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緩刑書

尚德緩刑書朗讀

  漢昭帝逝世,昌邑王劉賀被廢黜,漢宣帝劉詢剛剛登上皇位。路溫舒呈上奏書,奏書說:

  昭帝崩,昌邑王賀廢,宣帝初即位,路溫舒上書,言宜尚德緩刑。其辭曰:

譯文:  漢昭帝逝世後,昌邑王劉賀剛繼位就被廢黜,宣帝開始登上皇位。路溫舒趁這個時機上書,主張崇尚德治緩解刑法。書中說:

注釋:  昭帝:漢昭帝,名劉弗陵,武帝少子。昌邑王廢:公元前年,漢昭帝死,無嗣,昌邑王劉賀(漢武帝孫子)即位,淫戲無度。大將軍霍光用太後的名義廢了他,另立漢武帝的曾孫劉詢爲帝,是爲漢宣帝。昌邑:古縣名。

  「臣聞齊有無知之禍,而桓公以興;晉有驪姬之難,而文公用伯。近世趙王不終,諸呂作亂,而孝文爲太宗。由是觀之,禍亂之作,將以開聖人也。故桓、文扶微興壞,尊文、武之業,

  澤加百姓,功潤諸侯,雖不及三王,天下歸仁焉。文帝永思至德,以承天心,崇仁義,省刑罰,通關梁,一遠近,敬賢如大賓,愛民如赤子,內恕情之所安而施之於海內,是以囹圄空虛,天下太平。夫繼變化之後,必有異舊之恩,此賢聖所以昭天命也。「往者,昭帝即世而無嗣,大臣憂戚,焦心合謀,皆以昌邑尊親,援而立之。然天不授命,淫亂其心,遂以自亡。深察禍變之故,乃皇天之所以開至聖也。故大將軍受命武帝,股肱漢國,披肝膽,決大計,黜亡義,立有德,輔天而行,然後宗廟以安,天下咸寧。臣聞《春秋》正即位,大一統而慎始也。陛下初登至尊,與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命之統,滌煩文,除民疾,存亡繼絕,以應天意。

  「臣聞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獄之吏是也。秦之時,羞文學,好武勇,賤仁義之士,貴治獄之吏,正言者謂之誹謗,遏過者謂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於世⒅,忠良切言皆鬱於胸,譽諛之聲日滿於耳,虛美熏心,實禍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賴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飢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獄亂之也。夫獄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復生,絕者不可復屬。《書》曰:「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今治獄吏則不然,上下相驅,以刻爲明,深者獲公名,平者多後患。故治獄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離於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闢之計歲以萬數。此仁聖之所以傷也。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夫人情安則樂生,痛則思死,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做囚人不勝痛,則飾詞以視之,吏治者利其然,則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卻,則鍛練而周內之;蓋奏當之成,雖咎繇聽之,猶以爲死有餘辜。何則?成練者衆,文致之罪明也。是以獄吏專爲深刻,殘賊而亡極,媮爲一切,不顧國患,此世之大賊也。故俗語曰:「畫地爲獄議不入;刻木爲吏期不對。」此皆疾吏之風,悲痛之辭也。故天下之患,莫深於獄;敗法亂正,離親塞道,莫甚乎治獄之吏,此所謂一尚存者也。」

譯文:故桓文扶微興壞,尊文武之業,  「我聽說齊國有了公孫無知殺死襄公的禍事,桓公才能夠興起;晉國發生了驪姬進讒那樣的災難,文公才能在諸侯中稱霸;近世趙王未能壽終而死,諸呂發動叛亂,而孝文帝被尊爲太宗皇帝。由此看來,產生禍亂,將會爲聖人出現開創機會。所以齊桓公,晉文公扶植振興衰敗了的國家,尊崇周文王周武王建立的功業,

注釋:故桓文扶微興壞,尊文武之業,  臣聞齊有無知之禍,而桓公以興:無知,春秋時齊公子,自立爲齊君。後被人殺死,公子小白自莒回齊即位,便是五霸之一的齊桓公。晉有驪姬之難,而文公用伯:驪姬,春秋時晉獻公寵姬。晉獻公伐驪戎(古國名,在今山東臨潼縣東北),得驪姬,立爲夫人,十分寵幸,生奚齊卓子。不久就譖(讀音zèn,誣陷,中傷)殺太子申生,奚齊爲太子,公子重耳夷吾出奔。獻公死,奚齊卓相繼爲國君,後被殺,驪姬亦被殺。公子重耳回到晉國,立爲晉文公。晉文公使晉國成爲春秋時一代霸主。近世趙王不終,諸呂作亂,而孝文爲太宗:趙王,漢高祖劉邦的寵姬戚夫人的兒子,名如意,封爲趙王。劉邦死,惠帝立,太後呂雉毒死趙王如意,殘害戚夫人,呂太後和她的侄兒呂臺呂產呂祿等專權,想把「劉姓天下」改變爲「呂氏王朝」。呂雉死,大臣周勃陳平等消滅諸呂,迎立代王劉恆即位,是爲孝文帝,廟號太宗。後有「文景之治」的繁榮。

