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彭蠡湖口

入彭蠡湖口朗讀

客遊倦水宿,風潮難具論。

譯文:我對日復一日的水行客宿已經厭倦,因爲風潮變幻不定,莫可理究,兇險難測。

注釋:倦:厭倦。水宿:棲住於水中的船上。此句意謂厭倦了水上長途旅行。具論:詳細述說。

洲島驟回合,圻岸屢崩奔。

譯文:彭蠡水波濤奔流,時而遇到洲島,立刻遽分兩股,急轉猛合,又衝撞到岸崖之上,崩起重重雪浪,更凝聚起來,奔流而下。

注釋:驟:急疾。回合:聚合;匯合。此言風浪拍打在洲島上。圻岸:曲岸。崩奔:水流衝激堤岸而奔湧。

乘月聽哀狖,浥露馥芳蓀。

譯文:沿途,有時乘月夜遊,聆聽哀怨的猿啼,溼露而行,賞玩芳草的濃香;

注釋:狖:長尾猿。浥:溼。馥:香氣濃鬱。芳蓀:香草名。此句說露水沾在芳蓀的葉子上,散發出濃鬱的香氣。

春晚綠野秀,巖高白雲屯。

譯文:有時晨起遠眺,近處晚春秀野,碧綠無際,遠處蒼巖高峙,白雲如聚。

注釋:屯:聚集。

千念集日夜,萬感盈朝昏。

譯文:我想憑藉與寥夜清晨靜景的對晤,來參透這冥冥之理。但是日日夜夜,朝朝昏昏,百思千索,依然不解。

注釋:千念二句:各種感慨日夜纏繞在心頭。

攀崖照石鏡,牽葉入松門。

譯文:因不耐靜思默想,於是攀登懸崖,登上了石鏡山;牽蘿扳葉,進入了松門頂。

注釋:石鏡、松門:山名,二山都近鄱陽湖口。

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譯文:訪異探祕,登高遠望,然而三江九派,先哲的記載,已成難以追尋的故事;滄海桑田,這千變萬化的自然之理,更難以考究。

注釋:九派:潯陽的別稱。即今江西九江。上二句說古代關於三江、九派說法已成往事,其中的玄理也無從知曉。

靈物郄珍怪,異人祕精魂。

譯文:如今靈物異人已惜其珍藏,祕其精魂;

注釋:靈物:珍奇神異之物。郄珍怪:惜其珍奇怪異之狀。祕精魂:隱藏其精神魂魄。二句說江湖中本來有很多神異之物,但都不顯現出來。

金膏滅明光,水碧輟流溫。

譯文:金膏仙藥,溫潤水玉,早已滅其明光,輟其流溫。

注釋:金膏:道教傳說中的仙藥。滅明光:韜光而不顯現。水碧:玉的一種,又稱碧玉。輟:停止。流溫:指水玉溫潤。二句說此江中有金膏、水碧,然都滅其明光,止其溫潤而不見。

