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二兄入蜀

送二兄入蜀朗讀

關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

此中一分手,相顧憐無聲。

送二兄入蜀注音

ㄍㄨㄢ ㄕㄢ ㄎㄜˋ ㄗˇ ㄌㄨˋ , ㄏㄨㄚ ㄌㄧㄡˇ ㄉㄧˋ ㄨㄤˊ ㄔㄥˊ 。

ㄘˇ ㄓㄨㄥ ㄧˊ ㄈㄣˋ ㄕㄡˇ , ㄒㄧㄤ ㄍㄨˋ ㄌㄧㄢˊ ㄨˊ ㄕㄥ 。

送二兄入蜀賞析

  在古代,人們十分珍視兄弟之間的手足之情。盧照鄰的《送二兄入蜀》就形象地表現了詩人與其兄弟之間深厚的手足親情。

  首句「關山客子路」,是向「二兄」說明前方路途遙遠、山巒疊嶂、十分艱險,提醒親人要多加珍重。古時由長安入蜀,必須經過秦嶺太白山、青泥嶺和大劍山、小劍山之間的一條棧道——劍門關。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曾清晰描繪了蜀道的艱難:「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雖然劍閣有「天梯石棧相鉤連」,卻仍舊是「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最後不得不發出「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鄉」的嘆息。

  盧照鄰這首詩沒有細緻刻繪,而用「關山」二字概括了蜀道上的艱險,與兄弟惜別的沉重心情卻清晰可見。

  次句「花柳帝王城」,是指「二兄」出發的地點——長安,繁華似錦,歌舞昇華,一派繁華的景象。

  這一句與首句形成鮮明對比。詩人以長安的「花柳」繁華反襯親人在艱險的蜀道上將會碰到的孤苦、淒涼,着墨不多,感情卻倍顯深沉。

  三、四句「此中一分手,相顧憐無聲」,是抓取臨分手時的瞬間情景的一個細節描寫,將兄弟二人依依不捨相互牽掛的惜別情態刻劃地細緻入微,淋漓盡致。「相顧」二字將相互間情深意切的目光傳神地刻繪了出來,一個「憐」字瀉出了二人心中只有親人間纔會存在的滔滔摯愛之情,「無聲」二字顯示了不可名狀的離別之慟,頗有「此時無聲勝有聲」之意。

  詩人在短短四句詩中能夠由遠及近地刻劃雙方的心靈,善於節制感情,平衡抑揚,在前兩句的對仗中巧含對比的成份,使全詩感情異常深厚濃烈,跌宕起伏,令人感動。

  作爲抒寫骨肉親情和送別詩來說,《送二兄入蜀》或許並非最上乘之作,但卻以其簡潔質樸的詩風和語言有力地衝擊了宮體詩的形式主義藩籬,給初唐詩壇帶來了清新之氣,也爲後來的盛唐詩歌產生了很大影響。

盧照鄰

盧照鄰,初唐詩人。字升之,自號幽憂子,漢族,幽州范陽(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無明載,盧照鄰望族出身,曾爲王府典簽,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學上,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爲「初唐四傑」。有7卷本的《盧升之集》、明張燮輯注的《幽憂子集》存世。盧照鄰尤工詩歌駢文,以歌行體爲佳,不少佳句傳頌不絕,如「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等,更被後人譽爲經典。 ...

盧照鄰朗讀
()

猜你喜歡

高閣都將萬象收,憑欄睇望興何悠。

張郎遯世誰家谷,孫子成仙何處洲。

風雨喜無臨九日,江山幸有答三秋。

年豐市井多歡笑,老子婆婆亦可不。

()

吾土之官易,同年感舊勞。宿名留乙榜,真卷貴儀曹。

不倦雲中翼,相從海上濤。心知賢弟子,多有妙音操。

()

柳家井畔,感傳書無路。霧閣荒唐吊龍女。便一枝、橫竹吹入湖煙,平波上、驚起老魚秋舞。

下界忒無聊,我勸銀蟾,飛到人間最空處。身世玉壺中,詩意高寒,曾遍染、湘天風露。

都說道今宵月朦朧,偏照出離愁,者般清楚。

()

鎮淮樓下旌旗,晶明輝映雲山閣。宸旒倚重,折衝千裏,無逾秋壑。緩帶輕裘,綸巾羽扇,從容籌略。使氈裘膽破,丁寧邊吏,無生事,空沙漠。
二十四橋風月,稱斷樓、卷盡簾箔。紱麟華旦,飽吟玉蕊,款簪金藥。驛騎朝馳,寶鞍賣賜,御筵宣押。更賜環促如,中書入令,作汾陽郭。

()

伏事三茅過一生,癡心不望羽車迎。

舊時手種黃龍子,今解升雲入太清。

()

夢雲杳。東風外,畫闌倚遍寒峭。小梅春正好。護憶故園,花滿林沼。

天荒地老。但暗惜、王孫芳草。鶴髮仙翁洞裏,爲分得一枝來,便迎人索笑。

窗曉。冷香窈靄,幽情雅澹,不減孤山道。舊愁渾欲掃。

卻明朝、新愁縈繞。何郎易惱。且約住、傷春懷抱。彩筆風流未少。

更何日、玉簫吹,金尊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