  「臣聞烏鳶之卵不毀,而後鳳凰集;誹謗之罪不誅,而後良言進。故古人有言:「山藪臧疾,川澤納污,瑾瑜匿惡,國君含詬。」唯陛下除誹謗以招切言,開天下之口,廣箴諫之路,掃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寬刑罰,以廢治獄,則太平之風可興於世,永履和樂,與天亡極,天下幸甚。」

譯文:  給百姓帶來恩澤,功勞施及諸侯,雖然趕不上夏禹商湯和周文王,可是天下人民都歸附於他們的仁政。孝文帝常常想到如何具備最高的德行,來承受天意,他崇尚仁義,減輕刑罰,打通關隘架起橋樑,遠近如一,敬重賢人如同對待貴賓一樣,愛護百姓如同愛護小孩,他用啓己的心推想別人的心,把內心覺得安適的事情推行到全國,因此監獄空無一人,天下太平。緊接社會變化以後即位的君主,一定會給人們帶來不同往日的恩惠,這是賢明的聖人用來顯示天意的行爲。」「從前昭帝去世時沒有兒子,大臣們憂愁得很,懷着焦急的心情共同商量,都認爲昌邑王是尊貴的皇室親屬,推舉他,把他立爲皇帝,但是上天不肯授命,而是把他的心弄亂,於是便自己丟失了帝位。很深刻地考慮禍患事變發生的原因,這是偉大的上天用來開導最聖明的君主的手法。所以大將軍霍光接受武帝的遺命,成爲漢朝君主最得力的輔臣,他披肝瀝膽,決定大計,黜退不講仁義的人,立有德行的人爲帝,輔助上天行事,這樣祖廟才得安定,天下才都太平無事。」「我聽說《春秋》很重視君王登基的事,這是爲了統一天下,爲了慎重地對待開創事業。陛下剛登上帝位,與天意符合,應該糾正前代的過錯,在承受天命繼承帝業時慎重對待開始做的每一件事,去掉煩苛的法令,解除老百姓的疾苦,保存繼承將要消亡斷絕的好傳統,用這些行動來應合天意。」

注釋:  關梁:關:關卡,關口。梁:橋樑。一:統一,動詞。恕:寬容,寬厚。囹圄:牢獄。援:援用舊例。股肱(gōng):股,大腿;肱,手臂。比喻像左膀右臂一樣匡扶國家,即輔佐的意思。正:把……看得很正統正規。《春秋》記載古代帝王諸侯即位,很講究名分,名分正的,就寫即位,名分不正的,就不寫即位。大一統:重視天下統一的事業。大,尊重,重視。始受命:指初即位。統:法制。

  上善其言。

譯文:秦之時,羞文學,好武勇,賤仁義之士,貴治獄之吏,正言者謂之誹謗,遏過者謂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於世,忠良切言皆鬱於胸,譽諛之聲日滿於耳,虛美熏心,實禍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賴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飢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獄亂之也。

注釋:秦之時,羞文學,好武勇,賤仁義之士,貴治獄之吏,正言者謂之誹謗,遏過者謂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於世,忠良切言皆鬱於胸,譽諛之聲日滿於耳,虛美熏心,實禍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賴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飢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獄亂之也。

尚德緩刑書注音

   ㄏㄢˋ ㄓㄠ ㄉㄧˋ ㄕˋ ㄕˋ , ㄔㄤ ㄧˋ ㄨㄤˊ ㄌㄧㄡˊ ㄏㄜˋ ㄅㄟˋ ㄈㄟˋ ㄔㄨˋ , ㄏㄢˋ ㄒㄩㄢ ㄉㄧˋ ㄌㄧㄡˊ ㄒㄩㄣˊ ㄍㄤ ㄍㄤ ㄉㄥ ㄕㄤˋ ㄏㄨㄤˊ ㄨㄟˋ 。 ㄌㄨˋ ㄨㄣ ㄕㄨ ㄔㄥˊ ㄕㄤˋ ㄗㄡˋ ㄕㄨ , ㄗㄡˋ ㄕㄨ ㄕㄨㄛ :

