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憶黃山

沁園春·憶黃山朗讀

三十六峯,三十六溪,長鎖清秋。對孤峯絕頂,雲煙競秀,懸崖峭壁,瀑布爭流。洞裏桃花,仙家芝草,雪後春正取次遊。親曾見,是龍潭白晝,海湧潮頭。

當年黃帝浮丘。有玉枕玉牀還在不。向天都月夜,遙聞鳳管,翠微霜曉,仰盼龍樓。砂穴長紅,丹爐已冷,安得靈方聞早修。誰知此,問原頭白鹿,水畔青牛。

沁園春·憶黃山注音

ㄙㄢ ㄕˊ ㄌㄧㄡˋ 峯, ㄙㄢ ㄕˊ ㄌㄧㄡˋ ㄒㄧ , ㄔㄤˊ ㄙㄨㄛˇ ㄑㄧㄥ ㄑㄧㄡ 。 ㄉㄨㄟˋ ㄍㄨ 峯 ㄐㄩㄝˊ ㄉㄧㄥˇ , ㄩㄣˊ ㄧㄢ ㄐㄧㄥˋ ㄒㄧㄡˋ , ㄒㄩㄢˊ ㄧㄞˊ ㄑㄧㄠˋ ㄅㄧˋ , ㄆㄨˋ ㄅㄨˋ ㄓㄥ ㄌㄧㄡˊ 。 ㄉㄨㄥˋ ㄌㄧˇ ㄊㄠˊ ㄏㄨㄚ , ㄒㄧㄢ ㄐㄧㄚ ㄓ ㄘㄠˇ , ㄒㄩㄝˇ ㄏㄡˋ ㄔㄨㄣ ㄓㄥˋ ㄑㄩˇ ㄘˋ ㄧㄡˊ 。 ㄑㄧㄣ ㄘㄥˊ ㄐㄧㄢˋ , ㄕˋ ㄌㄨㄥˊ ㄊㄢˊ ㄅㄞˊ ㄓㄡˋ , ㄏㄞˇ ㄩㄥˇ ㄔㄠˊ ㄊㄡˊ 。

ㄉㄤ ㄋㄧㄢˊ ㄏㄨㄤˊ ㄉㄧˋ ㄈㄨˊ ㄑㄧㄡ 。 ㄧㄡˇ ㄩˋ ㄓㄣˇ ㄩˋ 牀 ㄏㄞˊ ㄗㄞˋ ㄅㄨˊ 。 ㄒㄧㄤˋ ㄊㄧㄢ ㄉㄡ ㄩㄝˋ ㄧㄝˋ , ㄧㄠˊ ㄨㄣˊ ㄈㄥˋ ㄍㄨㄢˇ , ㄘㄨㄟˋ ㄨㄟˊ ㄕㄨㄤ ㄒㄧㄠˇ , ㄧㄤˇ ㄆㄢˋ ㄌㄨㄥˊ ㄌㄡˊ 。 ㄕㄚ ㄒㄩㄝˋ ㄔㄤˊ ㄏㄨㄥˊ , ㄉㄢ ㄌㄨˊ ㄧˇ ㄌㄥˇ , ㄢ ㄉㄜˊ ㄌㄧㄥˊ ㄈㄤ ㄨㄣˊ ㄗㄠˇ ㄒㄧㄡ 。 ㄕㄟˊ ㄓ ㄘˇ , ㄨㄣˋ ㄩㄢˊ ㄊㄡˊ ㄅㄞˊ ㄌㄨˋ , ㄕㄨㄟˇ ㄆㄢˋ ㄑㄧㄥ ㄋㄧㄡˊ 。

