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謂

丁謂(966-1037),字謂之,後更字公言。丁氏先祖是河北人,五代時遷居蘇州。祖父丁守節,與范仲淹曾祖范夢齡同是吳越國中吳軍節度使錢文奉(錢鏐之孫)的幕僚,任節度推官,遂爲長洲人。離京時,宋真宗特賜御詩七言四韻和五言十韻,「尤爲盛事」。他同時兼任使持節蘇州諸軍事、蘇州刺史、蘇州管內觀察處置堤堰橋道等使,又兼任知升州軍州事。天禧初(1017),以吏部尚書復參知政事。不久,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任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玉清昭應宮使、平章事兼太子少師。乾興元年(1022),封爲晉國公。顯赫一時,貴震天下。

()

軼事典故

一舉三得

  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宮中着火。當時丁謂主持重建宮室(需要燒磚),被取土地很遠所困擾。丁謂於是命令從大街取土,沒幾天就成了大渠。於是挖通汴河水進入渠中,各地水運的資材,都通過汴河和大渠運至宮門口。重建工作完成後,用工程廢棄的瓦礫回填入渠中,水渠又變成了街道。做了一件事情而完成了三個任務,省下的費用要用億萬來計算。

  北宋丁謂的「一舉三得」重建皇宮方案。我國古人管理策略。丁謂的「一舉三得」方案表明了這一點。宋真宗時期,大臣丁謂用「一舉三得」方案重建皇宮,是一次典型的系統管理實踐。當時,由於皇城失火,皇宮被焚,宋真宗命丁謂重修皇宮。這是一個複雜的工程,不僅要設計施工,運輸材料,還要清理廢墟,任務十分艱鉅。丁謂首先在皇宮前開溝渠,然後利用開溝取出的土燒磚,再把京城附近的汴水引人溝中,使船隻運送建築材料直達工地。工程完工後,又將廢棄物填人溝中,復原大街,這就很好地解決了取土燒磚、材料運輸、清理廢墟三個難題,使工程如期完成。工程建設的過程,同現代系統管理思想何其吻合。丁謂主持的皇宮修建工程體現了中國古人高超智慧的管理實踐。

溜鬚

  那年,汴京城發生火災,綿延了半個皇宮。火熄,宋皇帝把災後重建的任務放在了丁謂的肩上。

  丁謂命人在京城大街取土,將三街九衢挖成壕溝。取土完畢,將壕溝灌上黃河水,外地運來的樹木,全部通過壕溝水放入城中。房屋蓋好,過去那些灰土碎瓦廢磚,又倒入壕溝中,平整成街道:一舉三得。

  思維的縝密,規劃的精妙,用在建設設計上,固然無人可及,如果用在排擠他人、打擊政敵上,同樣也無人可及。

  寇準和丁謂,開始時,是朋友,更是知己。一日,寇準與另一宰相李沆議事,丁謂來拜,談了一會兒,離開,李沆叮囑,像丁謂這人,萬萬不可使得勢。

  寇準一笑,不以爲然。後來隨着寇準做宰相後,丁謂登上了副宰相的位置。丁謂曾兵不血刃,安撫了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的叛亂;還曾奏議爲民減賦。大文學家歐陽修曾對丁謂的文學成就給予很高評價。

  一日,是中書省舉行宴會吧,寇準不注意,一點湯汁流到鬍鬚上了。丁謂忙上前給他撫去。

  今天看來,這種做法也沒有什麼出格的,畢竟是同事兼朋友嘛。可寇準卻冷了臉,說了一句話,讓丁謂下不來臺——一個副宰相,給上司溜鬚,成何體統?

  這以後,丁謂就恨上了寇準,而且私下裏處處尋寇準的短。丁謂這樣精明的人,要尋別人的錯,還不是舉手之勞。不久,丁謂投靠真宗皇後劉後,將寇準出知相州,一直貶到雷州半島。丁謂掌權,不久也犯法被貶,到了更遠的海南。最可惜的是,最終他上了《佞臣傳》。其實,除了排擠寇準外,他實在沒有幹什麼壞事,算得上一個幹吏。