   ㄓㄠ ㄉㄧˋ ㄅㄥ , ㄔㄤ ㄧˋ ㄨㄤˊ ㄏㄜˋ ㄈㄟˋ , ㄒㄩㄢ ㄉㄧˋ ㄔㄨ ㄐㄧˊ ㄨㄟˋ , ㄌㄨˋ ㄨㄣ ㄕㄨ ㄕㄤˋ ㄕㄨ , ㄧㄢˊ ㄧˊ ㄕㄤˋ ㄉㄜˊ ㄏㄨㄢˇ ㄒㄧㄥˊ 。 ㄑㄧˊ ㄘˊ ㄩㄝ :

  「 ㄔㄣˊ ㄨㄣˊ ㄑㄧˊ ㄧㄡˇ ㄨˊ ㄓ ㄓ ㄏㄨㄛˋ , ㄦˊ ㄏㄨㄢˊ ㄍㄨㄥ ㄧˇ ㄒㄧㄥ ; ㄐㄧㄣˋ ㄧㄡˇ ㄌㄧˊ ㄐㄧ ㄓ ㄋㄢˊ , ㄦˊ ㄨㄣˊ ㄍㄨㄥ ㄩㄥˋ ㄅㄛˊ 。 ㄐㄧㄣˋ ㄕˋ ㄓㄠˋ ㄨㄤˊ ㄅㄨˊ ㄓㄨㄥ , ㄓㄨ ㄌㄩˇ ㄗㄨㄛˋ ㄌㄨㄢˋ , ㄦˊ ㄒㄧㄠˋ ㄨㄣˊ 爲 ㄊㄞˋ ㄗㄨㄥ 。 ㄧㄡˊ ㄕˋ ㄍㄨㄢ ㄓ , ㄏㄨㄛˋ ㄌㄨㄢˋ ㄓ ㄗㄨㄛˋ , ㄐㄧㄤ ㄧˇ ㄎㄞ ㄕㄥˋ ㄖㄣˊ ㄧㄝˇ 。 ㄍㄨˋ ㄏㄨㄢˊ 、 ㄨㄣˊ ㄈㄨˊ ㄨㄟˊ ㄒㄧㄥ ㄏㄨㄞˋ , ㄗㄨㄣ ㄨㄣˊ 、 ㄨˇ ㄓ ㄧㄝˋ ,

