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韋司馬別

送韋司馬別朗讀

送別臨曲渚,徵人慕前侶。

離言雖欲繁,離思終無緒。

憫憫分手畢,蕭蕭行帆舉。

舉帆越中流,望別上高樓。

予起南枝怨,子結北風愁。

邐邐山蔽日,洶洶浪隱舟。

隱舟邈已遠,徘徊落日晚。

歸衢並駕奔,別館空筵卷。

想子斂眉去,知予銜淚返。

銜淚心依依,薄暮行人稀。

曖曖入塘港,蓬門已掩扉。

簾中看月影,竹裏見螢飛。

螢飛飛不息,獨愁空轉側。

北窗倒長簟,南鄰夜聞織。

棄置勿復陳,重陳長嘆息。

送韋司馬別注音

ㄙㄨㄥˋ ㄅㄧㄝˊ ㄌㄧㄣˊ ㄑㄩˇ ㄓㄨˇ , ㄓㄥ ㄖㄣˊ ㄇㄨˋ ㄑㄧㄢˊ ㄌㄩˇ 。

ㄌㄧˊ ㄧㄢˊ ㄙㄨㄟ ㄩˋ ㄈㄢˊ , ㄌㄧˊ ㄙ ㄓㄨㄥ ㄨˊ ㄒㄩˋ 。

ㄇㄧㄣˇ ㄇㄧㄣˇ ㄈㄣ ㄕㄡˇ ㄅㄧˋ , ㄒㄧㄠ ㄒㄧㄠ ㄒㄧㄥˊ ㄈㄢˊ ㄐㄩˇ 。

ㄐㄩˇ ㄈㄢˊ ㄩㄝˋ ㄓㄨㄥ ㄌㄧㄡˊ , ㄨㄤˋ ㄅㄧㄝˊ ㄕㄤˋ ㄍㄠ ㄌㄡˊ 。

ㄩˇ ㄑㄧˇ ㄋㄢˊ ㄓ ㄩㄢˋ , ㄗ˙ ㄐㄧㄝˊ ㄅㄟˇ ㄈㄥ ㄔㄡˊ 。

ㄌㄧˇ ㄌㄧˇ ㄕㄢ ㄅㄧˋ ㄖˋ , ㄒㄩㄥ ㄒㄩㄥ ㄌㄤˋ ㄧㄣˇ ㄓㄡ 。

ㄧㄣˇ ㄓㄡ ㄇㄧㄠˇ ㄧˇ ㄩㄢˇ , ㄆㄞˊ ㄏㄨㄞˊ ㄌㄨㄛˋ ㄖˋ ㄨㄢˇ 。

ㄍㄨㄟ ㄑㄩˊ ㄅㄧㄥˋ ㄐㄧㄚˋ ㄅㄣ , ㄅㄧㄝˊ ㄍㄨㄢˇ ㄎㄨㄥ ㄧㄢˊ ㄐㄩㄢˇ 。

ㄒㄧㄤˇ ㄗ˙ ㄌㄧㄢˋ ㄇㄟˊ ㄑㄩˋ , ㄓ ㄩˇ ㄒㄧㄢˊ ㄌㄟˋ ㄈㄢˇ 。

ㄒㄧㄢˊ ㄌㄟˋ ㄒㄧㄣ ㄧ ㄧ , ㄅㄛˊ ㄇㄨˋ ㄒㄧㄥˊ ㄖㄣˊ ㄒㄧ 。

ㄞˋ ㄞˋ ㄖㄨˋ ㄊㄤˊ ㄍㄤˇ , ㄆㄥˊ ㄇㄣˊ ㄧˇ ㄧㄢˇ ㄈㄟ 。

ㄌㄧㄢˊ ㄓㄨㄥˋ ㄎㄢˋ ㄩㄝˋ ㄧㄥˇ , ㄓㄨˊ ㄌㄧˇ ㄐㄧㄢˋ ㄧㄥˊ ㄈㄟ 。

ㄧㄥˊ ㄈㄟ ㄈㄟ ㄅㄨˋ ㄒㄧˊ , ㄉㄨˊ ㄔㄡˊ ㄎㄨㄥ ㄓㄨㄢˇ ㄘㄜˋ 。

ㄅㄟˇ ㄔㄨㄤ ㄉㄠˋ ㄔㄤˊ ㄉㄧㄢˋ , ㄋㄢˊ ㄌㄧㄣˊ ㄧㄝˋ ㄨㄣˊ ㄓ 。

ㄑㄧˋ ㄓˋ ㄨˋ ㄈㄨˋ ㄔㄣˊ , ㄔㄨㄥˊ ㄔㄣˊ ㄔㄤˊ ㄊㄢˋ ㄒㄧˊ 。

送韋司馬別賞析

  韋司馬,即韋愛。公元501年(齊東昏侯永元三年)春正月,蕭衍爲徵東將軍,從襄陽興師討伐東昏侯,留弟冠軍將軍蕭偉行雍州(治所在今湖北襄陽)州府事,以壯武將軍韋愛爲其司馬,帶襄陽令。時齊興太守顏僧都等據郡反,愛沉敏有謀,率衆千餘人,與僧都等戰於始平郡南,大破之。公元502年(梁天監元年),進號輔國將軍,尋除寧蜀太守,與益州刺史鄧元起西上襲劉季連,行至公安,道病卒(見《梁書·韋愛傳》)。此詩當作於公元501年韋愛爲雍州司馬時。

