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期張芬不至

山中期張芬不至朗讀

石堤春草碧,雙燕向西飛。悵望雲天暮,佳人何處歸。

藥欄蟲網遍,苔井水痕稀。誰道嵇康懶,山中自掩扉。

山中期張芬不至注音

ㄕˊ ㄊㄧˊ ㄔㄨㄣ ㄘㄠˇ ㄅㄧˋ , ㄕㄨㄤ ㄧㄢˋ ㄒㄧㄤˋ ㄒㄧ ㄈㄟ 。 ㄔㄤˋ ㄨㄤˋ ㄩㄣˊ ㄊㄧㄢ ㄇㄨˋ , ㄐㄧㄚ ㄖㄣˊ ㄏㄜˊ ㄔㄨˋ ㄍㄨㄟ 。

ㄧㄠˋ ㄌㄢˊ ㄔㄨㄥˊ ㄨㄤˇ ㄅㄧㄢˋ , ㄊㄞˊ ㄐㄧㄥˇ ㄕㄨㄟˇ ㄏㄣˊ ㄒㄧ 。 ㄕㄟˊ ㄉㄠˋ ㄐㄧ ㄎㄤ ㄌㄢˇ , ㄕㄢ ㄓㄨㄥ ㄗˋ ㄧㄢˇ ㄈㄟ 。

李端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曆五年進士。曾任祕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嶽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爲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

李端朗讀
()

猜你喜歡

我皇即位初,輔導資賢王。進賢宰相事,首舉講官良。

妙選十二輩,劉侯何卬卬。燕坐抱冰翁,獨許侯文章。

深心紀綱地,諷議回肝腸。稱歎不去口,手撫霜髯長。

哀哉元祐政,朝露事不常。陰壬遂漸進,羣兒攬天綱。

張公起抗爭,嘔血去堂堂。啁啾見孤鳳,百憂瘏一吭。

處人骨肉間,苦口非激揚。至誠無不動,乍起旋迷盲。

我時數週旋,相對憂旁皇。但言臣力竭,無藥回膏肓。

天地猝翻覆,流言破斧斨。掩袂出國門,無狀徒自傷。

終始義不負,此志日月光。幽幽東海廬,讀書穴匡牀。

龍潛自成德,天意方微茫。披圖感往事,北望涕浪浪。

()

盛夏鬱鬱苦炎氛,諸公一來滿座春。翠筱炊煙浮雜俎,腐儒粗糲薦香蘋。

酒行未幾起者半,會合況豈由乎人。欲託長歌歌不足,金蘭爲我盡殷勤。

()

火老金柔暑告殘,乘涼正好望西山。

秋聲來處無尋覓,只作窗前竹葉間。

()

閩人虛畏甲申雨,海客真愁己卯風。千裏霞光當日暮,一痕虹影在天東。

堯憂不離耕桑事,禹貢難忘戰伐功。綆短汲深增百慮,那因妻子念途窮。

()

連山忽斷禹門開,中有黃流萬裏來。更欲登臨窮勝觀,卻愁咫尺會風雷。

()

諸生祖帳擁離顏,雲際飛鳧不可攀。萬裏天懸瓊島月,三秋人住谷城山。

梅花北嶺通閩路,海水南頭望漢關。此日鮫人愁正極,因君欲見去珠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