   ㄗㄜˊ ㄐㄧㄚ ㄅㄞˇ ㄒㄧㄥˋ , ㄍㄨㄥ ㄖㄨㄣˋ ㄓㄨ ㄏㄡˊ , ㄙㄨㄟ ㄅㄨˋ ㄐㄧˊ ㄙㄢ ㄨㄤˊ , ㄊㄧㄢ ㄒㄧㄚˋ ㄍㄨㄟ ㄖㄣˊ ㄧㄢ 。 ㄨㄣˊ ㄉㄧˋ ㄩㄥˇ ㄙ ㄓˋ ㄉㄜˊ , ㄧˇ ㄔㄥˊ ㄊㄧㄢ ㄒㄧㄣ , ㄔㄨㄥˊ ㄖㄣˊ ㄧˋ , ㄕㄥˇ ㄒㄧㄥˊ ㄈㄚˊ , ㄊㄨㄥ ㄍㄨㄢ ㄌㄧㄤˊ , ㄧ ㄩㄢˇ ㄐㄧㄣˋ , ㄐㄧㄥˋ ㄒㄧㄢˊ ㄖㄨˊ ㄉㄚˋ ㄅㄧㄣ , ㄞˋ ㄇㄧㄣˊ ㄖㄨˊ ㄔˋ ㄗˇ , ㄋㄟˋ ㄕㄨˋ ㄑㄧㄥˊ ㄓ ㄙㄨㄛˇ ㄢ ㄦˊ ㄕ ㄓ ㄩˊ ㄏㄞˇ ㄋㄟˋ , ㄕˋ ㄧˇ ㄌㄧㄥˊ ㄩˇ ㄎㄨㄥ ㄒㄩ , ㄊㄧㄢ ㄒㄧㄚˋ ㄊㄞˋ ㄆㄧㄥˊ 。 ㄈㄨ ㄐㄧˋ ㄅㄧㄢˋ ㄏㄨㄚˋ ㄓ ㄏㄡˋ , ㄅㄧˋ ㄧㄡˇ ㄧˋ ㄐㄧㄡˋ ㄓ ㄣ , ㄘˇ ㄒㄧㄢˊ ㄕㄥˋ ㄙㄨㄛˇ ㄧˇ ㄓㄠ ㄊㄧㄢ ㄇㄧㄥˋ ㄧㄝˇ 。「 ㄨㄤˇ ㄓㄜˇ , ㄓㄠ ㄉㄧˋ ㄐㄧˊ ㄕˋ ㄦˊ ㄨˊ ㄙˋ , ㄉㄚˋ ㄔㄣˊ ㄧㄡ ㄑㄧ , ㄐㄧㄠ ㄒㄧㄣ ㄏㄜˊ ㄇㄡˊ , ㄐㄧㄝ ㄧˇ ㄔㄤ ㄧˋ ㄗㄨㄣ ㄑㄧㄣ , ㄩㄢˊ ㄦˊ ㄌㄧˋ ㄓ 。 ㄖㄢˊ ㄊㄧㄢ ㄅㄨˊ ㄕㄡˋ ㄇㄧㄥˋ , ㄧㄣˊ ㄌㄨㄢˋ ㄑㄧˊ ㄒㄧㄣ , ㄙㄨㄟˋ ㄧˇ ㄗˋ ㄨㄤˊ 。 ㄕㄣ ㄔㄚˊ ㄏㄨㄛˋ ㄅㄧㄢˋ ㄓ ㄍㄨˋ , ㄋㄞˇ ㄏㄨㄤˊ ㄊㄧㄢ ㄓ ㄙㄨㄛˇ ㄧˇ ㄎㄞ ㄓˋ ㄕㄥˋ ㄧㄝˇ 。 ㄍㄨˋ ㄉㄚˋ ㄐㄧㄤ ㄐㄩㄣ ㄕㄡˋ ㄇㄧㄥˋ ㄨˇ ㄉㄧˋ , ㄍㄨˇ ㄍㄨㄥ ㄏㄢˋ ㄍㄨㄛˊ , ㄆㄧ ㄍㄢ ㄉㄢˇ , ㄐㄩㄝˊ ㄉㄚˋ ㄐㄧˋ , ㄔㄨˋ ㄨㄤˊ ㄧˋ , ㄌㄧˋ ㄧㄡˇ ㄉㄜˊ , ㄈㄨˇ ㄊㄧㄢ ㄦˊ ㄒㄧㄥˊ , ㄖㄢˊ ㄏㄡˋ ㄗㄨㄥ ㄇㄧㄠˋ ㄧˇ ㄢ , ㄊㄧㄢ ㄒㄧㄚˋ ㄒㄧㄢˊ ㄋㄧㄥˊ 。 ㄔㄣˊ ㄨㄣˊ 《 ㄔㄨㄣ ㄑㄧㄡ 》 ㄓㄥˋ ㄐㄧˊ ㄨㄟˋ , ㄉㄚˋ ㄧˋ ㄊㄨㄥˇ ㄦˊ ㄕㄣˋ ㄕˇ ㄧㄝˇ 。 ㄅㄧˋ ㄒㄧㄚˋ ㄔㄨ ㄉㄥ ㄓˋ ㄗㄨㄣ , ㄩˇ ㄊㄧㄢ ㄍㄜˊ ㄈㄨˊ , ㄧˊ ㄍㄞˇ ㄑㄧㄢˊ ㄕˋ ㄓ ㄕ , ㄓㄥˋ ㄕˇ ㄕㄡˋ ㄇㄧㄥˋ ㄓ ㄊㄨㄥˇ , ㄉㄧˊ ㄈㄢˊ ㄨㄣˊ , ㄔㄨˊ ㄇㄧㄣˊ ㄐㄧˊ , ㄘㄨㄣˊ ㄨㄤˊ ㄐㄧˋ ㄐㄩㄝˊ , ㄧˇ ㄧㄥ ㄊㄧㄢ ㄧˋ 。