  再後來的故事是,丁謂被貶路過雷州,要求拜訪寇準,被寇準拒絕,至此,一對朋友永別,徹底斷了聯繫。想過這件事,寇準錯了。丁謂也錯了。

人物生平

機敏聰穎

  天才式人物

  丁謂機敏智謀,多才多藝,天象佔卜、書畫棋琴、詩詞音律,無不通曉。他文追韓(愈)、柳(宗元),詩似杜甫,曾被人譽爲「今日之巨儒」。

  丁謂是個天才式人物,機敏聰穎,「書過目輒不忘」,幾千字的文章,他讀一遍便能背誦。早年,丁謂隨做官的父親丁顥在涇州(今屬甘肅省)。父親同僚竇偁見丁謂聰明機靈,頗有才氣,稱讚道:「此兒將來必定做大官。」於是將女兒相許。宋代著名文學家王禹偁曾在平江(今蘇州)擔任長洲縣令,丁謂與好友孫何曾一同以文章拜謁,王縣令看了文章大加讚賞,認爲「自唐韓愈、柳宗元之後,二百年始有此作」。王禹偁後來曾稱他是「今之巨儒」,詩似杜甫。崑山龔穎平時很自負,極少稱讚別人,但對丁謂的文章卻給予很高評價,認爲可與唐代韓愈、柳宗元匹敵。他勤奮好學,博聞強記,天象佔卜、書畫棋琴、詩詞音律,無不通曉。

  聰明機智

  有一次皇帝問道:「唐朝的酒價是多少?」丁謂脫口答道:「每鬥三百。」皇帝問他怎麼知曉的,答道:「有杜甫詩爲證,『速宜相就飲一鬥,恰有三百青銅錢』。」一天,宋真宗與貴妃一起賞花釣魚,釣了半天一條魚也沒釣到,心裏很不高興,皺着眉頭,一言不發。大臣們不知如何爲好,丁謂笑盈盈地跑上去賦詩道:「鶯驚鳳輦穿花去,魚畏龍顏上釣遲。」宋真宗見他如此聰明,頓時十分開心,賞詠再三

運籌帷幄

  實事求是地講,丁謂爲官尚算勤勉,有較強的應對和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也做過不少益事。

  巧造玉清昭應宮

  丁謂凡事能動腦筋,辦事都有謀略,巧造玉清昭應宮便是一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四月,丁謂負責修建玉清昭應宮。工程規模宏大,規制宏麗,建築分爲2610區,共計有3600餘楹。工程除了錢外有3個難題:一是蓋皇宮要很多泥土,可是京城中空地很少,取土要到郊外去挖,路很遠,得花很多的勞力;二是修建皇宮還需要大批建築材料,都需要從外地運來,而汴河在郊外,離皇宮很遠,從碼頭運到皇宮還得找很多人搬運;三是工程上原有很多碎磚破瓦等垃圾清運出京城,同樣很費事。經過周密思考,丁謂制訂出科學施工方案:首先從施工現場向外挖了若幹條大深溝,把挖出來的土作爲施工需要的新土備用,以解決新土問題。第二步,從城外把汴水引入所挖的大溝中,利用木排及船隻運送木材石料,解決了木材石料的運輸問題。最後,等到材料運輸任務完成之後,再把溝中的水排掉,把工地上的垃圾填入溝內,使溝重新變爲平地。一舉三得,不僅節約了時間和經費,而且使工地秩序井然,使城內的交通和生活秩序不受施工太大的影響。工程原先估計用15年時間建成,而丁謂徵集動用數萬工匠,嚴令日夜不得停歇,結果只用了7年時間便建成,深得皇帝讚賞。「丁謂造宮」成爲工程理論的一個典型實例。

  不動兵刃、安撫邊民

  淳化年間(990-994年),峽路一帶少數民族因不堪壓迫,在邊境地區糾衆反抗,丁謂奉命前往處置。他以安撫團結爲上,不動兵刃,妥善穩定了局勢,得到朝廷讚賞。川陝地區王均起兵叛亂,朝廷調集士兵抵禦,結果轉身爲寇。這些人熟悉山川道路,攻佔州縣,掠奪男女,與官府爲敵。丁謂奉命處置,他一到即命罷兵,冒險入溪洞會見其首領,曉諭朝廷安撫之意,並宣稱帶有皇帝詔書,一律赦免不殺;贈以錦袍、銀帛,使他們感激涕零,紛紛表示願意世代奉貢朝廷,並將誓言刻錄石柱豎在邊境上,西南地區從此得以安寧。丁謂採用以鹽換糧的辦法,解決夔、萬諸州軍餉之弊,同時也減輕了邊民長途解送皇糧的勞苦。他又奏準黔南邊民養的馬,可以到市場上自由交換。他曾親自規劃經營建築夔州城寨,以增強邊防。宋真宗曾問丁謂,如何才能使邊防久遠安寧,少數民族不敢爲非。丁謂回答說:「只要朝廷所派的官,不邀功生事,以安靜爲勝,就能安寧無事。」

