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笑令·胡馬

調笑令·胡馬朗讀

胡馬,胡馬,遠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獨嘶,東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邊草無窮日暮。

譯文:有一匹胡馬,被遠放在燕支山下。它在沙地上、雪地上來回地用蹄子刨,獨自嘶鳴着,它停下來東張張,西望望,發現自己迷路了。而此刻,遼闊的大草原茫茫無邊,天色將晚。

注釋:胡:古代對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稱。燕支山:在今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境內。跑:同「刨」。嘶:馬叫聲。

調笑令·胡馬注音

ㄏㄨˊ ㄇㄚˇ , ㄏㄨˊ ㄇㄚˇ , ㄩㄢˇ ㄈㄤˋ ㄧㄢˋ ㄓ ㄕㄢ ㄒㄧㄚˋ 。 ㄆㄠˇ ㄕㄚ ㄆㄠˇ ㄒㄩㄝˇ ㄉㄨˊ ㄙ , ㄉㄨㄥ ㄨㄤˋ ㄒㄧ ㄨㄤˋ ㄌㄨˋ ㄇㄧˊ 。 ㄇㄧˊ ㄌㄨˋ , ㄇㄧˊ ㄌㄨˋ , ㄅㄧㄢ ㄘㄠˇ ㄨˊ ㄑㄩㄥˊ ㄖˋ ㄇㄨˋ 。

調笑令·胡馬釋義

譯文

有一匹胡馬,被遠放在燕支山下。它在沙地上、雪地上來回地用蹄子刨,獨自嘶鳴着,它停下來東張張,西望望,發現自己迷路了。而此刻,遼闊的大草原茫茫無邊,天色將晚。

註釋

胡:古代對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稱。

燕支山:在今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境內。

跑:同「刨」。

嘶:馬叫聲。

調笑令·胡馬賞析

  這首小令運用象徵的手法,表現離鄉遠戍的士卒的孤獨和惆悵。作者以清晰的線條,單純的色調,描繪了邊地遼闊的草原風光,和徬徨在這奇異雄壯的大自然中的胡馬的形象。語言淺直而意蘊深曲。燕支山,即焉支山,位於甘肅省永昌縣西,古長城附近。唐代此地與東突厥接壤,是邊境。這是此詞所涉及的地理環境。從詞中首先可看到燕支山下的四季風光。春,風沙撲面;冬,大雪蓋地;夏,綠草如茵;秋,天高雲淡。胡馬就活動在這樣的背景中。作者描寫了一天中馬的生活,它是在與風雪搏鬥和期望中度過的。詞的末句攝下的是,在桔黃的渾圓的落日漸漸沉沒到地平線下,暮藹籠罩大地那最易引起鄉思離愁的時刻,胡馬在天邊的草原上的孤寂形象。彷彿它在爲歲月有限與草原無限的對比而悵惘。在對景物的描寫中處處交織着胡馬的情緒。

  詞作寫了邊地風光而並非主旨。在對馬的擬人化的描寫中,揭示了它的象徵意義。「遠放燕支山下」,「放」字已說明胡馬非野馬。「放」前着一「遠」字,令人遐想。「遠放」既給人以遼遠的空間感,又使人見出「胡馬」並非胡地之馬,而是被遠遠地放到接近胡地的馬。這時已使人感到馬的象徵性。但從進一步的描寫中,象徵意義就明顯得不容置疑了。一般說來,放馬時間是在夏天水草肥美,沒有戰事或農閒的時候,目的是節省草料,並使馬吃到鮮草而肥壯。而「跑沙跑雪獨嘶,東望西望路迷」,又寫這匹馬在風沙中、在大雪中迷失道路,不停地奔波,孤獨地嘶鳴,惶惑不安地四處張望,尋找着、呼喚着伴侶。仔細揣摩,就會發現其中有兩點矛盾:一,「放」馬不會在風雪中;二,既然「放」馬,馬必有主人,不會迷路。產生這些矛盾不能歸結於藝術高於生活,是因爲作者把馬當作人來寫。如果將馬看作是戍卒的象徵,就合情合理了。「迷路」是戍卒的感覺,與「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意近,而春秋代序,年復一年,在塞外無邊風沙中長期戍守正是戍邊戰士的生活。

  此詞用準確精煉的詞語,含蓄曲折地表現了馬的情緒,即戍邊戰士的情思。「遠放」、「獨嘶」、「無窮」這三個詞都有一定的相對性,遠對近,獨對偶,無窮對有盡。正是這種相對性的張力表現了戍卒在此種情境中對彼種情境的嚮往。即戍卒從內地被遣放到邊疆的感受、徵戍生活的艱苦和思親盼歸的心緒。輕鬆的筆調錶現深刻的主題,平淺的語言有着豐富的內涵,淡筆勾勒的畫面浸潤着濃鬱的感情。

韋應物

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

韋應物朗讀
()

猜你喜歡

四合連山繚繞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風不識興亡意,草色年年滿故城。

()

庾嶺問南能,踏碓到三更。

誰知憨俗漢,紹祖列傳燈。

()

孫臏古名將,龐涓俱學兵。刖足見齊使,始識田將軍。

指麾輜車中,號令若風霆。引兵走大梁,遂解邯鄲城。

救韓示怯戰,減竈功乃成。馬陵書大木,弩發如流星。

跛鱉信千裏,刑餘安可輕。

()

荃蕙有奇性,馨香道爲人。不居衆芳下,寧老空林春。
之子秉高節,攻文還守真。素書寸陰盡,流水怨情新。
濟濟振纓客,煙霄各致身。誰當舉玄晏,不使作良臣。

()

西對三茅意自閒,誰知湖外有青山。小樓堪築平沙上,兩面回看興未闌。

()

土屋無風尚不關,屋前遙見兩青山。瓦盆盛酒茆鋪席,何日柴門望月還。

()