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則沄

郭則沄(1881-1947)字蟄雲、養雲、養洪,號嘯麓,別號孑廠(音庵)、龍顧山人、遁圃老迂,福建侯官縣人,光緒二十九年(1903)進士,歷任溫州、處州兵備道道員。辛亥革命後,歷任北洋政府總統府祕書長、銓敘局長、僑務局總裁等。1922年退職後,寓居天津,入須社。著有《龍顧山房詩集》《龍顧山房詩餘》《十朝詩乘》《舊德述聞》等。

()

人物生平

  光緒八年(1882)一歲,生於浙江省臺州龍顧山試院。

  光緒十九年(1893)十二歲,從父郭曾炘受詩學。

  光緒二十年(1894)十三歲,「遍涉經史、諳練典故,以文學知名」,入閩人榕蔭堂詩社。

  光緒二十三年(1897)十六歲,娶夫人王氏。是年冬,以第一名考入國子監。

  光緒二十四年(1898)十七歲,入通藝學堂學習英文、算學。是年冬,戊戌政變,通藝學堂停辦,入會文學堂學習。不久,考入京師大學堂。

  光緒二十六年(1900)十九歲,義和團興,輟學南歸.經湖北乘船沿江而下,經蘇州入浙,依祖父郭式昌在衢州裏居讀書。

  光緒二十七年(1901)二十歲,舉「經濟特科」,不就。秋,回閩侯,應童子試,以第二名補博士弟子員,入郡庠。

  光緒二十八年(1902)二十一歲,鄉試中舉。

  光緒二十九年(1903) 二十二歲,赴開封應禮部試(因《辛醜條約》北京停考),中第54名貢士。入京,複試保和殿,列一等第7名;殿試列二甲第31名;朝考,列一等第19名。點翰林後,任翰林院庶吉士。

  光緒三十年(1904)二十三歲,入教習進士館學習法政。以館課第一,任武英殿協修。不久,又任編書處協修,參與纂修《各國政藝通考》

  光緒三十二年(1906)二十五歲,由翰林院送入陸軍貴胄學堂。是年冬,進士館畢業,名列第一。

  光緒三十三年(1907)二十六歲,引見於勤政殿,覲謁光緒帝。學部派往日本留學,早稻田大學。7月出發,經神戶到東京,觀察日本的衙署、學校、圖書館、工廠以及郵電、警政等事業,並且入早稻田大學聽講。旅日期間有《瀛海採風記》二卷、《江戶竹枝詞》百首。時徐世昌任東三省總督,電聘則沄入幕,返國,經蘇州、北京到遼東,徐世昌聘爲二等祕書官,爲徐掌管機密文電,兼治奏草。處理公務「敏速詳瞻,輕重協宜」,並其推薦吳祿貞調查吉林界務,績效亦卓著,深得徐之賞識。

  光緒三十四年(1908)二十七歲,是年夏,赴蘇州迎娶夫人俞氏(即俞璡,字佩瑗,浙江德清人,樸學大師俞樾曾孫女、俞陛雲女、俞平伯姊)。是年十月,光緒、慈禧踵相辭世。溥儀繼位,載灃攝政監國,詔舉人才,徐世昌力薦之。及詔則沄爲浙江省溫處道道臺,徐世昌議其留任呼倫道道臺,不果,遂以「專理琿延邊務、一時難得替人」爲理由,奏請暫緩赴任。徐致書則沄有「君才如天馬行空,恨不得共支邊局耳!」之語。

  宣統元年(1909)二十八歲,因敘「延吉邊務」之功,升爲奉天省二等祕書官。同年,參與編修的《各國政藝通考》成書,賞二品銜。夏,南下赴任浙江溫處道兼甌海關監督,創立農業學堂、貧民習藝所等文教施設。1906至1909所作詩總其集爲《虛船集》。

  宣統二年(1910)二十九歲,署理浙江提學使,創設機織工業學堂(此學堂培養的畢業生,以後創立了緯成、綺霞等公司,對於我國民族工業的發展,頗有促進作用。北洋政府追念嘯麓公首創機織學堂之功,贈「一等寶光章」 [1]  )。是年末,交卸浙江提學使職務,