  「 ㄔㄣˊ ㄨㄣˊ ㄑㄧㄣˊ ㄧㄡˇ ㄕˊ ㄕ , ㄑㄧˊ ㄧ ㄕㄤˋ ㄘㄨㄣˊ , ㄓˋ ㄩˋ ㄓ ㄌㄧˋ ㄕˋ ㄧㄝˇ 。 ㄑㄧㄣˊ ㄓ ㄕˊ , ㄒㄧㄡ ㄨㄣˊ ㄒㄩㄝˊ , ㄏㄠˇ ㄨˇ ㄩㄥˇ , ㄐㄧㄢˋ ㄖㄣˊ ㄧˋ ㄓ ㄕˋ , ㄍㄨㄟˋ ㄓˋ ㄩˋ ㄓ ㄌㄧˋ , ㄓㄥˋ ㄧㄢˊ ㄓㄜˇ ㄨㄟˋ ㄓ ㄈㄟˇ ㄅㄤˋ , ㄜˋ ㄍㄨㄛˋ ㄓㄜˇ ㄨㄟˋ ㄓ ㄧㄠ ㄧㄢˊ , ㄍㄨˋ ㄕㄥˋ ㄈㄨˊ ㄒㄧㄢ ㄨㄤˊ ㄅㄨˋ ㄩㄥˋ ㄩˊ ㄕˋ ⒅, ㄓㄨㄥ ㄌㄧㄤˊ ㄑㄧㄝ ㄧㄢˊ ㄐㄧㄝ ㄩˋ ㄩˊ ㄒㄩㄥ , ㄩˋ ㄩˊ ㄓ ㄕㄥ ㄖˋ ㄇㄢˇ ㄩˊ ㄦˇ , ㄒㄩ ㄇㄟˇ ㄒㄩㄣ ㄒㄧㄣ , ㄕˊ ㄏㄨㄛˋ ㄅㄧˋ ㄙㄜˋ , ㄘˇ ㄋㄞˇ ㄑㄧㄣˊ ㄓ ㄙㄨㄛˇ ㄧˇ ㄨㄤˊ ㄊㄧㄢ ㄒㄧㄚˋ ㄧㄝˇ 。 ㄈㄤ ㄐㄧㄣ ㄊㄧㄢ ㄒㄧㄚˋ , ㄌㄞˋ ㄅㄧˋ ㄒㄧㄚˋ ㄣ ㄏㄡˋ , ㄨㄤˊ ㄐㄧㄣ ㄍㄜˊ ㄓ ㄨㄟˊ 、 ㄐㄧ ㄏㄢˊ ㄓ ㄏㄨㄢˋ , ㄈㄨˋ ㄗˇ ㄈㄨ ㄑㄧ ㄌㄨˋ ㄌㄧˋ ㄢ ㄐㄧㄚ , ㄖㄢˊ ㄊㄞˋ ㄆㄧㄥˊ ㄨㄟˋ ㄑㄧㄚˋ ㄓㄜˇ , ㄩˋ ㄌㄨㄢˋ ㄓ ㄧㄝˇ 。 ㄈㄨ ㄩˋ ㄓㄜˇ , ㄊㄧㄢ ㄒㄧㄚˋ ㄓ ㄉㄚˋ ㄇㄧㄥˋ ㄧㄝˇ , ㄙˇ ㄓㄜˇ ㄅㄨˋ ㄎㄜˇ ㄈㄨˋ ㄕㄥ , ㄐㄩㄝˊ ㄓㄜˇ ㄅㄨˋ ㄎㄜˇ ㄈㄨˋ ㄕㄨˇ 。《 ㄕㄨ 》 ㄩㄝ :「 ㄩˇ ㄑㄧˊ ㄕㄚ ㄅㄨˊ ㄍㄨ , ㄋㄧㄥˊ ㄕ ㄅㄨˋ ㄐㄧㄥ 。」 ㄐㄧㄣ ㄓˋ ㄩˋ ㄌㄧˋ ㄗㄜˊ ㄅㄨˋ ㄖㄢˊ , ㄕㄤˋ ㄒㄧㄚˋ ㄒㄧㄤˋ ㄑㄩ , ㄧˇ ㄎㄜ 爲 ㄇㄧㄥˊ , ㄕㄣ ㄓㄜˇ ㄏㄨㄛˋ ㄍㄨㄥ ㄇㄧㄥˊ , ㄆㄧㄥˊ ㄓㄜˇ ㄉㄨㄛ ㄏㄡˋ ㄏㄨㄢˋ 。 ㄍㄨˋ ㄓˋ ㄩˋ ㄓ ㄌㄧˋ , ㄐㄧㄝ ㄩˋ ㄖㄣˊ ㄙˇ , ㄈㄟ ㄗㄥ ㄖㄣˊ ㄧㄝˇ , ㄗˋ ㄢ ㄓ ㄉㄠˋ ㄗㄞˋ ㄖㄣˊ ㄓ ㄙˇ 。 ㄕˋ ㄧˇ ㄙˇ ㄖㄣˊ ㄓ ㄒㄧㄝˇ ㄌㄧㄡˊ ㄌㄧˊ ㄩˊ ㄕˋ , ㄅㄟˋ ㄒㄧㄥˊ ㄓ ㄊㄨˊ ㄅㄧˋ ㄐㄧㄢ ㄦˊ ㄌㄧˋ , ㄉㄚˋ ㄆㄧˋ ㄓ ㄐㄧˋ ㄙㄨㄟˋ ㄧˇ ㄨㄢˋ ㄕㄨˋ 。 ㄘˇ ㄖㄣˊ ㄕㄥˋ ㄓ ㄙㄨㄛˇ ㄧˇ ㄕㄤ ㄧㄝˇ 。 ㄊㄞˋ ㄆㄧㄥˊ ㄓ ㄨㄟˋ ㄑㄧㄚˋ , ㄈㄢˊ ㄧˇ ㄘˇ ㄧㄝˇ 。 ㄈㄨ ㄖㄣˊ ㄑㄧㄥˊ ㄢ ㄗㄜˊ ㄌㄜˋ ㄕㄥ , ㄊㄨㄥˋ ㄗㄜˊ ㄙ ㄙˇ , ㄔㄨㄟˊ ㄔㄨˇ ㄓ ㄒㄧㄚˋ , ㄏㄜˊ ㄑㄧㄡˊ ㄦˊ ㄅㄨˋ ㄉㄜˊ ? ㄗㄨㄛˋ ㄑㄧㄡˊ ㄖㄣˊ ㄅㄨˋ ㄕㄥ ㄊㄨㄥˋ , ㄗㄜˊ ㄕˋ ㄘˊ ㄧˇ ㄕˋ ㄓ , ㄌㄧˋ ㄓˋ ㄓㄜˇ ㄌㄧˋ ㄑㄧˊ ㄖㄢˊ , ㄗㄜˊ ㄓˇ ㄉㄠˋ ㄧˇ ㄇㄧㄥˊ ㄓ , ㄕㄤˋ ㄗㄡˋ ㄨㄟˋ ㄑㄩㄝˋ , ㄗㄜˊ ㄉㄨㄢˋ ㄌㄧㄢˋ ㄦˊ ㄓㄡ ㄋㄟˋ ㄓ ; ㄍㄞˋ ㄗㄡˋ ㄉㄤ ㄓ ㄔㄥˊ , ㄙㄨㄟ ㄐㄧㄡˋ ㄧㄠˊ ㄊㄧㄥ ㄓ , ㄧㄡˊ ㄧˇ 爲 ㄙˇ ㄧㄡˇ ㄩˊ ㄍㄨ 。 ㄏㄜˊ ㄗㄜˊ ? ㄔㄥˊ ㄌㄧㄢˋ ㄓㄜˇ 衆, ㄨㄣˊ ㄓˋ ㄓ ㄗㄨㄟˋ ㄇㄧㄥˊ ㄧㄝˇ 。 ㄕˋ ㄧˇ ㄩˋ ㄌㄧˋ ㄓㄨㄢ 爲 ㄕㄣ ㄎㄜˋ , ㄘㄢˊ ㄗㄜˊ ㄦˊ ㄨㄤˊ ㄐㄧˊ , ㄊㄡ 爲 ㄧˊ ㄑㄧㄝˋ , ㄅㄨˊ ㄍㄨˋ ㄍㄨㄛˊ ㄏㄨㄢˋ , ㄘˇ ㄕˋ ㄓ ㄉㄚˋ ㄗㄟˊ ㄧㄝˇ 。 ㄍㄨˋ ㄙㄨˊ ㄩˇ ㄩㄝ :「 ㄏㄨㄚˋ ㄉㄧˋ 爲 ㄩˋ ㄧˋ ㄅㄨˊ ㄖㄨˋ ; ㄎㄜ ㄇㄨˋ 爲 ㄌㄧˋ ㄑㄧˊ ㄅㄨˊ ㄉㄨㄟˋ 。」 ㄘˇ ㄐㄧㄝ ㄐㄧˊ ㄌㄧˋ ㄓ ㄈㄥ , ㄅㄟ ㄊㄨㄥˋ ㄓ ㄘˊ ㄧㄝˇ 。 ㄍㄨˋ ㄊㄧㄢ ㄒㄧㄚˋ ㄓ ㄏㄨㄢˋ , ㄇㄛˋ ㄕㄣ ㄩˊ ㄩˋ ; ㄅㄞˋ ㄈㄚˇ ㄌㄨㄢˋ ㄓㄥˋ , ㄌㄧˊ ㄑㄧㄣ ㄙㄞ ㄉㄠˋ , ㄇㄛˋ ㄕㄣˋ ㄏㄨ ㄓˋ ㄩˋ ㄓ ㄌㄧˋ , ㄘˇ ㄙㄨㄛˇ ㄨㄟˋ ㄧ ㄕㄤˋ ㄘㄨㄣˊ ㄓㄜˇ ㄧㄝˇ 。」

