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夜寄諸弟

新秋夜寄諸弟朗讀

兩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譯文:相隔兩地都是秋天的夜晚,在這晚上,能與諸弟共望的,只有天上星河而已。

注釋:星河:銀河。

高梧一葉下,空齋歸思多。

譯文:高高梧桐樹飄落一片枯葉,獨坐在空空的書齋裏,思念着故鄉親人。

注釋:空齋:蕭條的居室。

方用憂人瘼,況自抱微痾。

譯文:朝廷對我剛剛委以重任,我生怕不能爲解除人民的災難和憂患,況且本來自己的身體就不太好。

注釋:用:因爲。人瘼:即民瘼,民生疾苦。民: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諱而改。微痾:小病。

無將別來近,顏鬢已蹉跎。

譯文:雖然十分思念諸弟,但畢竟分別時間不算太久,還是不要過於在意這短期的分別,以致顏鬢蒼老,歲月失時。

注釋:顏鬢:容顏,鬢髮。蹉跎:虛度年華,指衰老。

新秋夜寄諸弟注音

ㄌㄧㄤˇ ㄉㄧˋ ㄐㄩˋ ㄑㄧㄡ ㄒㄧˋ , ㄒㄧㄤ ㄨㄤˋ ㄍㄨㄥˋ ㄒㄧㄥ ㄏㄜˊ 。

ㄍㄠ ㄨˊ ㄧˊ ㄧㄝˋ ㄒㄧㄚˋ , ㄎㄨㄥ ㄓㄞ ㄍㄨㄟ ㄙ ㄉㄨㄛ 。

ㄈㄤ ㄩㄥˋ ㄧㄡ ㄖㄣˊ ㄇㄛˋ , ㄎㄨㄤˋ ㄗˋ ㄅㄠˋ ㄨㄟˊ ㄜ 。

ㄨˊ ㄐㄧㄤ ㄅㄧㄝˊ ㄌㄞˊ ㄐㄧㄣˋ , ㄧㄢˊ ㄅㄧㄣˋ ㄧˇ ㄘㄨㄛ ㄊㄨㄛˊ 。

新秋夜寄諸弟釋義

譯文

相隔兩地都是秋天的夜晚,在這晚上,能與諸弟共望的,只有天上星河而已。

高高梧桐樹飄落一片枯葉,獨坐在空空的書齋裏,思念着故鄉親人。

朝廷對我剛剛委以重任,我生怕不能爲解除人民的災難和憂患,況且本來自己的身體就不太好。

雖然十分思念諸弟,但畢竟分別時間不算太久,還是不要過於在意這短期的分別,以致顏鬢蒼老,歲月失時。

註釋

星河:銀河。

空齋:蕭條的居室。

用:因爲。

人瘼(mò):即民瘼,民生疾苦。民: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諱而改。

微痾:小病。

顏鬢:容顏,鬢髮。

蹉跎:虛度年華,指衰老。

參考資料:

1、候健 李世凱 史繼中主編.歷代抒情詩分類鑑賞集成: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4年02月第1版:第452頁

2、姬沈育選注.大唐詩作:中國社會出版社,2005.07:第173頁

新秋夜寄諸弟創作背景

  《新秋夜寄諸弟》作於公元783年(唐建中四年),當時韋應物四十七歲,這年初夏,詩人由比部員外郎升任滁州刺史。詩人籍貫長安,原來又在中央任職,所以常和諸弟棲遊共處;今雖升遷,但遠在外郡,因而秋來十分思念諸弟,感秋而有此作。

參考資料:

1、錢文輝著.唐代山水田園詩傳: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07:第324頁

新秋夜寄諸弟賞析

  首二句言新秋,但從中已流露思弟之苦:這兩句,「俱秋夕」的「俱」字,從兩地落筆,點出與弟相思難會之苦;而秋風蕭索之夕,更從季候中烘襯出一層悲涼之色。「共星河」的「共」字,反襯出除「星河」而外,其他別無可共。從而使人由今夕而想到已往。昔日在京,家庭歡聚,同桌共餐,攜手同遊,文津共渡,詩文同賞,無話不論,何等歡欣;而今「共望」的,卻只「星河」在天。一個「共」字,反襯出詩人極其寂寞之感,透出詩人極其憶昔之情。

  如果說首二句,把兄弟的相思和思歸之心還暗藏於字面之後,那麼,次二句的這種感情表現得就更加明顯了:俗話說「一葉落而知天下秋」這高大的梧桐樹上,秋風偶吹黃葉落地,便引起詩人無限的思歸之情。「高梧」對「空齋」,雖是衙署中實有之景,卻正契合着詩人心境空寂的情愫;「一葉下」對「秋思多」,表面是因果關係的對仗,好像因「葉下」而生「歸思」之想,而實則是因「歸思多」才更注意了節候的變化,由此襯出詩人思念諸弟之殷切。念弟思歸畢竟是個人小事,從政愛民纔是職責大事。作爲清正的官吏,詩人在這一點上是看得很清楚的。因而接下去寫道「方用憂民瘼,況自抱微痾。」爲遞進之語,爲尾聯內容轉折作鋪墊。兩句的言下之意是一定要好好從政愛民,切不可因思念諸弟而使歲月蹉跎。勸勉自己不要因念諸弟而變得蒼老,正說明思弟情深,難於忘懷。