  巧渡黃河、機智退敵

  景德元年(1004年),宋遼發生戰爭。北方契丹的鐵騎南下,民心驚惶,黃河北邊的百姓紛紛搶渡黃河,每天要有幾千人避難渡河,而船伕邀利,不肯及時渡民過河。丁謂奉命處置,採取果斷措施,急忙從監獄中取出死囚數人,假冒船伕,斬首於河上。船伕見官員斬首殺人了,再不敢胡來,丁謂於是組織人員與船隻日夜擺渡,不到3天時間,使黃河北邊的百姓得以全部渡過黃河。緊接着,他又從難民中挑選少壯者,在數百裏的黃河邊分成若幹塊,均豎起旗幟,鳴金鼓,擊刁鬥,聲音百裏外都能聽到。契丹人不瞭解內情,以爲宋方已有防備,便撤退離去,從此「境內晏然」。

  治理水利、一舉多得 

  天禧元年(1018年),丁謂任升州(今南京)知州時,城北後湖因多年得不到治理,變成了旱湖,前任將湖底佃租給百姓,共有76頃,納500餘貫稅賦。丁謂到任後,經過調查發現了諸多不妥,上疏請減免這部分稅賦,並請求派部隊組織開挖治理,退田還湖,蓄水種菱植蓮養魚,養活饑民,增加收入;如果遇上大旱年份則可以灌溉農田,一舉數得。

  減免賦稅

  大中祥符年間,丁謂任平江軍節度使,後又兼任蘇州刺史,爲家鄉也辦過好事,曾「爲鄉裏請於朝,特免丁錢」,老百姓十分感激,「鄉人至今德之,祠於萬壽寺」。

  整頓經濟秩序

  丁謂是宋朝著名的經濟專家。當時全國糧賦十分混亂,每年徵收數量不一,並隨意加碼,百姓苦不堪言。丁謂擔任三司使後,專門調查,制定相應政策,並奏議以咸平六年戶口和財賦收入爲標準,此後每年按此數據徵收,並報朝廷備案,以利國計民生。朝廷準奏,下詔褒獎。任職期間,丁謂還組織編寫了不少反映宋初財政狀況,採取應對策略的專著,成爲後人研究宋代經濟的重要文獻資料。

奸邪之臣

  迎合皇帝,「天下目爲奸邪」

  原本博學多才的丁謂,爲了權利變得邪佞狡詐,被人斥爲「奸邪之臣」。

  丁謂憸狡過人,爲了向上爬和鞏固權位,只得扭曲自己靈魂,討好皇帝,做事「多希合上旨」,因而被「天下目爲奸邪」;人們將他與王欽若、林特、陳彭年、劉承珪合稱爲「五鬼」。

  丁謂做了不少的壞事,下面略舉幾件說明:

  一、鼓動皇帝大興土木。宋真宗要在宮城營建玉清昭應宮,左右近臣上疏勸諫反對。宋真宗召問,丁謂回答道:「陛下有天下之富,建一宮奉上帝,而且用來祈皇嗣。羣臣如有阻撓,我願意與他辯論。」從此便無人再敢勸諫。丁謂又領建造會靈觀、玉皇像迎奉使、修景靈宮使、天書儀衛副使,爲皇帝建造了一批豪華宮殿,耗費了大量的民脂民膏。

  二、勾結太監,陷害忠良。丁謂一味迎合,給皇帝出壞主意,自然會遭到正直之士的反對,寇準對他謅主媚君十分痛惡。丁謂於是懷恨在心,千方百計羅織罪名極力排擠。天禧四年(1020年),將寇準趕出朝廷,被貶爲相州(今河南安陽)知州,後又貶爲道州(今湖南道縣)司馬。乾興元年(1022年),丁謂又勾結宦官雷允恭,修改「詔書」,把宋真宗病死歸罪於寇準,再將他貶爲雷州(今廣東海康),最後客死貶所。丁謂趁機將朝中凡是與寇準相善的大臣全部清除。

  三、利用迷信,愚弄皇帝。丁謂自稱是神仙丁令威(神話人物)的後裔,在自家的園林裏特建有仙遊亭、仙遊洞,每天「晨佔鳴鵲,夜看燈蕊,雖出門歸邸,亦必竊聽人語,用卜吉兆」。他好言仙鶴,任玉清昭應宮使時,每次醮祭,即奏報有多少多少仙鶴舞於殿廡之間,被人譏爲「鶴相」。宋真宗到亳州謁太清宮時,丁謂特獻白鹿一頭、靈芝9.5萬隻。宋真宗從泰山封禪回到充州時,丁謂將當地小孩子玩的一隻小烏龜,指爲瑞物獻給皇帝,並載入史冊。他操縱女道士劉德妙,拿家裏養的一隻烏龜說成是老上君化身,親自作讚頌。