  宣統三年(1911)三十歲,年初回返溫州,仍任溫處道,兼轄海防局,自出費用增設巡船二艘。時溫處鎮總兵何祥麟逝世,由則沄暫代。捐俸,興辦法政學堂。是年辛亥革命軍興,11月杭州光復,溫州震動,則沄去職走上海。焚其溫處道任上實施新政的有關文獻資料彙編——《甌東塵牘》,及所作《甌江去思錄》、《金臺錄別集》並辛亥前詩(四卷)。寓上海,始編《十朝詩乘》。1909至1911所作詩總其集爲《披香集》。

  中華民國元年(1912)三十一歲,至北京,謁徐世昌,任祕書省祕書。居城南芳盛園,與寒山詩社、稊園詩社雅集。

  中華民國三年(1914)三十三歲,任機要局幫辦,並任政事堂參議。不久轉任政事堂禮制館提調。同年秋,調任銓敘局局長,寫定《銓政綱要》,諸如升降任免,如考試、保舉甄用、輪補、考績、升調、內外互轉等制度,規定甚爲詳明。

  中華民國四年(1915)三十四歲,獲授「上大夫少卿」榮銜。參與春音詞社雅集活動。11月,爲袁世凱籌備帝制的「大典籌備處成立」,任禮制科主任。有致袁世凱說帖,欲沮其稱帝野心,提出:「一、皇室不易處也;二、蒙藏不易馴也;三、西南諸省難合而易離也;四、外交變幻不可不慮也;末又推論古今易代事,而歸結於人心之不易制。」 袁批「深有見地」,委蛇虛應而已。則沄遂掛冠,並辭去禮制館提調。

  中華民國七年(1918)三十七歲,徐世昌任總統。則沄由銓選局局長兼代國務院祕書長,並參徐世昌幕。同年,北京設立經濟調查會,則沄領其事。出版有《經濟月刊》,購買有關戰後世界經濟的書報,並派員赴日本和歐美各國進行實地調查。不久,經濟調查會易名經濟調查局,轉任副總裁。

  中華民國八年(1919)三十八歲,即真國務院祕書長,卸去銓選局局長職務(後復再兼任)。是年,五四運動爆發,6月,則沄代表國府至北大學生聯合會轉達國府接受曹汝霖辭職訊息。代國府接見京師總商會代表。8月,代國府接見北京各界聯合會代表,答覆其請願書。11月,代國府答覆北京學生團請願。12月,因辦理外蒙取消自治,與徐樹錚獲頒蒙藏院一等一級勳章。

  中華民國九年(1920)三十九歲,5月任經濟局總裁,旋即辭去。於所居蟄園結蟄園吟社,作《蟄園記》。

  中華民國十年(1921)四十歲,直、奉交爭,政局詭譎。12月,免去銓選局局長一職,改任僑務局總裁。不就又免去祕書長一職。

  中華民國十一年(1922)四十一歲,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直系勝出。總統徐世昌被迫去職。則沄僑務局總裁職務亦被免去,自此枯淡宦情、悠遊林下,隱居天津、北京家中。1912至1922所作詩總其集爲《艾眉集》。此後逐年著述講學,詩酒唱酬。所謂流連風雅、百集千闋,總難道盡。

  中華民國十四年(1925)四十四歲,於津沽倡立冰社,以所居栩樓爲主要活動地點。雅集者有胡嗣瑗、白廷夔、查而崇、葉文樵、周學淵、李書勳、李孺、林葆恆、郭宗熙、徐沅等人。是年所作詩總其集爲《寒碧集.上部》。

