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順鼎

易順鼎(1858~1920)清末官員、詩人,寒廬七子之一。字實甫、實父、中碩,號懺綺齋、眉伽,晚號哭庵、一廣居士等,龍陽(今湖南漢壽)人,易佩紳之子。光緒元年舉人。曾被張之洞聘主兩湖書院經史講席。馬關條約簽訂後,上書請罷和義。曾兩去臺灣,幫助劉永福抗戰。庚子事變時,督江楚轉運,此後在廣西。雲南、廣東等地任道臺。辛亥革命後去北京,與袁世凱之子袁克文交遊,袁世凱稱帝後,任印鑄局長。帝制失敗後,縱情於歌樓妓館。工詩,講究屬對工巧,用意新穎,與樊增祥並稱「樊易」,著有《琴志樓編年詩集》等。

()

主要成就

  順鼎自負聰明,自稱爲張夢晉後身。於學無所不窺,爲考據,爲經濟,爲駢體文,爲詩詞,生平詩將萬首,與樊增祥稱「兩雄」。生平足跡及十數行省,一地爲一集,有《丁戊之間行卷》、《摩圍閣詩》、《出都詩錄》、《吳船詩錄》、《樊山沌水詩錄》、《蜀船詩錄》、《巴山詩錄》、《錦裏詩錄》、《峩眉詩錄》、《春城詩錄》、《林屋詩錄》、《遊梁詩剩》、《廬山詩錄》、《宣南集》、《嶺南集》、《甬東集》、《四魂集》、《四魂外集》、《靄園詩事》,大都收入《琴志樓易氏業書》。病逝前又排比鈔輯,印成《琴志樓編年詩集》十二卷,《琴志樓遊山詩集》八卷。所爲詩,「行役瀏覽之作品其大半,而山水居多」。此外也多爲詠物、艷情之作。其作詩好尚巧對,認爲「以對屬爲工,乃詩之正宗」,「無工 巧渾成對仗,竟可以不作詩。」講究屬對工巧,做事精切,設色奇麗,用意新穎,技巧有過人之處,是其詩作特點。他的古體詩則恣肆豪和,張之洞曾評其《萬杉寺五爪樟》「雄偉恣肆」,贊爲「奇作」。其自述生平詩《四魂集》最爲有名。

人物生平

  易順鼎生於清文宗咸豐八年,卒於民國九年,年63歲。(現代中國文學史卒年同,年五十九歲。此從五續疑年錄附錄二)。與羅癭公、何震彝、閔爾昌、步章五、梁鴻志、黃秋嶽等並稱爲「寒廬七子」。

  幼有神童之目,5歲能作對。15歲補諸生。工詩,十五、六歲時即刻印《眉心室悔存稿》,傳誦一時,有「龍陽才子」之稱。嘗問業於王閭運,與寧鄉程頤萬、湘鄉曾廣鈞稱「湖南三詩人。」光緒元年(1875)舉人。是年冬,北上應禮部試,取道江南,騎驢冒雪入南京城,遍訪六朝及前明遺蹟,一日成《金陵雜感》七律二十首。忠州李士芬號稱能詩,讀後大興嘆服,贈詩「爛熟《南朝史》,瀾翻東海波」。但6次應試落第。年30,以同知候補河南,不久捐道員,總釐稅、賑撫、水利三局,並督修賈魯河工程,任三省河圖局總辦。光緒十四年以進呈三省河圖,授按察使銜,賞二品頂戴。

  光緒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易順鼎積極主戰,參與劉坤一軍幕。次年,清政府戰敗議和,擬割讓臺灣,賠銀2萬萬兩。易順鼎兼程至京,兩次上書要求「罷和議,褫權奸,籌戰事」。未被採納,投河自盡,被人救起,痛哭流涕。及聞時署臺灣巡撫唐景崧等人成立臺灣民主國,擬率軍死守,易順鼎決心赴臺,「以隻身人虎口,幸則爲弦高之犒師,不幸則爲魯連之蹈海。」及至廈門,唐景崧事敗已便衣內渡。得知劉永福在臺南領導臺灣人民繼續堅持戰鬥,不顧友人和劉坤一力阻,葛衫布履,行李一肩,壯行臺南助劉永福。劉撥給他3營兵力,援守臺中,因軍餉無着,回內地籌餉。及至籌得餉銀5萬兩,抵涵江時,臺中已爲日寇佔領,折回廈門。不久,全臺淪陷。順鼎兩渡臺灣,卒無所成,但不失爲氣節功名之士。

  甲午戰爭後,易順鼎悲憤交集,入廬山,於三峽澗上築琴志樓隱居。兩湖總督張之洞招人幕府,任兩湖書院分教。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易順鼎被委任督辦江陰江防,尋調駐陝西,督辦江楚轉運。二十八年,調任廣西右江道。他賦詩言志:「新詞欲賦賀梅子,他日應呼易柳州」。到任後,革除騷擾損民之弊,嚴禁私收派費,清戶口,發門牌,辦團練,督修寨柵,清盜抗匪,保境安民,賑濟災民,發放牛種,發展農桑,深受士民感戴。三十四年,授雲南臨安開廣道,旋調任廣東欽廉道。次年秋,署廣東肇羅道,後移高雷陽道。

  辛亥革命後,易順鼎賦閒居京,貧不能自存,與袁克文投契,被委爲政事堂參事,後改國務院印刷局幫辦。民國四年(1915)9月,他與湖南官紳及立憲派人士61人,上書參事院,要求恢復帝制。次年2月,任印鑄局代局長、局長。袁氏帝制事敗,順鼎失意,發出「名士一文值錢少」的喟嘆,漂泊京師,出入舞榭歌臺,恣娛聲色。民國九年(1920),因抑鬱逝於京寓,終年63歲。

  易順鼎墓位於湖南省漢壽縣,夫人墓與之並列。坐北朝南,墓冢高1.5米,底徑4米,混泥土封頂,碑陰刻「顯祖考易公實甫之墓」。易順鼎夫婦墓修於1920年,由於年代久遠,目前風化嚴重。

易順鼎的詩文

水亭殘雪連空。月如弓。添個騎驢人在凍雲中。

吹玉笛。落瑤砌。又悤悤。只有梅花全不憶東風。

()

剗地風成陣。吹斷青鸞訊。紅牆抵是萬重山,悶悶悶。

猜破根由,伊家緣故,自家緣分。月黑情天暈。缺也無人問。

()

正深霏損柳,膩漲添桃,溼盡鞦韆。織出簾絲路,便愁寬盡貯,夢窄難穿。

江南舊家門巷,聞道有啼鵑。猛記起清愁,過驄燕陌,回雁吳船。

()

鷗社清緣,鸚林淨業,依然舊影張三。恨繭重重,詞仙身世如蠶。

柔宵冷暖無人問,擁猩衾獨自偏諳。悄隨他、萬裏遊絲,颺到宣南。

()

眼底黃河,已送盡、興亡無數。都付與、夕陽西下,亂濤東注。

客子夢隨鷗鷺冷,英雄氣挾魚龍怒。把閒愁萬斛擲波心,奔流去。

()

越顯龐兒白。添一點、頰潮圓印,暈成紅月。恨煞狸奴真叵耐,睡暖流蘇帳側。

硬不受、小鬟驅策。繡被今宵鋪更緊,把層層、鴛夢圍來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