  張玉谷說:「此送別後還家寫意之詩,非送別時作也。」(《古詩賞析》)全詩三十句,可分爲五個段落,每段六句。第一段寫江邊話別時難捨難分的情景。第二段寫韋愛乘舟離去,作者登樓遠望時的心情。第三段寫送歸路上的感受。第四段寫到家所見情景。第五段寫輾轉思念、夜不成寐的苦況。可謂層次分明,結構謹嚴。

  這首詩最突出的藝術特色之一,就是成功地運用了「頂真格」。所謂「頂真格」,就是以上句的末幾字(詞語或句子)做下句的開頭,使語句遞接緊湊而生動暢達,讀來抑揚頓挫,纏綿不絕。亦稱「聯珠格」。這裏又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幾乎句句「聯珠」的,如李白的《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楚山秦山皆白雲,白雲處處長隨君。長隨君,君入楚山裏,雲亦隨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蘿衣,白雲堪臥君早歸。」宋元時更流行爲一種帶遊戲性的文體,如《中原音韻》載《越調·小桃紅》:「斷腸人寄斷腸詞,詞寫心間事,事到頭來不由自,自尋思,思量往日真誠志,志誠是有,有情誰似,似俺那人兒。」一種是段與段之間「聯珠」的,這首詩就是這樣。全詩五段,每段最後幾字與下段最前幾字相同或稍有變化,如第二段結尾「洶洶浪隱舟」與第三段開頭「隱舟邈已遠」,第四段結尾「竹裏見螢飛」與第五段「螢飛飛不息」,首尾兩字完全相同;而第一段結尾「蕭蕭行帆舉」與第二段開頭「舉帆越中流」,第三段結尾「知予銜淚返」與第四段開頭「銜淚心依依」,首尾兩三字則錯綜變化。運用「頂真格」,將全詩很自然地分爲五個段落,每段都是六句,而且一段一換韻,平仄韻相間,又每段首句入韻。這樣,從形式上看,非常整齊謹嚴,從聲律上講,讀來反覆頓挫,蟬聯不斷,大有纏綿悱惻,餘音繞樑三日不絕之妙,恰切地反映了主人公依戀難捨、思念不已的感情。所以沈德潛說:「每於頓挫處,蟬聯而下,一往情深。」(《古詩源》卷十三)

  另一個藝術特色,就是疊字的運用。全詩共用了六組疊字,都恰到好處。如「憫憫分手畢,蕭蕭行帆舉」,將風催舟發主客不忍離別的情景維妙維肖地表現了出來。這或許是化用了梁簡文帝蕭綱《傷離新體詩》的「悽悽隱去棹,憫憫愴還途」詩意。「邐邐山蔽日,洶洶浪隱舟」,連綿起伏的山巒隱沒了落日的光輝,也擋住了送行者的視線,友人乘坐的小船在驚濤駭浪中忽隱忽現,這既寫出了旅途的艱險,又細微深刻地表現了作者對友人的擔心和關切。離情別景,宛然在目。「依依」,思戀之貌,「曖曖」,昏昧之貌,而這「曖曖」的薄暮景象,與那「依依」的離情別緒交織在一起,更加增強了藝術的感染力量。