  「 ㄔㄣˊ ㄨㄣˊ ㄨ ㄩㄢ ㄓ ㄌㄨㄢˇ ㄅㄨˊ ㄏㄨㄟˇ , ㄦˊ ㄏㄡˋ ㄈㄥˋ ㄏㄨㄤˊ ㄐㄧˊ ; ㄈㄟˇ ㄅㄤˋ ㄓ ㄗㄨㄟˋ ㄅㄨˊ ㄓㄨ , ㄦˊ ㄏㄡˋ ㄌㄧㄤˊ ㄧㄢˊ ㄐㄧㄣˋ 。 ㄍㄨˋ ㄍㄨˇ ㄖㄣˊ ㄧㄡˇ ㄧㄢˊ :「 ㄕㄢ ㄙㄡˇ ㄗㄤ ㄐㄧˊ , ㄔㄨㄢ ㄗㄜˊ ㄋㄚˋ ㄨ , ㄐㄧㄣˇ ㄩˊ ㄋㄧˋ ㄜˋ , ㄍㄨㄛˊ ㄐㄩㄣ ㄏㄢˊ ㄍㄡˋ 。」 ㄨㄟˊ ㄅㄧˋ ㄒㄧㄚˋ ㄔㄨˊ ㄈㄟˇ ㄅㄤˋ ㄧˇ ㄓㄠ ㄑㄧㄝ ㄧㄢˊ , ㄎㄞ ㄊㄧㄢ ㄒㄧㄚˋ ㄓ ㄎㄡˇ , ㄍㄨㄤˇ ㄓㄣ ㄐㄧㄢˋ ㄓ ㄌㄨˋ , ㄙㄠˇ ㄨㄤˊ ㄑㄧㄣˊ ㄓ ㄕ , ㄗㄨㄣ ㄨㄣˊ ㄨˇ ㄓ ㄉㄜˊ , ㄕㄥˇ ㄈㄚˇ ㄓˋ , ㄎㄨㄢ ㄒㄧㄥˊ ㄈㄚˊ , ㄧˇ ㄈㄟˋ ㄓˋ ㄩˋ , ㄗㄜˊ ㄊㄞˋ ㄆㄧㄥˊ ㄓ ㄈㄥ ㄎㄜˇ ㄒㄧㄥ ㄩˊ ㄕˋ , ㄩㄥˇ ㄌㄩˇ ㄏㄜˊ ㄌㄜˋ , ㄩˇ ㄊㄧㄢ ㄨㄤˊ ㄐㄧˊ , ㄊㄧㄢ ㄒㄧㄚˋ ㄒㄧㄥˋ ㄕㄣˋ 。」

