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堯叟

陳堯叟(961年—1017年5月10日),字唐夫,閬州閬中人,北宋宰相,左諫議大夫陳省華長子、太子太師陳堯佐、天雄軍節度使陳堯咨長兄。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狀元,與弟陳堯佐同科,又與父親同日獲賜緋衣,歷官祕書丞、河南東道判官、工部員外郎。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升任同平章事、樞密使。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因病改授右僕射、知河陽軍。天禧元年(1017年),陳堯叟去世,年五十七。真宗廢朝二日,追贈侍中,諡號「文忠」。著有《監牧議》、《請盟錄》等。

()

軼事典故

  天子請客

  陳堯叟爲樞密院長官時,有一天將日落時,忽然有宦官傳宣陳堯叟召見。陳堯叟入皇城右掖門後,天已昏黑,遂被引入宮城內。彎彎曲曲地走了好久,不時見有簾幕燈燭,都不知道是什麼地方。然後來到一座小殿前,有兩個鵰花的欄杆,已有幾人先到,都站在殿前的庭院中,殿上垂着竹簾,點燃的蠟燭也不過十幾支。相繼來到的共有七人,掌禮儀的宦官於是奏稱「班齊」,當時有陳堯叟、丁謂、杜鎬等七人,杜鎬當時還只是館職人員。許久,皇上的轎子從宮中出來,燈燭也不過幾十盞。宴會準備得很豐盛,捲起簾子後,皇上令諸人不要叩拜,都升殿就座。皇上御座設在宴席的東面,而設陳堯佐的座位於宴席的西面,如同常人宴客的賓主之位。陳堯叟等都惶恐不敢就位,皇上不停地宣諭就座,陳堯叟懇切陳述自古未有君臣並排列坐的禮儀,以至於解釋再三。皇上不高興地說:「本來因爲天下太平,朝廷無事,想與卿等共享快樂。如果這樣,哪還比得上就在外朝開宴?今天只是宮中供給置辦的,未嘗叫有關部門做什麼,也不召中書輔臣參加。以卿等都是擔當機密職事和文館職任的,侍從之臣沒什麼嫌疑,權且想促膝坐坐,說說笑笑,不必再多推辭。」陳堯叟等都要趨下臺階稱謝,皇上急忙制止,說:「此等禮數,暫且都放下。」堯叟等惶悚戰慄,正襟危坐,皇上笑語極歡暢。酒喝了五六巡,餐具中間各給放了兩個紅錦囊,置於諸臣之前,都是大珠寶。皇上說:「風調雨順,年景豐收,中外康樂富足,恨不得與卿等每天晚上都聚會。太平世道難遇,這點東西就算贊助你們宴集遊樂的費用。」諸臣欲起立稱謝,皇上說:「且坐,過會兒還有。」如此上酒三巡,都有賜予,全是美金重寶。宴會結束,已到了四更天,當時人稱這次是「天子請客」。

人物生平

  家族遷徙

  陳堯叟祖籍北方,爲今內蒙古自治區的河朔之地。其先祖陳翔爲唐末並門的書記官。王建(前蜀高祖)入川,翔被用爲從事,在王建左右。爲王建陳述遷順的利弊(勸王建不稱帝)而違忤了王建,被王建派出作新井縣令。後來陳翔棄官居西水。

  陳堯叟之父爲陳省華。陳省華初入仕途,即爲後蜀西水縣尉。宋滅後蜀後,陳省華授官隴城主薄,又遷櫟陽令。

  滿門風華

  陳堯叟生於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其父教子嚴而有方,於端拱二年(989年)即中狀元,受到太宗皇帝的召見。堯叟器宇軒昂,舉止大方得體,回答皇上垂詢時口齒清晰,辭意暢達。太宗很是高興,問左右的大臣:「這個年青人是誰的兒子?」王沔回答說:「他是樓煩縣(也稱婁煩,在今山西境內)縣令陳省華的兒子。」太宗於是召陳省華進京陛見,覺得陳省華是個人才,就委任陳省華做了太子中允(太子屬官,屬詹事府,掌侍從禮儀、駁正啓奏等,官階爲五品)。次年四月,太宗皇帝又在同一天提升陳省華、陳堯叟父子任祕書丞(古代掌文籍等事之官),並賜給兩人緋袍(宋制,五品以上三品以下官員着緋色官服)以示恩寵。父子同日升任同樣的官職,受同樣的賞賜,實屬曠代殊榮,千餘年來一直被傳爲佳話。