沁園春·憶黃山賞析

  黃山,是馳名中外的風景區是中國名山之一。本名黟山,因傳說爲黃帝棲真飛昇之地,故唐代改名黃山。黃山有奇松、怪石、雲海、溫泉之勝,被稱爲黃山四絕。

  在宋詞中,寫黃山的作品不是很多,而寫得好的更是鳳毛麟角,只有汪莘這首詞,可謂不可多得。在這首詞中,作者彷彿在讀者面前打開一座神界仙山,想象豐富,情思變化多端,筆觸多樣,展現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千姿百態的秀麗景色,使人應接不暇。詞的上片,描寫黃山千峯競秀、萬壑爭流的壯麗風光。下片則以動人的神話傳說寫黃山的奇情異彩。從起句開篇,詞人即縱筆揮灑,連刷三句,整體上繪出黃山雄偉瑰麗的畫面:「三十六峯,三十六溪,長鎖清秋。」所謂三十六峯,不是實指,乃概略之數。黃山有天都、蓮花等三十六大峯,玉屏、始信等三十二小峯。或巍峨雄偉,橫絕天表;或清秀雋美,流丹映彩。層巒疊嶂,屏張錦繡,爭奇鬥豔,千姿百態。黃山地處皖南山區,百千峭峯,摩天戛日,老樹古木,鬱鬱蒼蒼,雖在赤日炎炎的盛夏,猶然涼爽如秋,所以說「長鎖清秋」。清字,不僅說氣候清涼,也是說景色清幽。而「鎖」字則點出清秋常在,獨存山中之意。接下去的四句,採取分鏡頭寫法,捕捉典型的景觀,細緻刻畫黃山山水勝境:「對孤峯絕頂,雲煙競秀;懸崖峭壁,瀑布爭流。」「對」字爲領格字,直領四句。一二、三四句各爲一組,分寫孤峯雲煙、懸崖瀑布。而一三、二四則是隔句對仗,謂之扇面對。其中一三句又是句中對仗,謂之當句對。包容交錯,如夜珠走盤,有往復迴環之美。這四句的寫景妙處,在於競秀、爭流的動態美。那孤峙飛聳的山巔絕頂,彩雲繚繞,輕煙嫋嫋,或細如絲縷,柔如薄紗;或迷茫如海,橫際無涯。忽聚忽散,離合變化,各逞奇姿,互競秀色,氣象萬千。而懸崖之上峭壁之前的瀑布,飛流直下,素練遙掛,噴珠濺雪,爭瀉深潭,令人魂魄搖盪。總起來說,這四句筆落情至,語出景現,無刻意鵰鑿之痕而有信手拈來渾然天成之美。言簡意賅,情韻俊秀。

  詞人多年屏居黃山,耽於自然的山水情懷、雲林雅趣,使他不知疲倦地遍遊山中勝境,甚至不顧寒冷,踏雪覓勝,所以詞中寫了「洞裏桃花,仙家芝草,雪後春正取次遊」。頭兩句根據傳說寫成。相傳黃山煉丹峯的煉丹洞裏,有二桃,毛白異色,爲仙家之物,「洞裏桃花」即指此。「仙家芝草」,則指服之可以成仙的靈芝草。相傳黃山軒轅峯爲黃帝采芝處,今峯下有采芝源。寫仙桃與仙草,既點出黃山異景,也點出它的非凡的經歷。深山靈祕,正是尋幽探險的最好去處,雖在初春正月,詞人遊興仍很高,雪過天晴之後便進山了。這三句中,「雪後」一句乃倒提之筆,點明入山尋訪仙物時的天氣、季節和急切心情。當他在進山路上,經過白龍潭時,忽然想起曾見過的奇景,於是再追述一筆,寫了「親曾見,是龍潭白晝,海湧潮頭」。這裏用「親曾見」三字先作交代,表明所寫奇景乃是親眼所見的實在之景,並非道聽途說,或是憑空想象的虛幻之景。所說「龍潭」,即白龍潭,在桃花溪上遊、白雲溪白龍橋下。在那裏,白雲溪受衆壑之水,瀉入白龍潭。每逢大雨傾盆之時,激流怒注,潭中之水有如雷輥霆擊,虎嘯龍吟,其勢洶湧澎湃,如海潮翻滾,白浪蹴空,令人神駭心驚,不敢逼視。詞人用「海湧潮頭」四字加以形容,確實恰到好處。