  因作惡太多,丁謂最後被罷相,貶爲崖州(今廣東省境內)司戶參軍,他的四個兒子、三個弟弟全部被降黜。抄沒家產時,從他家中搜得各地的賄賂物品,不可勝紀。

評價

才高八鬥

  丁謂相貌不佳,生一雙斜眼,張目仰視,好像是個經常飢寒的人,相面的說他是「猴形」。小時頑劣,多虧有位姓鬱的老先生對他嚴加管教,使他學業有所進步。後來,丁謂去拜訪鬱先生時說:「自己少時狹劣,多虧先生教誨,痛加夏楚,使某得以成立。」鬱先生死後,丁謂還特地派人處理後事,「爲棺殮葬,埋之物甚厚」。

  輕時丁謂與孫何最爲友善,同以才名著稱,人稱「孫丁」。他倆曾一同以文章拜謁當時擔任長洲縣令的著名文學家王禹偁,王縣令看了他們的文章十分驚奇,大加讚賞,認爲「自唐韓愈、柳宗元之後,二百年始有此作」,當即贈詩雲:「二百年來子不振,直從韓柳到孫丁。如今便可令修史,二子文章似六經。」宋太宗淳化三年(992),丁謂登進士科,列第四名。(寇萊公始與丁晉公善,嘗以丁之才薦於李文靖公沆屢矣,而終未用。一日,萊公語文靖曰:「比屢言丁謂之才,而相公終不用,豈其纔不足用耶?抑鄙言不足聽耶?」文靖曰:「如斯人者,纔則才矣,顧其爲人,可使之在人上乎?」萊公曰:「如謂者,相公終能抑之使在人下乎?」文靖笑曰:「他日後悔,當思吾言也。」晚年,與寇權宏相軋,交至傾奪,竟有海康之禍,始服文靖之識。——《東軒筆錄》)

  有的說他是一代名相,有的說他是一代佞臣.總的來說,說他譭譽參半似乎評價過高了,他的毀應該多於他的譽.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他的才。王禹偁就曾讚賞「自唐韓愈、柳宗元之後,二百年始有此作」,並贈詩雲:「二百年來子不振,直從韓柳到孫丁。如今便可令修史,二子文章似六經。幾千字的文章,他讀一遍便能背誦(丁謂「機敏有智謀,文字數千言。經覽輒誦,善談笑爲詩。至圖畫、博弈、音律,無不洞曉」);三司案牘複雜繁多,一般官吏長久難以解斷,而他一看案情,一言判決,衆人都釋然而悟;聽憑滿座賓客各自陳述,他從容應接,隨口解答,條分縷析,統懾滿座,沒人能超出其意。著有《景德會計錄》、《建安茶錄》、《刀筆集》、《青衿集》、《晉公集》、《晉公談錄》、《丁晉公詞》等十多種。

政績

  在安撫邊疆少數民族方面也作出了一定的貢獻。淳化年間(990-994),他對與官府爲敵的西南少數民族武裝以安撫團結爲上,不動兵刃,並設法解決當地缺少食鹽、長途解送皇糧、馬匹交易等困難,妥善穩定了局勢,得到朝廷讚賞。西南地區賴以安寧。據葉得夢《石林燕語》記載,丁謂以鄆、齊、濮安撫使知鄆州時,北方契丹鐵騎南下,民心驚惶,河北百姓紛紛搶渡黃河,「欲避於京東者,日數千人」,而船民不肯盡力擺渡。丁謂聽到此事後,採取果斷措施,急忙從監獄中取出死囚數人,「以爲舟人,悉斬於河上,於是曉夕並渡,不三日皆盡」。他又從難民中挑選少壯者,在數百裏黃河邊「分畫地分,各使執旗幟、鳴金鼓於河上,夜則傳更點、申號令」。契丹人以爲宋方已有防備,便撤退而去,於是「境內晏然」。由此可以看出丁謂的爲人聰明,辦事果斷、幹練。

  當時全國糧賦十分混亂,每年徵收數量不一,隨意加碼,百姓苦不堪言。丁謂奏議以景德四年民賦數爲準徵收,並報朝廷備案,以利國計民生。朝廷準奏,並下詔褒獎。丁謂爲家鄉蘇州也辦過好事,曾「爲鄉裏請於朝,特免丁錢。鄉人至今德之,祠於萬壽寺」。