  陳堯叟的弟弟陳堯佐比陳堯叟還早一年入仕,經歷豐富,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子太師等重要職務。另一個弟弟陳堯咨也高中狀元,雖然學術、政績不及陳堯叟,但擅長軍事,後官至天雄軍節度使。在當時,兄弟高中狀元之例少之又少。對此,宋人劉斧曾在《青瑣高議》中稱「聖(宋)朝之盛,一家而已」。

  爲官爲民

  陳堯叟便在當地掀起浩大的植樹運動,還教人們鑿井取飲用水。幾年後,廣西大片的荒山都變綠了,各地都鑿建了水井,這樣既改善了氣候,又保持了水土;而人們飲用井水,也減少了疾病。

  爲了減輕百姓勞作、行走之苦,陳堯叟還命人們在大路旁邊每隔二三十裏就修建一座涼亭,供行路人避雨、休息。夏天,亭裏還設有盛茶水的缸和飲用的碗勺,茶水由附近的村民輪流供給。

  還在陳堯叟離京赴廣西上任時,同僚宋湜曾作一首《送陳堯叟赴廣西漕》相送:「憐君將命拜新恩,送別都門亦斷魂。雨歇佳林秋更暖,瘴連梅嶺日多昏。」可見當時的廣西一帶被認爲自然環境極其惡劣。而當時嶺南風氣未開化,迷信風俗濃厚,加上嚴重缺醫少藥,因此巫醫盛行,人們生病之後,往往把救災避難的希望寄託在神靈身上,多去求神問卜,而不是用藥物治療。

  陳堯叟以醫學爲武器,與巫醫的欺詐和百姓的愚昧作鬥爭,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發出佈告,大力向百姓宣傳信巫不信醫的危害,告訴百姓生病求巫乃愚昧無知的表現,同時批駁、揭露巫醫的欺詐行爲,取締巫醫在民間的一切活動。二是大力倡導、推廣醫藥,深入民間收集常見病的中藥驗方,編成《集驗方》,請匠人刻碑立於交通要道,方便百姓抄錄推廣。《宋史·陳堯叟傳》載:「嶺南風俗,病者禱神不服藥,堯叟有《集驗方》,刻石桂州驛」。三是由官府出錢,招募郎中,配製湯藥,低價或者免費向貧困家庭提供醫藥救助。四是積極培養地方醫學人才,緩解本土醫學人才短缺的矛盾。

  經過陳堯叟大張旗鼓的宣傳和批駁,百姓提高了對醫學的認知水平,知道有病要用藥物療疾,不能相信巫醫,許多人因此得救了。同科進士楊侃寫下《送陳堯叟》一詩,讚歎他的這一善舉,詩雲:「馬困炎天蠻嶺路,棹衝秋霧瘴江流。辛勤爲國親求病,百越中無不治州。」

  陳堯叟還在廣西推廣種植薴麻(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皮含纖維質很多,劈成細絲,可以做繩子,又可織夏布)。 宋真宗咸平初,朝廷詔令諸路官員督促百姓種植桑棗,各州、縣紛紛響應。陳堯叟根據廣西石山多的自然條件,鼓勵百姓種植薴麻。

  陳堯叟上奏朝廷說,薴麻十年一種,一年三收,可用來紡紗織布。過去這裏的夏布售價很低,因此老百姓織的多,拿到市場賣的少,經濟也很困難。考慮到布帛是國家緊缺的軍需物資,應倡導百姓大量紡織,再用錢、鹽摺合收買。希望朝廷準許當地百姓以所種薴麻,抵折桑棗之數。這樣布帛得以上供,錢幣貨物可以下流,無論是朝廷還是老百姓,都可以得到較大利益。 真宗皇帝同意了陳堯叟的意見,這樣,本來產於北方的薴麻,開始在南方推廣開來。

