悶中注入了新鮮空氣。趙師秀在「四靈」中成就最高,這首詩又是他的代表作,從此可以窺見「四靈」詩風的特點。

趙師秀

趙師秀(1170~1219年)字紫芝,號靈秀,亦稱靈芝,又號天樂。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 ...

趙師秀朗讀
()

猜你喜歡

曉吹翩翩動翠旗,爐煙千疊瑞雲飛。何人奏對偏移刻,御史天香隔繡衣。

()

邊地無芳樹,鶯聲忽聽新。間關如有意,愁絕若懷人。
明妃失漢寵,蔡女沒胡塵。坐聞應落淚,況憶故園春。

()

蜀客貧遊晉,山川木落空。

軍閒無虜寇,俗儉有堯風。

雁急長天外,驢遲落照中。

聖君方選士,莫便嘆途窮。

()

猴鶴沙蟲道並消,誰分糞壤與芳椒?昨來皖水三河變,堪痛阿房一炬焦。

勾踐池邊醪易醉,田橫墓上酒難澆。

同袍才俊鵰零盡,苟活人間只自嘲。

()

扶日行黃道,乘雲上紫微。

憂勞形末命,恭儉見陳衣。

佈德刑開網,和戎戢武威。

要知懷惠處,行路涕交揮。

()

何事東皇不暫延,祝融今日遽當權。

匡牀睡起渾無語,一握薰風入五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