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甫吟

梁甫吟朗讀

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裏。

譯文:緩步走出臨淄城的城門,遙望蕭瑟死寂的蕩陰裏。

注釋:齊城:齊都臨淄,在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城北八裏。蕩陰裏:又名「陰陽裏」,在今臨淄城南。

裏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

譯文:那裏有三座墳墓緊相連,形狀大小都非常的相似。

注釋:累累:連綴之貌。這二句是說三墳相鄰,墳形大略相似。

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氏。

譯文:請問這裏是誰家的墓地,田開疆、古冶子和公孫氏。

注釋:田疆古冶子:據《晏子春秋·諫下篇》載,公孫接、田開疆和古冶子三人,事齊景公,以勇力聞名於世。

力能排南山,又能絕地紀。

譯文:他們的力氣能推倒南山,又能截斷系大地的繩子。

注釋:排:推也,這裏是「推倒」的意思。南山:指齊城南面的牛山。絕:畢,盡。地紀:猶「地綱」。「天綱」與「地紀」,指天地間的大道理,如「仁」、「義」、「禮」、「智」、「信」等。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譯文:不料一朝遭到讒言,他們三人卻是因爲兩個桃子的原因而死。

注釋:一朝:一旦。

誰能爲此謀,相國齊晏子。

譯文:誰能夠設想出這個奇計?他就是齊國的宰相晏子。

注釋:晏子:齊國大夫晏嬰,歷事靈公、莊公、景公三朝,乃齊國名相。

梁甫吟注音

ㄅㄨˋ ㄔㄨ ㄑㄧˊ ㄔㄥˊ ㄇㄣˊ , ㄧㄠˊ ㄨㄤˋ ㄉㄤˋ ㄧㄣ ㄌㄧˇ 。

ㄌㄧˇ ㄓㄨㄥ ㄧㄡˇ ㄙㄢ ㄈㄣˊ , ㄌㄟˇ ㄌㄟˇ ㄓㄥˋ ㄒㄧㄤ ㄙˋ 。

ㄨㄣˋ ㄕˋ ㄕㄟˊ ㄐㄧㄚ ㄇㄨˋ , ㄊㄧㄢˊ ㄐㄧㄤ ㄍㄨˇ ㄧㄝˇ ㄕˋ 。

ㄌㄧˋ ㄋㄥˊ ㄆㄞˊ ㄋㄢˊ ㄕㄢ , ㄧㄡˋ ㄋㄥˊ ㄐㄩㄝˊ ㄉㄧˋ ㄐㄧˋ 。

ㄧˋ ㄓㄠ ㄅㄟˋ ㄔㄢˊ ㄧㄢˊ , ㄦˋ ㄊㄠˊ ㄕㄚ ㄙㄢ ㄕˋ 。

ㄕㄟˊ ㄋㄥˊ 爲 ㄘˇ ㄇㄡˊ , ㄒㄧㄤˋ ㄍㄨㄛˊ ㄑㄧˊ ㄧㄢˋ ㄗˇ 。

梁甫吟釋義

譯文

緩步走出臨淄城的城門,遙望蕭瑟死寂的蕩陰裏。

那裏有三座墳墓緊相連,形狀大小都非常的相似。

請問這裏是誰家的墓地,田開疆、古冶子和公孫氏。

他們的力氣能推倒南山,又能截斷系大地的繩子。

不料一朝遭到讒言,他們三人卻是因爲兩個桃子的原因而死 。

誰能夠設想出這個奇計?他就是齊國的宰相晏子。

註釋

梁甫吟:據人民文學出版社《樂府詩選》,這篇爲齊地土風,可能諸葛亮作。

齊城:齊都臨淄,在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城北八裏。

蕩陰裏:又名「陰陽裏」,在今臨淄城南。

累累:連綴之貌。這二句是說三墳相鄰,墳形大略相似。

田疆古冶子:據《晏子春秋·諫下篇》載,公孫接、田開疆和古冶子三人,事齊景公,以勇力聞名於世。晏嬰因他們三人,「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內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敵,此危國之器也」。他勸景公設計除掉他們,景公同意了他的意見,因將二桃贈給三士,讓他們計功食桃。公孫接自報有搏殺乳虎的功勞,田開疆自報曾兩次力戰卻敵,於是各取了一桃。最後古冶子說:「當年我跟隨君上渡黃河,戰車的驂馬被大黿魚銜入砥柱中流,我年少又不會遊水,卻潛行逆流百步,順流九裏,殺死了大黿魚。當我左手拿着馬,右手提着黿頭跳出水面的時候,岸上的人們都誤認爲是河伯。我可以說最有資格吃桃子,二位何不還回桃子?」公孫接、田開疆二人聽後皆羞愧自刎而死。古冶子見此,悽然地說:「二友皆死,而我獨生,不仁;盛誇己功,羞死二友,不義;所行不仁又不義,不死則不算勇士。」因此,他也自刎而死。