  穩定邊境
  
  瓊州(今海南島)的公用糧食是廣西南面幾州接濟,並由廣西派兵輸送,因士兵不習水性,多次出現覆船死人的情況。陳堯叟到任即着手解決這個問題,經調查後,選正對瓊州的遞角場爲點,令雷、化、高、太平等四州的租米輸集於場,因這四州與場接近,又有水路相通。然後叫瓊州遣蜓兵(是善操舟楫的水上民族組成)具舟自取,使給和取的都感到方便。再就是與廣西接壤的交州是黎桓統治的地方。交州在今越南東北部,五代時稱靜海軍節度使,993年又封爲交趾郡王。加封前後的具體工作都由廣西地方官做,廣南西路的地方長官就藉機勒索黎桓,一次就是數千緡錢。黎桓爲了籌積這筆錢財,刑逼轄區人民,出現許多斷手斷足的情況。陳堯叟到廣西,朝廷要加封黎桓爲國信使,這又是交州人民的一場災難。陳堯叟知情後,奏請朝命,召來桓子,給以封賞,卻其私贈。這既是改變惡習,又給交州人民減少了痛苦。黎桓統治的交州和廣西的交界處,是海盜的出沒之路,這些海盜又多以交州爲入寇廣西的屯集地;而交州的亡命者又多前來廣西藏匿。陳堯叟則捕獲亡命,送回交州。黎桓爲了報謝陳堯叟,也捕絕海盜,使邊境安寧,人民的生命財產也得到了一定的保證。

  陳堯叟在廣西政績顯著,很快被調回京城,加刑部員外郎,充任度支判官,又出京爲廣南東、西兩路安撫使,再入京爲樞密直學士知三班兼銀臺通進封駁司。黃河決口澶州,陳堯叟與馮拯同爲河北、河東安撫副使。事畢回京,奉詔裁減冗事,結果減去煩冗帳21、5萬餘道,河北冗吏75員。景德元年(1004),遼軍南下,直逼澶州,朝野震恐。陳堯叟主張遷都,受到主戰派寇準的指斥。北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的戰事頻繁,急需軍馬。真宗皇帝又命陳堯叟兼羣牧制置使,在中國職官史上,陳堯叟首開制置使的先例。後因他以樞密使加平章事的任務繁重,一度免去制置使職。但因軍馬戎事是國之本,別人辦不好,又委他兼任。陳堯叟任職期間,擬訂條例,著有《監牧議》,建立了宋朝的馬政。如要談宋朝馬政的規制,當首談陳堯叟。

  得享隆恩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真宗封禪泰山,堯叟奉詔撰《朝覲壇碑》,進工部尚書後,又撰《封禪聖制頌》,真宗還作歌答之。真宗西祀汾陰,堯叟爲經度制置使,判河中府,進戶部尚書,又奉詔撰《親謁太宗廟頌》,真宗要陳堯叟書寫「御製歌詩」刻石。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陳堯叟升任宰相,充樞密使。陳堯叟晚年患腳疾,行走困難,因此他請求辭去宰相職務,真宗皇帝沒有同意。陳堯叟告假在家養病,真宗皇帝車駕親臨其府第探視。後來陳堯叟又懇切請求辭職,皇上這才同意了,讓他到河陽作通判。在他出京辭行時,真宗特許他的小轎一直抬到便殿,又讓他的兒子把他扶到皇上近前,並叫他不要下拜,還賜他坐着談話。

  天禧元年(1017年),堯叟病危,真宗詔準回京,不久辭別人世,享年五十七歲。真宗廢朝二日,以示哀悼,贈侍中,卒諡文忠。

陳堯叟的詩文

旌闕書亭煥水鄉,四時煙景似滄浪。

玉漿寒色連莎砌,金障秋陰覆草堂。

()

山人之所隱,臨海赤城閒。

天臺峯峨峨,剡水聲潺潺。

()

回合煙光疊翠屏,東南山水此爲靈。

鶯花春學蓬瀛境,樓閣夜幹牛鬥星。

()

寅會丁昌運,訏謨愧瑣才。

微功酬帝造,邁級處公臺。

()

甜於糖蜜軟於酥,閬苑山頭擁萬株。

葉底深藏紅玳瑁,枝邊低綴碧珊瑚。

()

追憶經行三十年,漫山桃李競爭妍。

於今棠棣花成萼,我已童顏射酒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