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澈

歐陽澈,男,北宋末江右人布衣。字德明,撫州崇仁(今屬江西)人。少年時即喜談世事,尚氣大言,慷慨不稍屈。靖康初應詔上疏,奏論朝廷弊政三十餘事,陳安邊禦敵十策。金兵南侵,徒步赴行在,伏闕上書,力詆和議。建炎元年八月,與陳東同時被殺,年三十一 (《宋史》本傳作年三十七,誤)。紹興間,追贈祕閣修撰。

()

人物生平

  歐陽澈(1097-1127)字德明,宋崇仁縣青雲(今江西省崇仁縣馬安鄉)櫟油人。生於宋哲宗紹聖四年,卒於高宗建炎元年,年三十一歲。性尚氣節,敢於直言,雖身爲布衣,卻以國事爲己任。常縱談世事,善談世事,慷慨尚氣,憂國憫時,見識明達,切中時弊,其憂國憫時之心,皆出自本性。

  靖康元年(1126),金兵大舉攻宋,宋兵節節敗退。歐陽澈出於愛國之心,向朝廷上「安邊禦敵十策」,州官扣下不給轉呈。他又針對朝廷弊政,提出保邦禦敵,罷免賣國害民的奸臣等十件大事將上書欽宗。適逢金兵已攻破汴京,欽宗赴金營求和。金人提出苛刻條件,迫宋訂立城下之盟。歐陽澈聞訊憤慨已極,對人說:「我能口伐金人,強於百萬之師,願殺身以安社稷。有如上不見信,請質子女於朝,身使金營,迎親王而歸。」衆人笑他癡狂,他也不予理論,隻身徒步北上。

  靖康二年(1127)五月,康王趙構即位於南京(今河南商丘南),是爲高宗。歐陽澈徒步到達南京,伏闕上書,力言李綱不能罷相,黃潛善、汪伯彥、張浚等主和派不可重用,並請御駕親徵,以迎二帝。言辭激切,遭佞臣黃潛善等誣指爲「語涉宮禁」。高宗震怒,將他與太學生陳東一起斬首,年僅31歲。他曾說:「臣非不知而敢抗言,願以身而安天下。」果如其言。

  尚書右丞許翰聽說歐陽澈等被殺,大爲震驚,遂力求免職,併爲陳東、歐陽澈撰寫哀辭。紹興四年(1134年),高宗被金兵趕至杭州以後,纔有所醒悟,懊悔不該殺死歐陽澈等人,遂追贈歐陽澈爲祕閣修撰。

  有《歐陽修撰集》7卷(其中詩集《飄然集》三卷)。嘉定十七年,撫州通判胡衍義取歐陽澈靖康三書並刻爲六卷。事見本集卷首宋吳沆序,《宋史》卷四五五有傳。

  歐陽澈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歐陽修撰集》爲底本,校以宋陳思《兩宋名賢小集·飄然集》(簡稱兩宋本),傅增湘校補《豫章叢書》本(簡稱傅校)。新輯集外詩一首附於卷末。

歐陽澈的詩文

玉樓縹緲孤煙際。徒倚愁如醉。雁來人遠暗消魂。簾卷一鉤新月、怯黃昏。

那人音信全無個。幽恨誰憑破。撲花蝴蝶若知人。爲我一場清夢、去相親。

()

數片悠揚出遠山,擬爲霖雨霈塵寰。未乘風雨吹噓便,驀被曦輪照爍還。

心在蒼生常欲起,蹤歸深岫暫投閒。油然一作施膏澤,始趁嵐煙入帝關。

()

森然庭列碧琅玕,瀟灑清陰透膽寒。落落已成棲鳳實,團團俱是化龍竿。

夜深篩月疑金碎,曉色籠煙認戟攢。勁節剛持君子操,王猷休把等閒看。

()

停杯邀月宴華堂,苦恨山高阻興狂。海嶠豈能藏素魄,雲衢終自布寒光。

須臾簾捲銀蟾影,次第樽浮桂子香。正好吹簫恰無月,姮娥應見我恓惶。

()

雨裛輕塵步武遲,墊巾歸自武陵溪。紛紛誰認神仙過,拊掌瓊樓笑女兒。

()

碾破鱗雲皓月輪,銀蟾著意露精神。十分素魄高低印,一樣寒光遠近均。

觸目冰壺無點翳,照人水鑑絕纖塵。擬攜玉斧乘風御,折桂歸榮白髮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