何遜

南朝梁詩人,字仲言,東海郯(今山東省蒼山縣長城鎮)人,何承天曾孫,宋員外郎何翼孫,齊太尉中軍參軍何詢子。八歲能詩,弱冠州舉秀才,官至尚書水部郎。詩與陰鏗齊名,世號陰何。文與劉孝綽齊名,世稱何劉。其詩善於寫景,工於煉字。爲杜甫所推許,有集八卷,今失傳,明人輯有何水部集一卷。後人稱"何記室"或"何水部"。 ...

何遜朗讀
()

猜你喜歡

底用裏糧去遠遊,只將奇術動公侯。京都春色濃如酒,三月鶯花滿御溝。

()

有子悲風木,飢驅到北平。移家聊遠道,就食悵餘生。

載主親封篋,棲神宛倚衡。同車頻險阻,共命判幽明。

渡水潛相喚,登山恐或驚。崎嶇輪易折,觳速馬難行。

攬袖看孫哭,烹茶有婦迎。爲言官道近,齊說郡侯清。

地繞岡巒勢,人多弦誦聲。疏花開小院,斜日下高城。

聚似萍波泛,來當麥浪晴。黃泉誰問路,白髮獨添莖。

每憶黔婁被,徒憐考叔羹。蕭條愁官館,何日送歸旌。

()

青氈坐對此虛堂,惟有荷風過短牆。早起卻憐春已去,閒來自覺日偏長。

綠迷隋苑顰楊柳,紅褪唐宮怨海棠。光景如流寒又燠,天時未定雨違暘。

梅梢細聽瀟瀟雨,草色行吟淺淺塘。盡有蓬門堪問字,更無勝地可尋芳。

詩從得句吟偏苦,鬢到中年覺漸蒼。贏得芸編頻課子,官貧方免此身忙。

()

屋頭楊柳綠參差,小竹疎花此更宜。

簾漾水紋閒晝日,早秋風物似春時。

()

束書厚疆圉,自固恐自陷。心兵失銛鋩,何藥與淬蘸。

十載伏髹幾,剝處澤可鑑。兩袖月補綴,布褐色爲儉。

銳力闢志猛,強識得天欠。饞夫胃脾弱,嘔噦負咀啖。

齒牙寧不饕,胸腹卒難饜。精氣因迷謬,智慧墜昏墊。

終歲無逸獲,手眼役頗厭。去之日悠悠,此身殊泛泛。

吾師新安叟,相啖獨醇釅。坐我艨艟舟,目送覓觴濫。

久別俟新異,再見或播摲。詎謂歲月改,憂虞計罌甔。

闒䢆成坐廢,謀食類愚闇。學道我所欲,救死恐莫贍。

寒餓疾已痼,日待鬥石砭。及茲春靃靡,而乃掛江帆。

得朋丐資斧,欲吐口喁噞。所識半窮乏,不免詫鬼瞰。

世路未可測,光景詎能纜。執理不勝欲,倏忽營兩念。

納睛入胸膈,反目自鞫勘。可憐文字腹,呀然告虛歉。

飢腸時一鳴,苦心倏藏斂。以茲焚髒府,奚待竈木㮇。

所嗟肝與膽,雪亮一古劍。本無機械巧,不畏穿窬舚。

對書識彌曠,當仁意稍僣。浩然敵外鑠,自得足隱驗。

灘渦移舊痕,岸樹坼新艷。及時彼誠能,流矚我亦暫。

觀物拾奇悟,識字增默懺。縴夫曳舟上,去波有餘憾。

行當悃圖史,朗誦越天塹。

()

出海新蟾玉半鉤,風翻荷蕩起棲鷗。

女郎定有穿針約,偷看明河記立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