  中華民國十五年(1926)四十五歲,詩酒文會之餘,是年所作詩總其集爲《寒碧集.中部》、《寒碧集.下部》

  中華民國十六年(1927年)四十六歲,詩酒文會之餘,是年所作詩總其集爲《蘭逵集》、《楮窗集》。

  中華民國十七年(1928年)四十七歲,詩酒文會之餘,是年所作詩總其集爲《袖驪集.上部》、《袖驪集.下部》

  中華民國十八年(1929年)四十八歲,父郭曾炘逝世。出資贊助俞陛雲刊刻《小竹裏館吟草》,並弁其序。是年所作詩總其集爲《蓼蟲集.上部》。

  中華民國十九年(1930年)四十九歲,詩酒文會之餘,是年所作詩總其集爲《蓼蟲集.下部》。

  中華民國二十年(1931年)五十歲,子郭可誠卒。是年所作詩總其集爲《葵堂集.上》、《葵堂集.下》。

  中華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五十一歲,是年所作詩總其集爲《戒香集》。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五十三歲,刊印所著《靈洞小志》,是書爲則沄仿紀昀「閱微草堂」體,分《洞靈小志》《洞靈續志》《洞靈補志》三部。談鬼說狐居多,間及公案遊俠、海內異聞,諸如趕屍、移腐、接火、查花等湘粵奇俗,均首見於此書 故事多爲作者親聞親歷,異事多涉及近代名公名士,兇宅具體到北京的某一衚衕、某一豪宅、某一飯莊,尤其令人感到近切。1933至1934所作詩總其集爲《邴亭集》。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1935年)五十四歲,刊印所著《十朝詩乘》二十八卷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五十五歲,於北京倡立蟄園律社,同社若傅增湘、夏仁虎、張伯駒、關賡麟、陶洙等四十餘人。刊印所著《遁圃詹言》、《清詞玉屑》、《舊德述聞》。1935至1936所作詩總其集爲《亦雲巢集》。

  中華民國二十六年(1937)五十六歲,在北海團城創辦古學院,出任理事兼佐院事,以訪求、校刊、印行古籍,砥礪國學國故爲主。出版有《古學叢書》、《敬躋堂叢書》。後又成立國學書院。倡立瓶花簃詞社,同社有夏仁虎、黃君坦、壽鉨、瞿宣穎等。復與傅增湘、周肇祥、俞陛雲、溥儒、溥伒等結成「十老」,每週雅集,盧溝橋事變起,遂止。是年所作詩總其集爲《竹軒集》。

  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938)五十七歲,北京淪陷。拒絕王揖唐出任僞「禮制會顧問」、僞「北京政權祕書長」等職的邀請,只在國學書院任研究班詞章門導師。刊印《竹軒摭錄》。

  中華民國二十九年(1940)五十九歲,刊行《庚子詩鑑》四卷、《紅樓真夢》。是年,古學院缺乏經費,王揖唐乘機將古學院接管,改組爲「國學書院第一院」,另在國子監設立「國學書院第二院」。請澤沄任「國學書院第一院副院長」,澤沄謝絕。此後,北京古學院」與「國學書院第一院」的牌子並掛在團城昭景門。王揖唐復立「禮制會」,請澤沄領其要,澤沄謝雲:「此豈議禮時哉!」王又欲聘澤沄爲「禮制會顧問」,亦謝絕。中華民國三十年(1941)六十歲,刊印《蟄園律集前後編》,《庚子詩鑑.補遺》,近數年詩總其集爲《竹軒贅集》。中華民國三十一年(1942),周作人請則澐出任日僞「華北教育總署署長」職務,則澐堅決拒絕,並在國學書院《國學叢刊》上發表《致周啓明(周作人)卻聘書》,以明心志。刊印《紅樓真夢傳奇》。

  中華民國三十六年(1947),1月8日(十二月十七)病逝,享年六十五歲。門人私諡曰「文敏」,安葬於香山雲巢墳園。末後幾年詩作總其集爲《廆春集》、《藜牀集》、《萬春集》。

郭則沄的詩文

鵒眼含波,鴛心分淚,一片春魂鐫就。寒偎瘦篴,夢擱清歌,惆悵峭帆歸後。

閒了花前錦杯,老去詩愁,墨華沾透。問珠簾何許,傷離滋味,淬妃知否。

()

一枕新霜,啼過夜烏,相伴垂白。江南怨煞蘭成,斷送舊春誰惜。

行吟倦矣,況是酒醒天涯,重簾銷盡鶯花跡。迸淚染吳綃,祗鮫珠空織。

()

銀粉抹欄,翠漣飛槳,翳岸林巒浮霧。扣舷人唱月中行,颭涼鐙、夢驚殘鷺。

虹河夜午。睇北鬥、天都回處。黯詩愁,問柳昏花暝,誰家院宇。

()

夢迴花影在簾鉤。燕去又經秋。嘶驄舊巷夕陽愁。

一角柳邊樓。

()

障蠟餘寒淺。芳情託、漢宮春後歸燕。瑛槃罷舞,瓊壺悄熨,曉叢初剪。

吹香怨隔鵰闌,惓舊■、東風半面。教畫閣、遂唱飛來,偎■笑靨如展。

()

悶索新鶯語。垂楊畔、舊時蘭槳停處。平堤花擁,閒廊水繞,似遮人住。

東風暖逗朱脣淺,睡裏微渦更嫵。趁醉筇、踏遍芳陰,留連還恐蜂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