   ㄕㄤˋ ㄕㄢˋ ㄑㄧˊ ㄧㄢˊ 。

尚德緩刑書賞析

  文章指出:「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獄之吏是也。」就是說:秦之所以亡,有十個失誤,其中一個,到現在(即在路溫舒當時)仍然存在,即過分重視、重用「治獄之吏」。這些人,「上下相毆(驅),以刻爲明」,「敗法亂正,離親塞道」。他們競相追逐,濫施刑罰,以「治獄」越苛刻越好,量刑、判刑越重越好。結果,造成「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闢(處死)之計,歲以萬數」。

  文章尖銳地揭露了封建法制運用「逼、供、信」的殘忍手段,使人入罪。所謂「棰楚(以杖鞭撲)之下,何求而不可得」。靠刑訊來逼供,「囚人不勝痛,則飾辭以視(示)之」,被迫造假。「吏治者利其然,則指道以明之」,名義上是利用假口供向犯人指出犯了什麼罪,曉以利害,要他服罪,其實這中間無疑包含着「誘供」,以進一步陷人於罪。「上奏畏卻,則鍛練(煉)而周內(納)之」,就是說:怕上級批不準,必須把上報材料和報告寫好,使「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辦法有二:一是進一步對「犯人」進行逼供、誘供,以便取得更多的「罪證」,使「成練者衆」;一是組織材料班子、刀筆文吏對材料進行精心的加工,對報告進行周密的推敲,以便使「文致之罪明也」。如此,「雖咎繇(同皋陶,傳說中舜時賢明的法官)聽之,猶以爲死有餘辜」,鐵案如山,不可覆翻矣。

