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詠

祖詠 唐代詩人。洛陽(今屬河南)人。生卒年不詳。少有文名,擅長詩歌創作。與王維友善。王維在濟州贈詩雲:"結交二十載,不得一日展。貧病子既深,契闊餘不淺。"(《贈祖三詠》)其流落不遇的情況可知。開元十二年(724),進士及第,長期未授官。後入仕,又遭遷謫,仕途落拓,後歸隱汝水一帶。

()

軼事典故

  跟大詩人王維關係極其密切的洛陽詩人祖詠,儘管在寫作詩文時不怎麼喜愛長篇大論,但他卻經常爲獲得一句好詩而終日冥思苦想,所以他寫出來的詩作往往也受到了人們的稱讚。著名唐詩選本《唐詩三百首·五絕》卷便選有他的詩作《望終南餘雪》,當然,若嚴格按照近體詩要求的話,其實說它是「五古」,似更爲妥當些。①

  說起此詩的創作過程,詩人祖詠卻有着一番頗不尋常的經歷。那年冬天,祖詠到了京城長安參加進士考試。按照考試的慣例,舉子們無疑要寫上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排律詩,這纔算合式。而這次應試的題目叫《望終南餘雪》;終南山,亦即橫亙陝西等省的一座著名山脈。望着它上面的餘雪,不用說,它使人想像的餘地當然就大了。因爲距離京城如此之近的地方,有些人望着積雪將產生高興的心情,而有的人則感到自己還受到飢餓的交攻而痛苦不堪。當然,也有些人將由此感到廣大人民的生活深受煎熬,不由得感慨萬千而頓生同情之心……

  考場裏一片靜寂,連根針掉落地上的聲音也都能聽得一清二楚。而原本生性苦吟的祖詠此時此刻就坐在還算是暖和的考場裏,兩眼眺望終南山北那綿延着的仍還沒有全部融化的餘雪;俗諺所說「下雪不冷消雪冷」呀,這頓然使他聯想到不但是我這個外來人感到一種身心的寒冷,而且更多的百姓由於貧寒交迫,不就尤其感到身心的寒冷了嗎?想到這一層,他剎那間便把詩作一氣呵成了;接着,他就站起來對主考官說:「試官大人,我現在可以出場了嗎?」那位正在沉思該次將會錄取上什麼舉子的試官大人,卻連頭也都沒抬地悶聲說:「這麼快就考好啦?那你把考卷拿來我看!」

  聽到此話的祖詠遂把他的考卷恭恭敬地呈獻給這考官大人: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②

  這主考官粗粗掃視了試卷一眼,當下便不由驚訝起來:「噫,你怎麼才寫四句就不寫了?要知道,按照規定你得寫上六韻十二句的呀!」祖詠向他深深地施了一禮,然後嚴肅而斬截地說:「大人所言不差!但小生覺得拙作已經把題目中的意義寫完了,便沒有必要再去畫蛇添足地硬要湊着了,所以小生就此交卷!」主考官聽了,再次端詳着祖詠的詩作,細細吟味之下,感到祖詠這詩果然含有一種悲天憫人的襟懷,這是極爲難得的詩人所應具備的素質,遂不由含笑地點了點頭。

  清代大詩人王士稹把他這首詠雪詩,跟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以及唐代大詩人王維「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閒」相提並論,以爲它們都是詠雪的「最佳」之作;事實上,從詩作的深度和對人民的關切度來說,還得算祖詠這詩出類拔萃。因爲大凡文學作品,當然是極其講求立意高低和韻味悠長而定其品質高下的。

  所以,玄宗開元十二年(724年),他果然考取了被人們所羨慕着的進士。祖詠這敢於冒險打破常規而又被主考官破格錄取的事情,端的都是極爲難得之事!但他的仕途生涯卻並不怎麼順利,後來甚至到了以捕魚砍柴爲生的地步,這真是他乃至那個時代的讀書人的無限悲哀了。所以,好友王維就在贈送祖詠詩中有句悲嘆道:

  結交三十載,不得一日展。
  貧病子既深,契闊餘不淺!③

  按:① 因「浮雲端」三字爲「三平」,而「三平」則屬古體詩最爲明顯的標誌,故此詩不應是近體詩「五絕」;但普通選本皆如此對待,姑從之。至於「霽」失律,則有「增」來隔句拗救,故仍合律而非「失律」也。② 此據《直齋書錄解題》、《河嶽英靈集》及《唐詩紀事》等。③ 展,有作「廢」者,誤。

祖詠的詩文

別業居幽處,到來生隱心。

南山當戶牖,灃水映園林。

()

楚山不可極,歸路但蕭條。

海色晴看雨,江聲夜聽潮。

()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

燕臺一望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笳鼓一作:簫鼓)

萬裏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

()

燕臺一望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笳鼓一作:簫鼓)

萬裏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

()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