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中題

宮中題朗讀

太和九年李訓、鄭注敗後,仇士良愈專恣。上登臨遊幸,未嘗爲樂,或瞠目獨語。左右莫敢進問,因賦此詩。

輦路生秋草,上林花滿枝。

譯文:宮中輦道旁秋草叢生,上林苑的鮮花壓滿枝頭。

注釋:輦路:指皇帝馬車所行的道路,即皇宮內的道路。輦:皇帝的馬車。上林:即上林苑,也指皇宮園林。

憑高何限意,無復侍臣知。

譯文:登高生出的無限悲苦和感慨之意,這恐怕連我的侍臣也不知道。

注釋:憑:倚,這裏指臨高眺望。何限:無限。

宮中題注音

ㄊㄞˋ ㄏㄜˊ ㄐㄧㄡˇ ㄋㄧㄢˊ ㄌㄧˇ ㄒㄩㄣˋ 、 ㄓㄥˋ ㄓㄨˋ ㄅㄞˋ ㄏㄡˋ , ㄔㄡˊ ㄕˋ ㄌㄧㄤˊ ㄩˋ ㄓㄨㄢ ㄗˋ 。 ㄕㄤˋ ㄉㄥ ㄌㄧㄣˊ ㄧㄡˊ ㄒㄧㄥˋ , ㄨㄟˋ ㄔㄤˊ 爲 ㄌㄜˋ , ㄏㄨㄛˋ ㄔㄥ ㄇㄨˋ ㄉㄨˊ ㄩˇ 。 ㄗㄨㄛˇ ㄧㄡˋ ㄇㄛˋ ㄍㄢˇ ㄐㄧㄣˋ ㄨㄣˋ , ㄧㄣ ㄈㄨˋ ㄘˇ ㄕ 。

ㄋㄧㄢˇ ㄌㄨˋ ㄕㄥ ㄑㄧㄡ ㄘㄠˇ , ㄕㄤˋ ㄌㄧㄣˊ ㄏㄨㄚ ㄇㄢˇ ㄓ 。

ㄆㄧㄥˊ ㄍㄠ ㄏㄜˊ ㄒㄧㄢˋ ㄧˋ , ㄨˊ ㄈㄨˋ ㄕˋ ㄔㄣˊ ㄓ 。

宮中題釋義

譯文

太和九年李訓、鄭注敗後,仇士良愈專恣。上登臨遊幸,未嘗爲樂,或瞠目獨語。左右莫敢進問,因賦此詩。

宮中輦道旁秋草叢生,上林苑的鮮花壓滿枝頭。

登高生出的無限悲苦和感慨之意,這恐怕連我的侍臣也不知道。

註釋

輦(niǎn)路:指皇帝馬車所行的道路,即皇宮內的道路。輦:皇帝的馬車。

上林:即上林苑,也指皇宮園林。詳見《城東早春》注。

憑:倚,這裏指臨高眺望。

何限:無限。

宮中題創作背景

  唐朝經「甘露之變」後,朝廷大權徹底落人宦官之手,詩人也被軟禁,他憂心忡忡,觸景生情,有感而作此詩。

參考資料:

1、(宋)謝枋得選;張凌翔解譯.千家詩全鑑 典藏版: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06:第32頁

宮中題賞析

  李昂(即位前名李涵)在位十四年。他登基後宦官一直專權,甘露事變後他更是失去了人身自由,一生軟弱,鬱鬱而終。他工於五言,詩風清俊有骨氣。這和他的性格似乎不大一樣。也許李涵本人也不是糊塗昏庸之輩,不過是唐王朝末期國家頹敗的氣數使他沒有更大的作爲罷了。

  對於宮廷除了皇帝沒有誰更有發言權了。這是一首先寫景轉而直抒胸臆的詩。

  從詩的內容上看,這首作品應該寫於甘露事變之後。路邊的秋草和上林苑裏的繁花相比,既不美麗,又不茂盛,只是平平凡凡的野草,而且這秋草是不起眼,沒有人注意的道邊草罷了。秋風一過,秋草只能隨風而倒,全沒有堅定自主的力量。所以看似在寫宮中的一般氣象,實際也說明了文宗只是個傀儡而已。後面的詩句裏就帶着骨氣了,他寧願憑高無限意的生活下去,而不稀罕整日復同侍臣的虛假君主生活。

  就算御花園是天下最美的花園,但是文宗皇帝是不貪圖這將要凋零的美麗的,他心中的理想是按照自己的意願登上統治者的高位,而不是做一棵依附於宦官的牆頭草。王室的後代能有這樣的理想,也算難能可貴了。唐代末期混亂的局勢下,李姓王室已經處於了衰頹中。詩的開頭說輦路上長起了秋草,這是不應該的,宮人連起碼的除草工作都不認真對待了,可見王室的沒落程度。這時候的文宗皇帝可能只有說說心中理想的權力了,要真的振興唐王朝似乎僅是空想了。文宗遠大的理想可貴在還沒有忘記昔日先人打下的江山,但是這隻能被理解爲文宗身上有着貴族的骨氣,他一個人是不能實現如此艱鉅的目標的。其實他就是一個空想家。

  他的心理後人是應該理解的,長期受人擺佈,連人身自由都成問題的文宗皇帝很難抒發自己的苦悶。這首作品的立意還是有它的高明之處的。文字上抓住了宮廷的特點,像上林苑、輦道、侍臣,都是宮廷特有的。宮中題,表現在環境上,也是宮中人生活的寫照。

  宮廷除了它應有的繁華,熱鬧,也有許多神祕的黑暗面。書籍裏也曾記載了許多宮廷中陰險複雜的傾軋,宮廷鬥爭歷來是最危險的鬥爭,連皇帝本人都深陷這種漩渦的時候,一個王朝就處於深深的危機當中了。

李昂

李昂(並非唐文宗李昂),詩作很少,全唐詩中僅存其二首,他的生平事蹟也記載極少,只知道他在開元時任考功員外郎。雖然李昂在唐代詩人裏毫無名氣,存詩也少,但他的詩作還是相當不錯的,寫得激越豪壯,恰似一曲嘹亮雄健的軍中樂章,能從中感受到大唐盛時那賁張的血脈。 ...

李昂朗讀
()

猜你喜歡

曾從朝隱識星精,亥字今看樂壽並。絳帳每聽堂後曲,朱顏方釀雉頭羹。

時逢堯舜寧虛貴,歸事羲皇好達生。世出世間多勝業,幔亭何必減蓬瀛。

()

我與蒙倛相類,君似季咸而非。

老子曾傳口訣,道人勿泄天機。

()

愛爾山城隱,柴門對縣衙。

酒資千畝薴,生計一園瓜。

雨步荷巾溼,風吟席帽斜。

時時扶短杖,看竹到東家。

()

稚荷出水榴花開,長苖圜鼙送舉杯。

村鄰相樂君勿笑,要是安健無兇災。

()

羽陽宮殿悲何處。彩雲蕭史同朝暮。霸業久隨塵,問咸陽、可憐焦土。

祗河嶽,還如故。

閱滄桑,成今古。漳臺片瓦皆愁侶。嘆璧月仍圓,銷磨秦漢經風雨。

興亡恨,誰能補。

()

緣崖踏石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