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中錫

馬中錫(1446~1512)明代官員、文學家。字天祿,號東田,祖籍大都,先世爲避戰亂於明初徙於故城(今屬河北故城)縣。成化十一年進士,官至右都御史。以兵事爲朝廷論罪,下獄死。能詩文,生平有文名,李夢陽、康海、王九思曾師從於他。著有《東田集》。

()

人物生平

  哭衙救父

  馬中錫祖籍大都(今北京一帶),明永樂初馬氏祖先自大都遷徙至河間府故城縣,後定居地命名爲馬莊(今故城縣夏莊鄉東馬莊)。祖父馬顯,贈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父馬偉,曾爲唐府長史,因爲直諫違反了王意,被關進囚車押送京師,全家也被拘禁。馬中錫因爲年紀尚幼沒有被拘,他便到巡按御使處申訴怨情,御史向王轉述此事,終於使家人得到釋放。後來馬中錫又奉母命到京城申冤,最終令父親沉冤昭雪。馬偉最後官至浙江處州知府。

  宦海沉浮

  成化十年(1474) ,馬中錫參加鄉試高中第一,成化十一年(1475)中進士,授刑科給事中。當時萬貴妃之弟萬通仰仗姐姐的權勢,驕橫不法,馬中錫兩次上疏彈劾,兩次被罰於午門之外受杖責,卻依舊不改嫉惡如仇的本性。太監汪直、梁方作惡多端,馬中錫又上疏揭露二人。因爲多次揭露權貴的不法行爲,導致他九年未能升遷。後經過考察政績,終於轉任雲南按察僉事、陝西僉事,督學副使。弘治五年(1492),召爲大理右少卿。南京守備太監蔣琮與兵部郎中婁性、指揮石文通互相揭發,牽連數百人。中錫偕同司禮太監趙忠等前往處理,很快便水落石出:婁性除名,蔣琮下獄抵罪。不久被提拔爲右副都御史,巡撫宣府。任內彈劾罷免了貪腐昏庸的總兵官馬儀,革除鎮守以下私人使用的軍隊,把他們編入軍隊。邊寇曾經犯邊,馬中錫指揮軍隊打敗了他們。在任三年,因病辭歸故裏,在故城隱居了七年而不出仕,中外交薦。

  正德元年(1506)明武宗即位後,衆朝臣輪番上疏奏凡十三疏,請求起用馬中錫,武宗遂降旨命其巡撫遼東。是時,大閹劉瑾心腹、遼東鎮守太監朱秀擅開官店,獨霸馬市,大發其財。馬中錫勘明其罪予以劾免,劉瑾大爲忿怒,於翌年矯旨調其南京工部任職,馬中錫再次離職回鄉。劉瑾爲置其死地,謊奏其「侵盜邊儲」,將馬中錫抓捕進京下獄,並用囚車押赴遼東肆意羞辱。當其披枷戴鎖出現於遼東郡時,廣大軍民目睹奸佞猖狂、忠良遭陷,激憤之下於郡治城下譁變。馬中錫爲顧全大局,對攻城人羣曉之以理,變亂方得平息。劉謹聞訊再不敢治馬中錫死罪,只是褫其官職,令其歸家「思過」。

  馬中錫第三次鬱鬱回鄉。他乘船迴歸途中,感慨萬千,遂賦詩《賜歸》一首:

  江上南風送北船,九重新命許歸田。

  在官八千有餘日,算老六旬餘六年。

  建國丹風辭闕下,故園黃菊待籬邊。

  行囊一物都無有,唯貯聃翁止足篇。

  冤死獄中

  正德五年(1510),劉瑾失寵被殺,馬中錫再次出山,被授以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是年三月,河北暴發了劉六、劉七領導的農民起義。義軍斬關奪城,所向披靡,撼動京畿。武宗急調馬中錫率兵剿滅義軍。馬中錫深知,農民「作亂」是官貪吏虐所致。因此,其一面武力鎮壓,一面力主招撫,曾親自隨帶酒食到劉六、劉七大營「開誠慰諭」,衆義軍首領對馬中錫也頗爲敬慕,相約作戰時不許侵害故城馬都堂家。由此,給朝中佞臣攻擊馬中錫以口實,紛紛上疏彈劾,謂其「以家故縱賊」。朝廷聽信讒言,以「縱賊」罪將其械送京師。正德七年(1512),歷盡磨難的馬中錫未等到審決即病死獄中。

  沉冤得雪

  正德十一年(1516),巡按御史盧雍追訟中錫冤,說:「賊實際上願意歸降,但僉事許承芳對此事有顧慮,暗中請求增兵,是在懷疑賊的用心。等到賊再次受約談歸降之事,剛到軍門,而馬中錫的檻車已經在路上了。」朝廷於是恢復了馬中錫的官職,賜祭,蔭子。嘉靖九年(1530),題崇祀鄉賢祠,宣府軍民建昭德祠。故城人民也爲他建立了專祠,一直到民國時期,遺蹟尚存。

馬中錫的詩文

幾年騎馬走黃塵,富貴邯鄲一欠伸。

世上雞蟲無了日,山中猿鶴已嗔人。

()

矮窗缺月照人寒,殘雪留檐凍木幹。

衰信已憑雙鬢寄,世緣聊作一枰看。

()

杏花雨過柳花風,睡起憑闌酒正中。

一碗午茶鏖醉北,半溪春水帶愁東。

()

野色蒼茫接渭川,白鷗飛盡水連天。

僧歸紅葉林間寺,人喚斜陽渡口船。

()

騎馬聞雞有底忙,一秋憔悴沈東陽。

身隨杖竹空存節,鬢比籬花不耐霜。

()

早春飛舄覲瑤京,又向都亭折柳行。天上已沾新歲寵,馬頭還問舊行程。

到官桃李花初暖,在路風煙曉正晴。此別相逢定何日,依依雲樹獨關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