  當時「治獄之吏」都「以刻爲明」,是當時朝廷倡導的結果。朝廷利用權勢,大搞思想箝制、輿論一律,使執法「深者獲公名,平者多後患,故治獄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好一個「自安之道在人之死」!千萬人的人頭就這樣滾滾落地了。易卜生《人民公敵》劇中的主人公斯多克芒醫生提出改造被污染的溫泉浴場的建議,觸犯了當地資產階級的物質利益,被宣佈爲「人民公敵」。其實在異口同聲地對他進行「圍剿」的人中,並不乏同情之士,他們振臂「討伐」,心裏明白,悄悄地對斯多克芒醫生表示歉意——迫於權勢,「不敢不那麼辦」。「治獄之吏」,誘於「深者獲公名」,鑑於「平者多後患」,故「皆欲人死」,也是「不敢不那麼辦」。林彪、「四人幫」統治期間,當權者上下相驅,以「左」爲明。「左」之深者獲公名——立場堅定,旗幟鮮明,於是重用、提拔有份;說公道話者多後患——輕則不信任,重則受株連。因此,自安之道,在於寧「左」毋右。於是乎上下競相「左」,極「左」思潮風行矣。看來古今中外,歷史的共性還是不少的,否則,兩千年前的作品怎麼會引起我們的共鳴呢?

  矯治的辦法,路溫舒作爲封建時代的廷尉史官,只能提出「除誹謗以招切言」,即讓人講話,國君要不計較臣民們的「謗言」,牢騷、罵孃的話都讓說,才能「開天下之口」,招來至切之言。他繼承了古代開明政治家反對「防民之口」(《召公諫厲王止謗》)的優良傳統,主張「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即可殺可不殺者不殺,可治罪可不治罪者不治罪。這在今天看來,仍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他把希望寄託於國君的開明,則有其侷限性。路溫舒畢竟是封建時代的官吏,我們不可苛求於他。今天,我們不能象路溫舒那樣寄託於個人,而必須從根本制度上着眼。

路溫舒

西漢著名的司法官。字長君,鉅鹿人(鉅鹿,在今河北南部,路溫舒系河北廣宗人)。信奉儒家學說。起初學習律令,當過縣獄吏、郡決曹史;後來又學習《春秋》經義,舉孝廉,當過廷尉奏曹掾、守廷尉史、郡太守等職。宣帝即位,他上疏請求改變重刑罰、重用治獄官吏的政策,主張「尚德緩刑」,「省法制,寬刑罰」。他認爲秦朝滅亡的原因,是法密政苛,重用獄吏。漢承襲秦朝這一弊政,必須改革。他還反對刑訊逼供,認爲刑訊迫使罪犯編造假供,給獄吏枉法定罪開了方便之門。他在奏疏中還提出廢除誹謗罪,以便廣開言路。 ...

路溫舒朗讀
()

猜你喜歡

千古風流憶孔明,老龍高臥志存身。

強陪簪紱更三聖,安坐江湖又四春。

便合癡狂稱達者,誰能窮悴作騷人。

一杯聊復從公醉,要見予言總是真。

()

地上春色生,眼前詩彩明。手攜片寶月,言是高僧名。
溪轉萬曲心,水流千裏聲。飛鳴向誰去,江鴻弟與兄。

()

四十裏城花發時,錦囊高下照坤維。
雖妝蜀國三秋色,難入豳風七月詩。

()

仄仄輕寒褪袷衣。清和天氣夏來時。雨餘新綠連雲暗,風過殘紅滿院飛。

焚百和,理金徽。新詞自詠送春歸。春駒不識韶華去,猶逐餘香颭粉衣。

()

學得浮雲往復還,裏中不出孰追攀。

九秋自與物情樂,一日須教我輩閒。

敢料都城有詩句,故應魂夢在山間。

今朝車上瓶無分,更可憐哉我阻艱。

()

名山起高興,不惜馬首東。

沙邊一着眼,翠光已浮空。

踏遍桑柘村,所向漸不同。

溪細山疑合,谷轉路始窮。

瑩淨白玉界,芬馥青蓮宮。

元知境過清,乘春乃昭融。

尚餘半殘花,伴我酒頰紅。

拂石愛少蘚,披林怯多風。

安得身無事,來時禪寂翁。

慮沉燈影外,慧發鳥聲中。

庶遂老巖壑,此行太匆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