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

寒山(生卒年不詳),字、號均不詳,唐代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出身於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後出家,三十歲後隱居於浙東天臺山,享年一百多歲。嚴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書》等大量史料與寒山詩相印證,指出寒山乃爲隋皇室後裔楊瓚之子楊溫,因遭皇室內的妒忌與排擠及佛教思想影響而遁入空門,隱於天臺山寒巖。這位富有神話色彩的唐代詩人,曾經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隨着二十世紀的到來,其詩卻越來越多地被世人接受並廣泛流傳。正如其詩所寫:「有人笑我詩,我詩合典雅。不煩鄭氏箋,豈用毛公解。」

()

人物生平

  寒山的生平保留在他的詩篇裏。聽他自述:「尋思少年日,遊獵向平陵……聯翩騎白馬,喝兔放蒼鷹。」(引自錢學烈《寒山詩校注》,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寒山少年時,過着富家子弟的生活。青年時,照例進京參加科舉考試,可是,他因爲奇怪的原因而落選了——據《唐六典》雲:「吏部……以四事擇其才,曰身、言、書、判。「唐代選官量纔有四個標準,分別是身材豐偉、言詞辯正、書法遒美、文理優良。寒山「書判全非弱,嫌身不得官。「書法和文章都不錯,可惜爹孃把他的身材生矮小了,或者相貌不夠端正,而沒有選上官職。這是大唐科舉給人落下的一個話柄,當官的個個要相貌堂堂,這是奢侈的、唯美的,也是非人性的、不公平的標準。「個是何措大,時來省南院。年可三十餘,曾經四五選。囊裏無青蚨,篋中有黃卷。行到食店前,不敢暫回面。「寒山多次落選,最後無顏回鄉,滯留京城,成爲一個流浪書生。「前度是富兒,今度成貧士。」「浪行朱雀街,踏破皮鞋底。「兄弟責怪他,妻子不理他,在人世間,他求不到前程,又割絕了人情,整個世界都坍塌了,人生陷入絕境。帶着一身傷痛記憶,寒山浪遊天下,最後選擇上山去獨居。爲什麼在大唐盛世做隱者?因爲他無法在世俗生活中求得榮耀,在三十歲以後,他是被迫走上一條與一般文人不同的生活道路。這期間,要經歷多少心理煎熬和自我超越,才能擺脫世俗的束縛,跳出世俗主流的價值觀,獨自爲自己尋找一個生存的依據?

評價

  寒山的詩風和100年前的王梵志一脈相承,也是口語體的白話詩。他生活在大唐盛世,卻入山作了隱士。他與李白、杜甫同時代,放到星光燦爛的盛唐詩人堆裏,他的詩藝算不上高超,但淹沒不了個性的光輝。他生前寂寂無名,身後卻聲譽日隆,並綿延千年至今不斷——白居易、王安石都寫過訪擬他的詩集的詩篇,蘇軾、黃庭堅對他的詩有特殊的興趣,朱熹、陸遊關心過他的詩集的出版與校勘。他沒有正式進入哪所寺廟剃度,唐朝蘇州城外的一座著名寺廟(寒山寺)卻以他的號命名。他的詩歌的最早傳播者是道士,唐人的志怪小說就把他編作成仙的道士下凡。到了宋朝他卻被佛家公認爲文殊菩薩再世。元代他的詩流傳到朝鮮和日本。明代他的詩篇收入《唐音統簽》的《全唐詩》中,被正統文化認可。清朝皇帝雍正甚至把他與他的好友拾得封爲「和合二聖」,居然成了老百姓禮拜的婚姻神和愛神。。到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嬉皮士運動中他被封爲祖師爺。這樣一個傳奇人物,卻連真實姓名也沒有留下,只是以號行世——寒山子。

寒山的詩文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

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

()

衆星羅列夜明深,巖點孤燈月未沉。

圓滿光華不磨瑩,掛在青天是我心。

()
()

妾在邯鄲住,歌聲亦抑揚。賴我安居處,此曲舊來長。

既醉莫言歸,留連日未央。兒家寢宿處,繡被滿銀牀。

()

快搒三翼舟,善乘千裏馬。莫能造我家,謂言最幽野。

巖岫深嶂中,雲雷竟日下。自非孔丘公,無能相救者。

()

低眼鄒公妻,邯鄲杜生母。二人同老少,一種好面首。

昨日會客場,惡衣排在後。只爲著破裙,吃他殘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