徒作千裏曲,弦絕念彌敦。

譯文:對於這顛顛倒倒,是非莫明的一切,我奏起了《千裏別鶴》曲。突然斷絃一聲,萬籟俱寂,唯有那無盡愁思在江天迴盪。

注釋:千裏曲:曲名,即《千裏別鶴》曲。弦絕:曲終。

入彭蠡湖口注音

ㄎㄜˋ ㄧㄡˊ ㄐㄩㄢˋ ㄕㄨㄟˇ ㄙㄨˋ , ㄈㄥ ㄔㄠˊ ㄋㄢˊ ㄐㄩˋ ㄌㄨㄣˋ 。

ㄓㄡ ㄉㄠˇ ㄗㄡˋ ㄏㄨㄟˊ ㄏㄜˊ , ㄑㄧˊ ㄢˋ ㄌㄩˇ ㄅㄥ ㄅㄣ 。

ㄔㄥˊ ㄩㄝˋ ㄊㄧㄥ ㄞ ㄧㄡˋ , ㄧˋ ㄌㄨˋ ㄈㄨˋ ㄈㄤ ㄙㄨㄣ 。

ㄔㄨㄣ ㄨㄢˇ ㄌㄩˋ ㄧㄝˇ ㄒㄧㄡˋ , ㄧㄢˊ ㄍㄠ ㄅㄞˊ ㄩㄣˊ ㄊㄨㄣˊ 。

ㄑㄧㄢ ㄋㄧㄢˋ ㄐㄧˊ ㄖˋ ㄧㄝˋ , ㄨㄢˋ ㄍㄢˇ ㄧㄥˊ ㄔㄠˊ ㄏㄨㄣ 。

ㄆㄢ ㄧㄞˊ ㄓㄠˋ ㄕˊ ㄐㄧㄥˋ , ㄑㄧㄢ ㄧㄝˋ ㄖㄨˋ ㄙㄨㄥ ㄇㄣˊ 。

ㄙㄢ ㄐㄧㄤ ㄕˋ ㄉㄨㄛ ㄨㄤˇ , ㄐㄧㄡˇ ㄆㄞˋ ㄌㄧˇ ㄎㄨㄥ ㄘㄨㄣˊ 。

ㄌㄧㄥˊ ㄨˋ 郄 ㄓㄣ ㄍㄨㄞˋ , ㄧˋ ㄖㄣˊ ㄇㄧˋ ㄐㄧㄥ ㄏㄨㄣˊ 。

ㄐㄧㄣ ㄍㄠ ㄇㄧㄝˋ ㄇㄧㄥˊ ㄍㄨㄤ , ㄕㄨㄟˇ ㄅㄧˋ ㄔㄨㄛˋ ㄌㄧㄡˊ ㄨㄣ 。

ㄊㄨˊ ㄗㄨㄛˋ ㄑㄧㄢ ㄌㄧˇ ㄑㄩˇ , ㄒㄧㄢˊ ㄐㄩㄝˊ ㄋㄧㄢˋ ㄇㄧˊ ㄉㄨㄣ 。

入彭蠡湖口釋義

譯文

  我對日復一日的水行客宿已經厭倦,因爲風潮變幻不定,莫可理究,兇險難測。彭蠡水波濤奔流,時而遇到洲島,立刻遽分兩股,急轉猛合,又衝撞到岸崖之上,崩起重重雪浪,更凝聚起來,奔流而下。沿途,有時乘月夜遊,聆聽哀怨的猿啼,溼露而行,賞玩芳草的濃香;有時晨起遠眺,近處晚春秀野,碧綠無際,遠處蒼巖高峙,白雲如聚。我想憑藉與寥夜清晨靜景的對晤,來參透這冥冥之理。但是日日夜夜,朝朝昏昏,百思千索,依然不解。因不耐靜思默想,於是攀登懸崖,登上了石鏡山;牽蘿扳葉,進入了松門頂。訪異探祕,登高遠望,然而三江九派,先哲的記載,已成難以追尋的故事;滄海桑田,這千變萬化的自然之理,更難以考究。如今靈物異人已惜其珍藏,祕其精魂;金膏仙藥,溫潤水玉,早已滅其明光,輟其流溫。對於這顛顛倒倒,是非莫明的一切,我奏起了《千裏別鶴》曲。突然斷絃一聲,萬籟俱寂,唯有那無盡愁思在江天迴盪。

註釋

彭蠡湖:即今江西鄱陽湖。彭蠡湖口:即今鄱陽湖口,長江與鄱陽湖在九江附近與相接。

倦:厭倦 。水宿:棲住於水中的船上。此句意謂厭倦了水上長途旅行。

具論:詳細述說。

驟:急疾。回合:聚合;匯合。此言風浪拍打在洲島上。圻(qí)岸:曲岸。崩奔:水流衝激堤岸而奔湧。

狖(yòu):長尾猿。

浥(yì):溼。馥(fù):香氣濃鬱。芳蓀:香草名。此句說露水沾在芳蓀的葉子上,散發出濃鬱的香氣。

屯:聚集。

千念二句:各種感慨日夜纏繞在心頭。

石鏡、松門:山名,二山都近鄱陽湖口。李善《文選注》引張僧鑑《潯陽記》曰:「石鏡山,東有一圓石,懸崖明淨,照人見形。」又引顧野王《輿地志》曰:「自入湖三百三十裏,窮於松門。東西四十裏,青松徧於兩岸。」

三江:《尚書·禹貢》:「三江既入。」鄭玄注:「三江分於彭蠡,爲三孔,東入海。」

九派:潯陽的別稱。即今江西九江。上二句說古代關於三江、九派說法已成往事,其中的玄理也無從知曉。

靈物:珍奇神異之物。吝珍怪:惜其珍奇怪異之狀。

祕精魂:隱藏其精神魂魄。二句說江湖中本來有很多神異之物,但都不顯現出來。

金膏:道教傳說中的仙藥。滅明光:韜光而不顯現。

水碧:玉的一種,又稱碧玉。《山海經》:「耿山多水碧。」輟:停止。流溫:指水玉溫潤。二句說此江中有金膏、水碧,然都滅其明光,止其溫潤而不見。

千裏曲:曲名,即《千裏別鶴》曲。蔡邕《琴操》:「商陵牧子娶妻五年,無子,父兄欲爲改娶,牧子援琴鼓之,嘆別鶴以舒其憤懣。故曰《別鶴操》。鶴一舉千裏,故名《千裏別鶴》也。」