  這首詩語言淺近,感情深摯,詩人能把個人小事置於從政大事之下,體現了一位清正官吏應有的思想品格。詩雖是古體,但有些詩句卻清麗而又對仗工穩,情深而又不獨溺於己情,表現了詩人嫻熟的寫作技巧。

韋應物

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

韋應物朗讀
()

猜你喜歡

鼻祖始謀遠,承家積慶長。

青霜元不墜,玉樹久逾芳。

氣驗三嵎秀,祥佔五世昌。

向來蜀父老,久憶漢文章。

試問風騷將,誰登翰墨場。

浮雲玉壘變,秋草墨池荒。

大雅淪金石,斯文厭秕糠。

九成方命舜,三變必興唐。

東壁初觀象,南箕果降光。

終當薦清廟,始驗山崑岡。

世喜韶音在,人皆肉味忘。

遙聞望帝國,重立鄭公鄉。

議論看前輩,春秋守素王。

談經追服杜,下筆逼班揚。

價重連城璧,功高治水航。

詞源傾灩澦,才刃劇幹將。

思湧辭穿月,文成字挾霜。

高明齊日觀,豪健敵風檣。

不但垂金薤,方期兆玉璜。

徑宜排稷下,不用奏阿房。

退草三千牘,深窺數仞牆。

多聞正科鬥,博識辨商羊。

鄉黨尊王烈,交遊說鄭莊。

絃歌化鄒魯,文物見成康。

壯歲觀周樂,昭時笑楚狂。

風塵天下轍,日月魏月梁。

星列橋門外,霜寒璧水傍。

應書隨漢傳,鼓篋上虞庠。

大策先多士,高談兀老蒼。

諸儒甘折角,宗伯許升堂。

擢秀聯龍虎,凌霄翳鳳凰。

西黌聊偃息,北海暫徊翔。

絳帳師儒室,青衿弟子行。

至音消鄭衛,俗學起膏肓。

德業方天縱,才名故日彰。

築巖宜夢說,負鼎可幹湯。

憲古興華旦,蒐儒列奉常。

魯宮傳禮樂,趙鐸應宮商。

金納諸侯酎,郊崇上帝觴。

朝儀修草具,廟樂紀芝房。

方刺封中制,將方岱嶽祊。

守邦嚴典禮,范俗正堤防。

恩賜尚書舄,班齊騎省郎。

明光聯執戟,建禮入含香。

鳴下趨文陛,垂紳拱御牀。

天臨豸冠動,風凜獸樽涼。

禁省吟紅藥,朝廷少皂囊。

憂時惟賈傅,疾惡甚張綱。

伏閣曾留諫,埋輪詎畏強。

忠言深慷慨,直氣欻飛揚。

屢乞開宣室,常思請尚方。

馬皆貪立仗,鳳獨見朝陽。

直道難容黯,羣臣惜渡湘。

虛心忘寵辱,知命信行藏。

徼道森長樂,周廬肅未央。

贅衣重入侍,交戟儼開張。

地有長城固,時無寶瑟僵。

鳴鑾思禹穴,飛旆入雷塘。

仗狩崆峒遠,旌垂少海黃。

方資清宿衛,乃遽釋軒裳。

負郭俄回駕,專城再耀鋩。

化移江北枳,訟決召南棠。

已去浮江虎,潛軀避境蝗。

使車更刺舉,夷路看騰驤。

未即歸前席。還聞出護羌。

不通五尺道,坐富十年糧。

念昔東南帝,多興楚越疆。

聚星佔晉國,厭氣走秦皇。

往者何勞繼,今王未旺易量。

布書垂象魏,仄席在巖廊。

大業雖中僨,神謀正外攘。

會須擒頡利,方擬殄燒當。

宇宙依秦樹,山河接汶篁。

再令宮禁肅,必賴股肱良。

豈久留乘塞,行看入奉璋。

無安都護府,亟趣舍人裝。

有客彈長鋏,終年竊太倉。

乘龍安敢望,飛鳳果爲祥。

貪祿難投幘,登堂阻奉觴。

遙期千歲壽,坐見海生桑。

()

半落釭花午夜閒,戍衣裁就寄君難。雁來不帶平安字,卻帶邊風入帳寒。

()

揮灑憑誰共好春,青雲何幸挹詩人。十分佳句凝清聽,大曆風流亦迫真。

()

神山消息訊東風。守到梅花色是空。又借轉身春一搦,烈花柔釀想奇功。

()

曉日都門颭旆旌,晚風鐃吹入三城。知公再爲蒼生起,不是尋常刺史行。

()

老蕨漫山鳳尾張,青楓直幹如攢槍。

山深嵐重鼻酸楚,石惡淖深神慘傷。

陰崖風生吹客急,草中枯株似人立。

昳晡卓幕先下程,將士黃昏始相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