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經學家、文學家。初名蓮,又名禮吉,字君直,一字稚存,號北江,晚號更生居士。陽湖(今江蘇常州)人,籍貫安徽歙縣。乾隆五十五年科舉榜眼,授編修。嘉慶四年,上書軍機王大臣言事,極論時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詔以「罪亮吉後,言事者日少」,釋還。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駢體,與孔廣森並肩,學術長於輿地。洪亮吉論人口增長過速之害,實爲近代人口學說之先驅。

()

主要成就

  洪亮吉精於史地和聲韻、訓詁之學,善寫詩及駢體文。洪亮吉的《北江詩話》,論詩強調「性情」、「氣格」,認爲詩要「另具手眼,自寫性情」,讚賞杜牧的詩文能於韓、柳、元、白四家之外「別成一家」的獨創精神;批評沈德潛詩學古人「全師其貌,而先已遺神」(《北江詩話》卷四);非議翁方綱詩「如博士解經,苦無心得」(同前卷一)。這些都是可取的。此外評論古代及當時詩人,亦多精到語。洪亮吉一生好遊名山大川,足跡遍及吳、 越、 楚、黔、秦、晉、齊、豫等地,所以他的山水詩特多,有不少佳構。謫戍伊犁期間寫的《安西道中》、《天山歌》、《行至頭臺雪益甚》、《伊犁記事詩四十二首》等,寫塞外風光,尤具特色。詩筆於質直明暢中有奇峭之致。他的駢體文高古遒邁,「每一篇出,世爭傳之」(袁枚《卷施閣文乙集序》),如《出關與畢侍郎箋》、《遊天臺山記》、《戒子書》等都較著名。時人舒位《乾嘉詩壇點將錄》曾評點當代詩壇108家,並以梁山泊好漢相擬,將洪亮吉比作「花和尚魯智深」:「好個莽和尚,忽現菩薩相。六十二斤鐵禪杖。」洪亮吉著有《卷施閣詩文集》、《附鮚軒詩集》、《更生齋詩文集》、《漢魏音》、《北江詩話》及《春秋左傳詁》。

人物生平

  先世祖籍安徽歙縣洪坑,三十七世洪璟曾任山西大同知府,其子洪公採爲洪亮吉的祖父,入贅於常州趙氏,娶康熙四十八年狀元趙熊詔之女爲妻,從此定居常州。洪亮吉生於1746年九月三日(10月17日),卒於1809年五月十二日(6月24日)。自幼喪父,刻苦讀書,以詞章考據聞名,尤其擅長輿地。與同裏黃景仁、孫星衍友善,並得袁枚、蔣士銓的賞識。多年屢試不中,先後充安徽學政朱筠、陝西巡撫畢沅等幕府。乾隆五十五年(1790)44歲時終於以一甲第二名考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充國史館編纂官。乾隆五十七年(1792)擔任順天府鄉試同考官。後督貴州學政,任內爲貴州各府書院購置經、史、《通典》、《文選》等方面圖書,提高了貴州學術水平。嘉慶元年(1795)回京供職,入直上書房,教授皇曾孫奕純讀書。嘉慶三年(1798),以徵邪教疏爲題考試翰林和詹事,洪亮吉著文,力陳內外弊政數千言,爲時所忌,以弟喪辭職回鄉。嘉慶四年(1799)爲大學士朱圭起用,參與編修《高宗實錄》。同年,上書《乞假將歸留別成親王極言時政啓》,觸怒嘉慶,下獄並定死罪。後改爲流放伊犁。百日之後,即被釋放回籍。從此家居撰述至終。洪亮吉坐姿像。

洪亮吉的詩文

波淼淼,星搖搖,約君不來暮已朝。吳帆停,越車駕,約君不來春已夏。

春光九十靜掩關,幾年春閒君不閒。層雲萬裏宵徵路,卻恨君閒我難住。

()

沈校書,杜主客,可憐唐進士,連翩盡臣賊。君不見,羅家秀才未脫白,請兵誅梁一何力。

()

誰跨明駝天半回,傳呼布魯特人來。牛羊十萬鞭驅至,三日城西路不開。

()

爲大將,爲福將,終唐世,無與抗。規模略具西平王,已與宰相多參商。

()

何時得入函谷關,放筆即落終南山。南山連綿畫不竟,拔取一峯來入鏡。

胸中有山即有樓,下筆有川兼得舟。豈惟山水色不別,樓上客醉疑眠鷗。

()

好因魴鯉答枯魚,總覺蛩蛩念巨虛。白日懷人當檻坐,紅雲羨爾對江居。

身名莫笑中條叟,鄉裏須乘下澤車。丙舍一椽松數尺,未妨他日訪吾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