  (丁謂有才智,然多希合,天下以爲奸邪,及稍進用,即啓導真宗以神仙之事,又作玉清昭應宮,耗費國帑,不可勝計。謂既爲宮使,夏竦以知制誥爲判官。一日,宴宮僚於齋廳,有雜手伎俗謂弄碗注者,獻藝於庭,丁顧語夏曰:「古無詠碗注詩,舍人可作一篇。」夏即席賦詩曰:「舞拂挑珠復吐丸,遮藏巧便百千般。主公端坐無由見,卻被傍人冷眼看。」丁覽讀變色。——《東軒筆錄》。)

奸臣

  丁謂雖才智過人,然而心術不正,做事「多希合上旨,天下目爲奸邪」。他與王欽若、林特、陳彭年、劉承珪都以奸邪險僞著名,人稱「五鬼」。宋真宗趙恆相信迷信,丁謂極力迎合,以神仙之事啓迪皇帝。景德四年(1007),宋真宗聽信王欽若造作「天書」,準備舉行泰山封禪等事。不久,王詐稱京師、泰山「天書」下降,爲此特改元大中祥符。起初,因朝廷內庫經費短缺,封禪之事未定。一天,宋真宗問丁謂:「封禪經費有沒有問題?」丁謂回答:「經費足夠,大計有餘。」宋真宗聽了便決定封禪泰山,詔丁謂爲計度泰山路糧草使,負責所有經費。他先以三司名義向朝中內庫借銀10萬兩,又命各州獻錢貢物,於十月以前集中到泰山下。封禪隊伍數千人,浩浩蕩蕩。封禪結束,又到曲阜祭祀孔子。這次封禪活動,耗費錢財800餘萬貫。丁謂曾修編《封禪記》。

  宋真宗要在宮城營建玉清昭應宮,左右近臣上疏勸諫。真宗召問,丁謂回答道:「陛下有天下之富,建一宮奉上帝,而且用來祈皇嗣。羣臣有沮陛下者,願以此論之。」從此便無人再敢勸諫。大中祥符二年(1009),宋真宗命丁謂爲修玉清昭應宮使,又加天書挾侍使、總領建造會靈觀、玉皇像迎奉使、修景靈宮使、天書儀衛副使,還曾奉旨摹寫天書刻玉笈。丁謂做這些事可謂是盡心盡力。玉清昭應宮計3600餘楹,原估計二十五年建成。丁謂徵集大批工匠,嚴令日夜不停,只用了七年時間便建成,深得皇帝讚賞。賜宴賦詩以寵其行。

  丁謂不顧國家與百姓的利益,一味迎合皇帝,並給皇帝出壞主意,自然會遭到正直之士的反對,名臣寇準對他諂主媚君尤爲痛惡。於是,丁謂羅織罪名極力排擠,寇準被罷相貶官。滿朝文武敢怒不敢言。乾興元年(1022)二月,宋真宗死,宋仁宗即位時。年僅13歲,太後聽政,丁謂利用職位之便修改「詔書」,把真宗死因歸罪於寇準,並以此爲藉口,將朝中凡是與寇準相善的大臣全部清除。丁謂勾結宦官雷允恭,規定將重要奏章先送丁謂閱過後再送內廷,以達到把持朝政的目的。雷允恭爲修宋真宗皇陵的都監,與判司天監邢中和擅自移改陵穴,這本是要殺頭的事,「衆議日喧」,而丁謂庇護雷允恭,不作處理。但最後終於被人揭發出來,觸怒了太後,雷允恭被誅,丁謂被罷相,貶爲崖州(今海南省)司戶參軍,四個兒子全被降黜。抄沒家產時,從他家中搜得「四方賂遺,不可勝紀」。

  丁謂貶官至死共計十五年,在崖州三年多,在雷州五年多,在道州近四年,在光州大約三年,其「流落貶竄十五年,須鬢無斑白者,人服其量。」明道年間(1032——1033),授以祕書監致仕,準許定居光州(今河南省潢川)。景祐四年(1037)閏四月卒於光州,歸葬蘇州城西華山習嘉原。

丁謂的詩文

彼美秋江上,塵埃恥託根。

笑傾行雨國,香返夢蘭魂。

()

嫩雲零落樹參差,忽見千峯豁所思。

酷愛似看名手畫,難題卻憶古人詩。

()

十二層樓春色早。三殿笙歌,九陌風光好。堤柳岸花連複道。玉梯相對開蓬島。鶯囀喬林魚在藻。太液微波,綠鬥王孫草。南闕萬人瞻羽葆。後天祝聖天難老。

()

炳蔚西方美,羣居即谷陰。

人文窮燮妙,將略取名深。

()

北苑龍茶者,甘鮮的是珍。

四方惟數此,萬物更無新。

()

霜距金犀利,煙毫枳棘銛。

綠沉裁鏤管,翠羽飾鵰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