  過片兩句:「當年黃帝浮丘,有玉枕玉牀還在不?」用「當年」二字提引,點明回敘之意,也見出黃帝浮丘彷彿確曾棲隱於黃山。據說,在遙遠的古代,浮丘公曾來黃山煉丹峯煉得仙丹八粒,黃帝服其七粒,於是與浮丘公一起飛昇而去。至今,煉丹峯上,浮丘公煉丹所用的鼎爐、竈穴、藥杵、藥臼仍然依稀可辨。

  峯下還有煉丹源、洗藥溪呢。靈山仙蹟,神奇動人。可是,詞人撇開這些不問,而獨獨問到玉枕玉牀,說明別的靈蹟都已見到,而枕臥之具卻未曾尋得。想象之中,這本是應該有的,如今不見了,卻不肯直說,而故意搖曳筆姿,問出「還在不」三字,親切自然,妙有靈動之感。接下去,詞人想入非非,進入幽渺的神話境界,以「向」字切入,領起四個四言秀句:「向天都月夜,遙聞鳳管;翠微霜曉,仰盼龍樓。」所說的天都,即黃山主峯之一的天都峯。其高度雖略低於蓮花峯和光明頂,但它風姿峻偉,氣勢磅礴,拔地聳天,雄冠羣山,因尊稱之爲天帝神都,故名曰「天都」。

  「鳳管」,即鳳簫。相傳春秋時有蕭史善吹簫,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蕭史教弄玉吹簫作鳳鳴,引鳳來歸,穆公爲之築鳳臺。後蕭史、弄玉俱乘鳳而去。鳳簫之名即由此而得。這裏說「遙聞鳳管」,則由望仙峯傳說推想而來。相傳黃帝、浮丘從黃山望仙峯飛昇時,彩雲中遙聞有絃歌之聲,黃帝在仙樂接引下駕雲而去,後來就有瞭望仙峯的名稱,而峯下之溪則因此得名爲絃歌溪。詞人想,天都峯是黃帝聚會衆神之所,「中天開帝庭,百靈此朝饗」,當其降臨之時也該是仙樂齊奏的,故而揉合望仙、天都兩峯傳說,寫了「向天都月夜,遙聞鳳管」。這兩句不僅描繪出夜宿黃山的奇情逸趣和靈異境界,而且點帶出天都峯下月灑清輝、山幽峯秀的清美景色。黃山之夜是美的,黃山之晨也是美的,所以後面兩句「翠微霜曉,仰盼龍樓」,轉而描繪黃山翠微峯的清麗風光。翠微峯位於黃山後海,爲三十六大峯之一。山上古樹參天,修竹遍地,鬱鬱蔥蔥,蒼翠可愛,故名之曰翠微。山下有翠微寺,爲唐代麻衣禪師道場。他曾飛錫穿穴而得神泉。龍樓,是由大氣折射作用所生成的一種空中幻影,俗稱之爲蜃樓。古人以蜃屬蛟龍一類的神異動物,能吁氣作樓臺城郭之狀,故以蜃樓、龍樓稱之。這種自然奇觀,在黃山不常見到。故而當翠微霜天拂曉,晨光曦微之際,詞人翹首仰盼,渴望幸得一見山中蜃樓奇景。他那舉首凝目的神態、執意追求奇趣的情懷,活潑潑地表露出一顆熱愛自然的純真童心。神奇的黃山給予詞人的實在太豐富了。可是那些神奇的故事畢竟都是遙遠的過去的事情。詞人來黃山時,雖然靈宅仙窟遺蹟猶存,但已非昔日風貌。想到這裏,不免有渺茫悵惘之感,於是寫出了:「砂穴長紅,丹爐已冷,安得靈方聞早修?」這三句的大意說:浮丘公提煉丹砂的石穴之色,雖依然長紅,可是丹爐火盡,早已冷卻了,又怎能得到仙方靈丹,趕早修煉成仙呢?問到這謎一樣的事情,自然無人能答,似乎難以寫下去。然而詞人卻繞旋迴折,點借仙物,寫出結末三句:「誰知此,問源頭白鹿,水畔青牛。」「誰知此」三字,是就上句所問再作騰挪,而不即刻作答,象是「千呼萬喚始出來」,饒有韻味。究竟有誰知道這些服丹成仙的事呢?詞人說只有去問源頭的白鹿和水畔的青牛了。顯然這白鹿青牛定非尋常之物。原來,相傳浮丘公曾在黃山石人峯下駕鶴馴鹿,留下了駕鶴洞、白鹿源的遺蹟。白鹿既是浮丘公當年馴化的,想來定然應該知曉仙人的靈祕。而那水畔青牛也有一段非凡的經歷。相傳翠微寺左的溪邊有一牛,形質迥異,通體青色,一樵夫欲牽回家中,忽然青牛入水,無影無蹤。從此,那溪便稱爲青牛溪,至今仍在。看來,那青牛也該多少知道些仙人的故事。詞人用擬問語氣點出白鹿、青牛,作爲詞的收結,辭盡而意不盡,含有無窮的韻味,使奇美的黃山又增添了一層神祕的色彩。同時,也進一步抒發了詞人飽覽黃山風光,領略河山之美的詩情遊興。