排:推也,這裏是「推倒」的意思。南山:指齊城南面的牛山。

絕:畢,盡。地紀:猶「地綱」。「天綱」與「地紀」,指天地間的大道理,如「仁」、「義」、「禮」、「智」、「信」等。一朝:一旦。

晏子:齊國大夫晏嬰,歷事靈公、莊公、景公三朝,乃齊國名相。

參考資料:

1、沈文凡.漢魏六朝詩三百首譯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21

梁甫吟創作背景

  此詩爲樂府古辭,屬《相和歌·楚調曲》。一作《泰山樑甫吟》。這首古辭從寫墳開始,保留了葬歌痕跡,但從內容看,與葬歌毫不相幹,而是一首詠史詩,所詠爲齊景公用國相晏嬰之謀,以二桃殺三士的故事。

參考資料:

1、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古詩三百首鑑賞辭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89-91

梁甫吟賞析

  詩的前四句,先從位於齊城(今山東淄博)東南蕩陰裏(一名陰陽裏)之三壯士冢寫起。「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裏。」「步出」與「遙望」相呼應,人未到而兩眼視野先到,表明了對三墳之專注。「裏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這是已經來到冢前,看清了三墳相連,形狀相似。這三墳相似,也象徵着三位勇士之相似,皆勇力超人,皆有功於君,皆使氣好勝,皆被讒不悟。接下去六句轉而寫墳中三人的遭遇。

  「問是誰家墓」,明知故問,是爲了突出所詠對象。答曰:「田疆古冶子」,這是以兩人之名代三人之名,其中包括公孫接。「力能排南山,又能絕地紀。」緊承上句,盛讚三人勇力絕倫。排南山,推倒南山(齊城南之牛山)。絕地紀,語出《莊子·說劍篇》:「此劍上決浮雲,下絕地紀。」這裏指折斷地脈。這樣的勇士,結局卻又如何呢?「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一朝,既言時間之速,也表明此陰謀之輕易得行。「讒言」二字,傾向性極明,既是對三士的同情、惋惜,也是對主謀者的有力譴責。二句寫得斬截有力,使入感到毛骨悚然。二桃,比起三個力能推倒南山、折斷地紀的勇士來,那真是太渺小了,太微不足道了,然而竟能實現殺掉三士的目的。詩句所構成的這一巨大反差,足以使人驚心動魄。詩至此,似可結又實未結,因爲還留下一個疑問,這就是「誰能爲此謀」?答曰「國相齊晏子」。結尾再一次用問答句式,波瀾突起,把做國相的晏子指名道姓地點出來。二句看似客觀敘述,不着議論,不含感情,實則皮裏陽秋,有深意在。一問,意在提醒讀者注意設此不尋常之謀的人,一答,指名道姓交代出爲謀之人。

  「國相」,字面上是點明其身份,實際上是譴責這個居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肩負溝通上下、協調文武之責的「國相」,人當以至此。這樣的行爲與「國相」的地位、氣度、職責該是多麼的不相稱。「齊晏子」,是直點其名,意在立此存照,永遠展出示衆,使人們知道,這個善機變、巧謀劃的「名相」,竟幹出了這樣的事。關於此詩作意,一般皆取前引朱乾的說法,但也有人持相反的看法,認爲朝有悍臣武夫,宰相不能制,就應該有晏嬰這樣的能臣。

  從詩的主題和語言看,這首古辭當是出於文人之手。在漢樂府詩作中,此詩顯得樸拙了一些,但結構還是比較嚴謹的,詩從望蕩陰裏、見三墳寫起,轉到寫墳中人被讒言遭殺害的悲慘事件,再轉到揭出設此毒計之人。層層推進,語語相銜。詩中兩用問答句式,都處在詩的關鍵處,既起醒目作用,又使文氣免於平實。語言雖質樸而少文彩,但句句簡潔,文雅而不艱澀,明白而不淺俗,可見是經過一番錘鍊之功的。

猜你喜歡

我欲希高蹈,世外訪桃源。呼兒狎猿鶴,課僕擾雞豚。

白雲塞洞口,紅雨亂溪村。不如來飲酒,花下好開尊。

()

開濟平生學,忠精一寸心,

時危添白髮,意遠寄清吟。

河洛風埃滿,江湖歲月深。

眼明天柱壯,{氵霝}淥對渠斟。

()

暇日賓月集,投壺雅戲同。

傍觀驚妙手,一失廢前功。

禮盛周垂憲,詞誇晉起戎。

區區論勝負,轉眼事還空。

()

玉鱗遍覆軟條青,合殿金鋪盡日扃。唯有樓東人睡起,壚煙移遠水晶瓶。

()

夜長睡不著,起坐索衣添。莫道秋無信,涼颸已入檐。

()

將帥加專敕,今晨百道飛。如何罪己詔,立待吮毫揮!

義動三軍憤,功憑一紙微。頗聞李公子,開讀淚沾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