弦絕:曲終。李善《文選注》說:「言奏曲冀以消憂,弦絕而念逾甚。故曰『徒作』也。」

參考資料:

1、湖州師範學院人文學院網 入彭蠡湖口

入彭蠡湖口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晉懷帝元嘉八年(431年)晚春,由京城建康赴臨川(治今江西南昌)內史任途中。他悲憤難已,今番橫遭羅織,自然更添怨恨,所作《初發石首城》《道路憶山中》諸作中,他均以遭讒流放的屈子自比,進入彭蠡湖口,心潮更與風濤同起伏,遂以如椽雄筆,抒達幽憤。

參考資料:

1、趙昌平 等 .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2 :691-693 .

入彭蠡湖口賞析

  「客遊倦水宿,風潮難具論。」二句突兀而起,立一詩總綱。「倦」、「難」二字最耐咀嚼,伏下了貫穿始終的主脈。詩人對日復一日的水行客宿已經厭倦,何以厭倦?因爲風潮難於一一具說;亦即變幻不定,莫可理究,兇險難測。看來這是說的此行觀感,推而廣之,則又是多年旅程顛沛的總結;深而究之,更爲隱隱仕仕,是是非非,宦海風波在詩人心中投下的陰影。「洲島驟回合,圻岸屢崩奔。」承「難具論」寫彭蠡水勢:波濤奔流,時而遇到洲島,立刻遽分兩股,急轉猛合,又衝撞到岸崖之上,崩起重重雪浪,更凝聚起來,奔流而下,這兇險的水勢,是所以爲「難」的註腳,也傳達出詩人煩擾起伏的不平心聲。

  五、六句筆勢陡轉,忽開清景,說沿途,有時乘月夜遊,溼露而行,聆聽那哀怨的猿啼,賞玩那芳草的濃香;有時則晨起遠眺,只見近處晚春秀野,碧綠無際,遠處蒼巖高峙,白雲朵朵,似同屯聚在峯頂上一般。一昏一朝似是兩幅恬靜的美景;然而果真如此嗎?七、八句剔出了它們的內涵。「千念集日夜,萬感盈朝昏」,原來靜景並不表現詩人心情的平靜,他只是想憑藉與寥夜清晨靜景的對晤,來參透這「難具論」的冥冥之理。但是日日夜夜,朝朝昏昏,百思千索,依然只是個「難具論」。於是他感慨萬千,再也不耐靜思默想。他攀登懸崖,登上了潯陽城旁廬山之東的石鏡山;牽蘿扳葉,穿過四十裏夾路青松,進入了湖中三百三十裏的松門山頂。訪異探祕,登高遠望,企望靈蹤仙蹟能照徹他心中的疑難,東去江流能啓迪他紛亂的理智。然而三江九派,先哲的記載,已都成難以追尋的故事;滄海桑田,何以有這千變萬化的自然之理,更難以認真考究。郭景純的《江賦》曾說長江「納隱淪之列真,挺異人乎精魂」,又說江神所居「金精玉英填其裏,瑤珠怪石琗其表」。然而現在,靈物異人固已惜其珍藏,祕其精魂;金膏仙藥,溫潤水玉,更早已滅其明光,輟其流溫。「天地閉,賢人隱」,對於這顛顛倒倒,是非莫明的一切,詩人再也「倦」於尋究,於是他奏起了憤懣哀怨的《千裏別鶴》古琴曲。「黃鶴一遠別,千裏顧徘徊」,是到了永作歸隱決計的時候了,但是心中的一點情愫又不能夠真正泯去。心潮催動着他緊拔快彈,企望讓琴音來一洗煩襟。突然斷絃一聲,萬籟俱寂,唯有那無盡愁思在江天迴盪。

  《入彭蠡湖口》表現了大謝詩作的新進境。觀謝集,大抵在公元422年(永嘉三年)三十八歲前,他的詩作留存既少,風格也較多承建安(如《述祖德詩》)、太康(如《九日從宋公戲馬臺》詩)之緒,尚未形成明顯的獨特風格。永嘉之貶後直至二番歸隱的將近十年間,他以幽憤之情合山水清音,確立了其山水詩鼻祖的崇高地位。他善於於清森的物象交替中將感情的變化隱隱傳達出來,意脈貫通,夭矯連蜷,而爐錘謹嚴,曲屈精深,典麗精工。但是針法時嫌過細,狀物時嫌過煉,使典時嫌過直,理語時嫌過多,讀來時有滯重之感,而缺少後來杜甫、韓愈等人那種大開大合,變化灑脫的氣魄。這個弱點在二次歸隱時某些篇章中有所突破,但並不大。至此詩則已可顯見杜、韓詩作的先兆,表現有三:

  其一是邊幅趨於廣遠。謝靈運先此之詩,所記遊程較窄,雖然早已突破了漢人即事生情的樊籬,而總是借一地之景抒積鬱之情,探玄冥之理,但畢竟邊幅較狹,大氣不足。此詩則以二十句之數,總攬入湖三百餘裏諸景,以少總多,邊幅廣遠爲前所未有,也因此顯得比前此作品疏朗高遠。

  其次是筆致趨於跳蕩;這不僅因爲攬景大而縱橫多;更因爲泯去了前此詩作中的針痕線跡。「春晚」、「白雲」一聯之陡轉逆接,空間傳神,充分表現了這一進展。不僅打破了一景一情,轉轉相生的格局,在一節寫景中即有幾個感情層次,而且深得動靜相生,濃淡相間,張弛得宜之效。這種跳蕩又與其固有的謹嚴相結合,全詩倦、難並起,再由「難」生髮展開,最後歸到深一層的「倦」,更透現出倦中之憤。在這一主線中,又以「千念」、「萬感」一聯與「三江」、「九派」一聯,一逆接,一順轉,作兩處頓束,遂將跳蕩之筆鋒與嚴謹的組織完美地結合起來,這是後來杜、韓詩結構命筆的最重要的訣竅。

  其三是景語、情語、理語更形融合:謝詩的理語,決非人們常說的「玄理尾巴」。他的理均由景中隨情生髮,這在前幾篇賞析中已多次談到,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未可厚非,也不失爲一體。此詩的「理」則融洽得更好。全詩實際上都在說理之「難具論」,而直至「九派理空存」才剔明這一點,再以下寫江景各句,景中句句用典,也句句有情含理,卻完全由即目所見寫出,無有痕跡。最後「弦絕念彌敦」一句更有無盡遠思,味在酸咸之外。如果說先此的謝詩,多由情景生髮歸結到理,那末此詩已倒了過來,理已變成了情景表達的陪襯,顯示了山水詩進一步脫略玄言影響的進程。

  人們常說六朝詩至齊梁間的謝朓才初逗唐音。其實謝朓之影響唐人更多短制,且主要影響王維、孟浩然一脈;論到大篇的諸種藝術手段,與杜、韓一派的大手筆,初逗唐音的則非謝客莫屬。

謝靈運

謝靈運(385年-433年),東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原爲陳郡謝氏士族。東晉名將謝玄之孫,小名「客」,人稱謝客。又以襲封康樂公,稱謝康公、謝康樂。著名山水詩人,主要創作活動在劉宋時代,中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者。由謝靈運始,山水詩乃成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賦》,也是見諸史冊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謝靈運還兼通史學,工於書法,翻譯佛經,曾奉詔撰《晉書》。《隋書·經籍志》、《晉書》錄有《謝靈運集》等14種。 ...

謝靈運朗讀
()

猜你喜歡

樹引肩輿入,山當對酒吟。泉流一壑響,雲度數峯陰。

茲地塵境絕,逢君坐語深。誰言簪紱者,同有薜蘿心。

()

爲訪山居勝,門前一水分。寧知牽世網,未果謝人羣。

滿徑翳秋草,虛窗閒白雲。非關乘雪興,了恨未逢君。

()

葉君乎仲蘭,果以憂鬱死。平生千載期,一朝成逝水。

自與弱冠交,百間不踰始。直恐寢食離,若將性命委。

每約潛深山,十年讀經史。動因多事故,飄泊異行軌。

邇聞君病劇,吾已客千裏。誰知慰問書,竟作墓前誄。

意外得兇訃,有淚不能弭。黯絕一寸心,若墮九淵底。

慘爾兄弟殂,煢煢各無子。大祧懸千鈞,危哉一發恃。

可憐伯道賢,遽等若敖鬼。身後餘遺文,茫茫付誰氏?

遙知湖上樓,敗葉飄故紙。咄嗟眼中人,存者尚有幾。

降殃必及善,天道或未爾。豈我葉仲蘭,竟以憂鬱死。

()

嬌兒忍冷戲牀前,貪笑癡啼也可憐。烏桕林空紅葉溼,蕭蕭煙火對愁眠。

()

柳色帶平湖,桃花拂釣艫。斜陽下南垞,一片輞川圖。

()

禮備樂成,幹健天行。

帝容有穆,佩玉鏘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