  這首詞所寫山水之景是實,神話傳說是虛,虛實緊密揉合,使山水充滿神奇色彩,使傳說宛然實有其事,令人神往。而全詞又是觸景生情,以景寫情,達到了情景交融爲一的藝術妙境,確爲黃山詞難得的神品。明人程敏政《遊黃山記》說:「黃山之爲景也,非太白之句不能當其勝,非摩詰之圖不能盡其變。」

  汪莘這首辭采橫溢、情韻深厚的黃山詞,可以說足以當其勝、盡其變而與名家並駕齊驅。

汪莘

汪莘(1155~1227)南宋詩人。字叔耕,號柳塘,休寧(今屬安徽)人,布衣。隱居黃山,研究《周易》,旁及釋、老。宋寧宗嘉定年間,他曾三次上書朝廷,陳述天變、人事、民窮、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師佈陣的方法,沒有得到答覆。徐誼知建康時,想把他作爲遁世隱士向朝廷薦舉,但未能成功。晚年築室柳溪,自號方壺居士,與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壺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壺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

汪莘朗讀
()

猜你喜歡

花影重重,亂紋匝地無人卷。有誰惆悵立黃昏,疏映宮妝淺。

只有楊花得見。解匆匆、尋芳覓便。多情長在,暮雨迴廊,夜香庭院。

曾記揚州,紅樓十裏東風軟。腰肢半露玉娉婷,猶恨蓬山遠。

閒悶如今怎遣。看草色、青青似剪。且教高揭,放數點春,一雙新燕。

()

衰草重岡,雁燈吹滅諸陵火。誰家菊朵,開近扶風左。

無限悲秋,難覓江淮舵。耽枯坐,閒門深鎖,紅葉堆中我。

()

遠拋卮酒避芳辛,靜對煙空月半輪。門掩綠苔真自逸,案堆黃卷不全貧。

非才敢竊明時位,多病愁看故裏春。詩侶釣朋俱出飲,也應回憶倦遊人。

()

熒惑在天,惟火興合。

翳神主火,純一不雜。

作配熒惑,祀功則然。

不腆之幣,於以告虔。

()

芙蓉湖水膩如油,多少詩人作冶遊。燈火萬家星拱極,笙歌幾處客登樓。

採菱北郭煙波暮,瀹茗西神木葉秋。無怪閒情拋不脫,眉如纖月月如鉤。

()

呼馬呼牛無足異,不仙不佛若何同。幕天席地先生笑,算是堂堂一寓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